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66
▼給阿文‥166
阿文‥
「一月二日」下午——
阿姨獨自一個人來「豐原」。
可是「一月三日」,我卻讓她不愉快的離開了。
故事的發生,是始於我和母親、阿姨、圻圻,還有彬仔(彬仔學校放假三天,他指名要來跟大阿姨住——恐怕‥只有這樣的孩子,會想親近我),一同在母親房裡,半玩、半聊天。
說著說著,也許真是我不該,我又耐不住的提起,小妹對孩子的觀念……
而最後,母親又是大聲的丟一句‥「別帶啦!」
(為什麼呢? 我從來關心的,只是‥小妹她們母女的關係,我若自私的,只在計較自己利益,那麼‥我就不會拿那「一萬五千元」,而待在家裡——
畢竟「復出」,去社會找工作,這中間,可有利益可言?)
我回答‥「又來了!又是這一句!」 (忘了問她‥「那就能解決問題嗎? 阿芬沒耐性,就吼嚇孩子的情形,就能改善嗎? 這樣是為孩子好的辦法嗎?」)我說完——
母親就拿頭撞牆,並且說‥「要不然,妳要怎樣? 我死好不好?」 於是‥人又同小弟以往,所遇到的一樣,看似奄奄一息。
沒一分鐘,巧得很,小妹來了。於是‥她又成了「好女兒」,而我仍是罪人、壞人……
阿姨自然是訓我。
我們一句來、一句回的,扯了好久。
我坦白的告訴阿姨‥「我著實覺得‥母親如果可以提早離開,我反而覺得這樣,對她很好……」
阿姨說‥「妳不要以為,她是拿『死』,來嚇妳們,她真的敢……」
我說‥「姨!我就是知道她敢,所以‥我時常活得很害怕,她動不動,就說要死、就拿菜刀……死死死,死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一個爸爸,還不夠嗎?」
阿姨說‥「這個媽媽,妳們如果不要——我要……房子,我教人賣了……姊姊我要!」
我說‥「好啦!我從來,就不贊成,她去買房子,買得那麼辛苦、活得那麼痛苦,房子,又不是留給她的……」
阿文!麗玉知道‥阿姨要來了,特地去買了「免洗杯」回來(阿姨一向用免洗杯、免洗碗筷。 家裡很久沒買了,因為‥我故意不買的;不買,他們還是一樣喝茶,而我更不受影響,反正‥我都用自己的杯子)。
而彬仔,因為星期五晚上,圻圻被帶回家,所以‥棉被被帶走了。(芬仔就是不買一件,放在家裡,我說了,也沒用,她愛帶,就每次來回,抱一件棉被了。)
那晚,我只好等他睡了,再抱去母親房裡,蓋大被子。
星期六,我就帶他去買,而且,尊重他喜歡的聖誕圖案,沒買我中意的——
連阿姨的杯子,我都願意去留意了;彬仔的被子,我也捨得買了(棉被,我自己又不缺,況且「四百五十元」,拿來買自己的衣服,我還不見得捨得買),我豈會不要自己的母親呢?
我累了!不想一直和她們談下去。
阿姨說她懂,她知道我很懂事……可是‥她還不是說‥媽媽在這裡,受兒子、女兒的氣;說我不要她?
阿文!我真的好想離開這裡了! 可是‥經過了一天,我還是不知道‥我該去哪?
星期六(一月二日)晚上,圻圻就回來了;可是‥昨晚(一月三日),她又被帶回去了——我不知道‥她是被帶回去「玩玩」,還是被帶回家「照顧」了?
我根本不想去想,我只知道‥昨晚,真的沒有圻圻的聲音——
這多像以前,我和阿雪的故事,再度上演?
而我覺得‥我又更加的,像極了我的父親——存在,總是給大家,帶來痛苦。
「一月二日」晚上,小弟外出未回,阿姨和媽媽,一夜不能睡;第二天早上,還去各個「KTV、遊樂場」,尋找有無小弟的機車——
等到中午,小弟回來;佳樑、阿雪也過來(接彬仔)……
阿姨正好,一一訓話——大概是下午二、三點吧!? 除了母親、我和彬仔(在睡覺),其他人,連同洸華,都跟阿姨,去吃飯了——
我知道‥那頓飯,一定難吃,還必須吃好久。
麗玉
(88)1999.01.04.一 13:00:08
△給麗玉-166
麗玉‥
人們總是會說‥「你需要幸福嗎? 那麼‥你自己得先快樂起來!」
麗玉問道‥
「快樂?一個人,看到那麼多『痛苦』的時候,真的能有快樂可言嗎?
不減少身邊的苦難,還可以很快樂的生活著嗎?」
阿文有這麼個體會‥
「自己是主角、別人是配角。
自己不快樂,是主因——別人只是使我不快樂的助緣。」
一個上班工作時,受了委屈,帶著一肚子怨氣的先生,下班塞車,好不容易回到家裡,於是‥看什麼都覺得「不順眼」,也就罵老婆、打小孩、踢小狗,然後,大叫‥「我這麼不快樂,都是‥妻子、孩子、狗子,害我的!」
事實上‥是「老闆」,或是「同事」,先使他不高興的「主因」呀! 妻子、孩子、狗子,不過是使他不高興的「助緣」罷了! 要是他能在之前的老闆、同事,解決了不高興的主因,也就不會受到‥妻子、孩子、狗子的影響了。
要是更進一步的去探討‥何以老闆、同事,會使他不高興呢? 是不是自己‥做人處事,有點問題呢? 問題,總要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因」啊! 因為‥要怪別人,除了抒解、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之外,但也難免有「推卸責任」之嫌,終究無益於,自己的成長哪!
所謂‥「火上加油。」
阿文體會道‥
「自己要是一堆『火』,又怎好怨怪別人是『油』,害自己『發火』呢?
自己要是『水』,或是『石頭』的話,那麼‥倒上再多油,也不會燃燒嘛!
(油倒在水上、石頭上,燒的是油,而非是『水、石頭』啊!)
・要不要受『影響』,總是自己的選擇與決定哪!
若是自己『缺乏定力』,那也就難免‥跟著外境——『團團轉』了呀!
而之所以『缺乏定力』,容易受『影響』,
乃是由於‥『智慧內涵、修養功夫』,還不夠的關係哪!
・外境難免紛紛擾擾——要坐在『旋轉木馬』上,也就無怪乎‥會跟著團團轉;
若不坐上旋轉木馬的話,管它木馬,如何旋轉、轉得多快呢?」
面對世間的苦難,阿文發現‥同情心、同理心,終究還是無法解決‥「別人的苦難」,因為‥自己要是,也跟著別人一樣,「憂悲惱苦」的話——解決自己的憂悲惱苦,都來不及了,還有時間、心力,去解決別人的憂悲惱苦嗎? 當知‥
「助人是美德、是權利,而非義務。
而要不要被救助,還是他人的權利呢!
・不用為自己,救助不了別人,而覺得對不起別人。
而有些人,即使需要,卻並不願被人救助,奈他何呢?
要伸出援手,得等別人,也伸出手來,才能拉他一把呀!」
《心經》所謂‥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若我們缺乏、無法「觀自在」,那麼‥也就別想去‥「渡一切苦厄」了,還是回過頭來,先「幫助自己‥充實自己」吧!
他人要死要活——就隨他人自己的選擇與決定了。
麗玉恐怕不禁要問‥「連自己的母親,也要、也能這麼『面對』嗎?」
呵呵!不然,還要怎樣呢? 又能怎樣呢?
麗玉想必‥已能體會,阿文說的‥
「我父母(如果)死了,我會替他們高興!」這句話的意思了吧!?
人們常都是活在「自欺欺人」之中的。 譬如‥
明明已經「病入膏肓——回天乏術」了,卻得跟他說‥「你不會死的——你會好起來的!你會『食百二』……」 這麼說,就表示‥自己很有「愛心」嗎?
又真能「安慰」得了病患、解除得了病患的「憂慮」嗎?
病患自己,其實清楚得很,卻也得「自欺」地說‥「啊!是啊!我會好起來的!」為什麼‥不能明明白白的,去面對自己,然後說‥
「啊!我就要死了!我要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靈平靜、使自己安詳地死去呢?」
人們為自己死去的親人哭泣——若是不哭,只怕被人說是「不孝、無情」。 其實‥之所以「哭」,也只是‥自己「不捨」罷了,為自己‥「失去親人、失去依靠」,而難過地哭了。
人們搞不清楚‥
「我的親人,只是『我的』,而不是『我』——
我是我、親人是親人,彼此是不同的個體,誰也不能『擁有』誰的;
人生世間,不過是‥『各隨因緣』罷了!
往來去留,是個人業力所至,非我所能『控制』的呀!」
阿文有這麼個體會‥
「初學繪畫的人,往往技術不佳、用心不夠,而畫壞了『畫紙』。
畫紙畫壞了,怎麼辦呢? 丟了——再換一張畫紙,繼續再畫嘛!
以期有一天,能夠‥『畫好一幅畫』。
人身,譬如‥『畫紙』一樣——
有的人,今生‥『不知、不能、不會、不願』好好的做人,以至於‥
把人給做壞了。
『人身(人生)』壞得不堪使用,也只好丟了——
再換『一身』(一生),繼續『修行』,以期有一世,能夠『做好一個人』哪!
『死』,又怎麼呢?
去問問畫家說‥『你當初學畫時,畫壞了多少張畫紙、丟了多少張畫紙呢?』
想必‥『佛陀』過去無量劫以前,也修壞了‥好幾個『身』吧!?」
阿文的母親,要如麗玉的母親那樣——拿菜刀,以「死」作為要脅的話……
阿文真會「冷靜」地,跟她說‥
「媽!妳這麼拿菜刀,砍死自己,會死得很難過,而且‥『死相』也太難看了啦!
妳就這麼砍死自己,讓子女背負『不孝』的罪名,妳就真的這麼忍心嗎?
要死的話,準備一堆安眠藥來吃,這樣,會死得舒服一點的啊!
何必讓自己,死得那麼難過呢?
人因活著,才有希望,也能因為希望而活著——
妳就這麼死了的話,那就一點希望也沒了。」
呵呵!人間事,「事後」想想,往往是‥「又能怎樣」呢?
不如搖搖頭——「一笑泯恩仇、一笑除憂愁」哪!
麗玉真該「遠離」一下啦!別選擇讓自己‥「身陷其中」,才在那裡叫‥「無法自拔」哪!
別坐上「旋轉木馬」,才在那裡叫‥「為什麼要轉……轉這麼快,害我頭暈目眩呢?」 要坐上旋轉木馬,就要有‥「心理準備」啦!
阿文
(88)1999.01.14.四 09:43:17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3.06.17.六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陳麗玉_166。1999.01.14.四 09:43:17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433439
※佈告於臉書。
■標籤:#母女 #觀念 #解決 #照顧 #故事 #吃飯 #幸福 #快樂 #痛苦 #主角 #助緣 #美德 #權利 #義務 #安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