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09 14:29:42| 人氣2,3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 金惟純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6.1.30)
金惟純,商周的CEO,
人生是不是要走過那樣的風景,才能有這樣的認知呢?
站在巨人的肩上看的風景,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思維
轉身回頭,莫忘初衷!
提醒分享的《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書
成功的分享是如此的輕描淡寫
讀著沒壓力,一股腦的翻閱,怕又錯過了什麼
生命的本質,莫忘初衷,聽從本心
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人生沒錯過,,才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隨筆摘記
*發揮優勢遠比改善弱點更加重要《成功的定律》
*《秘密》境隨心轉,轉化自己的心念,由負而正,感染周遭,奇蹟就在不覺中發生
*把誠信、卓越、分享的精神做到極致,
「創新」是自然的結果,不要為創新而創新
*越方便,越讓人難抗拒;越好用,越容易身不由己,
與其「身不由己」後怨嘆「人在江湖」不如等準備好些,
再入江湖更要身仍由已
稻盛和夫,《活法》套書
〈美味代價〉紀綠片
*貴人,他自己活出那樣的生命能量跟狀態,他只看重他跟你相遇的緣分,
會不會讓你的生命前進。
世間道理如此簡單,不能分割,在他們所創造的環境中跟著做,做中學
*生命的品質不在於功成名就,不在於光鮮亮麗,也不在於講究品味,
而在於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唯有這樣,人生才算沒錯過,才算活出自己的好樣子,聽從本心,莫忘初衷
*觀照你的心念,因為它很快會變成思想
觀照你的思想,因為它很快會變成語言
觀照你的語言,因為它很快會變成行為
觀照你的行為,因為它很快會變成習慣
觀照你的習慣,因為它很快會變成個性
觀照你的個性,因為它很快會變成命運,而命運,就在你的人生
人的命運操之在己,欲改命、運,必先改個性
欲改個性,則須逆流而上,由粗而細,由外而內,
順著習慣、行為、語言、思想,回到最源頭處的「心念」
能如實的觀照心念,心念自轉,心念轉變,思想、語言、行為、習慣、個性,
假以時日,皆依序轉變,最後連「運」和「命」都能改
*「父母角色巨變」的原由
都市化, 改變了街頭和野外,大自然教室及遊樂場
少子化,受限家庭空間內,玩伴剝奪
去匱乏,現在生活比以前富裕,孩子較沒壓力,人生動力和夢想剝奪

《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 金惟純  
 
內容簡介
  台灣最具影響力雜誌《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
  重回赤子之心的意外旅程!
  29歲時的他,才氣縱橫,成為《中國時報》最年輕主筆,
  創辦《商業周刊》後飽嘗壓力煎熬,終成就全台發行量第一地位;
  人生顛峰時,無意間闖進一趟生命探尋之旅,
  終於學會面對自我矛盾,重新學「怎麼活」,
  本書分享最赤裸的人生省思,觸動你不敢掀開的深層內在。
  「當一切都進入順境,大家羨慕我「什麼都有」的時候,我反而倒不知:接下去要怎麼活了。……再為自己活,已經活不出什麼名堂;想為別人活,又不知該如何活法?人生就這樣懸在半空中,挺尷尬、也挺荒廢的。」
  「世上所有東西,累積過多時,都會讓人越來越大、越重、越硬、越固著,弄到最後,卡在原地,哪也去不了;世間只有慈悲和智慧,是不嫌多的,越多就讓人越小、越輕、越軟、越流動、越有能量,到最後能心想事成,想去哪、就去哪。」
  [企業藍海,不必外求 ]
  闡述自己從1987年創辦《商業周刊》,經過7年慘澹經營,由谷底翻身、飛速前進,成為台灣指標型財經雜誌的心路歷程;同時,在擔任經營者長達22年期間,他如何學習、識人、用人,以及關於企業接班、世界局勢的觀察,思維兼具理性與感性。
  [人生花園,百花齊放 ]
  金惟純先生放下經營二十餘年的事業,近年來,開始走向人生探尋之旅,進入養心內觀的層次,重新學「人該怎麼活」,並回顧個人從童年、家庭關係,到生命際遇的所見所思,總結其對人生全方位思考的精華,提出對年輕世代的真誠建議,文字直指內在,真實又能觸動心底的共鳴。
本書特色
  1.作者早年因緣際會創辦《商業周刊》,經營刊物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財經雜誌的心路歷程,並分享其企業理念、育才,及關於接班想法、世局觀察,書中都有第一手告白。
  2.近年進入人生學習階段,作者心中的轉折及自我反省,透過一篇又一篇的文字娓娓道來,帶領讀者貼近媒體背後,成功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兼具學習與勵志性。
  3.以《商業周刊》榮譽發行人身分與現任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兩代經營者針對經營策略、職場思維、人生成長等議題交鋒對談,獨家完整收錄。
作者簡介:金惟純
  195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眷村。
  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29歲便成為台灣《中國時報》主筆,30歲負笈美國,35歲回台創辦《商業周刊》,發展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第一的雜誌,現在商周集團屬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集團一員,堪稱兩岸三地華人圈傳媒鉅子。
  2009年6月,卸下商周集團執行長一職,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以及《商業周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作家,並持續投身相關教育工作的推動。
自序  還在學!
  如果沒有近五年來,我人生邁入「見山又是山」的意外旅程,大約不會有這本書。之前的二十年,我寫了上百萬字的專欄,評論時局、分析趨勢,只覺得都是過眼雲煙,從沒動過出書的念頭。
  直到五年前,我開始問自己:這輩子難道「只是這樣」?問到停不下來,問到無以迴避,問到不得不放下經營二十餘年的事業,走向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生探尋之旅。
  那年,我五十五歲,人生一切都好,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日子愜意,還小有社會地位,可以對很多事說三道四。一般狀況下,這樣的人生,大概都會緊抓不放,沒什麼需要改變的,應該繼續這麼過下去,能過多久算多久。
  十餘年前,有朋友說我「什麼都有」,我回答說:「你不知道我付出過什麼代價?」我還特意說了兩段故事給他聽:
  其一,《商業周刊》創辦兩年時,經營得一塌糊塗,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刻意用心思辦週年慶。週年慶當天,會場冠蓋雲集,政商大老齊聚,我以主人身分周旋其間,風光無限。當天晚上,去找老朋友調頭寸,被整整教訓了幾小時,說到一無是處,才借到幾十萬,保住公司信用。這樣的日子,我稱作「洗三溫暖」,整整過了七年才結束。
  其二,大約創刊五年後,有一年除夕前焦頭爛額湊到錢,勉強發了薪資,但包含我在內的幾位經營夥伴都只領半薪,不敢留在台北過年,跑到山上原住民部落,靠原住民兄弟不拿我當外人,混吃混喝了五天才敢下山。
  總而言之,我這半生浮沉,吃了不少苦,也佔盡了便宜;做了一些事,也犯了不少錯;遇了不少貴人,也辜負了不少親人,就這樣活到了五十歲出頭,當一切都進入順境,大家羨慕我「什麼都有」的時候,我反而倒不知:接下去要怎麼活了。
  我是在這種心境和處境下,開始探索:「有沒有不同的活法?」後來,有緣得遇明師,在明師願力所創造的好環境,透過做、透過修,踏上生命的尋根之旅。
  透過這一段探尋,我回到自己童年,看到當時年輕守寡的母親、對自己人生充滿挫折迷惘、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擔憂懼怕,冒著失去孩子的愛的風險,用棍棒嚴教我這叛逆不受教的小孩。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怕我的人生,變得和她一樣。我也看到了,當年那個懵懂不受教的我,感受不到母親嚴教背後的愛,咬著牙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掙脫桎梏,一定要活成和母親不一樣、讓她嚇一跳的樣子。
  如今的我,透過不斷的修習,生命產生變化,每過一段時期回頭看到的童年,都完全不同。如今我看到的童年,已經一切圓滿,完整收到母親的愛,也對母親付出了在她生前我一直未能付出的愛。
  這樣的體驗,讓我了解經典上所說的,過去、現在、未來,皆在一念之間;個性能化,心念能轉,連過去的遺憾都可再度圓滿,何況未來的命運呢?人生哪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這件事,六歲不嫌早,九十不嫌晚,是人終生都應列為首位的頭等大事。怎麼學?禪宗六祖路過一人家,聽到一段金剛經,就循線找到了五祖,在五祖所創造的環境中,即使舂米、劈柴,也能日有精進。凡好老師必能創造好環境,好環境中人自然精進,這是我的經驗,也是我的建議。
Chapter1|成功的秘密|
組織的「秘密」
我曾不小心答應了一個機構去演講,那個機構的任務和屬性,與我自己所管理的事業,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我到底有什麼可說的呢?讓我相當的煩惱。
然後,一本書的名字,突然浮現眼前:《秘密》。
這本書剛出版時,我就買來讀了。讀得很有感覺,也買了些送給同事。但直到最近,我才猛然發現,其實我們自己的公司,正是《秘密》這本書所述說的最佳見證。
《商業周刊》創辦前七年,公司營運陷入空前低潮,只能用「一無是處」形容。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當時我裡裡外外團團轉,卻發現所做所為盡是虛工,完全看不到成果。身處此境,難免「心無所住」,一方面開始逃避現實,另方面又時常「一心以為鴻鵠將至」,算是準躁鬱症患者一名。
有一天,在一場近乎「牛衣對泣」式的檢討會中,我有感而發,對同事們說:「我們創辦事業,把股東的錢賠了,把同事的青春誤了,印了一堆沒人要看的雜誌,白砍了不知多少棵樹,實在也對不起地球……。你們讓我想想,如果確定我們自己是『負面事物』,不惜身敗名裂,也要把公司結束。」
說完這番悲壯之語,沒嚇著別人,倒把自己嚇到了。我真的可以把公司關了嗎?如果真能就這麼關了,豈非天下太平?想著,想著,就「心無罣礙,無有恐怖」起來。
了解到一切錯誤的源頭是自己,了解到一切錯誤應該由自己終結,我反而如釋重負。心想,反正鎮日在公司窮忙也無濟於事,不如安靜把問題理清楚,於是就拋開一切到廟裡打禪七去了。
聖嚴法師慈悲可親,讓人如沐春風;惟覺老和尚法相莊嚴,時常當頭棒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和尚說:「你們芸芸眾生,放眼望去,只有兩種境界,不是妄想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妄想。」枯坐七天,才明白老和尚說話真實在。
重回公司上班後,我不再焦慮、不再生氣、不再想公司何時轉虧為盈,不再問同事為什麼沒有完成目標……。我只要每天在公司裡做一、兩件「好事」就滿心歡喜,我改口問同事最喜歡做什麼,做什麼最有成就感。
就這樣,我釋放了自己,也釋放了與我一起工作的同事。然後,我發現大家工作時的表情變了,辦公室裡的笑聲多了,編出來的雜誌有感覺了,讀者開始有反應了……。從那時到現在,所有數字都翻了幾十倍,完全始料未及。
如今回想,在《商業周刊》「敗部復活」之前,我們因為犯了太多的錯誤,累積了太多的失敗,導致整個組織氣氛被扭曲,同事們彼此互相增強負面態度,最後人人都討厭自己、討厭彼此,不相信自己會做對事,也不相信公司的困境能終結。這樣的一個組織,可想而知,是陷入了惡性循環,毫無前途可言。
最後造成一切改變的,是在上位者透過「放空」的修煉,轉化了自己的心念,由負面而正面,然後感染、擴散到大多數的同事,於是奇蹟就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回憶起這一段歷史,簡直就像照表操課,一五一十的實踐著《秘密》這本書裡所說的原理。
自己公司裡所經歷的這一段,而且是由自己帶頭的,我居然花了十餘年時間才弄明白。想到這一層,我才知道人的「分別心」有多頑強。一般人在探索個人成長時,所領悟的道理,總直覺的畫地自限。等大家要探討組織問題時,又大費周章去研究另外一套。組織是一群個人構成,適用於個人成長的每一項原理,必然也適用於組織發展。這麼淺顯的道理,多數人卻習於用「分別心」對待。人的習性之重,真是無與倫比。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就開開心心去那個陌生機構演講了。我心想,不就都是人嗎?一個人,一堆人,一群人,不管聚在一起幹什麼,總離不開「心念」這個主宰一切的中樞。我發現的組織的「秘密」就是:境隨心轉,心想事成!
Chapter2|牛仔精神|
擺地攤跑江湖
全世界的大老闆都在提著燈籠找第一流人才,所有的上班族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一流人才。為什麼第一流人才這麼稀有?有沒有辦法辨識或培養第一流人才?
第一個問題,我認為管理大師柯林斯(Jim Collins)(《從A到A+》作者)說得最好,他所推崇的「第五級領導人」,必須兼具「謙虛」和「意志力」兩種矛盾的特質,相當程度說明了為什麼一流人才難尋?
至於什麼樣的經歷才能讓人謙虛、堅毅兼備?則幾乎沒人能講清楚。我有一位高人朋友最近一語點破:必須擺過地攤,並且跑過江湖。我仔細琢磨,深感大有學問。
何謂擺地攤?就是專注做一件事,長期不懈的做,越做越好,做到別人都趕不上。有這樣經歷的人,沒有意志力是不可能的。中國古代師傅收徒弟,必然先讓他去做簡單、粗重、無聊、卑下之事,然後觀察他是否仍然甘之如飴,以定其「孺子可教否」,其理正在此。
擺地攤必須長期專注,這就是「戒」,戒久了自然生「定」,把自我縮小放下;如此則「慧」油然而生。禪宗六祖見五祖,五祖叫他去舂米,舂了半年才去看看,六祖說「子弟心中常生智慧」。舂米舂出智慧,這就是地攤擺出了境界,孺子可教了。
何謂跑江湖?就是出門見百種人,要別人點頭認同,才能成事。要人點的頭越難,得到認同的人越多,就表示江湖跑得越到位。跑江湖的人看眾生相,要體察別人的需求,還要修忍辱功夫,能不謙虛嗎?人一旦見多識廣,又能彎下腰來,格局自然就出來了。
一個人若擺過地攤、又跑過江湖,境界、格局兼備,自然又謙虛、又有意志力,成為柯林斯所稱的第五級領導人。
企業若要培養接班人,不妨先檢視哪些工作最像擺地攤,哪些最像跑江湖,然後叫地攤擺得最好的去跑江湖,叫江湖跑得最好的來擺地攤,再把兩者都做得最好的儲備為接班人。這樣做,準沒錯。
年輕人在事業鍛鍊上,也可依此為準,勉強自己把擺地攤或跑江湖的事做到別人都趕不上,然後換一種再試一次。如果能在四十五歲以前,把兩種事都做到比人強,肯定是萬中選一的千里馬,不怕沒伯樂提著燈籠來找了。
其實不僅是事業,人生也一樣。那些最終能無憾而得圓滿者,多半都是擺地攤和跑江湖的雙料狀元。
Chapter3|看向未來|
「巴比二人組」的啟示
世間荒謬事之一是:第一流人才一輩子拚命賺錢,然後由二流人才把他們賺的錢花掉。
這戲碼的傳統版是守財奴和敗家子,現代版則換成了慈善家和基金會。通常是一位白手起家、成就非凡的企業英雄,在中老年時成立了公益基金會,交由「信得過」的人(二流人才居多)管理,在他身前、身後替他把錢花掉。這種「現代版」,大家傳為佳話,但其顛倒荒謬,並不遜於傳統版。
基本的問題是:把錢花得好比賺錢容易嗎?如果花錢並不比賺錢容易,那為什麼是一流人賺錢,二流人花錢呢?
我認為,花錢其實比賺錢更難。
因為賺錢有遊戲規則可循,有時還會時勢造英雄,會賺錢只要有「才」,有「命」即可;但要把錢花得好、花到生生不息、花到利益眾生,則非「才」、「德」兼備者不可。
全世界最同意我這觀點的人,應該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巴菲特一輩子經營並累積財富,臨老深恐他的財富將被二流人物濫用,踏破鐵鞋無覓處,所幸冒出了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能夠心無懸念的把財產託付給他,讓自己日後可以含笑而去。比爾.蓋茲比巴菲特年輕一個世代,財富、聲望和經營能力都不遜於他,而且人屆中年即退居事業二線、致力於公益,這樣的「公益繼承人」,只能說可遇不可求。也因為如此,天作之合的「巴比二人組」,才能全球巡迴演出,宣傳富人捐錢做公益。
這兩位世界首富演出的戲碼,我倒不認為是在作秀。我猜想,因為他們都是把投資和經營能量發揮到極致的厲害人物,內心深處一定都明白,自己的財富中有多少別人的「成全」,又帶了多少說不清楚的「業力」。他們都知道,如果財富不好好運用,這一生絕對稱不上圓滿,只能抱憾以終,所以才兢兢業業的致力於斯。
「巴比二人組」樹立的典範是:一流人才用心賺錢,也由一流人才用心花錢,這才圓滿無憾。我們芸芸眾生,財富雖遠不及巴比二人,但典範仍可學習。
我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把人生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只要賺到可以無後顧之憂的錢,就可以隨時把自己「買」下來、「捐」出去,不再為錢工作,只做有意義的事。如果你自認是第一流人才,試問,哪有比「把自己捐出去」更大的功德呢?
要是你因故不便「贖身」,賺的錢又不少,那就學學巴菲特,提著燈籠去找你的比爾.蓋茲,求他幫你把錢花掉罷!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已經用他的做到,告訴你這是唯一的救贖了,還不明白嗎?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