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29 14:34:02| 人氣2,1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而-第三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上一章是由本(孝悌)求仁(行仁),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而這一章是說,若從末上取仁,所以說鮮矣仁。

巧言在於談吐(講道言語或文字表達)。

令色在於臉色儀態、禮節(道貌)。

這都是在表面上的功夫,也就是枝末上的東西。

這章在講君子修道,要從枝末上去取仁(至誠),也就是由心地上去下功夫,不要著於聲色或在知識上,要從明德性、本心(仁)上出發,不要留在聲色表面上去求仁。

鮮矣仁!就是說若著相於聲色上,對於修道一點幫助都沒有。

金剛經云: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們清口,不是只吃素而已,不是只在口上,下功夫而已,而是要從心地清淨上,下功夫呀!

佛規、禮節也不是背背記記,表現在儀態動作上而已,而是要從心地上,找到真我(自性佛)和至誠呀!

但也須誠中形於外,如佛教我的的戒定慧三學,也須要從「戒」而定,由「定」而「慧」。

講道、修辦,也不要只做表面(聲色)功夫,而是要直入實相(仁),示導見性。

學道聽道也是,不是求知識而已呀!而是要求得自性慧(妙智慧),不是只聽表面上的口才聲色好,這位講師口才好,講得好好聽呀!下來問他體會心得,說不知道。

其實這一章是在講「真誠」,巧言令色是在說枝末,表面上的東西。那倒反過頭來看,真實的就是在教我們要「真誠」,真誠就是本(根本),真誠才能求仁得仁。記得我們求道的時候,立了十大愿,第一愿是什麼?是誠心保(抱)守,第二愿是(乾)實心懺悔(坤)實心修煉,記得嗎?修道不可只做表面上功夫(巧言令色),若只做表面功夫,看不破,打不開,又被物慾所迷,視財形同至寶,奇貨可居,日日苟安怠縮,誤了時機,全沒有一點誠心修煉,勢必空擔修道之名,一旦良辰錯過,徒遺千古之恨。尤其坤道自有生之後,陰升陽降,故為坤體,若能時時刻刻迴心向道,參照實行,也有直超天庭之日;否則返本還源,永無期也。

這章是說,若從枝末聲色上去求仁,那鮮矣仁,也就是說,仁的成份很少很少。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巧言,好其言語;令色,善其顏色。皆欲令人悅之。”但最重的還是要有真誠、至誠的心。

此章在於彰顯至誠的重要性,如何存誠?記得我們清口的愿文裹,有君子有九思,今舉此四句。以其為言與色,可以做存誠之法。『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此四句(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皆是在教我的在言、色之中,誠中形外,於人信而不欺。一個修道的君子,其為仁者也,故不害仁,自無巧言令色之弊。

 

台長: 福哥
人氣(2,1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儒學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學而-第四章 前言
此分類上一篇:「論性」則仁為孝弟之本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