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7 13:44:31| 人氣13,77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葛利格:鋼琴協奏曲a小調,作品16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a小調作品16,是這位作曲家唯一完成的鋼琴協奏曲。他在186825歲時到丹麥的Sollerod村旅行。Sollerod村在哥本哈根的北方,以中世紀建造的教堂與美麗的墓園出名。許多文人與藝術家,都來過此地。葛利格在此地譜寫這首他初期的傑作。這部作品也是他代表作之一。(請參閱本台「葛利格:兩首悲傷的旋律,作品34」,「葛利格:抒情小品集」等文。)

1867年,葛利格與聲樂家表妹妮娜Nina Hagerup)結婚,次年女兒亞歷山德拉誕生,這時候的心情絕佳。他就在這時候,創作這首傑作。不過,次年他的女兒夭折,之後他們就沒能再生育。

這首與「皮爾‧金特」並稱的傑作,在浪漫主義鋼琴協奏曲中特別受歡迎,尤其衝擊力強烈的開頭部分,直逼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第1號開頭給人的憾動。全曲構造與長度很像舒曼的鋼琴協奏曲。除兩曲都是a小調外,開始部分也很像,因而兩曲常常一起錄在一張CD上。事實上,葛利格在1858年,曾經聽到克拉拉‧舒曼彈奏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因此應該受到很大影響。此曲與舒曼不同的地方,在於令聽者感覺到挪威的民族性。葛利格把此曲獻給親友挪威鋼琴家諾伊伯特(Carl Fredrik Edmund Neupert、1842 - 1888),於脫稿翌年由諾伊伯特首演。

李斯特第1次看到此曲樂譜後馬上彈出來,聽到第3樂章主題轉入下屬調的屬和弦時,大加稱讚說「這就是北歐」。今日一般使用的版本,可能就是把這時候李斯特給他的意見,反映在裡面的版本。除了李斯特指出的地方以外,這首音樂到處都可以聽到北歐獨特的抒情,兼具舒曼與李斯特的力度變化與大師技巧,簡易樸素且優美的主題,以及鋼琴協奏曲應有的魅力,這些都使此曲成為名曲。而且,即使頻頻出現華麗的琶音、猛進的雙重8度等高度技巧,還是很清爽易親,是一首引人入勝的協奏曲。

 

全曲共有3個樂章:

1樂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lto moderato) a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S. Richter: 鋼琴,V. von Matacic指揮蒙地卡羅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MtzFrSRtQ

(Víkingur Heiðar Ólafsson鋼琴, Ashkenazy指揮冰島交響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utHu7-ADNM

樂曲一開始,就是定音鼓的擂打,而且僅僅在開頭第1小節中,就從最弱音跑到最強音,然後獨奏鋼琴以雙手奏出好像從岩壁上急速滑落的雙重8度下降音階。這是極能給人印象,聽一次就不會忘記的序奏。這旋律的動機從主音開始,先下降兩度再下降三度(A-#G-E),這性急的動機要反復幾次(如下面譜例)葛利格自己稱呼這下降動機為他的「商標」,並也在其他地方使用。

葛利格的故鄉挪威,在海岸邊的「峽灣(Fjord)」常看到斷崖絕壁的江口,江水從斷崖上形成瀑布注入大海。據說,這一樂句是表現這種瀑布的。這部分很清楚的顯示出挪威民族音樂的影響。

主要以木管樂器提示的第1主題,是使用自然小音階的北歐民族風格旋律。雖然是很短的樂句,還是能令人一聽就難以忘懷。在管弦樂總奏之後,鋼琴重複管弦樂的旋律進來。稍後出現,與第1主題對比的第2主題是C大調,由大提琴奏出只有兩小節的短小旋律。重複以加強印象時,調性轉為c小調。這是安靜又如歌唱的旋律,轉調效果又甚為出色,很巧妙的傳出北歐的寒冷感覺。

比較短小的開展部,始終展開第1主題,其前半部由管弦樂開展主題,鋼琴以華麗的琶音伴奏。到後半部則由鋼琴主導,並很忙碌的再三轉調,還再現已變奏的序奏旋律。這開展部簡單樸素,沒有像李斯特或柴可夫斯基的誇張,但有很大效果。再現部依式進行,之後進入一段很壯大華麗的鋼琴裝飾奏。

在裝飾奏裡,有即興的琶音部分,有在廣闊的左手音域與顫音中浮現主題部分,激烈的雙重8度,廣大的音域與須由雙手彈奏的分散和弦等,使用高度技巧從鋼琴引出最大限度的效果。在裝飾奏之後,進入速度轉快的尾聲部,弦樂器灰暗的奏出第1主題的一部分,最後鋼琴奏出序奏旋律而結束此章。整個說來,這一樂章明快而充滿年輕氣息。

 

2樂章:慢板(Adagio) B大調,3/8拍子。3段體。

(S. Richter: 鋼琴,V. von Matacic指揮蒙地卡羅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0R0Xr7zB8M

(Víkingur Heiðar Ólafsson鋼琴, Ashkenazy指揮冰島交響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GWORdoIavQ

2樂章充滿北歐的氣息,聽者會感覺到一幅精彩的北歐風景畫。主題由加裝弱音器的弦樂器,連綿唱出樸素甜美又瞑想似的旋律。主題提示告一個段落之後,音樂進入中段,鋼琴登場。鋼琴承繼主題旋律,予以變奏發展,並從高音域漂落下來。這旋律纖細如裝飾奏,如北歐的柔軟陽光反射在冰凍的大地閃閃發光,也像是在北歐的夜空顫抖的星星或掉落的星塵,優雅美麗。調性轉為E大調後,這旋律會重複一次,其效果也極佳。到第3段,原來的調性回來,主題再現。這一次鋼琴也一起出現,並逐漸消失。這一樂章與蕭邦一樣,是夜曲風格的音樂。音樂繼續不斷,進入第3樂章。

 

3樂章:極有抑揚的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molto e marcato) a小調,2/4拍子。輪旋奏鳴曲式。

(S. Richter: 鋼琴,V. von Matacic指揮蒙地卡羅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nbp7Jm0EE

(Víkingur Heiðar Ólafsson鋼琴, Ashkenazy指揮冰島交響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Hi4cEhKEo

從第2樂章直接進來。異於上一個樂章,這是輕快而規模略大的樂章。

由單簧管與低音管演奏的4小節序奏,以最弱音的斷奏刻出進行曲風格的節奏。然後鋼琴以4小節裝飾奏進來。16分音符的快速級進,忽上忽下的音階與琶音,有力的強打和弦,這裡充滿鋼琴音樂的魅力。音樂呈現快活的民族舞蹈節奏。中段是清澈音響的世界。獨奏長笛在弦樂器的顫音上,奏出含有3連音樂符的清澄抒情優美旋律。李斯特稱讚為「這就是北歐」的地方就在這裡。轉調效果極為出色。鋼琴承接長笛的旋律,稍後就與管弦樂纏在一起。之後,開頭部分再現,情緒逐漸高昂。在尾聲部之前,有一段像是裝飾奏的即興部分,雙重8度的演奏也很有迫力。

尾聲部轉為A大調,3/4拍。這部份是詼諧曲似的急速的音樂。轉調頻頻,很少停留在一個調性上。鋼琴從高音滑到低音之後,進入4/4拍莊嚴的行板。管弦樂雄偉的演奏中段的旋律,鋼琴主要在演奏琶音。音樂以最強音豪邁地結束。 

此曲很有名,因此網路上也有許多資料。讀者最好自行查尋參閱。

(Rubinstein鋼琴,André Previn指揮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全曲
https://youtu.be/I1Yoyz6_Los

台長: 雲翁
人氣(13,777) | 回應(1)| 推薦 (1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協奏曲 |
此分類下一篇: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第1號降b小調,作品23
此分類上一篇:李斯特:鋼琴協奏曲第1號降E大調

jhgft
Good!
2016-05-03 15:46: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