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8 18:14:46| 人氣3,0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追尋理想國(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三個負面的烏托邦(Dystopia)

烏托邦似乎比我們過去所想像的更容易達到了。而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己正面臨著另一個痛苦的問題:如何去避免它的最終實現?……烏托邦是會實現的。生活直向著烏托邦邁步前進。或許會開始一個新的世紀,在那個世紀中,知識份子和受教育的階級將夢寐以求著逃避烏托邦,而回歸到一個非烏托邦的社會──較少的「完美」,而較多的自由。

~尼古拉斯‧柏地雅夫(Nicolas Berdiaeff)

1.佐亞田(Zamyatin)的《我們》(俄‧一九二四年)

《我們》描述歷經二百年戰亂後的廿六世紀,地球為「獨一無二國」所統一。「獨一無二國」乃以「綠牆」環圍,而與大自然隔離的國度,即使是太陽光也經過調整。國內的建築物,均由玻璃鑄造而成,因此人們的一切行動,皆在周遭人的視線中表露無遺。

而所有國民的行動,則依「律法表」計劃實施。包括咀嚼食物的次數,強制規定必須正好五十次。此外,性愛的時數也不例外,乃是根據國家政府所發行的粉紅色回數券,於性愛的指定日期,與對方確實結合的體系。性伴侶並不一定,憑票配給,完事簽號。總之,「獨一無二國」中的一切事物,均由數理上的秩序所排定,亦即人們沒有判斷的自由,唯有服從法則方為至高幸福。而如此理念,則可由國民身上的制服和記號,明白確切地闡釋清楚。因此,本國的每一要員,皆於如此軍職化的國政下,每個人只是一個號碼,喪失了自我的個人意識與色彩。換言之,在此「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動,「我們」的秩序等等的終端,有所謂的「大恩人」控制全局,並由「守護官」維持秩序。因為「獨一無二國」立國的大原則是快樂與自由不能並存。伊甸園的人因爭自由而被放逐失去快樂;現在統一大國恢復快樂,所以絕無自由。

2.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英‧一九三二年)

「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典故出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當然用的是反諷的意義。《美麗新世界》和《我們》的相似之處甚多,不過《美麗新世界》用了比較多生物學和心理學上的技術。赫胥黎描述在「共有、劃一、安定」的世界邦中,有一種十分發達的人類分等科學,可讓政府經理人員們,將任何個人分配到他或她在社會和經濟等級制度中合適的位置上去。一種酒精及其他麻醉品的代替品,一種比杜松子酒或海洛因為害較少、而給人樂趣較大的東西。一套絕無差錯的優生學系統,用來標準化造人,以減輕經理人員們的工作量。在書中,這種標準化造人的過程推展到了想入非非的極致,人是沒有靈魂的,是一切機械化了的,當機械文明的發達同集體主義結合為一時,人的一切價值全都喪失,人將悲慘地被奴隸化,沈迷於痴呆的幸福中。作者透過書中的野人提出控訴:「對!你們正是這樣的人。把所有討厭的事物趕盡殺絕,而不學著去容忍它們。『究竟要忍受暴虐命運的擲石和箭矢,還是拿起武器對抗浩瀚如海的恨事拚命相鬥,才是英雄氣概呢?……』可是你兩者都不做。既不承苦也不抵禦。你們只是廢除了彈弓和箭矢。那太輕易了。」

「你們所需要的,應該是一種有眼淚的東西。可是在這裡沒有什麼東西的價值是夠得上的。」

「可是我不要舒服。我要神,我要詩,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至善。我要罪愆。」

3.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英‧一九四八年)

小說中,設想到了一九八四年,整個世界將呈現出大洋國、歐亞國、東亞國三國鼎立的形勢,這三個超級強國都處心積慮地妄想摧毀對方,獨霸世界。其中,大洋國是個獨裁國家,運用極權體制、政治神話、愚民教育、無所不可滲透的秘密警察,以及操之在國的資訊系統,壟斷一切視聽,嚴密地控制了人民的思想與生活。作者在此警告愛好自由的人權鬥士,人類若再不覺悟,浩劫便會降臨,狠狠佔領這個世界。

在整個大洋國的政府,分成四個部門,各有所司:第一、真理部,操縱新聞、娛樂、教育和美術;第二、和平部,主管戰爭;第三、仁愛部,負責思想警察,維持法律和秩序;第四、豐商部,專管經濟事宜。真理部大廈上面刻著三句黨的標語: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而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每一份子,人人尊稱他們的統治者是「老大哥」;人人被電視螢幕、思想警察、警察巡邏隊的偵察機所監視,成群的黨員以觀看掃殺幼童、殲滅落難者的電影為樂,而孩子則被訓練成一個如何去竊聽父母的談論,向思想警察告密的「兒童英雄」,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情,只有猜忌,愛心已被私慾取代,尊嚴和互助蕩然無存,恐懼與自危成了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由此,頗能見出歐威爾的冷嘲熱諷,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以仇恨為出發、以欺騙為手段、以鬥爭而起家的政權,是如何刻意運用愚昧的力量,去製造社會的矛盾,甚至不惜驅使一切手段,如獎勵秘密檢舉、控制資訊輿論、歪曲真相、顛倒是非、限制行動,劃一思想,將有個性的「人」變成沒有意見的「物」……。歐威爾暮鼓晨鐘地預言道:文明是不可能建築在恐懼、憎恨和殘暴上面。

當其始也,是想把人間建造為十全十美的天堂;及其終也,卻把人間糟蹋成不折不扣的地獄。佐亞田、赫胥黎、歐威爾所描寫的其實都不是人心渴望的理想國,而是令人不忍卒睹的煉獄。他們以亢烈的聲音,控訴極權主義的醜惡和機械文明助紂為虐的事實;他們以反諷的筆法,促使讀者去思考人類的可能未來與可能出路,呼籲讀者們為維護一個人道而不能被物化的人類前途奮鬥不懈。正如陳之藩先生所言:「我們不必再談一塵不染的天堂,而該想想如何避免萬劫不復的地獄。」

四、結 語

記得高中時曾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淵明以沖淡洗鍊的筆墨,描繪出一幅沒有世網羈絆的人間樂園圖景,令大家羨慕不已。不過當時有一位同學對桃花源的迷思提出了批判,她的這番話一直令我印象深刻:「桃花源不可能存在,就算存在,我也不嚮往它。雖然桃花源沒有爭戰,沒有天災人禍,大家怡然自樂、豐衣足食,然而在裡面的人是否會因太和樂而少了掉淚的機會?他們從不曾為某人壯烈成仁而感動,他們不曾受夢想煎熬、為愛心碎,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也不明瞭自由、愛情、生命的可貴,沒有大風大浪,怎麼能對自己所擁有的而感動?桃花源雖好,我仍要現在,有笑、有淚,才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這段話給予我十分豐富的啟迪和思考,也是我選擇「理想國」主題來作報告的原因。極樂世界並不存在,因為沒有痛苦,人如何知道什麼是快樂?展望未來,生活依然充滿謎一般的難題和幸福,但我感謝玫瑰有刺,感謝現實中有無數的缺憾、黑暗、與污濁,感謝生活充滿了挑戰與無常,而生命也因其不可知和不可預測而有趣味。

是以,我不憧憬虛渺完美的烏托邦,而由衷珍惜現有的一切。茲引用Johny B. Antillon的話作為本篇報告的結語:
“May this world always be as challenging as it is. May it always have something to be solved, patched or mended. Let me have this world, with dreams for me to dream and problems for me to solve.”

五、參考資料

‧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商務印書館
‧ 南懷瑾《老子他說》,老古文化
‧ 林 雄《道德經釋義》,老古文化
‧ 蔡為熞主編《老子的智慧》,國家書店
‧ Jostein Garder《蘇菲的世界》,智庫文化
‧ Thomas More《烏托邦》,志文出版
‧ Aldous Huxley《美麗新世界》,志文出版
‧ 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萬象圖書
‧ 陳之藩《天堂與地獄》,收錄於《陳之藩散文集》,遠流出版
‧ 陳佩君譯《世界名著精華導讀》,漢風出版

台長: Brsuny
人氣(3,0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
此分類下一篇: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
此分類上一篇:追尋理想國(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