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
一者太極也,道之大用,無極就是體,體與用,在修道人覺悟了之後,便會融入在一切的思想及一切的行動之中。因為道體不只是在我之內,也在我之外,上下十方,理氣象三天一切的事物,都是道的做用。
自性正如道體的致清致虛,又似道體的致謙致和,而與道體融而為一;就因為如此,萬物萬理好像都歸於一了一樣,事事物物不分別的了然於心中。
明理後!這樣的明心見性,不但看穿了名、利、情、仇的假象,還成為不變不壞的金剛性體。縱使歷經無數世代的刼數浮沉,縱使歷經了無數的改天換地,自性也!始終常保致清致虛,始終常保致謙致和,始終與道長存,相合為一。
所謂「心生萬法生」,宇宙世界所有一切,都是這念心造作出來的,所有的世界如同一微塵,一微塵就是當下這一念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佛法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念是如此的包羅萬象,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這「一」念心當中。
一合理相合為一
合相三身即一體
理相合一見法身
相名皆空悟實相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論語‧衛靈公篇: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然,非與?」
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論語‧里仁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孔子說:“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道理。”曾子說:“是。”孔子出來,別的學生問曾子:“這是甚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學說,只是忠和恕罷了。”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夫子觀曾子雖是可教,但未悟大道,於是要傳心法於他,故不問而自說:「曾參呀!我所領悟的大道,此一理可以貫通天地萬物。您是否已體悟到了?」曾參當下契入,不假思量回答:「知道了。」師徒一問一答,以心印心,孔門已有傳人了!
但同樣的道理,子貢卻無法領會。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夫子問子貢:您以為我的學問,是由博學多聞,而後記憶起來的嗎?子貢說:是的,難道不是這樣的嗎?夫子答:不是的,我是以一理來貫通一切的道理啊!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大道之理體,無以言說,故曾子只能勉為其難的從事相來說:夫子所講的吾道一以貫之,只是教我們行「忠」、「恕」二字而已。
何謂「忠」?中心為忠。所謂中心,就是至誠無私的心。何謂「恕」?如心為恕。所謂如心,便是以無私的心,來推己及人。
故朱熹言:「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子貢曾問夫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終身可以將心比心,替人著想,便是有仁之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