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2-02 17:13:24| 人氣1,2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柏楊史萊特22歲海洋垃圾終結者 今周刊1036期(105/10)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柏楊史萊特22歲海洋垃圾終結者 今周刊1036期(105/10)
來台前搶先專訪》22歲海洋垃圾終結者
「對於不懂的事情,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動手去做。」
撰文 / 賴若函
出處 / 今周刊   1036期
他發明「海洋吸塵器」,掃除海上垃圾,速度比傳統拉網撈垃圾快七千九百倍,
 成本僅需三%,甚至每年有百億元的回收商機。
 這項關鍵發明的源頭,從他的高中期末報告開始……。
海洋垃圾是我們惹出的大麻煩,別跟我說沒辦法一起清理!」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Ocean Cleanup)執行長、剛滿二十二歲的柏楊.史萊特(Boyan Slat),積極向全世界宣揚他發明的「海洋吸塵器」,希望有效清除海洋垃圾的理念。頂著一頭亂髮,說話輕快、自信的他,被Intel選為全球前二十名最具前景年輕企業家,也是聯合國歷來最年輕的最高階環保大使。
受經濟部之邀,柏楊將出席11月28日「第二屆總統創新獎國際高峰論壇」,並發表演說,《今周刊》搶先越洋連線採訪,這位年輕發明家除分享投身海洋環保的故事,也完整解釋他腦中那套曾經沒人相信的搶救地球計畫。
海洋垃圾問題有多嚴重?綠色和平基金會表示,從2002年至2013年,海洋垃圾以塑膠為最大宗,有六成至八成的比率是塑膠垃圾。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每年仍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把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倒進海裡」,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比魚類還要多。 
柏楊第一次對這場生態浩劫「有感」,來自於十七歲時,一次意想不到的「驚」歷。
高中時的瘋狂點子
看書、問教授,要撈光海洋垃圾
「朋友對我說,親愛的,這裡有好多水母,大概就一千隻吧!」柏楊打趣地回憶,十七歲那年,他和朋友一起在希臘潛水,意外發現海中垃圾比生物還多。「我們不斷穿梭在塑膠袋和魚的中間。」朋友口中的水母,指的就是隨波逐流的一只一只塑膠袋,這個景象,對熱愛潛水的柏楊來說是一大打擊,「我第一次感受到海洋汙染的嚴重性。
」他隨即展開行動。
一周後,柏楊和朋友開始研究海洋塑膠垃圾,作為高中期末報告的主題。一切從零開始,他做了一個棉拖魚網,買了最便宜的機票到希臘去,由於廉價航空限重,他的行李已經容不下任何一件額外衣物,因為更重要的行李,是一張沉甸甸的網子。
柏楊坐船在海上拖網測試,想找出能收集塑膠垃圾,也能讓浮游生物流過的方法。後來他發現,浮游生物可在五十G力(加速度與減速度時,承受力道的單位)以上生存,他便進一步設計多層次魚網,在北海測試。結果,網子破了,但是他的研究腳步並未就此停下。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什麼專業知識都不懂。但我想,要學習自己不懂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做。」柏楊開始大量看書、讀論文,想了解海洋垃圾的現況,以及各種相關知識。
最後,他決定寫信給荷蘭台夫特大學、荷蘭烏德勒之大學、夏威夷大學的教授,請教他們相關數據。當時得到的結果是,預估2020年,全球將有七百二十五萬噸塑膠垃圾在海洋漂流,相當一千座艾菲爾鐵塔重。以既有清理垃圾方式,估計要七萬九千年才能恢復。
十七歲的高中期末報告,讓柏楊得到台夫特科技大學2012年的最佳科技設計獎,順利進入該校航太工程系就讀。上大學後,他對海洋的熱愛有增無減,他笑說:「高中和我一起做研究的朋友,後來念醫學去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在做研究。」
TEDx上的暴紅演講
方法快又省錢,工程師、專家相挺
柏楊從小就喜歡科技領域的事物,他曾在十三歲發明「水火箭」,這是一種以寶特瓶為材料、空氣壓力及水為動力,發射升空的環保火箭飛行器。
柏楊同時發射二一三支水火箭,創下金氏世界紀錄。而這次,他從傳統開船拉網「撈垃圾」的設備下手,但很快就發現,若要用「開船撈垃圾」的方法解決全球海洋生態問題,油價和船的維修費都是「天價」。因此他決定逆向操作,在2012年TEDx演講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他創新的計畫:「如果海洋可以朝你而來,何必自己去追逐海洋?」
柏楊解釋,他設計一座類似魟魚造形、長十二公尺,可在海上收集漂浮垃圾的浮動柵欄;透過洋流推動,塑膠垃圾被柵欄擋下,但浮游生物可自由通過。塑膠垃圾在洋流推動下,會被送到中間的定點回收站,只要開船去回收站收集垃圾,就能再賣給回收商,轉換成石油或其他產品。且平台所需動力,可完全靠太陽能、洋流、海浪提供。
「估計十年內,可清理掉半個太平洋的垃圾量,只需要約新台幣111億元,比其他方法快七千九百倍,而成本僅需以往的三%,還能獲利。」柏楊說,把收集來的垃圾賣給回收商,估計每年可賺五億美元(約新台幣148億元)。
如果觀看柏楊演講時的畫面,你會看到一張稚氣的臉龐,用絕對堅定的自信語氣宣揚理念:「預防汙染很重要,但時至今日,我們卻連清理汙染的『拖把』都還沒有發明。目前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是不會自己消失的!」
當時還是學生的柏楊,在投入研究初期花光了僅有的兩百歐元(約新台幣八千元)儲蓄,進一步尋求企業贊助時,卻屢碰釘子。他自爆:「我曾一天聯絡三百家公司,只有一家回應。」企業多不相信,這孩子竟想要改善全球的海洋生態。
不過,TEDx演講片段放上網路後,柏楊一夕暴紅,上千人寄電子郵件與他聯繫。有人批評他的作法「異想天開」,但有更多工程師、海洋專家,以及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紛紛表態認同他的理念,聲明要加入此計畫。
休學後的能量爆發
15天募兩百萬,在太平洋開始測試
為早日完成海洋潔淨夢想,柏楊在大學入學半年後,毅然決然休學。柏楊堅毅地說:「我的目標是解決世界海洋汙染問題,當我有機會去執行,就沒有理由繼續念大學了。」家人也全力支持他的決定,讓他無後顧之憂。
休學後,柏楊成立海洋潔淨基金會,短短十五天內,他在募資平台上募到約新台幣二百四十萬元資金。年僅十九歲的他,組成一百人研究團隊,分頭前往世界各地研究、論證「海洋吸塵器」設計能否具體落實。一年後,一百名科學家、工程師撰寫超過五百頁的技術評論,為柏楊的計畫背書。
夏威夷和加州間的北太平洋,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懸浮狀濃稠塑膠垃圾,是海洋汙染嚴重區域,有「塑膠濃湯」之稱。今年十月初,柏楊帶領團隊透過航空勘查,發現太平洋的垃圾密度遠高於人們想像。
「兩個半小時內,工作人員見到至少一千件大型漂浮垃圾,就像定時炸彈一樣。」柏楊說,海洋上甚至有一大片漂浮垃圾塊,已經大到從外太空都可辨識。「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這些東西就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分解成更多塑膠碎片,被魚類吃下肚。」柏楊憂心忡忡地說。
這裡,正是柏楊帶領其團隊急於「搶救」的地方。
柏楊解釋,「我們預計在2020年於太平洋安裝海洋吸塵器設備,並在十年內移除近半的太平洋垃圾帶垃圾,大約有六.八萬公噸重。
」預計在2017年,團隊將先在太平洋試用一百公里長的硫化橡膠屏障,如果試驗順利,全數設備將在三年後正式啟用。
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清潔行動,已經開始進行許多小規模測試,也越來越靠近目標。
躍上國際的超齡表現
帶60人團隊,每個同事都比他年長
談論海洋清潔科技時,柏楊總是神采飛揚、表現「超齡」;但若問起他專業領域外的生活,他卻顯得靦腆寡言。很難想像,這樣一位羞澀的孩子如何帶領基金會六十位全職工作人員:「基金會裡每個人年紀都比我大,最大的已經六十歲,他們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我學到很多。」
柏楊搶救地球的理念十足熱血,但他也坦言,基金會運作的過程難免會犯錯,需要統合很多人的想法,不斷討論、改進。因此,基金會有一個管理團隊,負責整體決策。他表示,目前基金會側重兩項任務,一個是偵察海洋、了解海洋汙染現況;另一部分則是發展科技,包括測試、工程、設計、建立模型等,「這是我們目前最專注在做的事。」
「讓我堅持下去的原因,是這個問題很嚴峻,卻沒人動手解決它。我就是做下去了。」回首過去五年,柏楊並非一帆風順。當他提出瘋狂主意時,很多人都對他說「不可能」,但是他堅持下去,才有今日成果。當同年齡的朋友在享受大學生活時,他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小時。
「Think big!不要害怕去冒險。」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選為全球三十位未滿三十歲的風雲人物,柏楊建議年輕人,不要只執行技術簡單、低風險,以及影響力不大的事,「在這個世紀,我們要做別人認為瘋狂、風險高的事,帶來極大的影響力。」
目前柏楊常巡迴各國,宣傳他的海洋潔淨方法和理念。11月28日,他將首次來台分享心路歷程。他告訴本刊記者:「聽說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亞洲同時也是最多塑膠的來源地,希望藉此機會,在台灣宣導正視海洋汙染的重要性。」
今年二十二歲的柏楊,有著極具國際視野的想法、豐富的實作經驗。他渴望喚醒各國政府,制定預防海洋汙染的政策,也期待更多企業、個人加入海洋潔淨基金會行列,一起讓地球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柏楊.史萊特
出生:1994年
現職: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執行長
學歷: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航太工程系肄業
他從小愛發明,13歲曾創金氏世界紀錄
——柏楊.史萊特大事紀
13歲 發明「水火箭」,創金氏世界紀錄
17歲 以「海洋吸塵器」為題,撰寫高中期末報告
18歲 獲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最佳科技設計獎;進入台夫特科技大學航太工程系;於TEDx發表演說,在網路上引發熱烈回響
19歲 決定休學、成立海洋潔淨基金會
20歲 帶領100位科學家、工程師進行國際性研究計畫,1年後證明其清潔海洋方法有效。獲選聯合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高階環保大使
21歲 《時代》雜誌將「海洋吸塵器」選為年度最佳25大發明
22歲 發展出第一個海洋潔淨系統模型,在北海試放。《富比世》雜誌將他評選為全球30位未滿30歲的風雲人物;他預計在2017年,於全球最大垃圾區北太平洋進行海洋潔淨計畫
7萬年才清得完的垃圾,他預計10年完成一半
——海洋吸塵器運作方式
1. 設置海上浮動柵欄。
2. 塑膠垃圾受洋流推動,被柵欄擋下,不再四散。
3. 浮游生物可從柵欄下方自由通過。
4. 擋下的塑膠垃圾,透過洋流被推送到中間的定點回收站。
5. 平台需要的動力,可全靠太陽能、洋流、海浪提供。
6. 開船收集回收站垃圾,再轉換成石油,或融化製成新產品。
省時:預估10年內清理半個太平洋的垃圾量,比既有方式快7900倍。
省錢:約新台幣111億元清理半個太平洋。傳統開船拉網「撈垃圾」,預估花費新台幣上千億元,解決全球海洋垃圾問題。


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執行長 柏楊史萊特 在新創時代改變未來論壇做專題演講
特別摘錄今周刊的專訪,落實創新改變未來

來台前搶先專訪》22歲海洋垃圾終結者

「對於不懂的事情,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動手去做。」

撰文 / 賴若函
出處 / 今周刊   1036期

 

他發明「海洋吸塵器」,掃除海上垃圾,速度比傳統拉網撈垃圾快七千九百倍,
 成本僅需三%,甚至每年有百億元的回收商機。
 這項關鍵發明的源頭,從他的高中期末報告開始……。

海洋垃圾是我們惹出的大麻煩,別跟我說沒辦法一起清理!」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Ocean Cleanup)執行長、剛滿二十二歲的柏楊.史萊特(Boyan Slat),積極向全世界宣揚他發明的「海洋吸塵器」,希望有效清除海洋垃圾的理念。頂著一頭亂髮,說話輕快、自信的他,被Intel選為全球前二十名最具前景年輕企業家,也是聯合國歷來最年輕的最高階環保大使。

受經濟部之邀,柏楊將出席11月28日「第二屆總統創新獎國際高峰論壇」,並發表演說,《今周刊》搶先越洋連線採訪,這位年輕發明家除分享投身海洋環保的故事,也完整解釋他腦中那套曾經沒人相信的搶救地球計畫。

海洋垃圾問題有多嚴重?綠色和平基金會表示,從2002年至2013年,海洋垃圾以塑膠為最大宗,有六成至八成的比率是塑膠垃圾。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每年仍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把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倒進海裡」,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比魚類還要多。 

柏楊第一次對這場生態浩劫「有感」,來自於十七歲時,一次意想不到的「驚」歷。

高中時的瘋狂點子
看書、問教授,要撈光海洋垃圾

 


「朋友對我說,親愛的,這裡有好多水母,大概就一千隻吧!」柏楊打趣地回憶,十七歲那年,他和朋友一起在希臘潛水,意外發現海中垃圾比生物還多。「我們不斷穿梭在塑膠袋和魚的中間。」朋友口中的水母,指的就是隨波逐流的一只一只塑膠袋,這個景象,對熱愛潛水的柏楊來說是一大打擊,「我第一次感受到海洋汙染的嚴重性。

」他隨即展開行動。

一周後,柏楊和朋友開始研究海洋塑膠垃圾,作為高中期末報告的主題。一切從零開始,他做了一個棉拖魚網,買了最便宜的機票到希臘去,由於廉價航空限重,他的行李已經容不下任何一件額外衣物,因為更重要的行李,是一張沉甸甸的網子。

柏楊坐船在海上拖網測試,想找出能收集塑膠垃圾,也能讓浮游生物流過的方法。後來他發現,浮游生物可在五十G力(加速度與減速度時,承受力道的單位)以上生存,他便進一步設計多層次魚網,在北海測試。結果,網子破了,但是他的研究腳步並未就此停下。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什麼專業知識都不懂。但我想,要學習自己不懂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做。」柏楊開始大量看書、讀論文,想了解海洋垃圾的現況,以及各種相關知識。

最後,他決定寫信給荷蘭台夫特大學、荷蘭烏德勒之大學、夏威夷大學的教授,請教他們相關數據。當時得到的結果是,預估2020年,全球將有七百二十五萬噸塑膠垃圾在海洋漂流,相當一千座艾菲爾鐵塔重。以既有清理垃圾方式,估計要七萬九千年才能恢復。

十七歲的高中期末報告,讓柏楊得到台夫特科技大學2012年的最佳科技設計獎,順利進入該校航太工程系就讀。上大學後,他對海洋的熱愛有增無減,他笑說:「高中和我一起做研究的朋友,後來念醫學去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在做研究。」

TEDx上的暴紅演講
方法快又省錢,工程師、專家相挺

柏楊從小就喜歡科技領域的事物,他曾在十三歲發明「水火箭」,這是一種以寶特瓶為材料、空氣壓力及水為動力,發射升空的環保火箭飛行器。
柏楊同時發射二一三支水火箭,創下金氏世界紀錄。而這次,他從傳統開船拉網「撈垃圾」的設備下手,但很快就發現,若要用「開船撈垃圾」的方法解決全球海洋生態問題,油價和船的維修費都是「天價」。因此他決定逆向操作,在2012年TEDx演講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他創新的計畫:「如果海洋可以朝你而來,何必自己去追逐海洋?」

柏楊解釋,他設計一座類似魟魚造形、長十二公尺,可在海上收集漂浮垃圾的浮動柵欄;透過洋流推動,塑膠垃圾被柵欄擋下,但浮游生物可自由通過。塑膠垃圾在洋流推動下,會被送到中間的定點回收站,只要開船去回收站收集垃圾,就能再賣給回收商,轉換成石油或其他產品。且平台所需動力,可完全靠太陽能、洋流、海浪提供。

「估計十年內,可清理掉半個太平洋的垃圾量,只需要約新台幣111億元,比其他方法快七千九百倍,而成本僅需以往的三%,還能獲利。」柏楊說,把收集來的垃圾賣給回收商,估計每年可賺五億美元(約新台幣148億元)。

如果觀看柏楊演講時的畫面,你會看到一張稚氣的臉龐,用絕對堅定的自信語氣宣揚理念:「預防汙染很重要,但時至今日,我們卻連清理汙染的『拖把』都還沒有發明。目前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是不會自己消失的!」

當時還是學生的柏楊,在投入研究初期花光了僅有的兩百歐元(約新台幣八千元)儲蓄,進一步尋求企業贊助時,卻屢碰釘子。他自爆:「我曾一天聯絡三百家公司,只有一家回應。」企業多不相信,這孩子竟想要改善全球的海洋生態。

不過,TEDx演講片段放上網路後,柏楊一夕暴紅,上千人寄電子郵件與他聯繫。有人批評他的作法「異想天開」,但有更多工程師、海洋專家,以及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紛紛表態認同他的理念,聲明要加入此計畫。

休學後的能量爆發
15天募兩百萬,在太平洋開始測試

為早日完成海洋潔淨夢想,柏楊在大學入學半年後,毅然決然休學。柏楊堅毅地說:「我的目標是解決世界海洋汙染問題,當我有機會去執行,就沒有理由繼續念大學了。」家人也全力支持他的決定,讓他無後顧之憂。

休學後,柏楊成立海洋潔淨基金會,短短十五天內,他在募資平台上募到約新台幣二百四十萬元資金。年僅十九歲的他,組成一百人研究團隊,分頭前往世界各地研究、論證「海洋吸塵器」設計能否具體落實。一年後,一百名科學家、工程師撰寫超過五百頁的技術評論,為柏楊的計畫背書。

夏威夷和加州間的北太平洋,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懸浮狀濃稠塑膠垃圾,是海洋汙染嚴重區域,有「塑膠濃湯」之稱。今年十月初,柏楊帶領團隊透過航空勘查,發現太平洋的垃圾密度遠高於人們想像。

「兩個半小時內,工作人員見到至少一千件大型漂浮垃圾,就像定時炸彈一樣。」柏楊說,海洋上甚至有一大片漂浮垃圾塊,已經大到從外太空都可辨識。「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這些東西就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分解成更多塑膠碎片,被魚類吃下肚。」柏楊憂心忡忡地說。

這裡,正是柏楊帶領其團隊急於「搶救」的地方。

柏楊解釋,「我們預計在2020年於太平洋安裝海洋吸塵器設備,並在十年內移除近半的太平洋垃圾帶垃圾,大約有六.八萬公噸重。
」預計在2017年,團隊將先在太平洋試用一百公里長的硫化橡膠屏障,如果試驗順利,全數設備將在三年後正式啟用。

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清潔行動,已經開始進行許多小規模測試,也越來越靠近目標。

躍上國際的超齡表現
帶60人團隊,每個同事都比他年長

談論海洋清潔科技時,柏楊總是神采飛揚、表現「超齡」;但若問起他專業領域外的生活,他卻顯得靦腆寡言。很難想像,這樣一位羞澀的孩子如何帶領基金會六十位全職工作人員:「基金會裡每個人年紀都比我大,最大的已經六十歲,他們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我學到很多。」

柏楊搶救地球的理念十足熱血,但他也坦言,基金會運作的過程難免會犯錯,需要統合很多人的想法,不斷討論、改進。因此,基金會有一個管理團隊,負責整體決策。他表示,目前基金會側重兩項任務,一個是偵察海洋、了解海洋汙染現況;另一部分則是發展科技,包括測試、工程、設計、建立模型等,「這是我們目前最專注在做的事。」

「讓我堅持下去的原因,是這個問題很嚴峻,卻沒人動手解決它。我就是做下去了。」回首過去五年,柏楊並非一帆風順。當他提出瘋狂主意時,很多人都對他說「不可能」,但是他堅持下去,才有今日成果。當同年齡的朋友在享受大學生活時,他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小時。

「Think big!不要害怕去冒險。」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選為全球三十位未滿三十歲的風雲人物,柏楊建議年輕人,不要只執行技術簡單、低風險,以及影響力不大的事,「在這個世紀,我們要做別人認為瘋狂、風險高的事,帶來極大的影響力。」

目前柏楊常巡迴各國,宣傳他的海洋潔淨方法和理念。11月28日,他將首次來台分享心路歷程。他告訴本刊記者:「聽說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亞洲同時也是最多塑膠的來源地,希望藉此機會,在台灣宣導正視海洋汙染的重要性。」

今年二十二歲的柏楊,有著極具國際視野的想法、豐富的實作經驗。他渴望喚醒各國政府,制定預防海洋汙染的政策,也期待更多企業、個人加入海洋潔淨基金會行列,一起讓地球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柏楊.史萊特
出生:1994年
現職: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執行長
學歷: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航太工程系肄業

他從小愛發明,13歲曾創金氏世界紀錄
——柏楊.史萊特大事紀

13歲 發明「水火箭」,創金氏世界紀錄
17歲 以「海洋吸塵器」為題,撰寫高中期末報告
18歲 獲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最佳科技設計獎;進入台夫特科技大學航太工程系;於TEDx發表演說,在網路上引發熱烈回響
19歲 決定休學、成立海洋潔淨基金會
20歲 帶領100位科學家、工程師進行國際性研究計畫,1年後證明其清潔海洋方法有效。獲選聯合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高階環保大使
21歲 《時代》雜誌將「海洋吸塵器」選為年度最佳25大發明
22歲 發展出第一個海洋潔淨系統模型,在北海試放。《富比世》雜誌將他評選為全球30位未滿30歲的風雲人物;他預計在2017年,於全球最大垃圾區北太平洋進行海洋潔淨計畫

7萬年才清得完的垃圾,他預計10年完成一半
——海洋吸塵器運作方式

1. 設置海上浮動柵欄。
2. 塑膠垃圾受洋流推動,被柵欄擋下,不再四散。
3. 浮游生物可從柵欄下方自由通過。
4. 擋下的塑膠垃圾,透過洋流被推送到中間的定點回收站。
5. 平台需要的動力,可全靠太陽能、洋流、海浪提供。
6. 開船收集回收站垃圾,再轉換成石油,或融化製成新產品。

省時:預估10年內清理半個太平洋的垃圾量,比既有方式快7900倍。

省錢:約新台幣111億元清理半個太平洋。傳統開船拉網「撈垃圾」,預估花費新台幣上千億元,解決全球海洋垃圾問題。

台長: jean
人氣(1,233) | 回應(1)| 推薦 (1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講座.展覽心得領略 |
此分類下一篇:講座》新創時代改變未來
此分類上一篇:「智慧聯網新世代」高峰論壇

Lazybone
很欽佩他的行動啊
2016-12-05 10:56:54
版主回應
那天在論壇中,他為推廣理念來台演說,
因熱愛海洋,激發點子,付諸行動
是那股「堅持」,不畏艱難
在網路E世代,讓這些孩子有機會被看見
蘊藏在每個人力量,眾志成城,改變未來!
也謝謝您的分享~
2016-12-05 12:16: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