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14 19:11:16| 人氣2,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6.11.10.7.58 憶父17〉《老衰死:自然老去的高質量告別 》NHK採訪書  譯 江宓蓁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7.12.31)
老衰=自自然然
 
閱讀日本NHK採訪書《老衰死》
書名令人不免沈重了起來,放著桌邊不想拾起。
 
但這課題,不會從你我身邊離開。
 
老衰死,就是生命將至,選擇自自然然,安安靜靜的離開,不延命醫療。
以回憶父親的視角,來閱讀這本書,心裡有著安慰和感恩。
 
父親怕痛且固執,不願就醫,選擇了順其自然。
漸漸少食了半年,身體漸瘦氣力漸弱,
幸福的,失智沒有發生在他的身上,意識到最後一天前都保持清醒,我們從觀察、微弱交談中得以看見他的改變。
「低營養、脱水狀態、止痛作用就會啟動」,才知道是體内製造「酮體」,令父親不感疼痛。
最後一天,「下顎喘氣呼吸」,進入彌留狀態,晚上安祥往生,如花朵般自然萎凋。
 
父親離開已一年多了,現在憶起仿彿昨日。
在《老衰死》中,看見父親的高度智慧。這才是生命高質量的告别!
 
隨筆摘錄~
p58,日本,蘆花安養院
溝通和討論才是自然中的最好方式。交換彼此對死亡的想法。怎麼照顧,怎麼善終。
p59,山宅島上,如果年紀大到無法吃東西的時候,就放一杯水在旁邊,如果還有活下去的力氣,就伸手喝掉那瓶水,如果做不到,就順其自然的離開。
拒絕插管。灌食。
緩慢吃下能吃的食物。
p85,老衰死的共通點。
1.去世前一周開始無法進食。
2.大多數時間都在沉睡。
3.大量排尿。(明明幾乎沒有喝水,卻花一段時間把遠超過攝取量的體內的水排出)
p180,陪伴,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事。照顧對象不只是即將離開人世的高齡者而已,而是讓家屬也能以平靜的心情陪伴親人,進行點滴或氧氣罩等治療行為,更重視事業協助家屬一起照顧的親人。對榮子女士來說就是讓她吃冰淇淋,有時可能是所有家族最後一起幫忙洗頭髮或用精油進行手部按摩,或用真實的海綿濕潤口腔。「以自然形式進行照護」,這件事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衹是看著」
p194,啟動自然自動模式的條件。
「一旦陷入低營養脫水狀態,止痛作用就會啟動」。在這種情況下,大腦會大量分泌出具止痛作用的物質,B腦內啡,另外體內製造的「酮體」也會造成感官喪失,因此感覺不到疼痛。
p214,和護理人員持續交換的日記本叫做「一喜一憂」,內容不寫母親每天的身體變化,而是有護理師看護師,諮商師,牙科保健員,他們各自的立場解答我們心中的不安。
 


《老衰死:好好告別,迎接自然老去、沒有痛苦的高質量死亡時代》
老衰死 大切な身内の穏やかな最期のために
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 江宓蓁
 
內容簡介
 
台灣是亞洲第一也是唯一立法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國家,
有8成3的國人有自主善終的意識!
但善終意識的覺醒,卻無法彌補「臨終教育」的不足。
 
  NHK繼「老後破產」後,橫跨歐亞美採訪,蘊涵愛與科學的專題報導。
  「老衰死」代表的是順應人體自然變化,從細胞老化→臟器衰弱→無痛離世。
  面對高齡化社會不僅只是「拒絕延命醫療」,「老衰死」才是生命最美的告別。
 
  「生是日常,死也是日常」
  當我們習慣關注「生」而忽略「死」的時候,「死亡」就會變成可怕的存在……
  學著用討論和陪伴,認識死亡的最後一哩路,相信每個人都有平靜結束生命的力量。
 
  「日本2016年最新調查,55歲以上高齡者有91% 拒絕接受延命醫療!」
  日本NHK金牌節目製作團隊,用真實案例醫學數據告訴我們,
  如何照顧家人與面對照護時的不安。
  資深女星樹木希林也說:「能這樣迎向人生的最後,是最大的幸福。」
 
  採訪現場
  臨終前,她們的故事
  1.  母親前臨終前的最後一口冰淇淋是最大的喜悅
  2.  沒有痛苦的永遠沉睡
  3.  看著全身插滿管子的母親,這樣的我就是孝順嗎?
 
  科學依據
  揭開人類衰老的祕密
  1.  老衰死的3大共通點
  2.  挑戰人體最大謎團:死亡時會不會痛苦?
  3.  何謂「高質量死亡法(quality of death)」?
  4.  如何啟動人體的自然止痛模式?
5. 死亡時,人類的大腦狀態
 
 
序   透過「老衰死」,重新凝視死亡的形貌與本質
 
  「作家阿川弘之因年老體衰,在東京的醫院內往生,享壽94歲。」
 
  戰後70周年的2015年夏天,在眾多戰爭相關的特別節目當中,夾著一條偉大作家的終生成就與去世消息的新聞,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地方,是他的死因:老衰死――因為當時我正在採訪拍攝這種死亡的真相,我想製作出一個史無前例的特別節目。此外,這也是在報紙訃聞欄中經常出現的死亡方式。
 
  NHK特別節目《老衰死―為了迎來安穩平靜的最後》(2015年9月20日播出)是從2014年冬天開始製作的,當時在東京擔任節目製作的西山穗導播所寫的一張企劃書,就是一切的起點。NHK每年都會向全國電視台募集新節目的提案,導播們長年醞釀的想法,加上能讓地方電視台的節目也能在日本全國播出,各大電視台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但看到西山的企劃標題《老衰―若能如此死去便不枉此生》,我著實嚇了一跳,全國各地送來的提案數量龐大,導播們為了讓自己的企劃獲得採用,都會寫下聳動的標題和內容。不過,這企劃難道要用鏡頭拍攝人們死前的老衰模樣嗎?這種事情能被允許嗎?再說,觀眾們會想看到這一幕嗎?儘管疑問接二連三地浮現,但企劃確實具備獨創性及吸引力,詳細詢問相關內容後,我才知道這並不是刻意標新立異,而是極為誠懇認真的一個企劃。
 
  拍攝現場位在東京的世田谷區,是西山多次造訪,進行採訪交涉的特別照護安養院「蘆花安養院」。他們對於在此迎接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居民們,採取的是自然照護而非積極的醫療活動,據說大多數居民最後都是因為「老衰」而平靜地去世。
 
  超高齡化社會的內在問題屢屢被提出來討論,每個人彷彿都被洗腦似地認為日本人的老後生活極為悲慘,好像所有老人最後都會可憐地孤獨死。然而西山卻認為這些情報並非全部,所以想採訪這種能讓大家更樂觀面對人生終點的地方,對此我也深有同感。然而「不枉此生的死法」的下標方式卻有種違和感。
 
  「說到底,老衰死到底是什麼?」
  「就是緩慢地老去,然後死亡啊。」
  「完全沒有生病,就只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死亡嗎?」
  「不,也不是完全沒有生病。」
  「那麼他們的死因也有可能是因為生病吧?那為什麼會變成『老衰』而死呢?」
  「……」
 
  此時我困惑了,關於老衰死,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因為年老而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統計資料上的老衰死數量增加到歷年來最高,這又代表了什麼?我對這件事開始產生興趣。
 
  我有個壞習慣,就是在睡前一定會看電影或電視,總是在深夜不斷轉台直到無台可轉,最後我停在購物頻道;眼前出現的是美和健康的美好世界,彷彿全世界都在極力避免談到疾病,反覆強調長壽是件多麼美好的事,直到三更半夜,完全沒有出現在這片榮景中會出現的「死亡」。當我們把近在咫尺的死亡蓋上蓋子,不讓社會接觸死亡的後果,就是我們再也看不見死亡。
 
  從旁守候人們死亡的機會消失,在生與死之間直接感受人類的表情、體溫和空氣的時候也變少了,像我這種質疑著「老衰死到底是什麼?」的人當然會日漸增加。人們習慣關注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健康」,卻對每個人一定會面臨的「死亡」所知甚少!在這個不知死亡為何物的時代,超高齡化及死多於生的社會型態正在逐漸形成。
 
  其中,我認為直到最後一刻仍然刻意避開談論疾病,而目的卻不是想要延長壽命的人,一定會慢慢增加。末期症狀時故意不做胃造口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也不打點滴,想在最後一刻委身於自然的觀念,正在逐漸擴散。如果整個大時代已經開始著眼於死亡應有的形式,那麼重新審視現在急速增加的老衰死,就有其意義存在。
 
  只不過,我實在不敢說這份企劃適合在電視上播放,想要採訪即將老衰而死的人們,這種申請真的會過關嗎?即使成功完成採訪,我們能獲得觀眾們的理解嗎?一堆無解的課題堆得像座小山,但我卻已經開始思考能不能努力實現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老衰死真的是種不會痛苦的平靜死法嗎?人類因為年老而死去的時候,身體裡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在我想要深究這些細節的同時,我發現就算能成功採訪「蘆花安養院」並加以記錄,也很難完全了解所有事情。我們或許可以記錄採訪面對家人臨終時的家屬,但那和試圖闡明「老衰死到底是什麼」的目的不同,為此,科學的佐證是不可或缺的。
 
  此時我腦中想起另一位導播,他是同部門的小笠原卓哉導播,常在災害和醫療現場與生死面對面的小笠原,我託付給他的工作是﹁幫忙用科學角度來解釋老衰死的真相﹂。說來容易,然而能夠成為節目內容的情報到底有多少,還是未知數。與即將老衰而死的人們面對面採訪觀察,再用科學角度探究老衰死的真相,如何讓這兩個部分,完美結成並足以支撐起整個節目,是相當困難的問題。
 
  後來,西山花了半年的時間學習安養院的工作,同時以半入住的形式,讓所有居民和家屬了解節目的真正宗旨,完成採訪;小笠原則是飛遍了全世界最尖端的老年醫學現場,檢視了無數論文與資料,讓至今無人能掌握的老衰死輪廓浮現出來。從這兩人的採訪結果中,我們知道了自己身邊就有人非常認真地選擇自己想要的死亡方式。
 
  在這個節目播出的前一年,我妻子的祖母過世了,過去她和曾孫,也就是我女兒就像好友一樣玩鬧,是個非常溫柔的人,火葬時所有家人都哭了。人會透過死亡、透過那無聲的身影,將各種事物流傳下去,而我們要站在這個將死亡邊緣化,讓死亡變得難以窺見的時代裡,再一次近距離地重新凝視死亡應有的形貌與本質。
 
  跨越重重苦難之後的人生最終時刻,在年老體衰的這條界線之後到底有什麼?在靜候死亡的這段期間,又為周遭的人帶來了什麼?我把這個難題交給了兩位導播。人類到底有沒有「安穩迎向人生最後的力量」呢?與其說是想告訴大家,不如說我自己也想知道,所以才開始製作這個節目。
 
  為了完成節目而提出許多建議的眾多前輩、使出所有精力的製作團隊,在百忙之中仍然為了這個難題積極提供協助的日本與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將陪伴在家人身邊的寶貴時光,以本名、露臉的方式讓我們記錄下來的各位,以及在靜默之中,將人生最後一刻的意義告訴我們的各位。
 
  如果沒有大家的力量,這個節目不可能完成,我想向各位獻上由衷的謝意。連同節目播出時無法傳達出去的部分,關於如何面對自己以及重要之人的最後一刻,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各位再一次思考生命與死亡的契機。
 
NHK大型企劃開發中心 製作人松本卓臣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