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7-18 11:55:47| 人氣2,9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字經先天解:「養不教 父之過」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字經
先天解: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養不教.父之過」

「父」包含著父親與母親,這是陰陽法則,易云:一陰一陽謂之道。父母有生、養、育之責(義務),俗云:欠子債,債者人與責的合體,可稱為人父母的責任義務,世傳世的使命。孩子出生,父母是兒女的第一個導師,孩子是否走上正路,心、識、觀念是否健康,父母雙親是關鍵,父母管教若失當,或養而不教,是父母的過失。

父母是一家之主,要有教子的道理,以身作則,處事要有規矩,舉動要有禮讓,做模範的父親與母親。引導兒女走上光明磊落的大道。尤其白陽應運在家修因緣,以齊家為重心,家又以父母為綱領,表率,父母必修身以俟之。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

父母為一家之主,要有教子的道理與方法,並以身做作則。待人處事,要有規矩,舉動要有禮讓,做個模範的父母親。只要是為人長輩的一定要身體力行,才能讓晚輩的人有好規矩的言行可以效法。如此當晚輩的自然知「孝、敬、明、禮、義」,對工作能勤勉、耐勞,又不懶惰、奢華,也不會隨便浪費、透支開銷。這就是「父慈子孝、父寬子順」了。

身為父母,在小孩生出來後就要能教導、養育。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身為父母要教導兒女做好的言行舉止,當然父母就要以身作則。譬如說教小孩不要去不良場所,可是父親卻每日醉醺醺的回家。教導小孩不能抽煙,但是父親卻每天煙不離手。這樣想把小孩教育好嗎?一定很難的事。

父母已經是成年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正確的道路。前面提過「綱」是領導、勸化、指引的責任。所以領導自己的兒女,要做好榜樣給小孩看。我們經看到一些小孩跟父母講話、走路的樣子很像。父母熱心助人,小孩也會見義勇為。父母自己好就好,小孩也會比較自私。因為小孩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父母的習性,所以為人父母,要做正確的模範給小孩做好模範,因此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親在一貫道場修辦,行菩薩道,兒女也會所影響,做個小菩薩,成為孝弟的家庭。大學云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以上說明「齊家」的重要性,說明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古人云:上梁不正,下梁則歪,這也是說明齊家的重要,卻也間接說明「個人修身為兒女的導師」的重要性。

(一)教子之道嚴父慈母

在家庭中做父親要能嚴厲,做母親要慈愛,一個是白臉,一個唱黑臉。有時父親慈祥、母親嚴格。不能父母都寵小孩,也不能都兇或責打小孩。

教育小孩的方法有六項:

1.從小調教:台灣俗語說「小時偷葫蘆瓜,長大就會偷牽牛。」從小就應開始教育倫理道德、知書達禮、勤儉務實。稍微懂事就應趁早教育起。

2.注意交友:小孩懂事後就要注意他們的交友,小孩的行為只要看他們的朋友就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不好的環境,會影響小孩的身心發展。如果交到的朋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這是益友;應鼓勵交往。如果交到的朋友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是損友,應糾正交友方向。

小孩基本上很單純,所以不一定會區分益友或損友。父母要多費精神去瞭解小孩的朋友交往情況。應該鼓勵小孩多交「三益友」這些朋友,如果從小交友不慎,又管教不妥當的話,將來就很難管教了,更要防範小孩交到損友。

三益友:

☆友直----很正直、很忠誠的朋友。

☆友諒----有信用、腳踏實地的朋友,不欺瞞不作假。

☆友多聞----有博學多聞,又好學習的朋友。

三損友:

☆友柔善----諂媚奉承的朋友,表面很忠實,其實不然,根本表?不一。

☆友便辟----兩面奉承的朋友,沒有忠誠信實。

☆友便佞----說話很圓滑,但無實學,不實際。

3.教育禮貌:父母教育小孩從小要有禮貌,也要教育怎樣以禮和別人相處,怎樣以克勤克儉之禮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的道理。落實在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當中。

4.鼓勵學習:學習是長期投資自己,父母親要多鼓勵學習。如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生命教育、人文藝術、健康醫學等。從中再找尋小孩興趣所在,最好的還是人文教育先打基礎,並且要半鼓勵、半勉強,視小孩個性而定。

5.為人處事要有規矩:為人父母,在處理人與事當中,在家庭內不要認為我們的小孩還小,就可以用騙的,用哄的。也是要依照規矩,要守信用。不能以為是自己的小孩,就可以隨便對待。對待小孩一樣要有規矩,照樣要守信用,以樹立典範。

6.舉動要有禮讓:為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各方面的一舉一動,都要有禮讓。因為父母是家庭的標竿,是燈塔。所以一舉一動都要有禮節,這也是無形中給孩子效法的地方。有禮讓才能做個模範的父母,做好優秀的示範。

所以父母教育小孩要有方法,要有綱領,要以身作則,如此方稱「父為子綱」。

(二)子對父之道

做子女的應該從小努力用功讀書,修養品德,鍛鍊體魄,不讓父母親擔憂。成家立業後,父母親年老體衰時,除了飲食的奉養外,還要對父母說話和顏悅色、婉轉得體,讓父母聽到心情愉快。

並且要能做到以下幾點:

1.居則致其敬:在生活起居中尊敬、孝養父母。以誠敬之心,孝順父母。父母親在乎的是兒女的真誠心,不必山珍海味、不必豪宅大院,如果沒有真誠心,又與飼養動物有何差別。

2.養則致其樂:奉養父母,要抱著愉悅快樂的心情,使父母也能高興。另外也要分擔父母的勞苦。

3.病則致其憂:父母親生病,應該擔憂,有人說久病無孝子,但是反思我們小時候生病時,父母不眠不休的照顧我們。所以在父母生病時也要不離不棄、盡心盡力照顧。

4.喪則致其哀:父母過世,真心的傷悲。

5.百善孝為先:做任何善事之前,應把孝道擺在第一位。須記得有一句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說明隨時隨刻都要對父母盡到孝道。

心得

這段是教導我們,在修行齊家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是知止及素其位盡其責的正道,做人父母的要遵循   吳靜宇老前人的,「自我完善,自我檢驗」去格致誠正而修身,為兒女後學的榜樣及模範,好好管教子女後學,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子女必品性良好,光明磊落做個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可成為白陽天中的好人才好棟樑,承繼天道之慧命,一代傳一代,真理金線永恆不間斷。

台長: 福哥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