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19 11:10:42| 人氣1,4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手記:初讀《隱修士牟敦悟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homas Merton,1915~68

牟敦從基督宗教的信仰,剖析默觀祈禱中的冥契經驗,與禪宗的開悟,可以互相參照啟發。禪宗對此不立文字,但基督宗教基於其道成肉身的具體性面,可以文字陳述。以下是我初讀他的默觀筆記
《隱修士牟敦悟禪》而孳生的一些粗淺雜感,試與同好切磋。

閱讀手記:初讀《隱修士牟敦悟禪》*

***
自性、真實的我、或佛性,絕非屬於精神分析裡的無意識場域。
無意識仍是自身外的東西,就如一個人的個性、脾性和名字一樣。
不要以為無意識可用來解釋一切,它解釋個屁!

拉康和弗洛伊德想藉無意識來解釋並提昇人的可能,恐怕是緣木求魚。

***
如果,一直在自我身上打轉,永遠走不出這兜圈子的迷宮。
甚麼叫「放下自我」?「沒有我」?
沒有我,並不表示把我讓渡給另一個我,那另一個我還是「我」!
沒有我,表示讓自己空卻了,於是留下一個空位,這空位讓給──
生命整體、上主、神……!

***
我往內退了一步
想尋找真實的我
但,不在那兒
卻是──
在這兒、這當下、這(This)
沒有形態可以捉摸,無法當作客體對象來思索,
超乎心意識的活動。
唯一的基石:
信、望、愛凝聚而形成。

***
我要找的那個我,其實並不存在。那個或這個我永遠是外在的、因緣際會而生、因緣際會而死,所謂緣起緣滅。
基督教以「真實的我」,透過三位一體的默觀,體現那 (主與)人合一的自性。
東方諸教則以佛性(自性)的開悟為訴求。
不管哪一者,都建立在我執的消除。

***
那,要如何經由一己的存有,達到自性的開顯呢?
試著一樣樣放掉外物;
書與知識也是身外物,藝術亦然,音樂、哲學皆是。

***
生命的意義,還是要靠自己掙脫出一個究竟。
不然全然放下自我,完全依一定教派的教誨,行善去惡,亦是一途。

***
讀牟敦,知道假象遍佈了我生命的許多角落,掩蓋了其後的真正的真理意涵、以及其後進一步的揭示。
也可能有善的揭示,一如他說:
虛無可以穿透…「轉化為天主的聖殿。相信祂的光就隱藏在我們的黑暗中,…並非由我們內在空虛中退縮,而是察覺奧秘,以敬畏與尊敬的態度深入其中。」(p. 105)

 

*隱修士牟敦悟禪( The Inner ExperienceNotes on Contemplation 內在體驗─默觀筆記 ) by Thomas Merton

網路參閱:梅頓的靈修觀略述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1,4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閱讀手記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手記:《隱修士牟敦悟禪》初讀心得〈二〉
此分類上一篇:爵士書 “But Beautiful” 開卷初體驗‧二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