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27 12:21:17| 人氣2,4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水嶺 17 >《50+的自在活,健康老》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李偉文

110.1.1

意外的看見,手上的幾顆小黑點

想起了阿嬤和姑媽的老人斑

昰遺傳,是初老的提醒!

亦是分水嶺,不容忽略的課題

 

李偉文,一路走來,學習的老師

從教養小孩,第二人生的規劃,到提醒一年一次的人生待辦清單。

50+的自在活,健康老》退休2,一起成長,一起變老的工具書

特別是第三章的建言,引人思索,也待慢慢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

 

〈島內移居〉,每大自然行走,心中尤有這樣的念想

但見農地,種著一幢幢的別墅,壓縮自然的空間

是否人太貪婪了?

且害怕慾望二字,令自身陷入另一經濟框架,

先租屋的建言,試過另一城鎮生活,也許是可嘗試的方式。

 

買地,是夢想社區型的相互照顧。

高齡化,必須的互助。

 

也曾在(109.6.12)註記

與時俱進,對重要議題闢析,閱讀周刊之必要

看著商周〈後疫情世界〉

腦袋又碰出不少的想念。

當網路和遠端視訊當道,改變實體店面、辦公模式。

未來房子不再聚都城,遠郊社區化。

 

在城市邉緣居住,一小塊地,多留原自然,遮風避雨小房子。

適合時令,遠端網絡工作

修行清淨安住

不為自己,為後人,幾代人居住留註。

這念頭源由,油媽的公塔遠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令三姓人安厝無慮。

 

利生事,有因緣,規劃之!

 

 

《50+的自在活,健康老》隨筆摘錄~

p20,張忠謀養生秘訣。

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2.不加班不應酬。

3.持續運動,飲食清淡,維持一魚一肉的簡單烹調,少油低鹽。

4.閱讀搭配音樂紓壓,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讀不同類型的資料與書籍。

搭配不同的音樂。

5.有系統有計劃的終身學習。(大腦必須費點勁的困難學習,才能產生較多的神經連結,為大腦存摺多添些資產,備將來大腦神經退化。

 

p26,法國作家丹齊格傳神的描述:「全神貫注沉浸在書中,這種閱讀給人時間不復存在的感覺,甚至模糊的生出某種永恆感,這就是為什麼從書中世界走出來的讀者有潛水夫的神情,目光朦朧,呼吸徐緩,他們需要些許時間以便重新回到現實世界,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偉大的讀者始終覺得自己青春年少的原因,他們的生命沒有被某種使用時間的方式所消耗。」

p33,寫〈回憶錄〉之所以具有精神療癒的作用,能和自己和解。是因為所有的經驗其實都沒有真正的過去,都潛藏在內心深處,影響著我們。

p35,齊邦媛80多歲住進養老村後,開始撰寫回憶錄〈巨流河〉他說自己6歲離開家鄉,80年的漂流都在書中得到安放,「活著慶賀自己活著,寫一些惦念的人與事,寫完書作為我一生的根。」

p48,〈練習一個人〉(網絡,社團,鄰人,旅行,獨處的自我取悅

獨處的留白,書寫,閲讀。

p65,眺望遠方,翠綠的景色能讓心情平復下來,最有效的方法是深呼吸是調節交感平衡最快的方式

ps.看著鏡中的自己,對自己加油打氣,這一招往往也很有效。

p69,忘不了的人與事才是真生命

ps在記憶和遺忘,為什麼留下來的總是悲傷?

p177,約翰羅彬斯〈新世紀飲食〉

預防醫學,改變生活習慣,自律健康而非依賴藥物醫療。

吃正確,睡好,運動,動腦,交朋友。

p200,法國哲學家盧梭在〈懺悔錄〉寫著「我喜歡隨心所欲的走路,隨意暫停稍歇,這種漂泊是我需要的生活,天色美好,在優美的環境中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的走路,邁向旅途盡頭,某個宜人的事物,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這種方式最討我歡喜。」

慢下來,能讓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健康。步調慢一點才能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找雙好鞋走路去。

p207〈島內移居〉租鄉下的房子是過另一種生活,像度假

(不執著置產,退休金的減少。對應龍潭種別墅的思索。

p14〈熟齡玩藝術〉

p201〈一起變老〉

p216〈理想生活環境〉

p218〈看病〉

p228〈告別姿態〉ps.空、惜

p224〈終活〉,生日或某一天,待辦清單,體檢,凝視死亡。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李偉文著

退休後換地方過生活!李偉文:島內移居5種類型,不執著買房更有彈性

文/李偉文

編按:退休後想換個地方過新生活?作家李偉文有不少朋友搬到鄉下或理想城市,享受與人生上半場不同的人生。其實,比起異地置產,每回前往時間都花在打掃,其實也可考慮民宿,或是一群朋友合購度假套房輪流入住……島內移居,不一定要被房子綁住,發揮創意,其實有很多變通方式。

二二八連假應邀前往台東池上的大坡池音樂館演講,順便拜訪了4位原本住同一社區,這些年陸陸續續搬到台東的鄰居好友。這些朋友有的是公務員退休後開民宿,有的是美術老師或電子業轉行當農夫,透過生涯轉換與移居,活得開心又自在。

演講時,幾位意料之外的朋友前來捧場,其中一對年過70的神仙眷侶從農曆年前「long stay」到3月初,並特地昭告兒子和女兒,除夕和大年初二都不用回老家團聚,放他們年輕夫妻出國旅行。另外幾位朋友則處於半退休狀態,工作之餘,一個月有半個月在台東長住,有的辦活動參與社區營造,有的辦社團,實現理想。

從台東回台北後,有位朋友來找我,說他這半年來每星期都住埔里3天,從台北跳上國光號3個小時就到,買輛二手摩托車就能在山中小城中逍遙閒晃,租個房間一個月不過4千多元,輕輕輕鬆地享受著另一種生活。

看來「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

Idea 1. 到鄉間住民宿  勝過每回都當家政夫婦

相對於過去大家退休後想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了。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確實會有問題,每次去都要整理和打掃,反而無法享受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所有生物都是依著所屬環境而演化的,人也一樣,因此周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年輕時我們買房子不是為了工作的交通考量,就是為了孩子受教育,一旦當初住的地方已不符合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主動更換居住空間或城市,就是讓自己重新尋回活力的最有效良方。

Idea 2. 經營民宿或當農夫  邊工作邊交朋友

最近愈來愈多單身未婚的熟年朋友或已退休的朋友在孩子成家獨立之後,賣掉原本都市的房子,搬回鄉下老家,或是前往心儀的鄉鎮買地構築理想的房子,展開全新的生活。

這些朋友中,有的人已有足夠養老的經濟條件,新宅單純是實現夢想的一環;有的人經營民宿,除了貼補生活開銷,還能認識來自各地的新朋友;體力尚佳的人則變成真正的農夫或農婦,種植有機農作物,自己養生之外,也透過郵購分享給城市裡的朋友。

Idea 3. 約好友買度假套房,輪番入住

眼看已有10多位好友身體力行,換個城市過起「第二人生」,其餘已經走過青壯年但仍在工作尚未退休,或者孩子還沒離家獨立的朋友,心也癢癢的,都想著過些年退休後該如何安排?若不想離開自己從小成長的社區,還有沒有變通的方法?

最簡單也最容易的,就是邀約三五好友拿出暫時還用不到的閒錢,一起到大家心儀、離所住地不遠的地方買度假套房,以台北市來說,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山區都有很適合的休閒度假或養生村,一週住個23天,以漸進無壓力的方式準備退休生活。

Idea 4. 在老家蓋小集村  揪親友一起來住

也有朋友在鄉下老家的土地上蓋起10來間獨棟小集村,除了供自己散居不同城市的兄弟姊妹假日居住,多的就賣給需要的好友。

Idea 5. 期待未來大學可入住居遊

除了這些不同形式的主動更換住宅,享受退休生活還有另一種很棒的方式,能讓不想添麻煩買房子搬家的人仍有機會換個城市過日子,那就是前往各大學城遊學旅居。

這幾年全世界的大學過度膨脹,除了少數頂尖學府或位於首都圈的大學招生情況尚可,許多二、三線城市或社區型大學都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在台灣尤其嚴重。

大學過多,再加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如此大量的熟齡退休人口——這些二戰後出生的人大多受過完整教育,並在經濟起飛的背景中踏入社會工作,基本上都累積了一些金錢——若能讓這群樂於求知的樂齡人士重回校園,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商機。

通常來說,大學校園腹地夠大,國外更有許多以學校為中心形成的大學城,若在風光明媚且相對安全的校園裡,重新改裝學生宿舍,變成適合夫妻一起入住的大型套房,一定會吸引許多人慕名而來,落腳嚮往的城市,再次回到大學修習學分,讀上一學期、住個3個月。

一星期也許只修幾堂課,其他時間就在該城市或國家旅遊,並受益於正規學生的身分,參加校內社團與年輕朋友互動,正如現在正流行的「青銀共居」,一方面讓銀髮族增添活力,一方面也可以把人生經驗傳承給年輕世代。

(本文摘自李偉文著,《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時報出版)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