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9 15:58:14|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洲研發超音波治療腦部腫瘤與失智症,完全非藥仍難痊癒根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茲海默症最早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紀念他的貢獻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罹病早期的症狀表現以記憶退化最為明顯,並隨著罹病時間的增長,慢慢會出現語言、計算、空間能力退步,以及抽象、思考等精神行為上的異常。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特性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患者的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往生後腦部解剖常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

乙型類澱粉蛋白(beta amyloid)普遍存在於人體各器官內,人體老化後,乙型類澱粉蛋白很容易堆積在體內,一旦過多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堆積於腦內,有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傷害腦內神經細胞,形成了所謂的斑塊,引發阿茲海默症。

澳洲昆士蘭大學經研究發現失智症又有了可能的新治療方法,不是藥物而是在超音波波束。一種利用靶向性超音波的實驗性、非侵入性療法,經實驗顯示能清除老鼠腦中75%乙型類澱粉蛋白斑塊並改善記憶,卻無任何腦組織的明顯損害。該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刺激的小神經膠質細胞,其構成大腦的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吞噬和吸收斑塊。這項治療對於小鼠腦部腫瘤也有治療效果。

超音波早已在臨床上被運用來進行體外震波碎石術等治療,但是被運用來治療腦部病變卻不常見,過去在國內外都已有利用聚焦超音波先打開血腦障壁,讓化療藥物順利進入大腦組織以便在利用其他方法治療腦瘤的案例,

更補充說明的就是超音波無法完全根治失智症,大腦中的乙型類澱粉蛋白斑塊堆積,因為清除後還是會再重新堆積新的乙型類澱粉蛋白斑塊,換句話說必須需要經常進行這項治療程序。不斷的重複穿透較厚的頭骨和更大的大腦,是否會為人腦帶來副作用,這些待克服的幾個障礙,使得用在囓齒動物的研究結果,似乎很難轉化到人類的腦部。不過,研究學者們打算下一階段針對羊腦進行實驗。

換句話說不從體質上的調整,治標是無法治本的。元龍生技與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研究所共同推動的台灣抗失智研究計劃,可以從體質上調整預防及改善失智症,也可以成為醫師治療的輔助攝取產品。不論是否為侵入性治療,若是每年重複性的儀器治療,難保證不會有副作用或傷害,元龍生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貽稜認為惟有持續提供抗失智植物用藥,從體質進行改善,防患於未然,才能讓我們與長者從失智症的陰影中解脫。

 

 

 



以上影片無失智症中高齡長者專訪,由悠活林現場活動實地拍攝。
 


現在蒞臨「元龍生技西區服務中心・悠活林EZLIFE」就可獲贈「價值2500元淨化體驗課程1堂」、「會員獨享護照1本」、「不限次數免費個人化健康諮詢(預約制)」,還享有現場提供預防老化、血糖失控、阿茲海默症、癌細胞變異等優惠諮詢服務。詳情請洽:02-26270787#20、02-25520737 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22號1樓

台長: 強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