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21 08:18:54| 人氣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鏡錄大綱筆記~26...(卷二)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卷二

【問答章】

問。真妄二心。行相各異。如何融會得入法性之圓宗。答。但了妄念無生。即是真心不動。此不動之外。更無毫釐法可得。所以古師廣釋真妄交徹之義云。夫真妄者。若約三性。圓成是真。徧計為妄。依他起性。通真通妄。淨分同真。染分為妄。約徧計為妄者。情有即是理無。妄徹真也。理無即是情有。真徹妄也。若染分依他為妄者。緣生無性。妄徹真也。無性緣成。真徹妄也。若約隨俗說真妄者。真妄本虛。則居然交徹。真妄皆真。則本來一味。故知真妄常交徹。亦不壞真妄之相。則該妄之真。真非真而湛寂。徹真之妄。妄非妄而雲興。如水該波而非水。濕性凝停。波徹水而非波。洪濤洶涌。則不存不泯。性相歷然。一一融通。重重交徹。無障無閡。體用相收。入宗鏡中。自然法爾。故先德云。然其真妄所以交徹者。不離一心。故禪原集云。謂一切凡聖根本。悉是一法界心。性覺寶光。各各圓滿。本不名諸佛。亦不名眾生。祗以此心靈妙自在。不守自性。隨迷悟之緣。成凡聖之事。又雖隨緣。而不失自性。常非虛妄。常無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遂名真如。故此一心。常具二門。未曾暫闕。祗隨緣門中。凡聖無定。謂本來未曾覺悟。故說煩惱無始。若修證即煩惱斷盡。故說有終。然實無別始覺。亦無不覺。畢竟平等。

:問,真心、妄心,二者有所不同,如何可以去妄歸真,融於法性。

答:但了妄念本來不生,即是真心不動(法性)。

接著引用古德之說,一切法可以歸類為三性。一、圓成實性。二、依他起性。三、徧計所執性。

徧計所執既是妄心(無中生有)。依他起性(緣生性),可真可妄(離妄心既真,依妄則妄)。不生妄心即是圓成實性。

由上敘述可知,真妄皆真,本來一味(上述三性,若能了知,妄心本來不生,妄心本是無中生有,而不再無中生有,則全體是真,全體一味)。

又說,真妄交徹,不壞真妄之相。不染而染,染而不染(真心雖本來不染,而不壞真染之相,雖現真染之相,本體不變)故說(性與相)不存不泯,性相歷然(有性有相狀)一一融通,入宗鏡中。

禪原集云:一切凡聖根本,悉是一法界心,性覺寶光,各各圓滿,本不名諸佛,亦不名眾生(佛菩薩眾生,皆同一真心)。

只以此心,……不守自性,隨迷悟之緣,成凡聖之事(真心不守自性,隨緣而變,而有凡有聖,有眾生有菩薩)。此是不守自性。

又,雖隨緣,而不失自性,常非虛妄,常無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不變而隨緣或隨緣不變,而無有凡聖,菩薩眾生,皆同一心)此是不失自性。故說,此一心,常具二門(真如門與生滅門,真如門與隨緣門),未曾暫缺。

又說,隨緣門中凡聖無定,謂本來未曾覺悟(本來是覺,不須再覺,故說本來未曾覺悟),故說煩惱無始(本來應該無有煩惱,故說煩惱本來無有開始)。若修證即煩惱斷盡,故說有終(修證後,了知煩惱本空,而說煩惱有終),然實無別始覺,亦無不覺,畢竟平等(究竟而說,根本而說,本來無有始覺,本來無有不覺,根本平等,畢竟平等)。

由上面陳述可知,佛菩薩眾生,本來皆同一真心理體。因為真心不守自性,隨緣而變,而有六道輪迴。如能覺悟,妄念不生,真心不動,隨一切境緣而不變,即是見道,即是悟道。

 

 

台長: 人間遊子
人氣(1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宗鏡錄大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宗鏡錄大綱筆記~27...(卷二)
此分類上一篇:宗鏡錄大綱筆記~25...(卷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