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共有5首鋼琴協奏曲,第5號F大調作品103是他在1896年61歲時的作品,也是他最後一首首鋼琴協奏曲。此曲以「埃及」的暱稱知名。聖桑的詳細生平請查閱維基百科「卡米耶·聖桑」條,也請參閱本台「聖桑:鋼琴協奏曲第2號g小調」條。
聖桑以鋼琴家初上舞台是11歲的時候,之後舉行多次旅行演奏, 61歲時剛好成為鋼琴家的50周年,其間一直維持名鋼琴家的名聲。為了紀念他漫長的音樂活動,在巴黎的普萊耶爾大廳(Salle Pleyel)舉行紀念音樂會。當年3月到5月之間創作的這首協奏曲,就在這時首演。擔任鋼琴獨奏的是聖桑他本人。此曲呈獻給法國鋼琴家、作曲家路易斯·迪耶梅(Louis-Joseph Diémer, 1843 - 1919),並由他改編為雙鋼琴曲。
第5號鋼琴協奏曲在避寒地開羅譜成,因此曲中反映出在當地的所見所聞,以及東方的異國情趣,尤其第2樂章是如此。於是產生這首在聖桑是少見的具有標題氣氛的繪畫似協奏曲。同時也離開鋼琴家喜歡發揮其技巧的大師型鋼琴協奏曲,而以精湛的手法構築令人聯想地中海氣氛的明朗聲響。首演時其大膽的和聲寫法,讓聽眾吃了一驚。其樂曲架構,也比以前的作品自由得多。
在他5首鋼琴協奏曲當中,或許這是最受歡迎的一首。
此曲共有3個樂章:
第1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animato) F大調,3/4。奏鳴曲式。
(Tessa Catchpole鋼琴,Carlos Domínguez-Nieto指揮Orchestra: Philharmonie Baden-Baden ) https://youtu.be/bCIrnwET3h4
在令人想起清新早晨的即興性8小節導奏之後,鋼琴奏出單純而有聖詠曲風格的第1主題。第2主題是d小調,有優雅的圓舞曲風格,使用「三比二」(hemiola)節奏的特徵。這主題也是由鋼琴提示。在發展部除了發展主題外,還使用走句動機。在尾聲部再由鋼琴唱出第2主題,最後溫柔的結束樂章。
第2樂章 行板—平靜而猶如小行板的稍快板(Andante-Allegretto tranquillo quasi andantino) d小調,3/4拍子。3段體曲式。
(Tessa Catchpole鋼琴,Carlos Domínguez-Nieto指揮Orchestra: Philharmonie Baden-Baden ) https://youtu.be/DZWTDdkAHwM
這首協奏曲之所以有「埃及」的暱稱,是由來於這個樂章。這樂章雖採3段體曲式,但主部的再現被縮短。兩端部分有濃厚的異國情趣,更與第1樂章成鮮明的對比。
樂章開始,弦樂器奏出切分音節奏,接著,鋼琴奏出埃及風格的音型。接下來也由鋼琴唱出的狂想曲似的旋律,就是這樂章的主題。這有惱人的夜色氣氛。
中間樂段是平靜而猶如小行板的稍快板G大調,2/4拍子,流出聖桑在尼羅河聽到的努比亞地區的戀歌。他還說這裡可以聽到「蟋蟀與青蛙的叫聲」。旋律的有些部分還附加12度、大17度上面的音,以弄出特殊效果,被認為保守的聖桑在做音響實驗。在這樂段中會奏出美麗和藹的旋律,並逐漸發展。開頭的節奏再現,鋼琴奏出的耳語似的上行音型靜靜結束樂章。
第3樂章 甚快板(Molto allegro) F大調,2/4拍子。自由的奏鳴曲式。
(Tessa Catchpole鋼琴,Carlos Domínguez-Nieto指揮Orchestra: Philharmonie Baden-Baden ) https://youtu.be/2C8ygSX8yKI
聖桑形容這個樂章是「航海的樂趣」,說是模仿船隻的螺旋槳的動作。新鮮的聲響是聖桑的特色之一,而這終曲尤有這個傾向。
在16小節帶有定音鼓的導奏後,鋼琴提示輕快的第1主題。經過走句之後,弦樂器提出G大調的第2主題,鋼琴重複之。小尾聲主題也由鋼琴提示。發展部也開始於小尾聲主題,並巧妙的參雜狂想曲風格部分與富有節奏感部分而華麗的發展。再現部的第1主題有新的發展,之後接以第2主題與小尾聲主題,最後以小尾聲與第2主題形成尾聲而結束。強烈打出的鋼琴聲音與節奏感明確顯出此曲的性格。這是充滿野性活力,像在大自然中奔跑的終曲。
這個樂章後來改編為鋼琴獨奏曲「練習曲F大調作品111-6」。
(Jean-Yves Thibaudet 鋼琴,Andris Nelsons 指揮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https://youtu.be/1IEYtta_Z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