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05 11:56:17| 人氣2,4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阿瑪迪斯 莫札特傳奇一生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7.6.10)
莫札特,35歲,熣燦如流星的人生,放在極端的天平上
時而飛翔在世界的至頂,時而掉落冰冷的深淵
在音樂的國度裡,他是無人能及的天才
在現實的生活中,秩序、貧窮、疾病,終究讓他燃燒殆盡
特別是看了幕後花絮,對故事的最後,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一個戴著死神面具,下重金要莫札特寫一齣安魂曲
是父親無形的枷鎖、是死神的召喚,莫札特彷彿嗅到這安魂曲是寫給自己的
他遲遲不肯完成,此後,一聽到敲門聲就心神不寧,精神耗弱,日益瘋癲
在妻兒遠離後,健康狀態每下愈況
在最後一場歌劇中伴奏時昏倒了,是命運在戲弄吧,在陰錯陽差下
薩里耶,幫寫莫札特聽,他氣若游絲輕聲哼出的音樂,和著樂團和人聲,
他懊惱著自己跟不上莫札特的思緒飛揚,莫札特又慢下來解釋應和
黑夜過去,油盡燈枯的莫札特想要休息一會,著急的薩里耶卻仍不捨停筆,
莫札特仍微笑著,說著「原諒」
一心想報復上帝的薩里耶才知道,自己才是莫札特音樂最衷心的支持者
這故事,他倒述著說,是上帝向他開的最大玩笑吧!
他機關算盡讓莫札特一步步走向死亡
而自己無法結束生命的囚在精神病院,亦囚在自己心的牢籠32年。
這是悲劇電影。卻喜歡故事在生活意外的連結,從電影〈剌激1995〉中,
聽到了〈費加洛婚禮〉,再連結到經典〈阿瑪迪斯〉
莫札特留下了〈唐喬凡尼〉〈魔笛〉〈費加洛婚禮〉…許多流傳不朽作品,
雖然仍悲傷他草莽的靈魂!

(摘錄維基百科)
電影》阿瑪迪斯 Amadeus
是美國導演米洛斯·福曼於1984年所執導的電影,編劇是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爵士,改編自謝弗於1979年的舞台劇《Amadeus》。描述音樂神童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傳奇的一生。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823年,年邁的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呼求已死的莫扎特寬恕他,因他是殺死莫扎特的兇手,又企圖割頸自盡。他的行徑使他被送到瘋人院。一名年輕的神父來探訪,要接受他告解。他起初無精打采,不感興趣。神父向他提到有流言說他是害死莫扎特的兇手,如果屬實,他就要釋放這「死罪」的重擔,他反應仍然冷淡,直到神父說:「在上帝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他忽然被吸引住了,反問:「都是嗎?」,就開始向神父作起長篇的「懺悔」,敘述他和莫扎特的恩怨。
他回想起他年輕時光,特別是他對音樂的愛。但他的音樂學習,卻被無文化又無愛心的父親幾乎終斷。父親用餐時鯁死,他視為一個「奇蹟」,令他可以到「音樂家的城市」維也納,加入18世紀文化精英行伍,追尋自己的理想。他認為他的才華和成功是他的虔誠獲上帝獎勵,於是懷著敬畏上帝的心來開始事業。他滿足於當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的宮廷作曲家,直到受聘於薩爾茲堡大主教的莫扎特來到。
倨慢無禮、放蕩貪色、卻有無比才華的莫扎特,雖不經意但一而再地讓薩列里感到侮辱。1781年,莫扎特覲見皇帝,薩列里苦心創作了一首「歡迎進行曲」,要展現給莫扎特。莫扎特只聽一遍,馬上就「改進」了薩列里「草草不工」之作,蛻變為其歌劇《費加洛婚禮》中的Non più andrai進行曲。
心態舉止幼稚的莫扎特,竟蒙上帝選中,假借其非凡作品來說話,薩列里為之震驚不忿。他的信仰因而動搖。他相信上帝以莫扎特的天才嘲笑他的平庸。薩列里和上帝的鬥爭中,穿插上演莫扎特在維也納生活種種考驗的片段:由起初自己作品獲接受的自豪,到之後被皇宮中的義大利人刁難而憤怒,由與妻兒共處的快樂,到父親逝世的悲傷。莫扎特看著家庭開支增長,作曲的酬金卻減少,變得絕望。薩列里得悉莫扎特的拮据困境,終於找到方法報復,用「上帝所愛的那位」作為他的工具。
薩列里構思出一個複雜的計謀打敗莫扎特和上帝,以獲得最後勝利。他假裝為亡父利奧波德的鬼魂,「委託」這名年紀尚輕的作曲家創作安魂曲,先付了一筆訂金,並保證完成後會有巨額酬金。莫扎特開始創作這部也許是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D小調安魂曲,但不知道這名神秘的委託人身份和他的計劃:待作品完成後殺死他。薩列里幻想著在盛大的亡者彌撒中,他的同伴和宮廷眾人,聽到他為莫扎特及其朋友和同行所寫的安魂曲而讚賞,他將贏到他們的欽羨。但惟獨他和上帝知道,寫安魂曲的其實是莫扎特,而當他最終爭回自己認為應得的名譽,上帝只能旁觀。
莫扎特的財政苦況、委託人與亡父的離奇相似,均迫使他拚命創作直至精力枯竭。妻子康絲坦茲帶著兒子離家後,他的健康轉壞,在他的歌劇《魔笛》首演中昏倒。薩列里帶他回家,用計迫他繼續創作安魂曲,即使當時莫扎特顯然病重。整晚由莫扎特口述,薩列里為他抄譜。當早上妻子回家,她命令薩列里離開,薩列里拒絕,聲稱他不會丟下莫扎特。妻子把手稿奪去,不管薩列里的反對。不過她要去喚醒莫扎特時,莫扎特已經斷氣。安魂曲不能完成,薩列里無能為力,他只能目送莫扎特的遺體被抬走,送到維也納外的集體墓地埋葬。
電影最後,薩列里向明顯受到震撼的年輕神父說完故事後,總結出「上帝」寧可殺死莫扎特,也不肯將自己的榮耀分給他一分,又貶謫他為「庸才的守護聖人」。薩列里赦免神父的平庸,在輪椅上被推走時向其他病人祝福。片末致謝字幕出現前,最後響起的是莫扎特的奇特笑聲。

(摘錄風傳媒)
天才莫札特的傳奇一生
 
莫札特(1756-1791)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沉浸在音樂聲中。父親利奧波德(Leopold)是奧地利薩爾茲堡的宮廷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同時也是音樂教師。整個白天,莫札特在家裡都聽得見利奧波德教琴的聲音。1759年,7歲的姊姊瑪麗雅.安娜(Maria Anna)開始跟著父親學鋼琴,她極具潛力,並且日夜不斷練習。莫札特迷上了她彈奏的那些簡單曲子,跟著哼唱;有時候甚至會坐在家裡的大鍵琴前,模仿姊姊彈奏。利奧波德很快就發現兒子天賦異稟。以3歲小孩來說,他對樂曲的記憶力驚人,音感更是絕對,重點是那時還沒有人教過他。
利奧波德不曾教過這麼小的孩子,決定等莫札特一滿4歲再教他彈琴。才上了幾節課,他果然發現莫札特的奇異特質,他比其他學生認真不知凡幾,簡直全然沉浸在音樂當中。在如此高度專注下,他學習速度大幅超前其他小孩。5歲時,他偷偷練習瑪麗雅.安娜正在學習的艱澀樂曲,卻不出半小時就能輕鬆彈奏,因為他聽姊姊練習時就牢記於心,所以看到紙頁上的音符時三兩下就上手。
真心愛音樂,練到半夜都不停歇、父母出馬逼迫休息
利奧波德完全看出這種驚人的專注力源自何處:莫札特對音樂的熱愛。每當利奧波德拿出要莫札特挑戰的艱深樂譜,他的眼睛會發亮。如果是難以駕馭的新曲目,他會日以繼夜的鑽研,過不了多久便能彈奏自如。晚上,父母還得逼迫他停止練習、乖乖上床就寢。他的學習熱忱年年遞增,就算必須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他也會設法把遊戲變成納入音樂的活動。但他最愛的,是即興改編已經彈奏一段時日的樂曲,為曲子添上迷人又有新鮮的個人色彩。
莫札特小小年紀就多愁善感異常,情緒時常大起大落,一會兒鬧脾氣,一會兒又熱情洋溢。他臉上經常掛著焦慮,唯有在鋼琴前坐定時才能放鬆下來,接著便行雲流水、在音樂中渾然忘我。
1762年某天,利奧波德聽到自己的一對兒女共彈了一首雙鋼琴樂曲,於是靈光一閃。女兒瑪麗雅.安娜是才華洋溢的鋼琴演奏家,莫札特則是名符其實的音樂天才。姊弟倆就像一雙珍寶,散發天生的迷人風采,莫札特甚至具有明星潛質。利奧波德身為一介宮廷樂師,收入頗低微,但他嗅到了靠兒女發財的機會了。幾番考量後,他決定舉家前往歐洲各地的首都作巡迴,在王室及民眾面前表演並收取費用。為了增加噱頭,他替孩子們盛裝打扮,瑪麗雅.安娜扮成公主,莫札特則是戴上假髮、穿著華麗背心,打扮成大臣,腰間還佩掛一把寶劍。
小小年紀進軍歐洲巡演,連國王、皇后都盛讚
他們的第一站是維也納,姊弟倆立刻迷倒了奧地利皇帝和皇后。之後前往巴黎停留數月,進宮為王室演出,路易十五世國王(King Louis XV)甚至開心地讓莫札特坐到他的大腿上。他們接著在倫敦一待就是一年多,為形形色色的廣大觀眾演出。兩個盛裝打扮的小孩看來十分討喜,但莫札特的演奏更教觀眾驚豔不已。他學會父親設計出的許多小把戲,像是坐在鋼琴前用一塊布遮蔽視線,然後光憑一根手指彈奏小步舞曲;或機靈地即興演奏知名作曲家新推出的曲目;他也會演奏自己的作品,不論曲子多陽春,一個七歲小孩能彈奏自己創作的奏鳴曲已足以教人刮目相看。最神乎其技的是,莫札特的小小手指可以用驚人速度在琴鍵上輕快飛舞。
巡迴表演久了,一個有趣的模式漸漸成形。莫札特一家人受邀前去觀光,在鄉間遊歷或出席各種社交聚會,莫札特則是裝病或喊累找藉口推拖邀約,然後把時間省下來投注在音樂上。他慣用的招數會是跟造訪的宮廷裡最傑出的作曲家搭上線,在倫敦期間,莫札特就讓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兒子,也是優異的作曲家約翰.克利斯提安.巴哈(Johann Christian Bach)留下良好印象。當全家受邀到別處作短途旅行時,他便有了最佳的託辭:已經請約翰.克利斯提安指導他作曲。
莫札特按此策略,接受邂逅的每一位作曲家指導,所受的音樂薰陶遙遙領先任何其他小孩。有人認為他從小就如此專心致志,豈不是失落了童年,但莫札特熱愛音樂,樂於不斷接受音樂上的挑戰,從中獲致的喜悅萬萬不是任何娛樂或遊戲能相比擬。
巡迴表演雖賺進豐厚收入,卻差點以悲劇收場。1766年,開始踏上歸程的一家人來到荷蘭,莫札特染上嚴重的熱病,迅速消瘦,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甚至一度瀕臨死亡。後來,高燒神奇地退了,他花了幾個月漸漸恢復健康,但這一場重病徹底改變了他。他從那一刻起老是感到悶悶不樂,覺得自己會是早逝的命運。
莫札特一家人全仰賴兩小巡迴表演的收入,但邀約隨著時間過去漸漸減少。其一是新鮮感消退,其二是孩子們長大了也不若年幼時可愛討喜。利奧波德急著另闢財源,於是又構思了另一個計畫。莫札特逐漸成為有模有樣的作曲家,具備譜寫各類型樂曲的能力,他決定為兒子敲定宮廷作曲家這個鐵飯碗,同時為他招攬譜寫協奏曲及交響樂曲的生意。擬定這個目標後,父子倆便在1770年展開一連串的義大利行程,當代一切與音樂有關的事物皆是由義大利發跡。
正式在義大利成為宮廷作曲家
義大利之行相當順利。莫札特在所有的重要宮廷施展超群琴藝,交響樂和音樂會作品皆獲得許多好評,以一名青少年來說,表現已是可圈可點。他再度得以與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們往來,強化了早年在旅行中學到的音樂知識。不只如此,他重新邂逅了自己最熱愛的音樂類型:歌劇,他從小就認定自己的生命任務是要譜寫出雋永的歌劇。莫札特在義大利見識到製作最精良的歌劇,才意識到自己這份狂熱的根源:歌劇是以純音樂形式演繹的戲劇,用具有無限潛能的人聲表達七情六欲,支撐起整體氣勢。儘管莫札特得到許多關注與啟發,但在花了將近三年走訪義大利各地宮廷後,都沒有得到能與他才華相匹配的宮廷職務或生意。於是,父子倆在1773年返回薩爾茲堡。
利奧波德與薩爾茲堡大主教在棘手的談判後,總算為兒子敲定宮廷樂師兼作曲家的職位,酬勞相對還算優渥。從各方面來看,這是一項不錯的安排:莫札特不必再為金錢煩惱,能將大把時間拿來作曲。但幾乎從一開始,莫札特心裡就不是滋味,整個人不禁心浮氣躁起來。他大半的年少時光都花在歐洲巡迴表演,與傑出的樂壇菁英往來,聆聽名氣最響亮的管弦樂隊表演,如今淪落到在鄙俗的薩爾茲堡落腳,孤立於歐洲的音樂勝地之外,在沒有劇院、也沒有歌劇的城市裡討生活。
更惱人的是作曲這事愈來愈令他氣餒。自從有記憶以來,他的腦子裡總是充滿音樂,但幾乎都是別人的作品,他知道自己的作品說穿了,就是以其他作曲家的樂曲為基礎,然後用高明的手法加以模仿、改編。他如同一株幼苗,把各種相互交融的音樂風格當作周遭環境所供給的養分,照單全收。他感覺到內心深處在騷動,他想發表自己的音樂,停止模仿。這片土壤如今已蘊含飽滿的養分。在青少年時期,他承受各種矛盾的強烈情緒侵襲:興高采烈、抑鬱沮喪、渴望性愛。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那些滋味全數移植到作品裡。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開始嘗試這樣做了。他為弦樂四重奏撰寫一連串悠長的慢樂章,以各種怪異的情緒組合作為鋪陳,並不時用大幅度的漸強音表現焦慮。他向父親展示這些慢樂章,可把利奧波德嚇壞了。莫札特為宮廷譜寫逗人開心的樂曲,作為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要是宮廷或大主教聽到這些新作品,肯定會認為莫札特瘋了。更何況這些作品對薩爾茲堡的宮廷樂師來說太複雜,根本無力演奏,他要求兒子別繼續沉迷在怪誕的音樂當中,或至少等找到其他能餬口的工作再說。
莫札特勉為其難地答應,但隨著時間流逝卻愈來愈抑鬱。他被迫譜寫的音樂毫無生氣,平凡無奇,完全無法反映他的內心世界。他創作的曲目因此銳減,也鮮少公開表演,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喪失對音樂的熱情。他覺得自己宛如囚徒,所以脾氣漸趨暴躁。當他在公眾場合聽到歌劇的詠歎調,會想起自己原本可以譜寫出怎樣的樂曲,意志便消沉起來。他與父親爭執不斷,從憤怒轉為哀求父親原諒他的叛逆。慢慢地,他想認命了:他會身陷在薩爾茲堡英年早逝,他知道自己有本事創作的那種音樂,世人將永遠無緣得見了。
與爸爸關係破裂,卻意外找到自己的方向
1781年,薩爾茲堡大主教邀莫札特陪他前往維也納,打算在當地讓旗下才華洋溢的宮廷樂師亮相。在維也納期間,宮廷樂師一職的本分突然變得鮮明起來,大主教把他當成私人助理一般呼來喝去,原來他充其量只是名僕役。這下子,莫札特過去累積了7年的怨憤一下子全都浮了上來。他已經25歲,寶貴的光陰正在流逝,父親和大主教還這般拖累他的腳步。
他愛父親,也仰賴家人的親情,但再也無法忍受自己的處境了。一行人準備啟程返回薩爾茲堡時,他做出驚人之舉:拒絕離開。他請求解除宮廷樂師一職,大主教一開始對他極盡侮辱之能事,最後終於不得不讓步。父親與大主教站在同一陣線,苦勸兒子回家,並表明會饒恕他這次的任性。但莫札特心意已定:留在維也納。結果,他後半輩子再也沒離開這個地方。
與父親的決裂是難以挽回又極度痛苦的,但他自覺時日不多,想創作的東西卻多到彷彿無法全數完成。他懷抱比童年時期更甚的滿腔熱血投入音樂,無數的靈感彷彿被壓抑得太久而瞬間傾巢而出,締造了音樂史上前所未見的創意大爆發。
過去20年的學徒訓練為這一刻作足了準備。他培養出強大的記憶力,多年來融會貫通的和聲、曲調全都牢記於心,他思考的不是個別音符或和弦,而是整段音樂,他會把在腦海裡聽見的旋律立即寫下來。曾經目睹他作曲的人無不震懾於其神速,就拿他的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來說,莫札特在布拉格首演前夕出門飲酒作樂,聽到朋友提醒他序曲尚未完工才急忙趕回家,太太在一旁唱歌為他提神,他則在幾個鐘頭內寫就史上極其受歡迎、精妙的序曲。
更重要的是,他長年學習作曲之故,任何你想像得到的音樂類型他都如數家珍,累積下來的超凡功夫讓他能用現有音樂類型表達新的東西,可以拓展音樂的疆界,甚至憑藉自己的創造力來改造。他感受到內心騷亂,積極尋找讓音樂變得既強大又具張力的表現方式,而不僅僅是充當裝飾的配角。
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樂在當時已成為輕鬆、膚淺的音樂類型,樂章簡短、旋律冗贅,通常是由小型管弦樂隊在演奏。莫札特從內在結構全面改寫形式,譜寫的樂曲適合規模更大的管弦樂團,擴增了小提琴手的陣容,這樣的管弦樂團可以演奏出當時前所未聞的震撼樂音。他的慢樂章遠遠超越一般曲目的篇幅,在開場時巧妙地建立緊繃氛圍與運用不協和音,在第二慢樂章繼續增強,最後以壯闊、充滿戲劇效果的終曲收尾。他賦予作品多元表達懼怕、悲傷、示警、憤怒、歡悅、狂喜的力量,排山倒海而來的嶄新樂音涵蓋如此眾多的層面,聽眾聽得如痴如醉。如此創新的作品問世後,所有的作曲家幾乎都無法回歸原本大行其道的空洞宮廷音樂。歐洲音樂從此翻了個樣貌。
莫札特不是出於挑釁或反叛才作創新,他的創造欲不由自主地浮現,正如蜜蜂分泌蜂蠟一般自然。身懷卓越的音樂奇才,情不自禁想把每一種音樂類型滲透入自己的風格。
莫札特持續其狂暴的創作步調,終至耗盡心力。他在1791年最後一齣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 首演兩個月後離世,得年35。在他過世幾年後,世人才懂得欣賞他在《唐.喬凡尼》等作品中開創的先進音樂,《唐.喬凡尼》後來成為史上演出頻率最高的五大歌劇之一。
作者介紹| 羅伯.葛林 
國際暢銷書作家,古典學系畢業。終生都在研究權力法則,成名作《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在全球銷售逾一百二十萬冊,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他的洞見屢獲重量級媒體爭相報導,包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富比士》、《赫芬頓郵報》等;也曾上《今日秀》、ABC廣播、CNBC衛星新聞台分享研究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茲文化《喚醒你心中的大師:偷學48位大師精進的藝術,做個厲害的人》
責任編輯/鐘敏瑜

台長: jean
人氣(2,433) | 回應(0)| 推薦 (1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片心得深思 |
此分類下一篇:時間也許是療癒的選擇 電影》大法官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