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30 01:34:57| 人氣6,015|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先從緣起開始講吧!

 

2012年,我趁著做博士論文田野工作回到台灣之際,認識了一些人,他們都和人類學有點關係,但都不是人類學家。他們是胡俊鋒、Nick Kembel與游智維

上圖:游智維總經理帶領石梯坪小旅行

智維兄是風尚旅行社的總經理,我是在他一場位於松山文創園區的演講中認識了他,他和撰寫《旅人的食材曆》的作者洪震宇先生合作,用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在台灣到處找尋有魅力,適合做「小旅行」的地方來推廣一種我稱之為「有社會啟發性的旅行事業」。我也跟著智維一起到了花蓮石梯坪,見證他所想要帶給地方發展的承諾,那是一趟很另我感動的旅行。

 

 

 

 

上圖:「阿陸老外看台灣~《台灣你可以更讚》與《老外愛台灣》作者討論會」

俊鋒曾在廣州中山大學主修人類學,但現在在台大心理所唸書。Nick Kembel在加拿大大學時主修人類學,現在是用英文介紹台灣的知名作家。他們兩位都分別出了介紹自己台灣經驗的書,分別是《台灣你可以更讚》與《老外愛台灣》。認識他們之後,就想到人類學是他們共同的人生經歷,也讓他們有了觀察台灣不同的角度與方式,把兩位湊在一起辦一場活動,讓他們分享各自的人類學與台灣經驗,應該很有趣。所以我就在2012年的12月7號於永樂座二手書店台大店,用我自己的資源與人脈,辦了「阿陸老外看台灣~《台灣你可以更讚》與《老外愛台灣》作者討論會」

 

雖然只辦了那麼一場活動,但得到了很大的回響,現場的座位全部坐滿,台上與台下的互動非常熱烈。在籌備的過程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些自己未來除了在學校裡教書外想做的事,或是一些新的可能性。這也與我在美國唸書與教書的經驗有關。


在匹茲堡大學,人類學的四大基本分科是擺在「通識教育」裡,換言之,我教過的「文化人類學導論」課程中,所接觸到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是未來要走向人類學學術專業領域的學生,反而以理工、法學、生化、醫學院生為多。在和這些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我逐漸了解人類學教育對於美國社會穩定與發展的重要性,也體認到「人類學」應該要走向「大眾」,當有越來越多的人接觸過人類學之後,整個社會對於「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對於社會現象的「文化反思」會更加的成熟。

 

最近台灣人類學界很多學者在討論「公共化」的議題,強調人類學家應該要站出來為公共議題發聲,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芭樂人類學」這個部落格,眾多台灣學界裡的人類學家們一起共筆,分享他們對於台灣社會的觀察與關心。既然已經有這麼多前輩們往「公共化」的路子走了,那我就走一條不一樣的,我想走人類學的「大眾化」。

 


上圖:等待楊照先生導讀《憂鬱的熱帶》的誠品講堂學員


這邊我先講幾個我心中「大眾化」的例子。

 

一樣是在2012年的下半年,那時幾個星期二的晚上,我都到誠品信義旗艦店的誠品講堂,去聽楊照先生導讀李維史陀的《憂鬱的熱帶》。這裡先不說「結構主義」到底跟這本書有什麼關係,但是在去聽課之前,我完全無法想像,竟然有兩百位跟人類學可能完全沒有關係的人,一起在讀這位人類學結構主義大師的作品!對我來說,那真的是一個震撼!或許這個成績可以歸功楊照先生的個人魅力,但還是可以看到一本人類學著作吸引社會大眾閱讀的潛力。想遠一點,我甚至看到了台灣對於人類學的需要。

 

當然,這幾年也有不少出版品,不是人類學家出版的民族誌,卻都跟人類學搭上了關係。知名設計公司IDEO的負責人Tom Kelley《改變未來的十種人》,將人類學家擺在他所想要延攬的人才首位,因為在他眼中,人類學家精於觀察人類行為,並深入瞭解人在身體上以及情感上,如何與產品、服務,和空間產生互動,進而帶給組織新的學習和新的見解。當IDEO的人因學人員出外勤到醫院裡和年老的開刀病患共處四十八小時的時候(詳第一章),她就是過著人類學家的生活,協助開發新醫療照護系統。這樣的說法後來我也在台灣的「奇想創造」設計公司得到應證,看到設計產業對於人類學家的需求。

 

也別忘了,如果我們在Google上搜尋「人類學家」,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任何一位知名人類學者,而是「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這個網站。莊祖宜小姐拿到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與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後,卻走上了廚師之路。在她同名的著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中,依然可以看見人類學學術對於她面對廚師之路的影響,以及願意將所學分享給大眾的心情。

 

另外一個最有名的例子應該就是作家導演「九把刀」!因為研究所時期唸的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又在那一段期間修了趙彥寧老師的人類學課程,九把刀的作品中其實有非常多運用社會學與人類學的例子,尤其是「殺手」系列,可以看出社會科學訓練對他影響很深。他甚至還杜撰出了一本偽民族誌小說《在甘比亞釣水鬼的男人》,讓走在人類學專業上的我只能說:佩服。 


上圖:「阿陸老外看台灣~《台灣你可以更讚》與《老外愛台灣》作者討論會」


在我心中,這些都是「大眾人類學」最好的例子。

走在學術專業裡的人類學家,往往都因為職業上的壓力,心力都只能擺在學院裡,而忽略到台灣社會對於「人類學」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大眾化」的期待。回應他們的期待,就是我想要做的事。

 

不可諱言,這當中有經濟現實的考量。

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唸書是金融海嘯最嚴重的2008年。2008年以後的台灣改變很大,每次回去都感受很深,特別是學術圈子裡。少子化的影響下,大學經營越來越困難,唸碩博士的人變多,職缺卻越來越少。要把所有的人生都壓在學術上,的確有些風險。但我也看到很多原本在社會科學界的朋友,在農村、在業界找到了一個角落,運用他們本來所學,發揮出對社會的影響力。這都讓我思考著,在學院之外,我的人類學之路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另外,也有幸接觸到了《尋百工:四個孩子與一百種市井職人相遇的故事》與謝國雄《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較的實踐與逆轉》這兩本書。不知怎地,「百工」這兩個字一直深深烙在心上,也成為我進一步聯想的素材。

 

 

在這些因素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這個概念出現了!

 

因為我相信:

人類學的研究方法「田野調查」,能讓我們與社會的現實更貼近,不僅能讓學界有更紮實的社會記錄,也讓業界能發展出更貼近市井的服務與商品。

人類學的基本態度「全貌觀」、「尊重多元文化」、「為研究對象發聲」,不單是學界,還是台灣社會整體所需要。

 

我心底是這樣想的,希望能夠成立一個平台,做到下面這些事:

讓曾經唸過人類學、並在業界運用人類學的朋友,有機會分享他們的經驗。

讓沒唸過人類學,但在做跟人類學家類似的事的朋友,有機會分享他們的經驗。

讓學界裡的人類學家有機會向大眾發聲,推廣人類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

讓百工業界裡的人類學家有機會像大眾發聲,分享人類學對他們的影響。

讓學術圈與業界的人類學家們有機會交流,而不再各自束之高閣!

 

 

我夢想未來自己能辦出這樣的活動:

能讓楊照先生、張小虹教授與學界的人類學家們一起談「結構主義」!

能讓IDEO與奇想創造的負責人跟人類學家們一起談「物質文化與設計」!

能讓九把刀、郝譽翔、柯裕棻和人類學家們一起談「文學」!

能讓莊祖宜、洪震宇、Anthony Bourdain和人類學家們一起談「美食」!

能讓謝哲青、游智維和人類學家們一起談「旅遊」!

 

當然,還有很多可能性,還等待我去發掘,也歡迎朋友們給我建議與指教!

 

但這就是我的夢想:「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現在,儘管目標還很遠,這個「專頁」,就是我向這個夢想前進的起點!

請跟我一起成為「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吧!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7%99%BE%E5%B7%A5%E8%A3%A1%E7%9A%84%E4%BA%BA%E9%A1%9E%E5%AD%B8%E5%AE%B6/304523286333246

台長: 咖啡海
人氣(6,015) | 回應(7)|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業餘的社會人類學觀察家 |
此分類下一篇:MC美江舞曲大帝國
此分類上一篇:大學生了沒?(九)~最後一張全家福

金牌殺手是個捲毛王子
加油~~~
最近常聽謝文憲的廣播
常常聽到他專訪很多有故事的人
讓我很感動!!

看見你的夢想並且你也朝著一步步邁進
加油!!!
2013-05-30 07:59:24
版主回應
感謝鼓勵!
2013-05-30 09:43:34
(悄悄話)
2013-05-30 10:22:49
lavender
博主你好, 請問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跟國立台大人類學系, 各自的特色是什麼? 互相比較的話, 那所較好?
在台灣本土的話, 人類學專業較好的學校又是那些呢?
2013-07-20 20:27:57
版主回應
雖然去參訪過,但我對於廣州中山大學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所以以下的意見未必非常正確。

廣州中山大學跟其他中國各大學的人類學系比起來,相對比較走歐美人類學的路線,相對之下比較不強調民族學,比較強調與西方理論的對話,近幾年,就我所知,也接了不少外國NGO的資源,強調應用人類學,針對中國少數民族、弱勢族群進行研究調查。

在台灣的部份,人類學的大學學程目前只有「台大人類學系」,所以沒有什麼好說的。但研究所的部份,則推薦台大人類學系碩士班與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兩邊都不錯,不過台大的課程設計上比較偏重延續大學部的教育、清華那邊則是完全針對大學非人類學訓練的學生。

希望這樣有回答道您的問題。
2013-07-20 21:41:04
lavender
博主, 謝謝你的解答. 我是香港的學生, 有意去考台大的人類學或廣州中山大學, 不過對台灣那邊的情況認知很少, 所以特來賜教.
我其實將來是希望做博物館策展方面的, 不過自己對人類學的研究有興趣, 而且覺得人類學的視野, 知識會對策展有極大幫助, 所以希望本科以重研究,理論的人類學開始. 將來有機會, 才會在唸碩士時, 轉讀策展.
不知道像我這樣選擇的人多不多呢? 我這樣做, 又符合現實嗎?
2013-07-21 21:13:42
版主回應
按照博物館學專業的發展,現在策展已經成為一門專業,在台灣有專門的博物館研究所:「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或許您未來可以參考一下。

我會建議您還需要多考慮未來就業的地點,如果是台灣,大部分的博物館策展需要有公務人員身分,意思是要經過考試才能成為博物館專業人員,因為台灣絕大部分的博物館都是由國家所設立。其他國家區域的狀況,我就不是很清楚的。

如果你是要考慮在台灣唸大學部,又想順便學接觸一些博物館專業,台大人類學系是不錯的選擇。那邊有我的恩師胡家諭教授教授「博物館概論」、「文化資產」、「物質文化」等課程。
2013-07-22 08:35:30
Lavender
抱歉, 打錯字了, 特來請教才是!
2013-07-21 21:15:26
lavender
最後, 台大人類學沒有選擇我. 現在只能到廣州中山唸人類學了. 因為身邊沒有唸人類學的朋友,只能又來煩博主了.
請問, 如果想像博主一樣到外國學府讀人類學研究生課程, 他們重視本科大學的名氣嗎? 還是重視實習經驗?
中山大學在學界聲譽如何?
謝謝博主了
2013-08-10 19:11:42
俠匣
同學您好,我是在中大大學念人類學的,我的郵箱是tuty3212@126.com,如果你已經在中大了,我們可以交流~
2015-01-17 18:31: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