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07 07:45:33| 人氣1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鏡錄大綱筆記~27...(卷二)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卷二

【問答章】

大智度論云。菩薩云何觀心念處。菩薩觀內外心。是內心有三相。生住滅。作是念。是心無所從來。滅亦無所至。但從內外因緣和合生。是心無有定實相。亦無實生住滅。亦不過去未來現在世中。是心不住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是心亦無性無相。亦無生者。無使生者。外有種種雜六塵因緣。內有顚倒心想生滅相續。故彊名為心。如是心中。實心相不可得。是心性不生不滅。常是淨相。客煩惱相著故。名為不淨心。心不自知。何以故。是心心相空故。是心本末無有實法。是心與諸法無合無散。亦無前際後際中際。無色無形無對。但顚倒虛誑生。是心空。無我無我所。無常無實。是名隨順心觀。知心相無生。入無生法中。何以故。是心無生無性無相。智者能知。智者雖觀是心生滅相。亦不得實生滅法。不分別垢淨。而得心清淨。以是心清淨故。不為客塵煩惱所染。如是等觀內心。觀外心觀內外心亦如是。故知法本不有。因心故生。離憶想而無法可成。 除分別而無塵可現。又反觀憶想分別。畢竟無生。從三際求。求之不見。向十方覓。覓之無蹤。既無能起之心。亦無所滅之跡。起滅俱離。所離亦空。心境豁然。名為見道。於見道中。相待之真妄自融。對治之能所皆絶。能所盡處。自然成佛。如華嚴論云。此經云以少方便。疾得菩提。不同權教菩薩。同有為故。立能證所證也。一念之間。無有能所。能所盡處。名為正覺。亦不同小乘。滅能所也。了能所本無動故。此乃任法性故。動寂皆平。為本智非動寂故。妄謂為動。愚夫不了。棄動而求寂。為大苦也。故維摩經云。五受陰洞達空。為苦義。為小乘有忻厭故。即苦生。

記接,著永明大師引了一段大智度論,教我們如何觀心,教我們如何了心,稱之為菩薩云何觀心念處。

(大意):內心(妄心)可以區分為生相、住相、滅相(妄心生滅之過程)。再仔細的觀察,此心實(生)無所從來,滅亦無所至,只是因緣和合而生。再仔細的看,此心實無有相狀。無有生住滅之相。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究竟的說。妄心本來無生。

可知。妄心本來無生。本來無相。本來無性。不生不滅。常是淨相。因不知此理。而有煩惱相。名為不淨心。智者能知妄心無生無性無相。稱之隨順心觀,入無生法忍。

接著說。法本不有。因心故生。離憶想分別。無法可成。反觀憶想分別。畢竟無生。從三際求。從十方覓。究竟無縱。既無能起之心。亦無所生之境。能所皆空。心境豁然。名為見道。又說。一念之間。無有能所。能所盡處。名為正覺。妄心本無。真心本有。

又。不同小乘。小乘滅能所也(小乘灰身滅智,否定一切,棄動而求寂),為大苦也。有取有捨,悉皆是苦。

台長: 人間遊子
人氣(1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宗鏡錄大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宗鏡錄大綱筆記~28...(卷二)
此分類上一篇:宗鏡錄大綱筆記~26...(卷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