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美國費城的產業資本家薩穆艾爾•費爾茲(Samuel Simeon Fels)為1934年畢業於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的養子艾梭•布力賽利(Iso Briselli),請巴伯創作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巴伯接到訂金後,就到瑞士著手作曲。當他把第1樂章與第2樂章送給布力賽利時,布力賽利表示很滿意,並稱讚這抒情的作品。1年後,巴伯把華麗的無窮動第3樂章送過去時,布力賽利雖予試奏,卻發現以他的技巧,根本沒辦法演奏這一樂章。於是他告訴巴伯這個樂章是多餘的。他閃爍其詞説,這無窮動樂章,就其性質或内容來説,都與前面兩個樂章不相配,因此希望他把終樂章改為更大規模而精練的樂曲。沒想到巴伯不同意這個意見,於是費爾茲要求退回訂金。巴伯回答説,訂金已用在到瑞士的旅費上去了。此後,巴伯與布力賽利還維持朋友關係,但別人對兩人的友情的看法,有不少矛盾。最後,布力賽利沒有首演此曲,但在非公開場合,也予以演奏。
當時,有位柯蒂斯音樂學院的鋼琴科教師巴可唯茲認識小提琴科的年輕學生哈波•伯摩(Herbert Baumel)。伯摩有初次看到樂譜就會演奏的才能,於是巴可唯茲要伯摩把這首協奏曲的終樂章研究數小時,然後到鋼琴家約瑟•賀夫曼(Josef Hofmann)的練習室碰面。伯摩精讀樂譜後到練習室時,看到巴伯本人,與義大利作曲家梅諾悌(Gian Cario Menotti )、音樂學院的創立者柯蒂斯(Mary Louise Curtis Bok)等人已聚集在那兒等他。在1939年到1940年之間,伯摩擔任小提琴獨奏,與柯蒂斯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共演此曲。指揮是萊納(Fritz Reiner)。
指揮家奧曼迪(Eugene Ormandy)聽到此曲的演奏後甚感興趣,找阿爾伯特•史佩爾丁(Albert Spalding)擔任獨奏,由他指揮費城管弦樂團於2月7日公開首演,11日在卡內基音樂廳再演。此後,巴伯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就成為20世紀的協奏曲中,上演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
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14,是他3首為獨奏樂器與管弦樂所寫的協奏曲當中,最早的作品。雖然是初期的作品,其調性的處理方式,較以前的作品進步很多,已有走向成熟期作風的趨勢。是一首很重要的作品。
全曲有3個樂章,他自己在首演時,對每個樂章予以解說:
第1樂章 依他自己的解說是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lto moderato),但樂譜上是快板(Allegro)。G大調。
(Hilary Hahn小提琴,Hugh Wolff指揮Saint Paul室內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F6J9LIakI20
一開始小提琴就呈示很抒情的主題。沒有管弦樂序奏。這樂章與其説是有協奏曲形式,還不如説是有奏鳴曲特徵。
第2樂章 依他自己的解說是持續的行板(Andante sostinuto),但樂譜上是行板(Andante)。E大調,但升c小調較為強勢。
(Hilary Hahn小提琴,Hugh Wolff指揮Saint Paul室內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DHLOvTmsqIA
雙簧管獨奏相當長的導奏,引出小提琴與之成對比的狂想曲風格的主題,然後重複開頭的雙簧管旋律。
第3樂章 依無窮動的急板(Presto in moto perpetuo),幾乎都無調,但以a小調結束。
(Hilary Hahn小提琴,Hugh Wolff指揮Saint Paul室內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Q5hP5IikHcI
終樂章是無窮動,要求小提琴更高而華麗的超級技巧。
(Anne Akiko Meyers小提琴,George Pehlivanian指揮Slovenian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CveX2LjVaw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