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飛魄舞即從心所欲不踰矩的意義,魂魄論即故國傳統的形質論,形質論及故國傳統的心物合一論。心物合一論,即萬事萬物都是由心與物結合而成的事物,乃世上無純心或純物之事物,是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若:人死為鬼,鬼死為魙。魙即魂飛魄散,即真正的死亡而什麼都沒有了、任何希望也都沒有了。蓋,人之生也,天之氣曰魂下降,地之氣曰魄上升,魂魄二氣相遇和合而為萬物。人因萬物之靈及最為天下貴,乃有機會及可能下學上達的變化氣質轉化魂魄為性、德而不朽。性不朽於國家、社會、機關、群體、家族或家庭,德不朽於禮與存有,此乃超越於世上矣。因為,人死後,性、德不會因為魂兮歸天、魄兮歸地亦死亡,更不會魂魄無所歸的魂飛魄散再次死亡而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反而因為魂魄的轉化而為性、德的在其所在,尤其為從心所欲不踰矩的最高存有。故,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謂殽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於山川,之謂興作。降於五祀,之謂制度。此,聖人所以臧身之固也。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過之地也。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也,非養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故,禮達而分定。故,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改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故,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脩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脩十義,講信脩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故,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也。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故,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故,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脩而禮之藏也。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分藝。其居人也,曰養。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故,唯聖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聖王脩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脩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褥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協於藝,講於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褥也。講之於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褥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弗肥也。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弗食也。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故,明於順,然後能守危也。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橄,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則是無故。先王能脩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禮記˙禮運》)此段引文把人、禮說得多好,更由是結合了我們存在(形質論或心物合一論)的魂魄與鬼神意義。蓋,魂飛魄舞的真諦:即德的自我,乃美與藝術的從心所欲不踰矩,人生即飛舞的活著過一生而藝術人生也。因為,魂魄聚,(形質論)萬物為,(為萬物)庶民亦其中,是謂易太極、易有太極、萬物絜齊。唯,惟人,萬物之靈,(《書經˙周書˙泰誓上》:惟,有十三年春。大會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宣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俊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勳未集。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于商,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于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予小子,夙夜祇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眾。底天之罰,天矜下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最為天下貴。(《荀子˙王制》的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惟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最為天下貴。)靈貴即孟子說的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此靈貴幾希即性、德,深緼其中,需從逝者如斯中自覺,繼由志學志應中覺醒,終由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而覺悟,乃和而不同的見群龍無首吉也。因此,人生的意義即呈現靈貴幾希,是謂未知生焉知死。蓋,第一個靈貴幾希即形質論的體驗存在而非莊子的莊周夢蝶之蝶、傅柯的瘋癲或笛卡兒的惡魔,讓我們直接以自己體驗存在而非夢、瘋癲或惡魔。又,體驗即本質乃從存在而來的本質體驗、體驗本質與存在,乃即本體即方法的存在自身之本質呈現。即:該呈現的本質有著認識之功能,該功能發揮而知道及肯定自己是正常的莊子,是謂清晰明瞭的我思故我在。蓋,生命預設了可能,人藉著實踐給予了可能真實,實踐之至即意象言的累積及學思再的繼承與開創。第二個靈貴幾希即男人或女人的結合,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為夫妻,由是以乾坤體驗生與生生的一索得男、一索得女,生命的原理直接由婚姻呈現。正是這個生命原理,乃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和合而生與生生焉,此之謂第三個靈貴幾希。更是如此,第四個靈貴幾希隱喻而現,此即預設也。因為,預設即:
一˙易太極、易有太極:此即存在、有的意義,乃有或存在的原理、原因、立場、具體與真實也,特別於抽象、概念、符號或想像,更別於無或死亡也,即一切從存在、有開始也。
二˙和而不同:一與多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之一以貫之原理,特為不僅我存在,別人也存在也。還不僅是尊嚴與神聖的存在,尚是人人、所有事物都尊嚴與神聖的存在也,更是終極的人人、所有事物都尊嚴與神聖的存在也。
三˙仁在其中:存在乃即內在即超越的既是具體存在之個別存在物,如一粒粒的花生仁。更是花生仁全體而與杏仁不同的存在,是謂種差。同理,人而不仁如禮樂何的人,也跟花生仁與杏仁不同而為人的種差存在也。更是同理,草木瓦石,莫不為種差之一而各自又總體的存在著。此一各自與總體,既是草木瓦石自身,更是超越草木瓦石而謂各種差之總體。就此,各個具體存在的一個個花生仁或杏仁等,我們都可以用仁來各稱或統稱之。讓我們對一粒粒的花生仁及一堆堆的花生仁、杏仁、黃豆或葵花子等,如雜糧種行堆積一堆堆的待賣五穀雜糧。這樣,一粒粒的各種各個存在,它們既是各自在己而具體真實的仁,它們尚是各自在群亦具體真實的仁,它們更是各自在己、在群又互彼總體而具體真實的仁,此之謂仁在其中也。這也就是說:仁,既是故國形質論的具體存在指稱,還是所有具體存在的形式本質,仍是桃仁發芽抽根長枝生葉開花結果的一路真實本質,尚是一路真實的動力、過程、歧出、反復、目的與自由,更是花生仁等在己的三才仁、花生仁等在田的兼三才仁及花生仁等在乾坤的參伍以變參伍之神本體仁,此之謂仁在其中的真諦也。就此,我們看到桃仁發芽抽根長枝生葉開花結果的一路真實,這既是桃仁的歷史,這還是桃仁的本質,這尚是桃仁的生命,這更是桃仁發芽抽根長枝生葉開花結果一以貫之桃仁的可能而真實的方法,一路不息的生與生生。因此,任何的切片或斷代史,都只是切片、片段或斷代的說法,乃該還原說法的回歸到生與生生地一路不息,全史的看待生命、存在與仁,更該可能與真實一路不息的生與生生看待生命、存在與仁,在繼承與開創中給出自由或目的的可能或真實。然而,其可能或真實是什麼科?乃仁在其中的讓生命、存在或仁由是呈現奧秘,此之謂未知生焉知死也。
四˙美在其中:正是桃仁的發芽抽根長枝生葉開花結果,此即美在其中也,乃美在仁中、因仁而美也。更重要的意義是:美不僅是在己,亦在田,還在三才,尚在兼三才,更在立體的一以貫之這些美,其皆美在其中矣。
五˙美之至也:正是美在其中,尚是偕時而發的發芽抽根長枝生葉開花結果,更是在己、在田、在三才、在兼三才及在一以貫之,此即美之至也。既是當下呈現之美,尚是當下呈現的歷史之美及未來之美,更是未來之美的目的與自由、尤其是自由而為可能之真實也。(突變、意外或偶然不謂自由)
六˙下學上達:易太極及易有太極,這是生物與心理發展的自然自覺,無需學而自然知道的事也。但是,和而不同、仁在其中、美在其中及美之至也,不僅要學,還要志學志應好學,更要下學上達,這才能理解易太極、易有太極、和而不同、仁在其中、美在其中及美之至也的舉一三反一以貫之識仁,呈現了下學上達的意義。
七˙萬物絜齊:此即仁在其中的個個、粒粒、在己、在群及互彼總體之分分合合,尤其是桃花不會結李果,此即萬物絜齊的意義。即:萬物各是在己存在且無任何混淆,有混淆即種差而為桃仁及杏仁之別,乃各有各的本質、種差而為形式,實吃飯而不會吃雜糧飯也。除非,我們刻意煮五穀雜糧飯。
八˙為仁由己:在易太極及易有太極的生物與心理發展自然自覺中,為仁由己是自然之事。但是,認識易太極、易有太極、和而不同、仁在其中、美在其中、美之至也、下學上達及萬物絜齊以非自然之事,尤其是舉一三反一以貫之的下學上達,可仍是為仁由己乎?就美之至也及下學上達言,為仁由己是可能與真實的,只是須要不放棄且不懈惰的奮力不懈也,是謂百千之的只要用力夠久一旦豁然貫通焉,為仁仍然由己也。蓋,為仁由己的真諦乃內動力的點燃與啟動也,尤其是內動力已備的只待經典充實與自我開創也。因此,為仁若不由己,以上的自然之後皆跌回自然矣。
九˙求仁得仁:仍是在易太極及易有太極的生物與心理發展自然自覺中,求仁得仁亦是自然之事。重要的是:為仁由己也是自然之事,為仁由己更是個人之事,尤其是喝水的喝開水,更尤其是反省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最少不讓自己後悔,叫自己呼吸、喝水、反省及沉思(探賾)都能呼吸、喝水、反省或沉思。否則,自己要活下去都是困難的事,尤其是快樂幸福的活下去,更別說從心所欲不踰矩的活下去。
十˙如其仁:正是活下去、快樂幸福的活下去、從心所欲不踰矩的活下去,展現了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意義,更呈現了自然與人文的雙重為仁由己、求仁得仁,尤其是快樂幸福的活下去及從心所欲不踰矩的活下去,更尤其是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從心所欲不踰矩也,此之謂如其仁也。然而,此中的重點是: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自己到底,自我即由此逐漸形成。就此,如其仁的真諦由是呈現,為己之學的宗旨由是達臻。
十一˙顯諸仁藏諸用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說實在的,顯諸仁藏諸用及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乃本體仁的本體體認與詮釋,乃仁的本體特性而為本體義也。由本體義體證與分析,尤其是若且唯若的下學上達逆溯體證或分析,我們乃能理解或體驗本體仁。同理,此中的重點是:當我們體驗了仁後,自我亦可由是的比擬呈現,乃如其仁的呈現自我也,即顯諸仁藏諸用、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呈現自我也,是謂從心所欲不踰矩也。
十二˙惟敬與德可禱祭如在賓于帝永祀永錫:不息的生與生生,此即暗示了不朽,特為欲望之至而為宗教情懷或終極價值。故國,伏羲氏畫八卦的啟動了人文,周公制禮作樂的展現了人文躍動,孔子集大成的為三才兼三才郁郁乎文哉而成就了中國文化。就此,故國的宗教在《禮》與禮的卜筮人意義下,自有其傳統。然而,辛亥革命將天壇異化為觀光景點後,中國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傳統宗教,眼下為民間信仰而為故國宗教意識的墜落。但是,故國的宗教性極其強烈,尤其是民到於今受其賜的百世可知之因,乃為即內在即超越、即本體即方法的和而不同之可禱祭如在賓于帝永祀永錫不朽。(和而不同前已表述,此乃隱而不著也。)蓋,和而不同是儒家宗教性的原理,惟敬與德即人對天的唯一態度、方法與實踐,可禱相應於丘之禱久矣及褻瀆則不可禱,祭如在即儒家的實在論,尤其是思想、精神、價值、信仰及傳統等。賓于帝者,相應於基督宗教的上帝之城及佛教的涅槃等,實即故國的宗廟、家廟、宗祠及祖宗牌位(含祖墳或先人的墳)等的意義,乃陰陽兩世的溝通媒介。天壇,即其總歸而為天命象徵,特為故國終極價值的儀式宗教意義。更重要的意義是:人因魂魄而生,魂魄因下學上達而為性德。性則不朽於家國宗廟,德則從心所欲不踰矩而不朽於禮與存有也。就此,我們個人的不朽由是為真,特以精神、思想、精神或價值等存有而顯諸仁藏諸用的存在,此之謂美與藝術也。美者,精神、思想、精神或價值等存有也。藝術者,美的顯諸仁藏諸用具體存在也。永祀永錫者,陽間永遠有後世子孫在祭祀,死後賓於帝的永遠有祖先庇祐賜福著子孫。
十三˙從心所欲不踰矩、斐然不知裁非我二三子及吾與點也:這是儒家的目的性,從心所欲不踰矩即仁、德的自身而為儒家的具體宗教性,斐然不知裁非我二三子乃學孔子的非孔子第二而為見群龍無首吉的如其仁一位位自我。吾與點也者,即前述的人才承諾德治政正寶位與權經權之結果也。
這都是即內在即超越、即本體即方法的性、德、魂魄、自我與仁,天地萬物、世界與一切即其展示、展現與呈現。後世的代代子孫,觀其言,行其事,考其實,乃誠哉是言也的民到於今稱之,更惟敬惟和的命與天命百世可知之因民到於今受其賜地見群龍無首吉。
文章定位:
人氣(25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