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09 13:43:58| 人氣27,71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尋琴者》郭強生 講座.原著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尋琴者》郭強生

110.1.25

成就,也許不是舞臺上的光芒而是臺下那雙隱形的推動手。

邱老師,鋼琴家,愛米麗,林桑

調音師,鋼琴,貝森朵夫、史坦威

似乎開始閱讀《尋琴者》就無法闔上了,

如郭強生《尋琴者》,後記中註下,

「呼喊奔竄嘈雜的人聲漸遠在記憶的彼端竟已化成淡淡的悠揚,

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衹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

終於發現可以溫柔的親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

「黑鍵,多年來我也習慣自己是那個孤立的黑鍵,另一個白鍵似乎永遠存在於指端無法企及的邊緣之外。」

 

多少人迷失嚮往掌聲,所有的掙扎苦痛隱藏在背後的影子裡

也許調音師多少有角落的喘息和自在

孤立的黑鍵亦或許仍引牽白鍵的流轉!

等待,慢的,人生,梳爬自己

 

109.12.20)《尋琴者》隨筆摘記於講座

文學,支撐寫作人的力量。

寫作,起於寂寞丶孤獨、封閉的環境。

節制的愛慕和等量的寂寞-朱天文。

零星的點,慢慢的累積寫下。

戲劇博士、紐約丶音樂、舞蹈的環境,小時音樂,的連接。

2000年回台,面對家親一連串的無常,學院系統犁田播種。

文學創作離自己越來越遠,心中卻從未想放棄。

13年回歸〈夜行者〉不論世間縱論,做自己內心深愛的文學。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真愛故事,他是值得等待。

沒有臉書ig電子媒體,習慣孤獨自面對雙親,病照顧,忙碌,沉悶。

《尋琴者》完成了一年,再閱讀,才發現寫著是自己,等待,慢的,人生,勇敢寫下自己不想提,悶、亂的13年,修改從3萬到5萬多字。

風格不是技術多高,而是人生有多高(經驗、感受、勇敢、純粹。

寫作,穿透事情不可說的核心本質,否則只是廣告文案。

 

聽音樂聽到每一個音符的高高低低,寫作也是一個一個鍵,打下一個一個字

讀寫,聽慢細讀,思考節奏,呼吸,非交代敘述。

 

50多歲時間不多,寫一本少一本,誰知道還能寫多久?

要多去探尋,不要寫同屬性系列,寫自己要寫,想寫。

 

*文學應該有的樣子,純粹,靜

節制、安靜丶寂寞,有其必要性

*〈藏峰〉平奇中入心,不用臉書,不用lg

*憂傷是好的,是回歸看見自己(不要管別人,比較心理

*憂鬱跟憂傷並存,練習生活節奏。(意識到自己不對,如過敏會定時,反制,一定要離開那現場環境,不要讓沈浸那情緒。

*一路梳爬自己,40年來1981~一步步非突然而起。

*不快樂的打碎它,重新開始。

*好看的小說,40歲以上 有淤青,有舊傷,非理論創新。

*小說散文是連續,散文是實際不虛擬,計時,談理想回憶。放回小說。

 

110.1.24)《尋琴者》隨筆摘記

p25,沒有感覺沉疴,反倒有一種失重的空茫。

p61,鋼琴,演奏者,調音師

調音師自身不必完美,衹要他有一雙耳朵,能夠聽出兩個都有缺陷的東西所發出的震動,那就夠了。

p84,音樂讓我們聽見了時間,聽見了我們自己的影子。

音樂不在鋼琴裡,而是在我的影子裡。是他告訴我,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共鳴程式。在茫茫塵世間找到那個能夠喚醒過去現在未來產生的共鳴的一種震動。

即使最孤獨、窮困潦倒、甚至瀕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從一首德布西或巴哈中得到相同的感動,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來處與去處,他說。

p112,多年來我也習慣自己是那個孤立的黑鍵,另一個白鍵似乎永遠存在於指端無法企及的邊緣之外。

p114,43歲的棒球帽中年與60歲的林桑,同樣的間距,反復如何輪迴?

彷彿是鋼琴上相隔的兩個琴鍵,同樣的等距,在不同的音程裡,奏出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振動和共鳴。

6080的共振,如果讓人覺得感覺寂寞和絕望,會不會是因為久未調音?反覆的出現的間隔,哪一個才最接近畢達哥拉斯的和諧律?

p221, 《尋琴者》,呼喊奔竄嘈雜的人聲漸遠在記憶的彼端竟已化成淡淡的悠揚,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衹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

終於發現可以溫柔的親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

後記

謝謝即將要掩卷的各位,循著琴聲,陪伴我一路走到了這裡。
 這裡除了寂寞,還有謊言,軟弱,恐懼,懊悔;但這裡也什麼都沒有,不是空無一物的沒有,而是無限可能的、那種無法預測的、宛若如釋重負的沒有。
 的確是如釋重負了。沒想到一個隱約的念頭,在心頭積壓了二十年後,竟然此刻有了一個終於定格的畫面:一場雪,一架鋼琴,一個人。
要感謝的是歲月,畢竟二十年前的我是無法如此勇敢誠實的。
 二○一八年的七月,當我寫下「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之後,故事中的所有元素,意想不到地都開始被召喚出來了。終於能體會維琴妮亞.伍爾芙在寫下那句「達洛薇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時,生命中所有的瘋狂、喜悅、悲傷、孤獨一剎那突然都聚焦的那個當下,她是如何地訝異與心驚,但是已經沒有退路了。
 關心現實,批判社會,嘲諷人性,優秀的小說家在三十多歲時都做得到。但是三十多歲的我卻一度決定不再寫小說了,這一空白就是十三年。如果問我,《尋琴者》對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也許答案就是,我終於面對了那十三年間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感覺傷痕累累的疲憊,還有迷惘。
 而五十歲之後,我坦然接受,原來這就是做為像我這樣一個人,總在追求一種在現實中沒有換算刻度的感動,必然得付出的代價。
 三十到五十歲,多麼漫長的等待與跋涉。走過那些背叛與遺棄,生離與死別,總算走到了安心做人的這一天。走到了接下來的人生再沒有腳本、世俗標準所代表的肯定再也無法支撐未來的這一天。我開始走向空曠的舞台,面對台下的你們,只想一口氣把這個故事講完。
 我一直喜愛像是《雪國》、《春琴抄》、《魂斷威尼斯》、《異鄉人》……那樣簡潔深刻的文筆,誰說一段深情款款鋼琴獨奏,力道會不及一部氣勢雄渾的交響樂?這樣老靈魂式的自我追求,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容易受挫。一來是不符合約定俗成的年輕藝術家姿態,要野心勃勃,要大膽創新,二來是自己在那個年紀根本也無法說得清,缺乏那種如音符般的純淨與透明,達不到那樣既慈悲又殘忍的救贖。
越是躁鬱騷動的年代,越是要懂得如何為自己調音。
 中年後再提筆創作小說,先後完成了《夜行之子》、《惑鄉之人》與《斷代》,企圖跨越那些曾經在生命中發生的塌陷,回到ground zero。來到了這本《尋琴者》,呼喊奔竄嘈雜的人聲漸遠,在記憶的彼端竟已化成淡淡的悠揚。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
 不會彈鋼琴,卻選擇書寫關於一個迷失在失望與渴望中的調音師,正因為需要這樣的難度,才能夠讓小說創作之於我,成為永無止境的追求。終於發現可以溫柔地輕吻那些壓抑與寂寞所留下來的傷口了。最後能救贖自己的,原來仍是惟有這種旁人眼中彷彿自虐式的追求而已。
 謝謝各位能夠如同聆聽一首鋼琴曲般,耐心地欣賞了每一個音符,沒有跳頁,沒有一目十行,甚至聽到了字裡行間所有的輕喟與低迴。
 小說的初稿先是發表於《印刻》文學雜誌,謝謝簡白副總編輯當時的邀稿。後來又經過改寫,成為如今的樣貌。謝謝王德威老師,以及朱天文、周芬伶、蔡素芬、郝譽翔在初稿階段所給予的鼓勵。同時要感謝「木馬」的伙伴們,他們的用心付出,才讓這本書能夠呈現在各位眼前。
  我們後會有期。

台長: jean
人氣(27,712) | 回應(1)| 推薦 (1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心得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腦科學權威的最高休息法》李時炯
此分類上一篇:鍾欣凌與喜劇人生的和解 商周

楊風
新年快樂
牛年行大運
2021-02-15 07:46:58
版主回應
笑看人生
拂袖自在

祝老師,新的一年平安.無礙!
2021-02-15 17:49: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