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5 21:01:19| 人氣3,807|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十年悲歡,十年離合──《甜蜜蜜》與《春光乍洩》十周年紀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我們的記憶也有個Google系統,那麼,在你打上“一九九七年”之後,什麼記憶會被搜尋出來?那些被搜尋出來的連結,會不會包括《甜蜜蜜》、《春光乍洩》、黎小軍或黎耀輝?

《甜蜜蜜》於九六年年底放映,映期延至九七年;《春光乍洩》於九七年夏天上映,正是回歸前的那個多雨的夏天。這兩部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電影,都彷彿在最合適的歷史時刻,為香港總結了一點什麼。長期處於殖民統治下的香港,沒有明顯的政治身分認同,甚至沒有深刻的社會問題思考,他們的心靈歸屬,有時就是流行文化──諸如電影或流行音樂。時隔十年,我們大概可以肯定,《甜蜜蜜》與《春光乍洩》已成了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分。

黎耀輝回去香港之後

《春光乍洩》在九七年夏天上映,電影帶著複雜的“回家情意結”。黎耀輝逃離香港,因為他擅自拿了父親公司的錢,可他又仍然想家,他得知道阿根廷跟香港是在地球的兩端時,會想像倒轉了的香港是怎樣的,後來,他也真的努力儲錢回家。片末,他從台北轉機,他聽到了鄧小平的逝世消息,那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帶著忐忑的心情,他準備回香港了。這個家,這個香港,對他來說是又愛又怕的。這分心情是“九七症候群”的一部分,非常的有代表性。

然而,黎耀輝回香港後又怎麼了?我不是期望《春光乍洩》要拍續集,而是,在九七之後,當香港的命運塵埃落定,王家衛卻不再拍當今的香港了。這十年來,他寧願延續他對六十年代的執著,拍了《花樣年華》及《2046》,他寧願遠赴美國拍《藍草莓之夜》,總之,在時間上在空間上,他都要遠離今天的香港。至於他現下的計畫《上海來的女人》及《葉問傳》,亦都與今時今日的香港沒直接關係。

九七前的香港曾經給王家衛帶來無窮的創作靈感,《阿飛正傳》中的時間焦慮與身份追尋,《重慶森林》與《墮落天使》中常被侵擾的空間,又或是《春光乍洩》中的那種對家的又愛又怕,那都是王家衛對香港的獨到描繪。雖然《阿飛正傳》跟《春光乍洩》借的都是別的時間空間,但這些電影卻掌握了一個形而上上的香港,抒發了鮮明的香港情懷,以至香港內外的影評人都認定王家衛的電影寫活了香港。可是,在九七後,王家衛對香港的觀察似再沒有新意與洞見,從風格到內容,他的電影亦有原地踏步之嫌。回歸之後的香港,沒有給他新的創作泉源,於是這十年來,他有時埋首進去那個舊香港,有時又跑得遠遠的。我們始終沒能看到黎耀輝回去之後,會發生什麼香港故事。

情形令人想起張愛玲。她在上海的時候,文思泉湧,就是她到香港暫住,也對上海念念不忘。可是,一旦離開上海,尤其在她在美國定居之後,她的作品卻大不如前,後來甚至輟筆。有人說,上海是張愛玲文學創作的原鄉。是的,某些作者只屬於一個城市。就像四九年前的上海之於張愛玲,九七前的香港就讓王家衛的作品妙筆生花。可是,當這個漂流的城市要著地了,當她的命運要定案了,王家衛也就失去了當年寫出“不著地的飛鳥”的那份神采。


小軍與李翹重逢之時

《甜蜜蜜》的意義,除了因為它的確是港片中難得一見的動人愛情故事以外,還在於它重構了香港回歸前的十年微觀歷史:拚搏、排隊買樓花、炒股票、移民。那是一個賺快錢的時代,那是一個漂流的時代。而這段歷史,是用了兩個大陸人的眼睛去看的,以往常被排斥在外的大陸人,首次成為香港歷史的主角,他們都在草根的角落見證這個城市的歷史。漂流,是電影的一大主題:黎小軍從天津去香港,李翹從廣州去香港,然後他們又先後遠赴美國紐約。這條流動的軌跡,除了為這個愛情故事添上離離合合的情節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標示出九七前不少香港人的足跡:從內地南下香港,又遠渡重洋去外國。《甜蜜蜜》勾起了香港人深層次的共鳴,那是一個移民城市獨有的漂流感。在漂流的過程中,既有討生活的辛酸,也有追尋身份的迷惘。

十年過去了,今天回看《甜蜜蜜》,我最感興趣的反而是導演陳可辛本人的十年軌跡。作為九十年代最成功的香港導演之一,他在《甜蜜蜜》之後進軍荷里活,拍了一部票房與口碑皆不成功的《情書》,然後他回來亞洲,為香港電影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與日本泰國導演合拍靈異片《三更》,並親自執導其中一個短篇《回家》,到了近年,他又回到中國開拍合拍片《如果愛》。

無論是嘗試不同的類型,還是到他方謀求發展空間,陳可辛其實有點像《甜蜜蜜》的兩主角。那其實都是典型香港人的故事:當初可能是為了掙一口飯的卑微願望(如黎小軍),又或許暗藏一個“發達”的夢(如李翹),然後,他們打拚,他們或身不由己或為了更好的發展,漂流遠方。而當黎小軍與李翹十年之後在美國被鄧麗君的《甜蜜蜜》牽引,而終於找到情感的歸宿,這彷彿對應了陳可辛在多年探索之後回到中國拍《如果愛》。《甜蜜蜜》這首歌其實是電影中的一個“大中華文化”的表徵,當片中人漂流四方,唯有鄧的歌聲成為唯一不變的身份認同。今天的陳可辛拍的《如果愛》及《投名狀》,集合中港台的陣容,就是一種“大中華”概念的產物。就如黎小軍李翹,走了一圈,陳可辛最終還是離不開“大中華”的情感認同。

在這種認同下,他拍《如果愛》就如魚得水了。這部電影不單只讓他盡情地書寫他鍾情的愛情故事,還延續了他對“漂流”的觀察。九七之後,香港人不再往外移了,他們的流動方式變成了中國國內的南北流動,一如《如果愛》中周迅從鄉村到北京,又從北京到上海,金城武則是從香港北上發展。陳可辛的電影有時像一張香港人的流動地圖,而他自己的工作經驗,又彷彿現身說法地證實了這張地圖的代表性。

戲裡戲外,漂流與迷失

十年過去了。十年前我們為黎小軍與李翹的漂泊而流淚,十年前我們為了黎耀輝終於告別瀑布重返香港而動容,因為他們的故事挑動的是我們的歷史處境。而在銀幕以外,陳可辛跟王家衛的經驗亦可堪玩味,他們跟戲中人一樣漂流四方,他們甚至曾經跟戲中人一樣迷失,如今,他們繼續尋找創作的新方向,有人回家了(陳可辛),有人越走越遠(王家衛)。原來,無論戲裡戲外,無論是陳可辛或黎耀輝,大家都不過在變幻的歷史中尋找自己的情感歸宿與歷史歸依。

台長: Pan

毅人
的而且確,現時重看《甜蜜蜜》,潛意識中總有一些漂泊迷惘的共鳴.

至於九七年後王家衛的創作思路,也許他還在摸索中,摸索著一個出口或是吳哥窟樹下的一個洞.
2007-06-25 22:58:00
PAN
毅人:
是呀,這真是《甜蜜蜜》在愛情以外的特殊意義.
至於王家衛,如你所說,就是只顧找那個洞埋葬過去,我當時寫《2046》就說他&quot只回顧不前望&quot..
2007-06-28 13:22:37
F&L生活地址報 工作群
哈哈我是F&L生活地址報-極小天,從今天開始會有文章了
2007-06-30 00:24:35
寂然
想起這兩部電影不是因為1997,而是柏惠戲院,兩套戲都在那兒看的,有點感傷.

但想起香港回歸,我最有印象的是陳果的&quot去年當煙花特別多&quot,看完不久,澳門就回歸了,當然那部戲沒有愛,只有恨,但好像更真呢!
2007-06-30 10:21:07
pan
寂然:
這兩套戲,我都是大學畢業前在台灣看的,所以印象也特別深.
其實,這篇文章本來就想把97年陳果的《香港製造》寫進去,可惜沒有篇幅.
你要唔要寫番篇以澳門回歸為題的小說?
2007-07-01 12:44:06
寂然
我的新小說主要就是探討回歸前後澳門人生活的變化,做不了深入分析,唯有在小處著手.
2007-07-01 21:09:38
pan
小寂:
是嗎?太好了!! 就是《19》嗎? 還是未面世的那一部?
2007-07-03 05:06:02
江郎
我喜歡你這樣說電影的方式,有深度的影評。
2007-07-06 17:30:51
pan
江郎:
謝謝捧場!!!!!thx!
2007-07-06 18:31:06
傑夫
無意間你的新聞台來... 嗯!台長你好。

你的文字很好,很用心。相信你有下過一番努力,不然怎麼能寫下如此細膩又有深度的影評?

我不是香港人,所以從你的眼光看你的香港情意結,是很的體驗。{ 甜蜜蜜 }還有{ 春光咋泄 }我都看過了。我在想,九七之後的電影,很難在有這些香港殖民感覺的電影了。

不過最進我看了{ 每當變幻時 },我覺得也不錯!
2007-09-04 14:43:20
PAN
傑夫:

您好! 印象中你好像來過?? 謝謝你的讚賞!
是的,97前的電腦的確充滿這種關於漂流與迷失的情結,至於97以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每當變幻時》的題材似乎很不錯,不過我對兩位演員有一點反感,HAHA,也許還是要看看這種電影如何回應歷史呢. THX!
2007-09-05 15:09:35
PAN
傑夫:

您好! 印象中你好像來過?? 謝謝你的讚賞!
是的,97前的電腦的確充滿這種關於漂流與迷失的情結,至於97以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每當變幻時》的題材似乎很不錯,不過我對兩位演員有一點反感,HAHA,也許還是要看看這種電影如何回應歷史呢. THX!
2007-09-05 15:11:23
PAN
傑夫:

您好! 印象中你好像來過?? 謝謝你的讚賞!
是的,97前的電腦的確充滿這種關於漂流與迷失的情結,至於97以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每當變幻時》的題材似乎很不錯,不過我對兩位演員有一點反感,HAHA,也許還是要看看這種電影如何回應歷史呢. THX!
2007-09-05 15:11: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