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26 19:31:41| 人氣4,5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語》-學而-第十一章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論語》-學而-第十一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讀論語心得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第十一章,主要是孔子在教孝。父親在的時候,做子女的事事都要順從父母,所以凡事不能自專,就是不能夠自己作主,這個時候就要看他(父親)的志向如何?父親過逝之後,這是事事要靠自己作主了。這一章的重點在第二句。第一句「父在觀其志」是陪襯的話,主要的是後半段,看他的行事。「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但以善志為主,如果是違背良心的志業則改之,必須要有智慧。
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也能夠關係到社會與國家,「志與行」尤其是我們講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可以說完全要依據志行來評斷。一個有方向、有目標的人,我們一般講這個人是成功之人。縱然他現前沒有成功,他將來一定會成功的。

這一章的主旨在於,「無改於父之道」。一位孝子為了尊敬、孝順父母之心,對於父母之懷念,要觀其志,是否善業或惡業,善必從之,惡則改之,這個實在是講人心的厚道,惡業會陷害於父母,所以必改之,行德以蔭父母,才是真孝子。俗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是父母所為之事都是對的,父母也有做不是的事,但為人子女不管如何都必須孝敬,在教敬的作為下,以自己的善行品性,去誘導改正。

修道的基礎,是建立在孝道上,地藏古佛所以修行由「地」,《地藏經》是佛教孝經。儒家推廣「孝經」「弟子規」。不孝之人修道無益,所以人道首重孝道,百善孝為先,人道為天道之梯,而人道首重孝道。

大學云:「自天子以自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壹是什麼?壹表始,表源頭,所謂飲水思源,孝道也(你是從那裹來到人間?父母所生養)。父母恩不可忘,孝經云: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此章在於「養孝」,教給我們培養「孝道」;也是「盡孝」,從前居喪是三年,這跟現在的社會完全不相同了。在從前,如果是父母喪,守孝三年,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職務都要辭掉,所有的工作也都要停下來,這個是守孝。但現在的社會完全不相同了,盡孝盡心,去行善佈施以蔭父母,立身行道以顯父母,這才是真孝子。

孝從老省從子,象子承老之形;為盡心奉養父母,象徵善事父母者。然,應如何檢視呢?父在時,觀察其志向;父沒後,檢視其行為。在守喪三年內,能不改父之生前志行,則可算是孝了。昔為父權社會,今日則不然;男女平權,母也有其志向;多元文化社會,價值不明確。然擇善固執,應可符合「父母之志」矣。

心得結論

這章是孔子指示觀察為人子,孝和不孝的作法。父母生養、教育我們,必當孝順、奉養、敬重;也就是給我們一個正確的觀念,順從父親之志向,及繼承父親之善德風範,這正是我們人間所謂「死而不亡」的展現。

但也須知,賦命與我們靈性的  老申娘呀! 老申娘要我們返本歸元,要眾原胎佛子歸元,我也要孝於  老申娘,好好修辦,普渡修圓,同證無生,返理天故家鄉。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尊如父,師母如母,三師恩同父母,是讓我們生命再造的,所以我們要以師志為己志,並且終身不改其志,不管是道場中、家庭中,或是在世俗的人群中,都能保持一貫,言行一致,聖凡雙修,讓一貫道的精神延伸,讓我們的道場永續傳承,上體天心、  申意、師志,這才是大孝的展現。古人謂:一為單數,二為雙數,三為多數。故「三年」是說能歷經長時間的保持不變。
所謂父志子繼,綿延不絕,死而不亡,此乃是我的道場所謂的「永生」;父(師)道子繼,其仁不絕,為人子能歷經長時間的保持父(師)之道,即代表能夠承接父親(師尊師母)之善德聖業,此與張載所主張的「為往聖繼絕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長: 福哥
人氣(4,561)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儒學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論語》-學而-第十二章(禮之和)
此分類上一篇:《論語》-學而-第十章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