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01 19:31:29|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殤- -仙佛神、天子以至於庶人的卑微使者

    闡釋拙作,我們先從小學的基礎起步:

    仙者,會意,從人、山,音ㄒㄧㄢ ,本義作仙人也。仙本作僊,乃人往高處爬取鳥巢,引申為人升高成仙也。隸書作仙,表示仙多住在高處。仙,僊,長生遷去也。(《說文》)古代神話和宗教中,專指修煉得道而長生不死的人,亦指達到最高境界的人。仙者,人往高山爬登,不畏艱難。乃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之小。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陋室銘》)又,仙之人兮。(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還,如聽仙樂。(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行遲更覺仙。(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酒仙、詩仙等。道教創行後,用於專稱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籙(道仙的名冊)、仙翁(對老年道士的尊稱)、仙長(對道士的尊稱)、仙師(對道士、和尚的尊稱)、仙女(民間傳說故事中住在仙境善意地干預人間事務的年輕貌美的仙女。用於死或死者的婉詞,如仙去(去世)、仙輀(靈車)、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於仙界的成仙)、仙逝、仙幾(死者靈前的憑弔物)。如:舉家皆仙。(晉·葛洪《抱朴子·金丹》)仙者,輕鬆、自在也。仙丹、仙方、仙方兒,神話傳說或童話中的靈丹妙藥或藥方,有長生不老或起死回生之力。仙人,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神話中稱有特殊能力、可以長生不死的人。《康熙字典˙仙》:《廣韻》《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音先。《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揚雄曰》聖人不師仙。又胎仙,鶴也。《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又仙居,仙遊,俱縣名。又仙霞,嶺名。又姓。宋仙源明,明仙時忠,仙克謹。亦作僲。

    佛者,從人、弗,弗亦從聲,音ㄈㄛˊ,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表聲,不正而使其正義也。通拂,違背、戾也,或作拂。(《集韻》)通弼、輔助也。如《詩經.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鄭玄箋:佛,輔也。陸德明釋文:鄭音弼。馬瑞辰通釋:古弼字、音均與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另,毛傳:佛,大也。(清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佛,佛陀的稱號之一,乃釋迦牟尼,當代佛教奉為創始人,譯為覺悟或覺者(已經覺悟的人)。其他稱號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陀,梵文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知者。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凡夫缺此三者,聲聞、緣覺缺後二者,菩薩缺最後一項,佛才三者全滿。小乘的佛,即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的佛除指釋迦牟尼外,尚指覺行圓滿者。佛,亦比喻慈悲的人。如:民舉手加額,呼餘為佛。(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記》)佛偈,佛經中的頌詞或一般的佛詩。佛光寺,中國現存最早的佛寺,在山西五台縣佛光山,建于北魏孝文帝,大殿唐大中11年修建,配殿金天會15年建。佛教,乃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西元前6至5世紀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釋迦牟尼創立。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脫生死為理想境界。廣泛流傳于喜馬拉雅山西岸,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而散布亞洲及世界。佛教徒,信仰佛教的人。佛,音ㄅㄛˊ,同勃,興起也。

    神者,會意,從示、申,音ㄕㄣˊ,申是天空中閃電狀,示變化莫測,威力無窮,稱之為神,本義作神靈也。泛指傳說中的天神,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或主宰者。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說文》)以祀天神。(《周禮˙大司樂》注:謂五帝及日月星辰也。)陽之精氣曰神。(《大戴禮記˙曾子天圓》)神,迷信的人稱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後的精靈。又指:不可思議的、特別希奇的、不平凡的、特別高超的,或稱心思、心力、注意力、精神。泛指神靈。如: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易經˙說卦》)百神受職焉。(《禮記˙禮運》)山陵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皆曰神。(《禮記˙祭法》)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孟子》)知鬼神之情狀。(《易經˙繫辭上》)百神爾主矣。(《詩經˙大雅˙卷阿》)又,神,靈也。(《廣韻》)田祖有神。(《詩經˙小雅˙大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莊公十年》)指知識淵博或技能超群的人,如神工(指能工巧匠)。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後漢書·張衡傳》)神交,彼此慕名而沒有見過面的交誼或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如:孤與子瑜,可謂神交。(《三國志·諸葛瑾傳》)神龕,舊時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閣子。神,亦指魂魄、靈魂、精神。神秘莫測、不可理解的、變化莫測,神明頓颯爽。如: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神遊,身不在某地而在想像或夢境中遊歷某地。如: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蘇軾《念奴嬌》)神韻,風度韻致,也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如:敬弘神韻沖箭,識宇標峻。(《宗書·王敬弘傳》)那雪正下得緊,一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讚揚它富有神韻,當之無愧。(《簡筆與繁筆》)神州,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以神州做中國的別稱。另,《聖經》:<王上18.27>大聲求告吧,因他是神。<賽9.6>全能的神,永在的父。<但2.47>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約17.3>認識你獨一的真神。<林前8.6>只有一位神,就是父。

    《揚子法言˙君子20》或問:人言者,有諸乎?籲,吾聞虙羲、神農歿,黃帝、堯、舜殂落而死,文王畢,孔子魯城之北。獨子愛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亦無益子之匯矣!或曰:聖人不師,厥術異也。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人之於天下,恥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實死也。或曰:世無則焉得斯語?曰:語乎者,非囂囂也與?惟囂囂為能使無為有。或問:之實?曰:無以為也,有與無,非問也。問也者,忠孝之問也。忠臣孝子,偟乎不偟。

    《儒林外史˙說楔子敷1》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春秋繁露˙五行逆順2》君之官,循宮室之制,謹夫婦之別,加親戚之恩。恩及於土,則五穀成,而嘉禾同。恩及蟲,則百姓親附,城郭充實,賢聖皆遷,人降。如人君好淫佚,妻妾過度,犯親戚,侮父兄,欺罔百姓,大為台榭,五色成光,雕文刻鏤,則民病心腹宛黃,舌爛痛。咎及於土,則五穀不成;暴虐妄誅,咎及蟲,蟲不為,百姓叛去,賢聖放亡。

    《新語˙慎微4》夫目不能別黑白,耳不能別清濁,口不能言善惡,則所謂不能也。故設道者易見曉,所以通凡人之心,而達不能之行。道者、人之所行也。夫大道履之而行,則無不能,故謂之道。孔子曰:「道之不行也。」言人不能行之。故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言顏淵道施於世而莫之用。猶人不能懷仁行義,分別纖微,忖度天地,乃苦身勞形,入深山,求神仙,棄二親,捐骨肉,絕五谷,廢《詩》、《書》,背天地之寶,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

    《鹽鐵論˙散不足37》古聖人勞躬養,節欲適情,尊天敬地,履德行仁。是以上天歆焉,永其世而豐其年。故堯秀眉高彩,享國百載。及秦始皇覽怪迂,信禨祥,使盧生求羡門高,徐市等入海求不死之藥。當此之時,燕、齊之士,釋鋤耒,爭言神仙。方士於是趣咸陽者以千數,言仙人食金飲珠,然後壽與天地相保。於是數巡狩五嶽、濱海之館,以求神仙蓬萊之屬。數幸之郡縣,富人以貲佐,貧者築道旁。其後,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頓,不以道理。名宮之旁,廬舍丘落,無生苗立樹;百姓離心,怨思者十有半。《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故聖人非仁義不載於己,非正道不御於前。是以先帝誅文成、五利等,宣帝建學官,親近忠良,欲以絕怪惡之端,而昭至德之塗也。

    《和書˙揚雄傳下》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陵雲之志。繇是言之,賦勸而不止,明矣。又頗似俳優淳于髡、優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賢人君子詩賦之正也,於是輟不復為。

    《東觀漢記˙補遺7》國家大體,班固錄漢書,乃置韋賢傳末。臣以問胡廣,廣以為實宜在郊祀志,去中鬼神仙道之語,取賢傳宗廟事置其中,既合孝明旨,又使祀事以類相從。

    《說文解字˙仙》佺:偓佺,仙人也,從人、全聲。《釋明˙仙》老,朽也。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抱朴子˙論仙1》或問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稟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雖有大章豎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雖有禹益齊諧之智而所嘗識者,未若所不識之衆也。萬物云云,何所不有,況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為無之?《神仙傳˙廣成子1》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黃帝聞而造焉,曰:敢問至道之要。廣成子曰:爾治天下,雲不待簇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奚足以語至道哉?黃帝退而閑居三月,復往見之。廣成子方北首而臥,黃帝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廣成子蹶然而起曰:至哉!子之問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爾形,無搖而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得吾道者,上為皇。入吾道者,下為王。吾將去汝,適無何之鄉,入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與日月齊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

    《說文解字˙佛》見不審也,從人、弗聲。《廣韻˙佛》天竺有佛,將其神也,學記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康熙字典˙佛》:《說文》見不諟也,仿佛亦作彷彿,髣髴。《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漢書》作仿佛。又捩也。《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又逆也,戾也。《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又輝粲貌。《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又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又佛桑,花名。又姓。明佛正。又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又《集韻》《正韻》𠀤蒲沒切,音浡。興起貌。《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與浡勃通。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弼。《詩·周頌》佛時仔肩。《毛傳》佛,大也。《鄭箋》佛,輔也。又叶方味切,音廢。《前漢·司馬遷敘傳》學微術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衆忤世。《正字通》世傳漢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爲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戸以出。漢武帝時,霍去病過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歸,帝置之甘泉宮。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卽其遺法也。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傅毅以佛對曰:天竺國有佛,卽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二十四章,釋迦立像,倂與沙門攝騰,竺法蘭東還。以是考之,秦西漢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國有化人,無西方聖人名佛之說,獨仲尼篇載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蓋假借孔子之語也。《字彙》沿《正韻》,改化人爲聖人,非。

    《論語陽貨7》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禮記學記7》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詩經˙敬之1》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朱子語類˙論文上56》因言文士之失,曰:今曉得義理底人,少間被物慾激搏,猶自一強一弱,一勝一負。如文章之士,下梢頭都靠不得。且如歐陽公初間做本論,其說已自大段拙了,然猶是一片好文章,有頭尾。它不過欲封建、井田,與冠、婚、喪、祭、蒐田、燕饗之禮,使民朝夕從事於此,少間無工夫被氏引去,自然可變。其計可謂拙矣,然猶是正當議論也。到得晚年,自做六一居士傳,宜其所得如何,卻只說有書一千卷,集古錄一千卷,琴一張,酒一壺,碁一局,與一老人為六,更不成說話,分明是自納敗闕!如東坡一生讀盡天下書,說無限道理。到得晚年過海,做過化峻靈王廟碑,引唐肅宗時一尼恍惚升天,見上帝,以寶玉十三枚賜之云,中國有大災,以此鎮之。今此山如此,意其必有寶云云,更不成議論,似喪心人說話!其他人無知,如此說尚不妨,你平日自視為如何?說盡道理,卻說出這般話,是可怪否?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分明是如此了,便看他們這般文字不入

    《孟子盡心下71》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盡心上13》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禮記˙緇衣25》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亂,事則難。《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偵,婦人吉,夫子凶

    《荀子˙賦5》有物於此,居則周靜致下,動則綦高以鉅,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大參天地,德厚堯禹,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寓宙。忽兮其極之遠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備而成文,往來惛憊,通于大,出入甚極,莫知其門。天下失之則滅,得之則存。弟子不敏,此之願陳,君子設辭,請測意之

    《大戴禮記˙哀公問於孔子1》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聞之也: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明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然後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然後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其豕腊,脩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則安其居處,醜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

    《論語八佾12》祭如在,祭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雍也22>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述而21>子不語怪,力,亂,

    <述而35>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泰伯21>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先進12>季路問:事鬼?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易經》<䷀乾˙文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

    <䷎謙˙彖傳>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觀˙彖傳>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豐˙彖傳>豐,大也。明以動,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人於人乎?況於鬼

    <繫辭上4>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懮。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无方而易无體

    <5>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懮,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

    <9>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之所為乎

    <10>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11>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叡知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齊戒,以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12>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天子以至於庶人者,《大學1-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卑微使者:上帝要把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又高舉自甘卑微的人。(《聖經˙路14.11》)神也撿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8-29)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麼?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麼?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麼?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麼?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信祂(彌六6.8)這是基督宗教的說法,乃神職人員皆神的卑微使者。筆者更謂:所有的人,只要是服務及照顧人,都是上帝的使者。蓋,服務的前提是卑微(謙卑與和善),服務中是最小的而無惡吝悔過,服務即能近悅遠來遠懷。就此,這也便是事神的為神的使者了。因為,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創造了母親。更重要的是《書經˙太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也此,副標題的意義,這也就出來了。唯,仙佛,不僅是上述及字面上的意義,更是道、釋、儒、耶、穆、無神論、非神論及反神論等的意義,由是狹廣兼備的叩兩而竭談。

現在,正式來看本文:

    哲學、美學、宗教與政治,最重要的思索即:

    一˙同一性。

    二˙自明。

這是:

    一˙我思故我在的真諦。

    二˙為己之學學問基礎。

儒學在此一直說不清楚,笛卡兒在此一直不知道在說什麼,康德發現的用自由、不朽及上帝批判,黑格爾接著以歷史哲學的正反合開出了樂觀絕對精神,卻孕育了上帝死亡及人也死了的後現代及全球化。因為:

    一˙同一性。

    二˙自明。

開出了真理的符應觀認識論及知識論基礎,故國便一直在這個傳統上思行。唯,它卻在認識論上說、教與實踐了兩千多年,一直難以開出孔、孟、荀、朱的知識論體系,乃在一以貫之、終始條理、虛壹而靜豁然貫通中,未能繼續開出知識論。(熊十力先生的量論即此)蓋:

    一˙同一性。

    二˙自明。

闡釋了如下的意義:

    一˙內在符應:真值系統。(一致性)

    二˙外在符應:普遍有效的結論與共識。(完備性- -預測與功效的普遍有效)

因為,它闡釋與自證了:

    自明→證明。(自明的邏輯性證明而→成立或證成)

這是說:

    認識論最棘手的問題是:多如何認識一,尤其是一的本質及整體性或同一性。(去蔽與認識能力)

    知識論最棘手的問題是:知識論如何表詮認識論的最棘手。(可通傳)

首先是存在,即:

    我們要如何認識與表詮存在,更是整體性及同一性的存在,即認識論、知識論、一、本質、整體性、同一性、認識、表詮都存在或存有(抽象的存在如及共相等)。

其次即知的本質,乃:

    可認知性、可被認知性、可理解性、可表詮性、可溝通性的真理性或共識性若何?

第三即認知官能的問題,乃:

    前二者,有認知官能能夠予以操作、運作、表述與理解,特為有認知官能及其特性與其運作的問題。

第四即認知官能的能力問題,乃:

    認知官能的特性與其運作,特表明它有什麼能力、限制與超越的問題,乃為回應一、本質、整體性、同一性、存在、存有(抽象的存在如及共相等)之本與前提。

第五即認知能力的超越問題,乃:

    此即也,尤其是舉一三反、一以貫之、下學上達,特表徵認知官能的特性與能力皆緼涵了無限也。

第六即認識與知識的定位問題,乃:

    這是說:當我們開發或運用了認知官能的無限性,我們要如何定位認識與知識及其關係。因為,知識就是力量,它可以操作的發揮無限的力量,尤其是一開始的心態及目的意義,特為認識論及知識論的核心。

基本上,哲學對此未做整體的基礎表述,只是極細的散論。蓋:

    當我們面對仙、佛、時,這就是哲學、美學、宗教與政治的意義。也此,回應以上的問題,就只能是康德的理性誤推而為三大預設了。但是,康德可以用天才或揀選擔任卑微的使者,用三大批判服務天子庶人。然而,《論永久和平》只能在坟場中找,天子及庶人就都苦了,甚而更苦……※待續※

照片一:筆者在土城善息寺的問

照片二:筆者在土城善息寺的禱祝

照片三:筆者透視了新竹香山財神廟的機。

照片四:筆者發現了「新祖宗牌位」。

照片五:更甚秋瑾的愁煞人- -落葉知(105.1.26)。(既沒過春節,尚非楓紅落盡,竟是青綠落盡,其更甚於禮壞樂崩的國祚民命殤矣。)








台長: 楊冀華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