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9-29 00:00:00| 人氣6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耐素_004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高耐素_004
▼給阿文‥004  (85)1996.03.22.四
△給耐素-004  (85)1996.04.02.二 14:35:29
 

▼給阿文‥004

阿文‥
  謝謝不厭其煩的開導!
  耐素開竅得晚,從小,因不會「讀書」,而自卑的藏躲起來,後來,因服務小朋友,而讓一群孩子,將我帶引出來。
  更不知何時,「佛法」竟成了‥我人生目標的指引!
  感動佛法,對人生解釋的圓融,竟能讓世間的悲苦,化為真善美的境界!
  每逢聽聞佛法,總感無限喜悅,但仍常警惕自己‥施用於世間。
  耐素「合十」,是要表達內心,無法言喻的感激,並謝謝提醒!
  感激這一切的因緣際會,讓耐素成長!
  願將這一切,獻給普天下的人!
  敬祝‥
法喜充滿!
                  耐素 敬上
                    (85)1996.03.22.四
 

△給耐素-004

耐素‥
  昨夜,外頭的雨,下得好大呀!
  聽著淅瀝的雨聲,心想‥
〔有這麼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可真是好幸福——好幸運、好福氣啊!〕
  想起過去,阿文家是「石頭、塗墼茨」,屋頂蓋著黑瓦,難耐歲月的侵襲——風來透、雨來漏的;下大雨,屋裡就這兒漏水、那兒漏水的;阿文就會拿瓶瓶罐罐、臉盆、鍋子,到處去盛漏水,然後,靜靜地,聽著雨水,滴到各個瓶子、罐子、臉盆、鍋子裡的聲音——沒有一個音響是相同的,也沒有一次音響是重複的,彷彿是在演奏一首樂曲呢!
  有一晚,睡著睡著,竟然有水,滴到臉上來,一時驚醒,才發現‥原來是天花板‥「漏雨」了。
  對於「漏雨」,倒也沒感到厭煩——阿文,總是能夠「自得其樂」。
有一次,還撿了好多個鐵罐子,用「塑膠管」連接起來,吊呀!掛的,「遠近高低各不同」,讓雨水一一地,流入每個罐子,最後,才把水給引到屋外去。
  然而,屋子漏雨,總是「不好的」,「塗骹」(土地板)糊了水,一不小心,就會滑跤,摔得四腳朝天,痛得要命;有時候,衣服、棉被,被雨水給漏濕了,也是夠麻煩的;記得有一次,雨水竟還巧得漏到飯鍋裡去,把半鍋飯,給變成了「泡飯」呢!
  是故‥父親時常爬到屋頂上去,修修補補的……直到重建了房子,家裡才「不再漏雨」。
 
  一時有感,且作一偈道‥
「蓋屋防水漏、做人止過錯。學子依正行,所住恆安樂。」
  想想‥〔做人,還真像是蓋房子呢!〕
  要是房子,蓋得「該通的不通(排水管不通)、不該漏的漏(給水管漏水)、不能漏的漏(屋頂漏水)」,那可就‥「惱害」人了(自己苦惱,別人也苦惱),叫人麻煩又頭大呢!
  而人亦當隨時省覺,善護「身、口、意」,不使「身業有漏、口業有漏、意業有漏」;若有漏,則當「抓漏~止漏」‥諸漏滅盡——
諸根無漏,譬如‥房屋無漏,則自不惱害,亦不惱害於他——所住方安樂也!
 
  有人常說‥「我總是看不懂經書……」
  看不懂經書,是因為「智慧」不足故;而智慧不足,是因為「福德」不足故;而福德不足,是因為多有「貪瞋」故!
  人不善護念諸根,多行「貪瞋」,則「身多漏、口多漏、意多漏」——
福德,就一點一滴的漏光了。
  就像自己戶頭裡的「存款」,不善護持、不多賺錢~存款,反而時常領出,隨便亂花、隨便亂用,也就一點一滴的,「漏光」了——
沒有錢,生活便會窘困拮据,不得買衣、不得購食……
乃至因而墮落,行兇幹壞、為非作歹——自暴自棄。
福德者,亦復如是!
 
  阿文有偈道‥
「世人因貪瞋,是故少福德,愚痴常憂愁‥生活多苦厄;
 慈悲與喜捨,行者增福德,智慧得成就‥解脫恆安樂。」

  「福德資糧」不足,生活多苦厄,每天為了肚子、為了家庭、為了生活,辛苦、忙碌、勞煩,多有憂愁;為了解決「苦厄」,而費心費力,哪還有什麼心思,去顧及其他呢? 於苦厄中,又增怨惱,倍加貪瞋,身、口、意,常行貪瞋,漏了福德、污了心性,就把「智慧」給蒙蔽了。
  智慧不具足,哪還能有什麼能力、心力,去處事應變呢?
  做事都不能做好,更別說是要看得懂經書、想得通道理了。
  譬如‥房屋漏水,總是搞得到處濕答答的,看起來,又髒又亂,又不舒服,於是,就得「費心費力」的去整理——整理,若不能「心甘情願」,則生怨惱,怨天尤人(怨天下雨、尤人施工不良,卻不怪自己‥沒眼光,買錯房子),如此,哪會「好過」呢?
  是故‥看不懂經書、行事不順時,當省覺自己‥
〔身行,有貪、有瞋否? 口行,有貪、有瞋否? 意行,有貪、有瞋否?
 是否貪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之受享?
 是否貪著於‥「財、色、名、食、睡」之世欲?
 是否貪著於‥「殺、盜、淫、妄」之惡行?
 是否貪著於‥「酒、毒、嫖、賭」之惡嗜?〕
  有「貪」,即知有「瞋」,因為‥貪於富貴,則是瞋於貧賤;貪於美色,則是瞋於醜色……貪無厭足,便多「求而不得」,不能順心如意、不能如願以償,則心生怨惱,多有怒氣、多有瞋恚。
  有貪、有瞋,即知有「痴」,因為‥貪瞋蒙蔽心性——
譬如‥明鏡塵蒙,則不能映物;
譬如‥明珠垢住,則不能顯耀;
譬如‥明日雲遮,則地呈晦暗——
貪瞋蒙蔽心性,智慧不現,不能應事明理,所行便多生過失;
多生過失,不善省覺、不善改正,多集苦厄,自他惱害;
彼此影響‥惡性循環——互相折磨‥兩敗俱傷。
  學子能去貪瞋,譬如掃除垢穢,則心性清淨,智慧即現也!
 
  智慧,人之本具也!不從「外覓」而得、不從「創造」而得——
但除貪瞋痴;貪瞋痴滅盡,智慧即現也! 譬如‥
「精金」自「金礦」中出,但將金礦治煉,除去「雜質」,即現精金——
精金,金礦本具也!不從「外覓」而得、不從「創造」而得,
但除去,金礦中之「雜質」而已!
若非「金礦」,礦中無金,則任人百般「治煉」,亦不得「精金」也!
若人本不具智慧,則任人百般「追尋、創造」,亦不得「智慧」也! 故知‥
「智慧本人具足,但有『貪瞋痴』之雜質而已!
 能除去貪瞋痴之雜質,則智慧即現也!」

 
  阿文有話說‥
「生命的意義,不是在『超越自我』,而是在『實現自我』。」

  「自我」若非本為「圓滿」,豈可能臻於圓滿?
  「自我」若非圓滿,方能「超越」——若二,超越於一;若三,超越於二;
若四,超越於三……若十,超越於九……若百,超越於九十九;
若千,超越於九百九十九;若萬,超越於九千九百九十九……
如是‥拚命要求能夠「超越」,豈有「止盡」之時、豈有「圓滿」之時耶?
  故知‥「生命但求『實現自我——恢復本性』而已!」
  「自我」,本是圓滿自在,不從外在而得、不從創造而得;只是自我,受到種種染污,而被蒙蔽而已! 以下,阿文但作二喻‥
  「鑿壁透光」喻‥明日遍照,天地朗朗,人於密室,冥暗無光;
若有知者,於此暗室,得取鎚鑿,於其壁上,鑿出一孔,則透一光;
鑿出二孔,則透二光,如是乃至,鑿千百孔,透千百光;
如是乃至,破室毀屋,則光遍現,不復冥暗。
  「拭珠顯明」喻‥明珠自明,而蒙塵垢,十百千年,燦爛不現;
若有識者,得此塵垢,所蔽明珠,取巾拭之,拭除一塵,則現一光;
拭除二塵,則現二光,如是乃至,拭千百塵,現千百光;
如是乃至,清塵淨垢,則光遍現,復現明珠。
  「自我」者,如天日、如明珠,其光本明亮、璀璨,只是為壁所遮、為塵所蔽,故顯現不出光亮,如能破壁、淨塵,則重見天日、重見明珠也!
 
  但進一步,作如是思惟‥
譬如‥沙者,不具足成飯之因,故縱遇水緣、熱緣、時緣,亦不能成飯也!
譬如‥米者,若非具足成飯之因,豈能遇水緣、熱緣、時緣,而能成飯呢?
蓋因米者,具足成飯之因,遇水緣、熱緣、時緣,方能使生米,而成熟飯也!
  故知‥眾生者,本具智慧、本具成佛之因,但得遇諸緣,滅盡貪瞋痴,而現智慧」~渡一切苦厄,解脫自在,而證正覺——成佛也!
  故知‥「生命的意義,在於實現自我——恢復本具佛性也!」
 
  是故‥行者當善護念,不使諸根有漏,止息貪、瞋、痴~滅盡貪、瞋、痴!
  如何止息貪、瞋、痴~滅盡貪、瞋、痴?
  諸病皆因得藥而癒,但能「對症下藥」。
  佛陀所言‥「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即是對治「貪、瞋、痴」之藥。
但以慈悲,對治瞋恨;以喜捨,對治貪欲——瞋滅、貪滅‥痴自滅也!
  何謂慈無量心? 我欲得樂,眾生亦欲得樂——我得安樂,眾生未得安樂,眾生或當惱害於我,故當使我安樂,眾生亦安樂——故當予一切眾生樂。
  何謂悲無量心? 我欲離苦,眾生亦欲離苦——我得離苦,眾生未得離苦,眾生或當惱害於我,故當使我離苦,眾生亦離苦——故當拔一切眾生苦。
  何謂喜無量心? 我能離苦得樂,心生歡喜;眾生能離苦得樂,我亦當心生歡喜——眾生歡喜,則不惱害於我,豈不歡喜? 若見眾生,離苦得樂,我心生嫉妒,即自惱害,亦惱害於他。
  何謂捨無量心? 眾生以貪著故,多生瞋怨、多生惱害,而不能離苦得樂,
我既能離苦得樂,豈復貪著,而生惱害?
故當捨所執,而行慈以予樂;捨所執,而行悲以拔苦;
捨一切‥貪著、嫉妒、瞋怨、惱害、愛憎……等念怨親!
而歡喜一切向善、行善之眾生,能離苦得樂;
而悲愍一切向惡、行惡之眾生,將墮苦失樂。
 
  眾生多貪瞋,貪無厭足,欲將一切,「佔為已有——成就受享」,但尋種種方便、使種種手段,在所不辭,若有「不順我心、不如我意」者,則生瞋恚,但尋種種方便、使種種手段,在所不辭,以除去「眼中釘、肉中刺、心中患」,而達到自己目的——是故,多生「惱害」,惱害自己,亦惱害於他。
  若自亦多貪瞋,則自惱害,亦惱害於他——故當「自淨」,譬如‥清淨之水,方能飲用、方能洗潔穢物。
  故當善護持!
  貪心起時,但以「喜捨」對治‥貪欲,譬如‥「自投羅網」,唯有得脫羅網,方得身心自在啊!
  瞋心起時,但以「慈悲」對治‥瞋恨,譬如‥「引火自焚」,唯有得滅火燃,方得身心安樂啊!
 
      *      *      *      *
  
  當知‥
「一切以行,而得成就——
 善行得善成就、惡行得惡成就;正行得正成就、邪行得邪成就。」

  所謂‥「信、願、行」者——
(下所論者,是阿文的見解,有些「不尋常」也!)
  「無信、無願、無行——則不得成就。」 譬如‥不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亦不願到那個觀光勝地,於是就「不行」這條路,於是‥也就不會到那個觀光勝地。
  「有信、有願、無行——亦不得成就。」 譬如‥相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也但願能到那個觀光勝地,可是「不行」,終不能到達那個觀光勝地。
  「有信、有願、有行——則可得成就。」 然而‥
  「正信、正願、正行——方得正成就。」 譬如‥相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一定沒有錯);也但願能到那個觀光勝地(好的願意),於是循路而行,走的是「正確的路」,終究會到達那個觀光勝地。
  「正信、正願,邪行——則得邪成就。」 譬如‥相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一定沒有錯);也但願能到那個觀光勝地(好的願意),於是循路而行,半路卻走錯了,結果就不會到達那個觀光勝地,而到達另一個地方。
  「無信、無願,正行——可得正成就。」 譬如‥不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亦不願到那個觀光勝地,可是所「行」,卻是向那個觀光勝地的路,終究還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
  「無信、無願,邪行——則得邪成就。」 譬如‥不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亦不願到那個觀光勝地,所「行」也非為向那個觀光勝地的路,結果就不會到那個觀光勝地,而到另一個地方。
  「邪信、邪願,正行——可得正成就。」 譬如‥不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而是到另一個地方;亦不願到那個觀光勝地,而願到另一個地方,可是所「行」,卻是向那個觀光勝地的路,終究還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
  「邪信、邪願、邪行——則得邪成就。」 譬如‥不信走這條路,會到那個觀光勝地,但相信走另一條路,會到到另一個地方;亦不願到那個觀光勝地,而願到另一個地方,於是便走另一條路,終究到另一個地方。
  …………
  (阿文還真是會扯呢!越扯越遠……找不到路,「回歸主線」了,呵呵!)
  當知‥最好是「正信、正願、正行」也! 否則‥
「相信殺生無罪、但願殺生無罪,結果廣行殺生」,竟造無邊罪業。
到時,倍受苦報,叫道‥「哪會按呢?」
還要百口強辯‥「殺生無罪!殺生無罪!」 為時已晚矣!
(就算人間「法律」頒定‥殺生無罪——殺生無罪,但惡報,終亦不爽也!)
 
  阿文道‥
「所謂『修行』者,便是『修正己行』——正行方得正成就。
 不修正己行,則越走越偏~越走越偏,到時,便得『斜』(邪)成就也!」

  阿文且作偈曰‥
「學者知自省,改過以正行。此是明智人,道業方得進。」
 
                  阿文
                    (85)1996.04.02.二 14:35:29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4.09.29.日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高耐素_004。1996.04.02.二 14:35:29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841690
佈告於臉書。
※內存於:我的網站/01/B/B8/B85/5b06.htm
■標籤:#開導 #讀書 #服務 #佛法 #境界 #法喜 #幸福 #樂曲 #安樂 #智慧 #福德 #慈悲 #解脫 #修行 #自省

台長: 阿文
人氣(69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朋友 |
此分類下一篇:◎顏秀緞_001
此分類上一篇:◎高耐素_0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