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01 14:00:00| 人氣3,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國】新年度,心方向:通往德國葡萄酒的全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這一個新年度裡,我想對於自己的玩樂嗜好尋找一個新方向,經過一陣子在紅葡萄酒世界的尋尋覓覓,以及在日常生活實際的體驗,加上自己不太過分的知識癖,我發現「德國酒」應該會是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用心的領域,這篇文字就當作一個開始,一個在感官上、知識上、消費上的的新開始,有時後會抄抄書,有時候會紀錄一些品飲心得,就這樣開始吧!

德國酒,其實在台灣的葡萄酒界,更多指涉大約這個範圍的常用語是「德白」,並且非常特殊的一個現象是通常也都「不需要言明地」是指「德國甜白酒」,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然而其實這和德國葡萄酒界,甚至是國際葡萄酒趨勢,都是背道而馳的。在我看到的轉述資料中,「1985 年德國只釀製了 35.9% 的乾身白酒,其餘都是甜的;但到了 2008 年,已增加至 63.9%」,甚至在非「最知名的甜白酒產區MSR(Mosel-Saar-Ruwer)」,例如Rheingau、Nahe、Rheinhessen、Pfalz等區都可以說是以「干白酒」為主流,例如Pfalz產區在2005年已經有84%都是不甜酒款,Nahe產區的超級明星Dönnhoff也早已是干白酒重量級酒莊,Rheinhessen產區的兩大超級明星Keller、Wittmann都是以「干白酒」著稱,其中Keller G-Max 2009 更在今年突破Riesling最高拍賣價,甚至連MSR區的一線酒莊也開始釀造頂級干白酒,但是在台灣可以說完全感受不到這種已經發展將近10年的趨勢變化,無論哪家明星酒莊,進來台灣的幾乎都是從Kabinett到Trockenbeerenauslese的甜白酒。有一個台灣酒商和我說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和一個不是以甜白酒為主的明星酒莊聯繫探尋貿易可能性時,酒莊常常會主動和台灣的酒商說類似以下的附帶提醒:「我們也有甜白酒,如果覺得產品線不夠符合,我們也可以介紹認識依然以甜白酒為主的朋友酒莊」,這也顯示台灣在德國酒的偏食現象蠻真是名聞德國酒界,當然這只是偏食的現象之一,不過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伴隨著「德國干白酒在台灣的缺席 」,另一個已經在2002年由德國優質葡萄酒莊協會 (Verband Deutscher Prädikatsweingüter,簡稱VDP)所制定的新的德國頂級葡萄酒規定(尤其具有「頂級酒園」意涵)的「Grosses Gewächs(酒標上簡寫「GG」,
Rheingau地區為 Erstes Gewächs)」,或許因為這個規定和甜白酒無關,所以這個規範在台灣的葡萄酒界也幾乎缺席了(當然啦,Grosses Gewächs不只規範白酒,也規範紅酒;另外,粲豐實業的陳志萍博士林裕森老師有提到Grosses Gewächs,還有《世界葡萄酒地圖》與《Hugh Johnson葡萄酒隨身寶典》兩本工具書有說明這個分類方式)。因此一般提到德國葡萄酒,會想到的分類方式,只有最基本的品質分類「餐桌酒 (Tafelwein)、鄉村酒 (Landwein)、高級葡萄酒 (Qualitä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 簡稱Q.b.A.)與優質高級葡萄酒 (Qualitätswein mit Prädikat, 簡稱Q.m.P.)」,以及最為人熟知的,以葡萄成熟度為主的「優質高級葡萄酒Q.m.P」(Kabinet、Spätlese、Auslese、Berrenauslese、Trockenbeerenauslese、Eiswein)。

先談到這裡好了,因為德國白酒非常有趣,一方面可以非常容易喝,在沒有任何知識基礎或品飲經驗下,應該所有人都可以很愉快地飲用,又非常適合搭配台灣的各式菜餚,但是另一個方面卻可以拓深到有非常複雜的知識性領域,加上受惠全球暖化,德國葡萄的成熟度越來越高,口感的複雜性與葡萄品種的多元性也與日俱增(這部份可以參考葡萄酒講談社專訪Robert Weil莊主Wilhelm Weil一文),為了避免大家一下消化不良(事實上是我還沒消化好),就先行筆至此,往後還有很長的學習與品飲之路。

★同文另刊登於
德國葡萄酒學習筆記(以後有簡短抄書或資料整理也在該新聞台紀錄,有較完整文章則採兩個新聞台同步刊登)


台長: 史蒂芬
人氣(3,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德國】 |
此分類下一篇:【德國】拾人牙慧,溫故知新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