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斯坦,鋼琴;普烈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協奏之意。
一位讀者邀我聽這首音樂的演奏錄影。各位有興趣,可到YouTube網站:
http://jp.youtube.com/watch?v=Y-trKMKJ8c4全曲分五段刊載。第1樂章與第3樂章各兩段,第2樂章1段。
鋼琴協奏曲第2號分三個樂章:
第一
樂章 堂皇的 f小調 4/4拍子 協奏曲風格奏鳴曲式。
呈示部有長大的管弦樂序奏。序奏開始於f 小調略帶焦燥的不安定樂句,但不久會轉到降A大調。這旋律以後會由鋼琴承接下去。這段管弦樂序奏好像直接投影蕭邦的單相思。長大的序奏後是由鋼琴演奏的音域很廣,甜美又傷感的第一主題,還是顯出他的苦悶與悲傷。接着而來的是華麗的過門樂句。這樂句在溫柔的管弦樂伴奏裡,走向甜美的夢境。鋼琴奏出降A大調的色彩豐富而纖細的第
二主題。經過以音階裝飾的過門樂句後,進入以c小調開始的終結部,鋼琴逐漸高揚,並在和聲震音中移入管弦樂。
中間部是輕快而不容易彈奏的部分。不過其演奏效果較高。之後是再現部。先出現序奏的片段後,突然再現降A大調的第主題。其後半會出現許多美麗的過門樂句。尾聲以f小調開始,這部分在呈示部是使用c小調的。基本上雖然大致相同,但調性不同,其氣氛也有異。管弦樂的齊奏有力的結束此章。
第二樂章 甚緩版 降A大調 4/4拍子
三段体。主部降A大調的旋律非常甜美又悲傷,且有夢幻似的情調。震音與装飾的過門句,給透明而纖細如玻璃飾品的旋律,添加豐富的色彩。蕭邦在這裡把初戀的感情呈現在音符裡。他寫給朋友的信上說:「我很悲傷。因為我發現理想的女性…這半年來,每個晚上都夢見她,但是我一句話都沒跟她談過。想念着她,結果譜成了我協奏曲的慢板樂章。」年輕的蕭邦在這裡把愛情的苦惱昇華為浪漫的音樂。
第三
樂章 很快的快板 f小調 3/4拍子
輪旋曲式。顯出波蘭民族精神的樂章。出現馬厝卡等民族舞曲節奏。輪旋主題很輕快,而採用的調性,似乎更強調民族色彩。夾着管弦樂的中間樂段,再度提出這輪旋主題。之後是繼續不斷的華麗過門樂句。中間部會有很具特徵的克拉科夫風格節奏。回到輪旋主題後,一次又一次增加装飾音。尾聲是F大調的華麗過門樂句。
猶太裔波蘭人。前半生在歐洲、後半生在美國活動的鋼琴家。被認為是演奏蕭邦的專家,但也擅長於演奏布拉姆斯與西班牙鋼琴作品。是20世紀偉大鋼琴家之一。他不但是獨奏鋼琴大師,也是跟其他名演奏家一起演奏室內樂的傑出室內樂演奏家。
在下面網頁,可以看到非常珍貴的演奏室內樂錄影:Rubinstein, Heifetz and Piatigorsky - Mendelssohn演奏的作品是孟德爾頌的鋼琴三重奏第1號d 小調,作品49,第一樂章。海飛茲,小提琴;魯賓斯坦,鋼琴;畢亞第高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大提琴。
魯賓斯坦於1899年12歲時在柏林大學以演奏莫札特鋼琴協奏曲K.488初上舞台,而1976年以89歲高齡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行最後一次獨奏會為止,幾乎過了近80年的演奏鋼琴的生涯。
但是他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有出眾的音感與記譜力,因此不下什麼工夫就能演奏到某個程度,於是他專注於如何以最少的練習量,達到讓聽眾熱狂的技巧。於是他在年輕時的演奏,顯得只有華麗外表,沒有技術根基,演奏技術粗糙,彈錯的音太多等缺點。他注重外表效果的演奏雖然受一般大眾歡迎,但專業的評論家們則要他多加練習。
不過,也有些人覺得他的演奏過於端正溫和,感情表現不夠熱烈。的確,就音樂表現來說,是會有這種傾向。下面網頁,有瑪塔‧阿格麗希演奏同一曲的錄影。
http://jp.youtube.com/watch?v=FdzJGVVtn3Q Martha Argerich 這位1941年誕生的阿根廷女鋼琴家在這裡的傑出演奏,就有熱情奔放、大幅起伏、強弱有致的表現。她的演奏速度極為急速,但彈鍵極為正確。節奏感出眾,而且在強烈的激情表現中,還漂浮溫柔的情緒與一沫憂鬱。這會感動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