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19 09:29:39| 人氣7,48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斯特:「死之舞蹈」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斯特「死之舞蹈」TotentanzS.126是由鋼琴獨奏與管弦樂演奏的樂曲,其形式有如鋼琴協奏曲。其原題是「死之舞蹈-依『末日經』的模擬曲」Totentanz - Paraphrase über "Dies irae"),是使用格雷果聖歌中的「末日經」所寫的模擬曲Paraphrase)。此曲呈獻給李斯特的弟子漢斯畢羅(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有關格雷果聖歌中的「末日經」,請參閱本台「格雷果聖歌:末日經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一文。

1838年李斯特旅行義大利時,在比薩的墓地聖地(Camposanto)看到14世紀濕壁畫「死之勝利」而深受感動,就依據此時得到的靈感,以羅馬天主教令人想起最後審判的續詠「末日經」(Dies irae,亦即「主怒之日」)為主題,寫一首鋼琴擔當很重要部分的模擬曲(或變奏曲,以自由的手法改編原曲之謂。)。

不過,李斯特著手譜寫這首作品是在1847年左右,那已距離看到濕壁畫,將近有10年的時間,因此,把這次旅行當作創作此曲的直接動機,還得考慮。此曲的初搞完成於1853年,1859年左右修改,最後完成於1862年。這時也編寫鋼琴獨奏版S.525/A62)與雙鋼琴版S.652/C24),並出版。首演在1865415日,於荷蘭海牙由漢斯•馮•畢羅(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鋼琴獨奏。奧地利鋼琴家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稱讚此曲是唯一能夠與b小調奏鳴曲比肩的作品。

1919年,義大利鋼琴家、作曲家費魯喬•布梭尼(Ferruccio Dante Michelangiolo Benvenuto Busoni)依據1853年的初版改編此曲,樂曲後半出現詩篇第130「我從深處」的樂句,在尾聲中,「末日經」與「我從深處」以對位手法配合在一起結束。

根據「末日經」旋律譜作的作品不少。在李斯特寫此曲之前,有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1830年,李斯特在巴黎聽到此曲,是否受其影響而寫「死之舞蹈」不很清楚,但也不無可能。李斯特還把「幻想交響曲」改編為鋼琴獨奏曲。

格雷果聖歌「末日經」是意謂「死亡」的主題,自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到20世紀中葉,由許多作曲家引用。例如聖桑的「骷髏之舞」Danse Macabre),馬勒的交響樂第2號「復活」等。李斯特在1876年還把前者改編為鋼琴獨奏曲(S.555)。(王羽佳 鋼琴, https://youtu.be/epQ548wJq8k

尤受李斯特作品影響的是柴可夫斯基等俄羅斯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組曲第3號」第4曲的第4變奏、「6首歌曲」作品166「新的希臘之歌」拉赫瑪尼諾夫在「交響曲第1號」、「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交響舞曲」、「鐘」、「晚禱」易薩伊(Eugene Ysaÿe)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2號」哈察都利安(Aram Il'yich Khachaturian)的交響曲第2號「鐘」第3樂章謝林Ernest Henry Schelling的「戰勝紀念舞會」A Victory Ball),蕭斯塔可維奇的戲劇音樂「哈姆雷特」中的「安魂曲」達拉皮科拉Luigi Dallapiccola的合唱曲「囚徒之歌」等,都是使用「末日經」的例子。

李斯特的「死之舞蹈」,由鋼琴與定音鼓怪誕的旋律啟幕。

主題:行板(Andante),4/4拍子。
鋼琴與定音鼓起動音樂之後,管樂器與低音弦在鋼琴與定音鼓伴奏下,奏出「末日經」的旋律後,立刻進入鋼琴的急板裝飾奏,之後管弦樂團以快板呈示主題,最後由鋼琴以中庸的快板呈示主題。

1變奏: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4/4拍子。
低音管引出跳躍的旋律,主題在低音域如低音弦、鋼琴左手上流動。

2變奏4/4拍子。
主題仍然在低音域。這段變奏主要由鋼琴擔綱,鋼琴在管弦樂陪襯下,展現許多滑奏。

3變奏:甚快板(Molto vivace),4/3拍子。
鋼琴以斷奏的8分音符、16分音符與16分休止符奏出斷斷續續的彈出主題旋律。

4變奏:卡農風格canonique)緩板(Lento),4/4拍子。
進入第4變奏,獨奏鋼琴以緩板奏出4聲卡農風格的主題。延長休止符之後,作曲者加入一段裝飾奏,但註明這段可以跳過而直接進入復格部分。裝飾奏過後,單黃管溫柔的奏出主題,之後,鋼琴奏出急板6/8拍子樂段,並進入第5樂章復格。

5變奏:甚快板,復格(VivaceFugato2/4拍子。
獨奏鋼琴奏出復格,等管弦樂進來後,形成一個高潮,然後是鋼琴的裝飾奏。

6變奏:繼續快板(但不要太快)(Sempre Allegro(ma non troppo)2/4拍子。
這段最後的變奏除了壯盛的變奏主題,形成全曲的另一個高潮外,還兼全曲的尾聲。鋼琴在這裡展開超級演奏技巧,最後從高音域急速降下來後,結束全曲。

Valentina Lisitsa鋼琴,John Axelrod指揮RAI國立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ScqeArnDoaE  
Beatrice Berrut鋼琴,Antoine Rebstein指揮Junges Orchester der FU
https://youtu.be/nbEvKFqLLZs
Valentina Lisitsa鋼琴)https://youtu.be/1NZpPg_9N90  鋼琴獨奏版
Bertrand Chamayou鋼琴,Jérémie Rhorer指揮hr-Sinfonieorchester
https://youtu.be/ZrmaZGjWg1I

 

台長: 雲翁
人氣(7,481)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依凡諾維茲:多瑙河之漣漪
此分類上一篇:巴爾托克:管弦樂協奏曲

Scott Lin
跳脫傳統鋼琴協奏曲型式
常有神來一筆之態
2020-01-03 12:35:0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20-01-03 13:17: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