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24 18:45:42| 人氣2,2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摘93】《瑞秋‧卡森─自然的證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一本我看了將近一個月的書,就連打字謄錄書摘的現在,我都還有三分之一厚未讀完,它幾乎和我的英文字典一般厚了。

 

每天晚上睡前我會讀上一些,有時候讀累了,也會隔上好一段時間不再翻動它。剛開始我還納悶著為何相關的註釋還必須回到晨星的網頁上找尋,後來才了解到若再加上註釋,這本書應該可以媲美磚頭了!

 

應該,不會再看一遍了。(不過看到結尾,卻對這位一生都在苦難中掙扎的女作家,感到萬分佩服!)

 

作者鉅細靡遺的描述著瑞秋‧卡森的生平,的確讓我對她有著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卻也感到辛苦。對於這種考據式的傳記,必須好不容易才篩濾出想要的一點片段,卻不一定有感動和嚮往。

 

改天,要再找時間把瑞秋‧卡森的幾本著作《海風下》、《寂靜的春天》等,讀過一遍。儘管算是經典名著了,我卻還未讀過。但由這本傳記裡頭所讀到的相關想法和理念,對於現代人而言卻仍舊遙遠。人類所謂“進步”實在比自己所想的牛步太多了!

 

【摘錄】

要了解海岸,並不只是把它分門別類,或是撿起一個空貝殼告訴大家它是『骨螺』還是『天使翼』。有比識別它們更需要探尋的…….──只有當你站在沙灘上,才能感受到海的綿長韻律、地球如何雕琢地形,製造出神奇排列峗然聳立的岩石與沙;當我們用心靈的眼和耳才能真正感知生命的波濤一直敲打著海岸─盲目無情地向前推擠想要找到容身之處。」

 

「一旦你『意識』到地球之美的驚奇之處,你就會想認識它。一但激起了情感──對美的感受、對新的未知事物的興奮、對同情、憐憫、讚嘆或愛的感受,人們就會想去理解這些激起我們情感的對象。而一旦我們發現了它,它就會保有永恆的意義。」

 

「深信智慧與自我價值遠比物質財產或社會認同來得重要。」

 

「一切物質就是為了滋養生命。」─傑佛瑞

 

「一個自然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如何在賦予自然歷程比喻性與精神性意涵的同時,不至於減低這些生物事件、構造或行為的科學正確性。」

 

「這不是什麼有利可圖的投資,但能夠寫出我想寫的東西,表達我真正的感受,這就已經是一個很令人快意的經驗了。」

 

「如果你是作家,你會因時光短促而下筆飛快,因為時間真的很短,再長的光陰忽焉一下就過了。」─梭羅

 

「我們對這個世界一向坐困愁城,幾乎對人類失去信心,但這本書《周遭之海》卻幫助我們去思考地球的長遠歷史以及生命的成形過程。當我們改從數百萬年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時,我們就不會那麼不耐,不會那麼急著明天就要解決一切問題。」

 

「我相信這種幫助解脫壓力的東西,乃是來自於對大自然以及各種神祕律動的沉思與感動。」

 

「不管是鳥類的遷徙行動;還是數百萬年來隨著日出月升而形成的潮起潮落現象;抑或在寒冬蛰伏,等待來春發芽的嬌嫩蓓蕾,都有其象徵意義及實質之美。在大自然的反覆循環過程中,潛藏著無止盡的療癒力量;因為夜晚過後,必是黎明;寒冬盡頭,必見春天。」

 

「科學的目的是要去發掘和啟發真相,而我認為這也是文學的目的,不管是傳記文學、歷史文學、或小說都一樣。所以對我而言,文學和科學是不可分的。」

 

「人類已經走入他自己所創造的人工世界裡。他想隔絕自我,住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裡,遠離真實世界中的大地與水域,遠離那些正在成長的種子。他對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用越來越多的實驗去促成自己的毀滅和這個世界的毀滅。」

 

「將那些雖俯拾皆是,卻只有少數人才覺察得到的世界奧妙之處寫出來。」

 

「我相信自然界的美,對任何一個人還有每個社會,都存有一個靈性發展的必要位置。當人類用人工的東西去取代地球上自然的特徵,便會阻礙我們的靈性成長。」

 

「她將生物學領域定義為『生存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和地球的歷史─包括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不論是人類或任何生物皆不能抽離出他所生活的環境而被研究和了解。』」

 

「真正而言,任何科學或生物學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文獻而已。科學事實的知識,並非一小撮人所獨佔的,也不是封閉在實驗室裡的,而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為科學的真實就是生命本身的真實。」

 

「要理解地球上活生生的生命體,就必須重視感情和直接經驗的價值,他並且建議要理解研究對象,必須先在自然環境中探索該對象。並透過偉大自然主義作家的作品認識研究對象,然後才是運用實驗室研究。」

 

「孩子的世界是新鮮、嶄新而美麗的,是充滿好奇和興奮的。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雖雙眼未盲,卻在步入成年之際即逐漸失去了敬畏自然之美的本能。如果我有能力影響童話中在聖誕之夜給孩子們送禮物的仙子,我希望她賦予每個孩子永不喪失對自然好奇的本性,直至老死,這將會是他們生命歲月中避免厭倦即喪失幻想的良藥,也可他們避免耽溺於人造物、或與我們的力量之源疏離。」

 

「寫作應當是一項孤獨的職業。當然,其中也會有和朋友、同事交流的喜悅,以及激勵人心的時光,但在實際從事創作的過程中,作者必須切斷與所有人的聯繫,單獨面對他的寫作題材。他獨自進入一個未曾踏入的國度,這個國度也許是從未有人去過的。那是一個孤獨的所在,甚至有點令人生畏。」

 

「沒有哪個作家可以停下腳步。除非他持續地創作、否則將逐漸凋零。作家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會有一項新的任務必須承擔。比起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我總是對我打算要去的地方更感興趣。」

 

「我相信,寫作題材往往以某種神祕的方式挑選作家,而不是作家在挑選題材。」

 

「了解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

 

「如果沒人這麼想過,這件事就永不會成真;如果有人認真去思考過,起碼還有點希望。」

 

「人們可以砍掉森林,在河水築水壩,但天上的雲、雨和風,仍是屬於上帝的……。」

 

「現代人已經不再知道如何預知未來或者防範未來的災害。他的下場將是摧毀他和其他生物賴以汲取糧食的地球。」

 

「即使單純的海水,也將我們帶回到真理的源頭:萬物皆不能獨活。」

 

「孤獨確實是與寫作形影不離的,所以有人貼切地形容寫作是『心智的孤獨冒險』。」

 

「與其總是將我們自以為是的念頭加在大自然身上,倒不如有時候安靜下來,好好傾聽她想告訴我們什麼。」

 

晨星出版 琳達‧李爾著  高子梅‧鄭景文譯

台長: 圓恩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