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望尼·巴蒂斯塔·維奧蒂(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1824)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誕生於義大利豐塔內托波(Fontanetto Po),師從普格納尼Gaetano Pugnani義大利西北部的都市杜林(Torino)的宮廷任職, 但也舉行旅行演奏。去巴黎以前,公演都跟老師普格納尼一起。·維奧蒂在巴黎獲得名聲後,於1788年設立「Theatre de Monsieur」歌劇院以前,暫時在凡爾賽瑪麗·安東妮(Marie-Antoinette)處工作。由於法國革命爆發,無法創作歌劇,因此他就赴倫敦,與海頓深交。後來回巴黎經營葡萄酒事業失敗,於是在1819年到1821年之間,任巴黎歌劇院音樂總監之職。在倫敦去世。關於其生平,也請參閱維基百科「喬望尼·巴蒂斯塔·維奧蒂」條。
維奧蒂給小提琴演奏者的影響很大。他教育法國小提琴家皮葉耳•羅德( Jacques Pierre Joseph Rode, 1774 – 1830)、皮葉耳•拜約( Pierre Marie Francois de Sales Baillot、1771 - 1842)等人,並給魯道夫·克羅采(Rodolphe Kreutzer,1766-1831)很大的影響,因而被稱為創設19世紀法國小提琴樂派之父。還給琴弓製造者弗朗索瓦·澤維爾·圖爾特(Francois Xavier Tourte)意見,完成現在的琴弓形狀。他也教過後來給帕格尼尼影響的杜拉諾夫斯基(August Duranowski)。
他的主要作品是29首小提琴協奏曲與21首弦樂四重奏曲。其他還有兩首協奏交響曲、10首鋼琴協奏曲、奏鳴曲、歌曲等。1
這一次要談的「小提琴協奏曲第22號a小調」G97,Wl-22,是維奧蒂在1795年或是1797-98年間,在倫敦譜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他小提琴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現在經常演奏的最有名的作品。採三樂章架構,曲中發揮小提琴演奏技巧,卻也包括不流於技巧的中間樂章。整個來說,一方面利用義大利風格的美麗旋律讓獨奏小提琴充分活躍,另使用海頓似的管弦樂寫法,以提高管弦樂向來附屬於獨奏的伴奏地位,從此可以窺視他趨向近代協奏曲之勢。
布拉姆斯與姚阿幸(Joseph Joachim)很欣賞此曲。與貝多芬的協奏曲相比,布拉姆斯還比較喜歡此曲,因此常常請姚阿幸演奏小提琴,他自己彈鋼琴,兩人合奏以取樂。據說貝多芬也知道此曲,並受其影響。
第1樂章 中板(Moderato) a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開頭的總奏提示a小調主和弦,並開始充滿愁意與愛情的第1主題。以A大調提出新的旋律後,以E大調唱出優雅的第2主題。然後,獨奏小提琴奏出第1主題,但這時已經加以變奏。小尾聲急轉為C大調,並進入發展部,再現附有顫音的16分音符華麗裝飾的第2主題。
再現部的第1主題出現在管弦樂,獨奏小提琴裝飾它。A大調的旋律也會出現,但第2主題不再現身。然後進入裝飾奏。短短的尾聲,並以小調結束樂章。裝飾奏以姚阿幸、易沙意等人譜寫的較有名。克萊斯勒、維尼奧夫斯基也留有裝飾奏,也常有演奏者演奏自己寫的裝飾奏。
第2樂章 慢板(Adagio) E大調,2/2拍子。三段體曲式。
這是很穩定的徐緩樂章。第1小提琴靜靜奏出主題,獨奏小提琴加以變奏,並移到B大調。中間樂段不長,管弦樂奏出e小調的旋律。不久進入再現部,E大調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
這是非常美麗的樂章,因此姚阿幸打破中間樂章不加裝飾奏的慣例,寫了一段裝飾奏。
第3樂章 很激動的(Agitato assai ) a小調 2/4拍子。輪旋曲式。
是急速的輪旋曲終曲。獨奏小提琴提出很有魅力的輪旋主題,管弦樂總奏接下去。出現美麗的新旋律後,從輪旋主題衍生的副主題出現在C大調,然後進入很長的過門句。然後再現輪旋主題,並在b小調再現副主題,接以過門句。管弦樂再現輪旋主題後是帶有伴奏的短小裝飾奏。獨奏小提琴再現主題,總奏的尾聲以小調結束全曲。
(Laura Bortolotto小提琴,Marco Zuccarini指揮Orchestra Citta di Ferrara) https://youtu.be/69v2jvLmhGo
(Lola Bobesco小提琴,Kurt Redel指揮Staatliche Philharmonie Rheinland-Pfalz) https://youtu.be/y1f7mK6USW8 有獨奏小提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