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20 08:59:36| 人氣1,6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熟年的才情》曾野玲子 譯 姚巧梅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7.3.25)
「壯年與老年則是精神發育的完成期」,未雨綢繆是我的習慣
給自己從容的時間,面對壯年與老年應要學習的「態度」
《熟年的才情》給了懇切的建議
了解愈多,擁有的尊嚴,我想應該會愈多吧!
不想活的太老,但唯一不能預知的是自己的無常什麼時候來
一切隨遇而安!
曾野玲子,日本長壽作家,七八十年紀,仍不斷的寫作
是我想要學習的腳步
抒寫是興趣,是抒壓的出口,亦是每一段回憶的註筆
(隨筆摘記)
p22,設想各種情況,然後找到解決的方法,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就在思索下一個方法,在腦部如此靈活運轉下,總會找到解決的答案,這就是「才覺」。
以前的人腦中自然都隱藏著這種系統。
自幼起被訓練,「要有才覺」,任何事情不需一一詢問別人,而是反求諸己,靠自己的腦子想,怎麼做,事情才能順利完成。
P31,語彙匱乏( 閱讀是改變的方式之一
固然可從現實中學,但是透過看書,能學到更多自己無法親身體驗的事情。
可以感受到相當大的自由。同一本書,不同的人讀,可獲得不同的面相,也可以達到開拓想像力的效果。
養成看書的習慣,表達力自然變得豐富,不僅可攝取基本的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教養自己,最重要的是,對繁瑣的人際關係也不畏懼了。這都要歸功於掌握了語言這個安妥的武器。
P82,五十歲時,我感受到,人到了這把年紀,已經在各自的人生中擁有很長的歷史,如果試圖去改變,那就過於傲慢了,當來日所剩不多時,就讓每個人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吧。這個想法也適用於長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
「折衷」,確保彼此擁有少許的自由。
P101,過恰如其分的生活
越接近晚年,依據實際的生活體驗愈明白,能事事順己意的
一個人也沒有,打從心裡理解
「恰如其分」的意涵,是年長者的人生智慧之一。
P159,習慣並親近死亡
面對無常,難以預料,什麽時候死亡。
長期與老共生以來,身體的某個部分已死了的人,我們必須承認這種部分死亡的確存在,而且,可以說那是接受真正死亡的準備。
P162,預先練習一個人生活
每個人都會對失去所擁有的東西感到恐懼,但是,除了邊安慰自己,邊事先做好心理準備之外,別無他法。
P174,當思及亡者及獨自被留在人間的人,宗教活動其實很重要。
對無為度日的老人而言。赴寺廟參拜,聽和尚講經,相信對保持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P180,別選擇減法的不幸,選擇加法的幸福
有人僅計算無法獲得或失去的東西,以至於灰心喪志,也有人慎重的計算幸運擁有的東西,而得以在失去各種東西的晚年,因其自覺有所得而創造的幸福,這種才覺更有必要。
p185,擁有神的視點,才能理解人生整體的面向
我在四十歲才開始學習聖經,閱讀聖經以後,彷彿戴上度數準確的眼鏡似的,覺得自己終於才看清楚人生,聖經提及,正確理論的反向,同樣也是正確。
所以,更讓人覺得無論發生任何事,都有它的意涵。
我從此能以自由的精神觀察任何事物。
年輕時,根本不可能擁有需要活過複雜的老年才能擁有的才覺。但另一方面,上了年紀以後,身體變得不自由了,擁有美麗容貌的人變醜了,也不再擁有社會地位,於是人成長了。
簡言之,少年期、青年期是身體的發育期,而壯年與老年是精神的完成期,尤其老年期的比重更重。
有時我會認為當置於孤獨與絕望的境地,人才最能充分地品味人生
《熟年的才情》曾野玲子  譯 姚巧梅
進入熟年,邁向老年,想要活的長久愉快,應該擁有「七力」
一、「自立」與「自律」力
二、到死以前的勞動力
三、與夫婦.孩子的交際力
四、不缺錢力
五、與孤獨共生.覺得人生有趣力
六、與年老、疾病與死亡親近力
七、擁有神的視點力
  面對現代老人逐漸成為「幫我族」、「伸手族」,曾野綾子認為,大家應該要反求諸己,擁有老年的「才覺」,成為自立的老人。以前的人,腦中自然地會設想各種情況,然後找到解決的方法。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再思索下一個方法。在腦部如此靈活地運轉下,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才覺:「我們這一代,自幼即被訓練『要有才覺』。任何事情不需一一詢問別人,而是反求諸己,靠自己的腦力想,這件事該怎麼做才能順利完成。」
  能具備「才覺」的生活,才能真正快活地度過老年。在《熟年的才情》一書中,曾野綾子以自身年近八十的經驗,與讀者分享自身對於「老年」的看法,以及對日本社會「老人」現象的反省。任何人都有機會邁入老年,不只熟年長者、壯年中堅份子,甚至是青年,都能從本書中看到曾野綾子對「自立生活」的感動,不但可做為自身將來臨老的心理準備,更值得大家反思自身的生活態度,啟發生活新美學。
作者簡介:曾野綾子
  1931年,出生於東京,1954年,畢業於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系。1967年,接受羅馬教宗贈與梵蒂岡聖十字勳章。1993年,接受恩賜獎.日本藝術學院獎,1997年,身為海外日本人傳教士活動援助後援會代表,接受吉川英治文化獎及讀賣國際協力獎。1995到2005年期間擔任日本財團董事長、日本文藝家協會理事、海外日本人傳教士活動援助後援會代表、日本郵政股份公司公司外部董事。著作豐富,有《晚年的美學》、《中年以後》、《為誰而愛》、《綠手指》、《聖經中的友情》、《榻榻米上的晚禱》(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
譯者簡介:姚巧梅
  目前從事翻譯。譯作有:《中年以後》、《晚年的美學》、《後五十歲的選擇》、《為誰而愛》、《日本溫泉BEST 96》(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三十餘本。
 
目錄
第一章   老人為何完全失去了才情與覺醒?
高齡並非擁有什麼資格,也不是值得誇耀的功績
測量老化的標準是:「幫我族指數」
昔日的老人具備因老年所積蓄的才情與覺醒等綜合智慧
不用煩惱基本生存問題的時代,削弱了老年力
戰後的教育思想,培養出貧乏窮困的精神
老人使用的語彙變得極端貧乏
外國人的會話,實在機智漂亮
第二章   年老的根本是「自立」與「自律」  
不依賴他人,靠自己的才情與覺醒而活
隨遇而安,就好了
當知道自己的能力衰弱以後,生活必須緊縮
要求別人替自己做事時,要付出對等的酬勞
最好放棄年長者的權利
無論年紀多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優雅」
自立源自於自律
保持健康的兩個關鍵是:不過食、不夜遊
相信人性本惡,與人交往便常會充滿感動
第三章   人應該工作到死
從前,人死前仍持續工作是理所當然的
老人應提拔年輕人出頭
老人活得健康的祕訣是:有目的、有目標
該思考的不是「別人應為我做什麼」,而是「我能做什麼」
做菜、清掃、洗滌,日常生活的瑣事都不假手他人
施比受更有福
第四章  到了晚年,夫婦與親子間的交流方式也會改變
成為容許「折衷」的夫婦
即使關係親密,彼此也要注意禮儀
親子之間也要有「回請」的想法
懂得感謝身邊的人
別期待孩子照顧你
第五章 即使身無分文,也不為錢發愁的生活方式
別想在金錢上佔便宜
過恰如其分的生活
沒有足夠的錢,就別奢望旅行、看戲
把人情世故放一邊,一概謝絕婚喪喜慶
端視自己的「能耐」,再參加婚喪喜慶
有備仍然有患。若真的身無分文,要有死無葬身地的覺悟
第六章  與孤獨交往,感受人生喜悅的祕訣
老年的工作是忍耐孤獨,並從中發現自己
養成一人遊樂的習慣
生涯是否過得豐富,以在世上「邂逅」多少人事物來衡量
在任何事情中找出意義,可以感受到人活著的喜悅
冒險,是老年的特權
無論年紀多大,都希望與談得來的人一起用餐
不妨與異性交遊
無論年紀多大,在死以前,都可以重新來過
第七章   親近年老、疾病與死亡
老年兩力:顧慮他人、培養忍耐力
大約七十五歲以後,會感到肉體的衰竭
視保持健康為己任
將疾病當做人生的一部份
即使身為病人,也要保持明朗,並從中尋找樂趣
習慣並親近死亡
預先練習一個人生活
「感謝讓我活到今天」--每天抱著感恩的心
不動聲色地消聲匿跡,是一種美學
第八章 如果抱持神的視點,就能理解人生與世界
究竟有無另一個世界?不知道時,寧可信其有
兩度感受到神的存在
討厭的人就這樣討厭下去吧!這就是「理性之愛」
別選擇減法的不幸,選擇加法的幸福
有信仰,判斷就不會流於片面
擁有神的視點,才能理解人生整體的面向
神與我們同在
養成一人遊樂的習慣
在我母親那個時代,女性不能單獨一人看電影、進咖啡館。現在大致上都可以了。我疲倦時會到咖啡館喝杯咖啡、看書。年紀愈大,能一起遊玩的朋友逐漸減少,所以,趁早養成一個人遊樂的習慣,是好的。
最近,一定要有導遊陪伴才能旅行的老年人增加了。參加團體旅行固然很好,但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行,如果無法一個人旅行,即使在象徵意義上也很不妙。自己查時刻表、買車票,換車時只需給那張車票就可以,這一類事情都不需要倚賴別人,由自己確認方為上策。
雖說是一個人的旅行,一路上當然會受到各種人關照。只不過,基本上是自己一人,凡事儘量自己來,真的做不到了,再出面請託別人協助也有必要。
我在快五十歲時,因為雙眼罹患中心性網膜炎與白內障,幾乎什麼都看不見。即使在那種時候,也是一個人外出演講。最困擾的是看不清導覽板上寫的登機門號碼,這時,我會詢問機場人員:「我的視力有障礙,看不清楚導覽板上的字。請問要去北九州,該去那個登機門?」走到那裡後,再側耳傾聽播音,然後跟隨大家的方向走。
接下來是找不到輸送帶上自己的行李。這時,出示行李牌給機場人員,拜託他說「我的視力有障礙,看不到」,負責人員一定會代為拿行李。日本人真
的很親切,只要願意坦誠告知弱點並有請求協助的勇氣,一個人的旅行是可能的。事後,我都很高興且鄭重地向協助者致謝。
在罹眼疾那段期間,我答應教會教授《聖經》。我必須獨自搭車前往位於世田谷區瀨田的一家修道院。在田園調步的車站前搭車,每次等車時,同一個
車站也會駛進其他路線的公車,而我完全看不到公車的車號。
於是,每有公車駛來,我就發出傻傻的的聲音問:「去瀨田嗎?我可以上車吧?」司機會告訴我:「這班車不是,請妳搭下一班。」透過這個方法,我
知道該搭那班車去。總之,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行,上了年紀,遇到難應付的事情時,就靠才覺換成所需的狡滑吧。
尤其一個人的旅行,一定要發揮智慧,而且要維持緊張感,這對預防老年癡呆也很有幫助。每天做菜與有時去旅行,都是讓我的精神不至於生鏽的方法。
成為容許「折衷」的夫婦
五十歲時,我感受到人到了這把年紀,在人生中都各自擁有很長的歷史。
如果試圖改變自己,那就過於傲慢了。當活在世上剩下的時間變短,很想承認就讓每個人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吧,這想法也適用於長年生活在一起的夫婦。
我喜歡在三浦半島的家前邊蒔花種草,邊眺望夕陽美景,悠閒度日。但外子不太喜歡,他完全是都市人,偏愛待在大都市裡逛美術館、赴劇場看戲。
所以,我們彼此稍微退讓一步,採取一半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半互相妥協地生活。如果能多少做到這一點,就算是成人了。舉例來說,我雖然很想在鄉下待上一個禮拜,可是想到老公還在城裡,好吧,那就提前三天回到城裡的家,然後再對著對方抱怨「都是你害我沒辦法悠哉地待在鄉下」,這也是一種樂趣。
當然也有那種一起揹著背包走山路的夫妻,但我們不是那種配偶。我喜歡去非洲,但外子絕不去。雖然也會並肩前往超市一起買食物,但喜歡看書的外子,有時不知會一聲,一溜煙就逕自跑到書店裡。
我們並不常在一起活動,但我堅持至少吃飯時在一起,所以,早餐一定一起吃。在我罹患低血壓那段時期,一講起話來就一個小時,通常是邊吃邊講。
然後直到下一頓飯之前,彼此在確保少許的自由之下,迅速地前往各自想去的地方,之後碰了面,再告訴對方在各自前往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兩個人都超愛說話。每次用餐時,外子用他快速的說話速度告訴我,和誰見面,說了什麼話而對方怎麼回答,或者在回家的電車上,碰到個漂亮女子,而她做了什麼讓人瞠目結舌的事等等。至於我呢,也毫不示弱地針對在外面碰到的事情,或充滿興味、或感到不可解地嘮叨。這種對話,既消磨時間又不用花錢,快樂得很。接著,一直到下次餐聚前,再各自去做喜歡的事。
對於實現了一半的欲望,以及已實現了的願望,心懷感激之情。這麼一來,關係會很融洽,而彼此也感到輕鬆。因此,老年後成為允許折衷的夫妻是好事,或乾脆說,這麼做很方便。所謂折衷,說不定還需要了不起的聰明也說不定。

台長: jean
人氣(1,648)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閱讀心得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做工的人》林立青 講座.原著
此分類上一篇:小日子65〉陳昇老了,這並不是壞事 ── 我聽《歸郷》 馬世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