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林惜_051
▼給阿文‥051 (86)1997.12.29.三
△給林惜-051 (86)1997.12.31.三 22:20:40
▼給阿文‥051
阿文‥
我覺得‥我的表達能力,愈來愈差,往往表達不出,心中想說的,所以‥有時提起筆,會再次的「擱淺」下來,甚至,不敢寫信了!
最近,看完《傲慢與偏見》一書,情節似乎很簡單,卻很明白的,說出每個人,心中的想法、個性及愛恨,令閱讀的人,感覺輕鬆;有時,不禁令自身,「感覺」自己,是書中那個,被男主角愛戀的幸福女人……
最近,〈潁倩〉寫信來,說‥身為長女的她,將會支持我的選擇,但如果我有一絲絲勉強,就要給自己一次機會,並且強調‥「媽!妳真的快樂嗎?」
我不知如何回答,我但願‥女兒真的了解我!
或許,又是歲末,感慨一年又盡,令我情緒處於低調,尤其很想念,台中的三個小孩,一直到現在,總感到‥虧欠他們,原因是‥最近得知「那個人」,並沒有真正的,付出父親的心力;至少,他總在外逗留,留下一個‥正值叛逆期的〈潁娉〉,怎教人放心呢? 何況,他又不和我溝通,總是在逃避我……
唉!怎樣的一個人生呵!
自嚴
86.12.29.三
△給林惜-051
自嚴師父‥
且容阿文,節錄幾段‥《阿含經》的經文吧!
《雜阿含經.一二二四經》(佛光版‥一一一一經,第一七五八頁)‥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有流』,云何名『有流』? 云何名『有流滅』?」
佛告羅陀‥
「善哉所問!當為汝說!
所謂『有流』者‥
愚痴無聞凡夫,於『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
不如實知故,於色『愛樂、讚嘆、攝受、染著』——
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緣有故生~緣生故『老病死、憂悲惱苦』增;
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有流』。
多聞聖弟子,於『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
如實知故,於彼色不起『愛樂、讚嘆、攝受、染著』——
不『愛樂、讚嘆、攝受、染著』故‥
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如是純大苦聚滅——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如來所說‥『有流、有流滅』。」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一一三經~一一九經》(此為佛光版,第二三七頁起)‥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時,有眾多外道出家,詣尊者羅陀所,
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尊者羅陀言‥
「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尊者羅陀答言‥
「我為斷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三經。)
「我為知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四經。)
「為於『色‥憂悲惱苦——盡、離欲、滅、寂沒』故,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為於『受、想、行、識‥憂悲惱苦——盡、離欲、滅、寂沒』故,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五經。)
「於『色,見‥我、我所——我慢使繫著』,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
「於『受、想、行、識,見‥我、我所——我慢使繫著』,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六經。)
「於『色‥有漏、障礙、熱惱、憂悲』,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
於『受、想、行、識‥有漏、障礙、熱惱、憂悲』,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七經。)
「於『色‥貪、恚、痴』,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
於『受、想、行、識‥貪、恚、痴』,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八經。)
「於『色‥欲、愛、喜』,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
於『受、想、行、識‥欲、愛、喜』,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九經。)
時,諸外道聞是語已,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羅陀比丘,晡時,從禪覺,詣佛所,
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上說,具白佛言‥
「世尊!我之所說,不謗如來耶?
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
不如法說、非法次法向說耶?」
佛告羅陀‥
「汝真實說,不謗如來!
不令他人,難問、呵責、墮負處也!
如說說、如法說、如法次法向說。
所以者何?
於『色‥欲、愛、喜』,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
於『受、想、行、識‥欲、愛、喜』,
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
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九經。)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自嚴師父,既已出家,宜當自勉‥
「所以剃除鬢髮、身著法衣‥『正信、非家、無家、出家』學道,
正是為了斷除世間‥『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之流,
˙當於『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如實知;
於『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
於『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
˙當於『色‥知苦、斷苦』;於『受、想、行、識‥知苦、斷苦』。
『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非我』——
˙多聞聖弟子,豈寧於中,見是『我、異我、相在』?
愚痴無聞凡夫,
於『五受陰,見‥我、我所』,為『我慢使』繫著;
於『五受陰‥有漏、障礙、熱惱、憂悲』不如實知;
於『五受陰‥貪、恚、痴;欲、愛、喜』不如實知;
方於『五受陰‥愛樂、讚嘆、攝受、染著、求取、欲貪』。
˙愚痴無聞凡夫,於『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不如實知,
無常故‥時變、時異;
於色『欲不斷、貪不斷、愛不斷、念不斷、渴不斷』,
彼色若變、若異,則生『憂悲惱苦』。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愚痴無聞凡夫,是故墮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之流,
不能‥『盡、離欲、滅、寂沒、涅槃』。
˙多聞聖弟子,於『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實知,
無常故‥時變、時異;
於色『欲斷、貪斷、愛斷、念斷、渴斷』,
彼色若變、若異,不起『憂悲惱苦』。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多聞聖弟子,是故脫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之流,
方能‥『盡、離欲、滅、寂沒、涅槃』。」
(註‥上為阿文集經所論而成。)
《雜阿含經.一〇八經》(佛光版‥一一〇經,第二一四頁)‥
舍利弗言‥
「諸尊!
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
今得現法樂住‥不苦、不礙、不惱、不熱,
身壞命終,生於善處者,
・世尊終不說言‥『當斷諸不善法!』
亦不教人‥『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
今於現法苦住‥障礙、熱惱,
身壞命終,墮惡道中,
是故,世尊說言‥
『當斷不善法!
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 * * *
每當閱讀《阿含經》,心中就有一分「了然」。
阿文也不知‥要再說哪些話,才能「覺人」,因為‥若人不「自覺」,則一切言說,皆是「廢話」。
自嚴師父,但請多觀閱‥《阿含經》吧! 然後,像阿文以這般段落的「編排形式」,去抄錄、整理經文——阿文設計這般‥「段落編排形式」,乃比一般段落形式,更加「完整、分明、清晰、易讀」——於煩惱起時,多加誦唸,自有所悟。
既有所悟,則以此,去教化親人、教化信眾可也!
之所以「不敢寫信」,只因為‥自己猶陷於‥「貪、恚、痴;欲、愛、喜」之中,無法自覺、無法自拔、無法自救,而「自慚形穢」罷了!
其實‥阿文也沒修得多好啦! 說的,當然都「很好聽」啦! 人,總是「勸善、善勸」的嘛! 又不是「黑道」,誰勸人,還教人「惡不善法」的呢?
(阿文一切言說、文章,但作「分享、共勉」即可——阿文實不敢,也不能有‥「教誨」之心也!)
至少‥自嚴師父,能夠「出家」,已是「難能可貴」了呀!
阿文亦終將出家去的,只是……現在還在「蹉跎」呢!
阿文有偈道‥「憶者如夢幻,所見皆妄相‥全無真實感,戀著徒悲歡。」
阿文道‥「人不是活在『現在』,而是活在『過去』。」
因為「現在」‥剎那~剎那,已成為過去,所謂‥「憶念集」是也!
只是‥回憶「前塵往事」,一切皆已‥「如夢似幻」——夢幻何為真呢?
能「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自當能「超脫」人生世間的「知見」,教自己‥「看得清、認得明」,而不為人生世間,諸法所惑呀!
沒寫信,就沒寫信吧!
但於「變動」時,能夠來信,告知「下落」,那也就好啦!
妳寫那樣的信(內容),不過是在‥「抒情、訴苦」而已——
而阿文縱使千言萬語,問題還是‥得靠妳自己去解決。
阿文更期待的是‥「能有一個‥『過來人』寫的信,出現在面前」呢!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阿文說‥「人不轉——自轉;自不轉——心轉。」
妳必須‥自己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哪!
六祖〈惠能〉說‥「迷時師渡,悟時自渡。」
過去,妳尚「在家」,阿文或許還能「大言不慚」的,當妳的「老師」;而今,妳已「出家」,阿文實在不好(不好意思)再跟妳‥「說道講理」的了……
所謂‥「法師、法師——以法為師!」
自嚴師父,自當‥「以法為師、以戒為師」啊!
願‥新的一年,有新的開始!
阿文 合十
86.12.31.三 22:20:40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9.23.六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林惜_051。1997.12.31.三 22:20:40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608889
※佈告於臉書。
※內存於:B8f06.htm
■標籤:#表達 #擱淺 #寫信 #情節 #了解 #正信 #出家 #學道 # # #過來人 #變動 #心轉 #老師 #合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