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創作3首鋼琴協奏曲,但這首第1號協奏曲太有名了,以致其他兩首都被忽略而幾乎沒有被演奏的機會,在演奏會也難得聽到,唱片也寥寥無幾。一般提到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都是指這首第1號降b小調。這首作品以其俄羅斯風格與色彩豐富的管弦樂法,以及華麗的獨奏鋼琴而成為柴可夫斯基的成名作,此後柴可夫斯基接二連三發表傑作。這也是最受歡迎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不但眾多的人喜歡聽,許多鋼琴家也喜歡演奏此曲。而且,不問是什麼樂器,在所有協奏曲當中,這是受歡迎度最高的一首。在節目單有這一首,其豪華絢爛的氣氛,必使音樂會生光彩,讓獨奏者獲得滿堂掌聲。
柴可夫斯基在1874年11月34歲時,約以1個月的時間完成這首作品的草稿。當時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當教授,已發表作品多首,因而是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他想把這首第1號協奏曲獻給朋友莫斯科音樂學院第1任院長尼古萊‧魯賓斯坦( Nikolai Grigoryevich
Rubinstein,1835 - 1881),也希望由魯賓斯坦首演,便在1874年耶誕節,以草稿由自己演奏此曲給魯賓斯坦與同事休伯特(Hubert)聽。沒想到魯賓斯坦說,「這首作品陳腐粗糙,是無用的音樂,內容貧乏,無法演奏。因此希望依照我的建議修改」。柴可夫斯基不聽魯賓斯坦的話,把呈獻的對象改為他的作曲學生塔涅耶夫(Sergei Ivanovich Taneyev、1856 - 1915)繼續作曲,等管弦樂部分完成後,柴可夫斯基邀請有名的德國鋼琴家兼指揮家翰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首演。畢羅稱讚此曲為「有獨創性的驚人名曲」,並在他美國演奏旅行時攜往美國。
1875年10月25日,由畢羅擔任獨奏鋼琴在美國波士頓首演獲得大成功,畢羅把成功的情形電知柴可夫斯基。此曲因而呈獻給畢羅。不過,後來畢羅沒把此曲列在自己常演奏曲目裡。一週後,由俄國鋼琴家古斯塔夫‧柯斯在聖彼得堡舉行俄國首演,莫斯科首演則由塔涅耶夫擔任鋼琴,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管弦樂團。後來魯賓斯坦向柴可夫斯基道歉,並好幾次由他本身擔任鋼琴演奏此曲,盡力推介此曲給世人。
此曲在1879年夏天與1888年12月修改兩次。第1樂章開頭原有鋼琴的琶音,後來改為現在的厚重有力的和弦。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演奏這首作品的次數急增,其原因之一,是鋼琴大師霍洛維茲與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共同錄製此曲的絕佳唱片;另一個原因是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朋(Van
Cliburn)在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奪得冠軍回來,於是他灌錄的此曲唱片,連續7週穩坐銷售冠軍的寶座。這在當時是唯一的古典音樂唱片的記錄。在當時美國與蘇聯正處於冷戰之中,范‧克萊朋在蘇聯的國際比賽中奮戰蘇聯名手凱旋歸國,是讓美國人興奮不已的事。當時美國在太空競賽方面,遠落在蘇聯之後。
全曲共有3個樂章,採用自由形式作曲而不拘泥於協奏曲的傳統形式。
(霍洛維茲 鋼琴,托斯卡尼尼 指揮NBC交響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2ykjT1-N14 (全曲)
第1樂章:不太快而很莊嚴的快板─活潑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 - Allegro con spirito),降b小調─降B大調,3/4─4/4拍子。
(Argerich鋼琴,Charles
Dutoit 指揮瑞士羅曼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jrgWB7UdlA
(第1樂章)
(Van Cliburn 鋼琴 Kirill Kondrashin指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M4UoqBpA (第1樂章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3kZHvVrT-k (第1樂章2/2)
第1樂章很長大,其演奏時間佔全曲的一半以上。這個樂章由雄壯的序奏與自由的奏鳴曲式的樂章主部構成。
非常有名的序奏,具有壯麗的交響曲風格,但很有特徵的序奏主題,再也不會在此曲其他部分出現。這與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第5號「皇帝」的序奏如出一轍。全曲開始於法國號最強音有力的下降動機,管弦樂馬上在第2小節也以最強音簡短的回應。接著,弦樂器出現規模很大的旋律,這旋律是根據開頭法國號的動機而來。此間,獨奏鋼琴以3拍子節奏彈出和弦。這序奏部分在此曲中特別有名,也相當長,但在曲中不會再出現已如上述,因此有點會讓人覺得另外加上去的感覺。
當長達兩三分鐘的序奏告一個段落之後,音樂進入這個樂章的主部。在呈示部,第1主題等到序奏部結束,音樂安靜下來後登場。這是獨奏鋼琴演奏的忙碌跳動的旋律,節拍已變成4/4拍子,每一拍都以3連音符形成,其中還包括一個8分休止符。這是依據烏克蘭民謠寫成的旋律。以各種樂器反復演奏第1主題之後,單簧管以弱聲奏出頗有情緒的第2主題。鋼琴一變剛才碰碰跳跳的情況,溫柔的彈奏第2主題。不久,弦樂器靜靜的奏出新的旋律。這些旋律與鋼琴一起逐漸高潮後,進入發展部。
在發展部,管弦樂開展第2主題而逐漸高昂,鋼琴提出新旋律對應,兩者共同築起高潮。音樂隱隱顯示著第1主題,逐漸移到再現部。
在再現部,第1主題出現在鋼琴上,聽來略有變奏。再現第2主題後,鋼琴開始裝飾奏。這段裝飾奏很長,一下有可愛的氣氛,一下又漂浮妖異氣息,一下會展開得華麗多彩。裝飾奏結束後,長笛導出先前由弦樂器靜靜奏出的新旋律予以再現,然後進入雄壯的尾聲部。這尾聲部充滿燦爛的氣氛,常會讓聽者誤以為全曲結束而鼓掌。
第2樂章 樸素的小行板─最急板─行板(Andantino semplice - Prestissimo -
Quasi Andante),降D大調─F大調─降D大調,6/8拍子。3段體。
(Argerich鋼琴,Charles
Dutoit 指揮瑞士羅曼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QKQoQImCm8 (第2、3樂章)
(Van Cliburn 鋼琴 Kirill Kondrashin指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yx569SWyI (第2樂章)
長笛在弦樂器柔和的撥奏上提出牧歌似的抒情旋律,之後,鋼琴承接這旋律,更由大提琴、雙簧管演奏。這旋律第1次出現在長笛上時,與以後在大提琴等其他樂器上出現時用的音不一樣,因此也有人懷疑是否記譜記錯了。由於第1樂章的份量太重了,因此大家到此會喘口氣。
中段是像在裝傻的詼諧曲,快速的圓舞曲風格旋律,是引用法國歌曲「來啊,快樂的跳舞歡笑」。這旋律一直會轉調。
最初部分再次回來,在平靜氣氛中結束這個樂章。
第3樂章 熱情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降b小調─降B大調,3/4拍子。輪旋曲式。
(Van Cliburn 鋼琴 Kirill Kondrashin指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7MAriotZyE (第3樂章)
第3樂章常常緊接著第2樂章演奏,是很有躍動感與生命力的樂章。定音鼓忽然敲出一個音符,使這樂章的氣氛一轉,並展現鋼琴的華麗技巧。第1主題源自烏克蘭民謠,這首民謠表現俄國農民春天的喜悅。其重音在第2拍,是很有節奏感而順暢的旋律。由管弦樂演奏的很有力量的副主題,也很有節奏感。第2主題出現在弦樂器,有優美穩定的性格。這些主題再現之後,更會發展。經過鋼琴細碎部分後,音樂進入暴風雨前的平靜氣氛,管弦樂逐漸高昂,鋼琴以千鈞之勢進來,把音樂推向尾聲部。第2主題以雄偉的規格,由鋼琴與管弦樂對話,發展成對生命的讚頌。這是很豪華燦爛的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