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瑪麗,記憶的泉源。
~Agatha Christie《Halloween’s Death》
迷迭香(Rosemary),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和薰衣草(Lavender)同屬脣形科(Labiatae)常綠芳香灌木,原產地中海地區,常形成密灌叢,葉狹窄,上面深綠色,下面白色,邊緣向內捲。花淡紫色,二脣形,上脣稍呈兜帽狀,下脣三裂,向外突出。迷迭香被廣泛栽培為觀賞植物及作為香料,據說迷迭香泡成的花茶有幫助消化、治療腸胃脹氣、腹痛、頭痛,以及增進記憶力的功效。在英文中,Rosemary則是常見的女性名字之一,字源來自拉丁文,涵意是「大海中的小水珠」,並象徵著「記憶」。
推理小說的女王Agatha Christie想必對「迷迭香」這個詩意唯美的名字有所偏好吧!在她布局詭奇的小說《鐘》(The Clocks)裡,就有一只鑲著Rosemary字樣的旅行鐘,和另外三只鐘一同驀然出現在一位瞎眼老婦的房屋裡,由之掀啟了一樁玄祕迷離高潮迭起的謎局。《萬靈節之死》(Halloween’s Death)中,Rosemary是一位美豔的女子,擁有眾多的仰慕者,但她卻在一次萬靈節的晚會上離奇地中毒身亡。小說的第一部即以Rosemary為題,副標題則是一個謎樣的叩問─「我該如何驅除往事的記憶?」緊接著是以「各自表述」的手法描寫六個人都在想著Rosemary,而她已死去將近一週年……。同一個Rosemary,同一件戲劇化的猝死案情,在不同人的回憶中呈現不同的風貌。Rosemary雖然在小說一開始時就已過世,但她的影子,她的名字卻貫穿全書,在六個人的心頭徘徊縈繞。這很像Alfred Hitchcock執導的電影《蝴蝶夢》(Rebecca)裡,Rebecca這位牽動全片的人物從頭到尾均未現身,但卻透過繡上「R」字的道具、有關角色的描述、對白及回憶而無所不在……。
Rosemary,她的名字就是記憶。
The importance of memory can’t be over-emphasized. Saint Basil曾言:「記憶……是想像的櫥櫃、理性的寶藏、良知的紀錄以及思想的殿堂。」Cicero說:「記憶是所有知識的源頭和障蔽。」Lois Lowry更說“Without the memories, it’s all meaningless”關於記憶的重要性,我覺得還是心理學家Elizabeth Loftus說得最明白也最透徹:「我記得法蘭克法官(Jerome Franlcs)曾在自著的《無罪》(Not Guilty)中寫道:『身為證人的你,會痛恨任何對你記憶的懷疑,因為懷疑你的記憶,就等於在攻擊你的可信度,冒犯你的人格。』我們的記憶之所以這麼寶貴,就在於它們其實就像我們自己的一部分似的─記憶界定了我們的身分,我們所經歷的經驗,以及我們應該有什麼感覺。……你怎麼把一個人跟他的記憶分開呢?你若剝除了他的記憶,不也就是在剝除他的過去、剝除他珍藏的事件嗎?然而這些珍藏的事件使得他之所以為他,如果剝除了這些,他又是什麼呢?若是沒有了這些記憶,他會不會像扇貝一樣,閤緊來死掉了,因為失去了一切內在,而突然崩陷下來?」
一個人被抽淨了記憶後還剩下什麼?一個人被置換了記憶後會變成什麼?
失憶的人在文學中似乎往往有一種特別神祕的魅力,也許是因為他們的過去在一剎那之間化為一片空白,消逝在歷史迷霧中的緣故吧!當你把所有的往事都遺落在記憶的迷宮裡,你的過去就成為一個未解的謎,一個和未來一樣蒼茫久遠的傳說。這樣的人能沒有痛苦嗎?會沒有掙扎嗎?他要如何尋回失落的記憶?或者乾脆丟掉過去重新出發?因此他們就成為小說家熱愛的題材。在Arsene Lupin創造者Maurice Leblanc的《魔人與海盜王》(LE PRINCE DE JERICHO / Man of Miracles)中,就有一位英俊挺拔、風度翩翩的男子展開尋訪記憶的旅程,配上異國情調的地中海海濱,構成一部奇情式浪漫冒險小說;在張系國的《歸》裡,則描述在一個迢遞冷冽的星球上,有一個選擇失憶的男人,一個說故事的女人,以及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火……。
曾看過Alex Proyas執導,Rufus Sewell和Jennifer Connelly主演的《極光追殺令》(Dark City)。劇情是說有一群來自外星的“Strangers”對人類的記憶展開研究,他們使一座城市陷入綿綿無盡的黑暗中,在闇夜裡利用高科技抽取、調換個人的記憶,進行各種實驗,企圖揭開記憶的奧祕。可是他們換得了人類的記憶,卻換不了人類的靈魂。在片中,被植入相同記憶的二個人面臨相同的情境,卻會作出不同的反應和抉擇。Strangers將一個serial killer的記憶植入男主角John Murdoch腦內,卻無法將他也變成一個serial killer。Strangers藉由置換記憶,改變了女主角Emma Murdoch的身分認同,但她對John Murdoch的愛卻始終不渝。這令我想起Wilkie Collins在《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中的一句話:「……而純淨的心所能感知的最邈小的人類情感,也必將邁向永恆……。」
誠然人類靈魂的本質不會受到記憶的左右,但記憶不可否認地在個人生活和人類歷史裡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在文學作品中,自然也不例外。尤其在「回顧謀殺」類型的推理小說中,由於所有的物證早已隨著光陰荏苒而灰飛煙滅,漫漶在歲月之流裡,因此「記憶」就成了破案的關鍵。Agatha Christie的《死灰復燃》(Sleeping Murder)和《啤酒謀殺案》(Five Little Pigs)都是這方面的傑作。《死灰復燃》是Jane Marple的最後探案,在書中,關妲的童年記憶是海倫和生命、和事實的唯一連繫。《啤酒謀殺案》更是堪稱個中翹楚,Christie透過不同的敘事觀點發掘人類心靈底層的祕密,Hercules Poirot行經時間和記憶的幽谷,以其對人性心理的洞見發掘十六年前的悲劇真相。也許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但在五位當事人撲朔迷離參差錯落的言語文字中,真與假,愛與恨的界線本身就是糾纏不清的。歲月遞嬗對比是永恆迷人的主題:多年以前,有人殺人,有人被殺,有人為了自己沒犯的罪而被判刑,有人撒謊,有人尋求救贖……,十六年後,過去的陰霾仍在,撒謊隱瞞依舊,但是有人重新建構記憶,有人想查出真相。昔日調皮搗蛋的女孩成為聲譽卓著的人類學家,而那美豔熱情的少女卻成了冷漠麻木的貴婦……。
在《啤酒謀殺案》中,白羅要一位當事人回憶十六年前每個人進出實驗室的順序。白羅請當事人閉上眼睛,然後拿一條灑了茉莉香水的手帕在他面前晃了晃,就像變魔術一般,十六年前的情景竟神奇地在當事人的心中重新浮現。今日的某種感官刺激(例如嗅覺或味覺),會突然勾起我們昔日經歷此一感官經驗時的種種場景,甚至包括當年的情懷等,心理學家將此稱為「普魯斯特時刻」(Proust Moment)。
之所以稱作Proust Moment,由來是Marcel Proust在《追憶逝水年華》(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裡的一段文字,大意是說敘述者在一個下午茶時間,看見海綿蛋糕浸於濃茶中,當蛋糕屑和熱茶混合,觸及他的上顎時,他驀然思及孩提時代在康布列的生活。相傳普魯斯特於母親去世後就不再與人交往,獨自在與外界隔絕的房內進行深省,每天都花很長的時間追憶往事,最後竟串成了近兩百萬字的《追憶逝水年華》。有人說普魯斯特認為人的真正生命是回憶中的生活,幸福的歲月是失去的歲月。也有人說普魯斯特透過記憶的放大鏡,將過去點滴放大顯微,緩緩經營,抓緊記憶中的事物,《追憶逝水年華》是他對世界不斷流動消逝的思索和補救,探索記憶和感悟的力量,尋找永劫和絕對的意義,運用漫長富麗的文字來「征服時間,挽回過去」。然而,我始終對普魯斯特的這部巨著卻步,光是看到那堂堂七冊就不禁心驚膽寒,據說他花了十七頁的篇幅,只為了寫童年一個失眠的夜,而書裡最長的句子,「可以繞葡萄酒瓶底部十七圈」。無怪乎在Raymond Chandler的《大眠》(The Big Sleep)中,女主角向Philip Marlowe談起普魯斯特的作品時,Marlowe說:「誰?」後來又罵文學作品是「厚厚的一本,讀不到半小時就想吃中飯!」
「而我自然像普魯斯特一樣,回到了很多很多年以前的日子……。」
我也有我自己的「普魯斯特時刻」,將我帶回對童年的回憶中。我常夢見我又回到溪畔的老厝,看見慈祥的祖父母、可愛的貓兒、香氣馥郁的芭樂樹和奔流不輟的溪水,然後突然一切都消失了,只看見一堆瓦礫七零八落地散在地上。驀然回首,看不見往事的痕跡,只看見歲月匆匆;看不見溪畔,只看見巍峨大廈。可是小時候我在溪畔摺紙船、看螞蟻、追蝴蝶時,怎麼會想到有朝一日必須離開呢?原來一切都從一場夢開始而以一聲嘆息結束,原來事如春夢了無痕。班雅明話語說:「人類是凝視著過去,倒退著走入未來的。」可是別人怎麼會了解,那些經時光滔洗過,虛微縹緲的種種事情,從前從前……?所以,我只好,一任所有的存在都淡入時光和記憶,而一條河貫穿一切……。把往事配上reverie的旋律,輕聲吟詠,吟詠我最心愛的詩人李商隱的詩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也許是因為快樂的回憶已然淡去徒留惆悵,而苦澀的經驗卻兀自鮮明吧!長久地沈緬於逝水年華的追尋終究是苦多於樂的,我真佩服Marcel Proust的勇氣和毅力。
這裡挺好,正巧在雙城之間,美麗而碎裂的過去在我身後,我不忍心再回首,而浮動詭譎的未來在我前面,我還看不見。
「但願愛能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