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27)曾經看過電影《潛水鐘與蝴蝶》, 靈魂框在身體的牢籠
面對無常的考驗,看王樂怡如何不畏身體的苦難
為兒子、為丈夫、為自己的人生
她說「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眨眼CEO 亞洲私募基金女王
一個受困軀體的靈魂,翻轉厄運的故事
商周10503
她,打造亞洲最大綜合私募基金,資產規模2千多億元,有頂尖學歷、成功事業、銀行家另一半、可愛的兒子……
卻在這樣的人生顛峰,命運對她開了一個殘酷玩笑,她在公司開會時突然昏倒,一瞬間,從天堂跌入地獄。
她癱了,全身只剩下眼皮能動,但,為了家人,她努力不懈;用眼皮跟外界溝通,衝破無助的軀體,她要證明:「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天之驕女,重摔谷底
在香港一次開會中,她突然昏迷,只剩眼皮會眨
這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採訪,是我記者生涯二十多年來,從沒遇過的。
「A、E、I、O、U……」眼前的採訪對象,頸部以下癱瘓,不能言語,只能透過眼皮,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緩慢的拼出英文單字。
病前,打造兩千億規模創投公司
她是王樂怡。
曾經,她是天之驕女,擁有能讓全世界女人羨慕的一切。
她擁有頂尖學歷,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哈佛MBA畢業。
她事業如日中天,曾任職美國高盛集團商業銀行部營運長;十年前,她與兩位好友,在香港創辦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Asia Alternatives(簡稱AA),並擔任總經理。目前AA總資產規模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舊金山、北京、上海都有辦公室。
她的父親是台灣創投教父——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王伯元:她的先生——印度裔卡畢爾.密斯拉(Kabir Misra),是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的左右手,擔任軟銀私募基金的負責人,也是孫正義派駐阿里巴巴董事會的代表。
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也熱愛旅行、美食。「這幾乎是完美的人生,」她的爸爸說:「她教育程度好,嫁的丈夫又好,有小孩、有事業,朋友那 多,大家都喜歡她。」
病後,小兒子沒聽過她說話
但,六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倒下,在香港辦公室開會中,因頸部動脈剝離而昏倒,昏迷三天後,第四天醒來時,頸部以下完全不能動。猶如法國《ELLE》雜誌前總編輯《潛水鐘與蝴蝶》故事翻版,迎接她的,是一個身體的牢籠,一個癱瘓的人生,全世界沒有人會羨慕的慘況。
當時,大兒子四歲、小兒于才出生四個月。六年來,小兒子沒有聽過媽媽的聲音,他常常問管家:「媽媽為什麼不能動?」
她眼睜睜看著兒子長大,卻不能喚他、抱他、親吻他。
「這就是命吧。從那時候最好的狀態,掉到最壞的狀態,」六年後才願意開口談女兒的王伯元,如今回想當年的事,仍然數度說不出話來,「唉,我不想談……。」
但她不甘心沉浸在最壞的狀態,縱使全身只剩眼皮能動,意志卻因此更強大,她用盡全力,要抓回完美人生。她每天復健,做到滿身大汗,重複失敗、疼痛大叫,卻沒放棄。六年過去,如今手指能動,能坐、能稍微站立。
一年前,她回公司上班,每週一天,用眼皮參與公司投資決策;她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定小孩讀書計畫;也指揮十五個兼職看護,定績效考核表。她大膽寫下「快樂清單」,開始旅行,陪孩子去樂高樂園、迪士尼樂園;她也看電影、吃最愛美食,即便得切得細碎,才能吞嚥。
今年二月,她在病後首度重回六年前倒下之地——香港,參加自己創辦的AA總公司成立十週年活動,與上百位好友同事見面,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與其中。此行她也返台參加上百位親友的家族晚宴,並接受本刊獨家訪問。她更花兩年時間,出版英文書籍《Reflections on A Changed Life》(暫譯: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中文章,是她花兩年時間用眼皮寫成的,對於未來,她這樣說:「多數人把(我的)勝利,定義為能行走;但,對我來說,勝利代表的,是快樂。」
「我想像(有一天)能飛到巴黎吃馬卡龍,或是到峇里島游泳。我整個世界大開,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而,她更希望,有一天她能用雙手,緊抱兩個心愛的兒子。
尊嚴,一夕瓦解
「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大腦一樣」
那是王樂怡腦中風前的最後晚餐。
「誰知道我的最後一餐,會是跟這四人一起吃飯?」王樂怡在《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裡,描述出事前那一晚。
那夜,她在香港一家名叫「阿里郎」的韓國餐館,跟兩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吃著韓國烤肉、喝著燒酒,當時她全家住在香港,這在外資圈是很平常的一頓晚餐。
隔天,她在香港辦公室開會時,突然中風昏倒,立即被送往香港知名公立醫院瑪麗醫院急救,昏迷三天後清醒,轉到美國舊金山灣區醫院治療。
她清醒後發現,自己竟然成為意識清楚、不能說話只能躺在床上的癱瘓病人!醫學上稱為「閉鎖症候群」,仿佛一個與外界斷鏈的靈魂,被禁錮在不聽使喚的軀體裡,心靈黑牢讓她痛苦不堪。
那年,她才三十九歲,正攀向高峰。
發病前兩年,她和另外兩位華裔女性成立的AA創投,在金融海嘯期間募到第二支基金,金額高達九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多億元。專門報導私募基金動態的專業期刊《PEI Asia》,將她們列為年度風雲人物之一,「在金融海嘯中,她們創造了話題。」該雜誌這樣描述。
如今,AA管理的資產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十年間成長了十一倍,是亞洲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
她熱愛美食,卻失去咀嚼功能
王樂怡在同學眼裡,是一個聰明、認真又會玩的學生。她在史丹佛大學主修經濟及國際關係,但她卻連高等微積分、物理、量子力學的課都修;她除了英文母語,中學時回台北學了中文,還會說法文、日文。
她熱愛工作,丈夫形容她是「工作狂」,只要忙起來,就會一直不停的工作,「她可以整天都不用上廁所,連休息一分鐘也不願意。」
她熱愛美食、美酒,鵝肝醬、馬卡龍,還曾跑到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當實習生,甘願被主廚大吼,也要窩在廚房學做佳餚。美食主義者,卻一夕問被奪走了咀嚼吞嚥的能力。
「誰會知道,隔天我就變成又啞又四肢癱瘓,只能用眼睛打字的人?」「如果那是你最後一次自己進食,你可曾想過那一餐會是什麼?」她永遠記得那個她能獨立自主決定一切的夜晚。
她昏迷後醒來,人生變調。食衣住行樣樣得靠人協助才能完成,不能說話、不能坐、不能站、不能吞嚥,吃飯得先將食物打成泥,用長長的胃管將一團泥打進胃裡面;洗澡、更換內衣褲、包尿片,任何一件小事,都得依賴看護,才能讓生活繼續。
長達半年時間在醫院復健,她心情跌到谷底,得看心理諮商,吃藥抗憂鬱症;王伯元擔心女兒,每個月赴美國看她,調動大批親友員工,輪流到美國陪伴她,先生卡畢爾也向孫正義請假一年,照顧她和兩個兒子。
中風前,王樂恰將公司、家庭處理得井然有序,「她很聰明,條理分明,」卡畢爾形容她,「她會處理所有的事情,她每件事都會安排好,而我只要人出現在那裡就好了,我什麼事也不用做;而在那(中風)之後,我得負責大部分的事情……。」他回憶全家最低潮的那一年。
她思緒清晰,卻連跟看護抗議都難
沒有尊嚴,讓她深深痛苦。
「人和動物之間,差別究竟在哪裡?」因為,「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有大腦一樣,」她用眼皮眨出這些話。這是閉鎖症候群最難適應的事情,因為他們心智清晰,卻無法表達。
「不要把我當成動物,或是沒有生命的物體,」有時,她想跟看護抗議,但,她有話卻說不出口,無法表達自己的看法,「當你被擦拭時,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和自己原本的身分。」她說。
「出於自私,我真希望我就這麼死了,」在長達一年的低潮期中,她曾有過死亡念頭,但,她連求死都難。
意識清楚,卻無法表達的痛苦,深深折磨著「閉鎖症候群」患者。2012年,一位英國閉鎖症候群患者,向法院請求「安樂死」卻遭駁回。他七年前罹患閉鎖症候群,神志清醒,但脖子以下癱瘓,無法說話,七年來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於是他向高等法院遞狀,要求讓幫他安樂死的醫師,能免除謀殺罪名,但遭法院駁回,他聽到判決後激動大哭,「法律要把我打入沒尊嚴且悲慘的生活煉獄,」他在判決後拒絕進食,一週後因肺炎過世。
這種一心求死的心情,王樂怡也經歷過:「喔,我多希望他們用了heparin(抗血栓劑,防止血栓擴大),也許能減輕傷害,也可能殺了我::任何情況都好過現在這樣。」
在最低潮時,她甚至一度對信仰的基督教產生懷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信仰既給我希望,同時又如此不足,萬能的救世主為什麼不能治癒我?」
母子,失去對話
跟管家競爭小孩的愛,總感覺被撕裂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身為基督徒的王樂怡相信,上帝旨意若能在人間實現,那人間就是天堂。
但,她卻離這天堂很遠。這條通往天堂之路,是由荊棘鋪成的。
孩子是鮮花,也是荊棘,是她的最愛,也是最痛。
原本理所當然的媽媽角色,在生病倒下後,被管家取代。賴瑞(Larry)原本是她的秘書,後來成了她的管家,每天來家裡上班,同時也照顧兩個兒子。
小兒子Caillou跟賴瑞非常好,好到讓身為媽媽的她忌妒,當她看到賴瑞帶著小兒子嘗試新事物時,「我總是感覺被撕裂,因為他會記得的是賴瑞,而不是我,我希望Caillou能經歷一切,但自私的,我希望和他一起經歷的是我。」
「 Larry是我的管家,他是我的聲音、我的手臂、我的腿。我非常感激,卻也忌妒他。他做得越好,越彰顯出我的無能;同時我也把他視為對手,要和他競爭我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她和小兒子一起看動畫電影,但小兒子卻要賴瑞陪,而不要媽媽,「我為孩子們高興,但為自己悲傷,」她用眼皮記錄了內心感受。
兒子總問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小兒子從沒聽過媽媽說話,從沒看過「會動」的媽媽;大兒子Ton Ton對自己四歲前的媽媽記憶很深,很懷念「會動」的媽媽。
照顧王樂恰三年的看護Lala說,隨著兩個孩子長大,他們總會問一些關於媽咪的問題,大兒子會分享和父母住在香港時的快樂回憶,每當醫生、朋友來到家裡,他都毫不遲疑的問每個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一旁的王樂怡,聽到大兒子這樣問,就傷心流淚。
小兒子也常讓她淚崩。他非常外向,什麼都不怕,他會當著媽媽面前問:「為什麼妳要坐輪椅?」「妳什麼時候可以說話?」
他一想到什麼,立刻就問,這些問題讓王樂恰哭泣。但,她還是拼出最好的答案,「她總是和孩子們保證,媽媽非常努力的朝康復邁進,」Lala說,得到媽媽的答案,孩子們才滿意。
兩個兒子也告訴Lala:「我知道我媽媽很努力,我都可以聽到她在復健室裡(因肌肉拉扯)尖叫。」
在妒忌、傷心、盼望交織中,她努力保持理性,盡全力維護跟孩子的感情。孩子們會跟媽媽出去,看電影、逛遊樂園,或簡單的出去走走,他們會坐在媽媽的大腿上,甚至為了輪到誰坐吵起來;他們睡覺前禱告,拜託上帝幫助媽媽康復,他們知道自己很幸運,還能有媽媽在身邊。
但,考驗如利劍隨時射出,不只是親情的刀,還有員工的刀。
看護偷跑事件,也在她家上演
中風後,看護變成她的聲音,最親密的代言人,但,她卻無法控制或挽回他們,例如一次最令她痛苦的「背叛」。Dibya是她住香港時的傭人,認識中風前的她,她認為。Dibya認識她的全部,和別的看護不同,因此非常在意她。
「我的新世界是輪椅出入口、是殘障停車、電梯和私密空間……,他們不了解真正的我,我遠遠超過我的失能。我的情況是讓我能優先停車,僅此而已。」她渴望身邊的人了解真正的她,而Dibya是少數人之一。
但,Dibya卻在一天夜裡偷跑,對她打擊很深。「我感覺我的世界都被摧毀了,其他的照顧者沒有人認識中風前的我,對他們來說,我不過是個啞巴的癱瘓者。」
長期照顧重症患者的壓力,無法用金錢或情感來彌補。這種殘酷的戲碼,已在全球成千上萬的家庭裡上演,儘管王樂恰的經濟條件比別人好太多,還是難以逆轉人性。
曾經,一位照顧她四年的看護,王樂恰讓兒子跟她兒子一起過夜,原以為這位看護最有同理心,但還是不告而別。
「我不過是她可以轉身走開的工作,」她認清,自己必須更堅強:「我只能依賴我自己。」
縱使認清現實,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仍深深籠罩著她。
她的另一半卡畢爾,跟我們分享一件事。他們夫妻都在創投界,兩人的朋友完全重疊,但王樂恰生病後,全家從香港搬到美國加州,卡畢爾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王樂恰卻不認識,當她知道後,大哭十五分鐘以上。
「她說,她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不再相同,出現了差異。」卡畢爾坦言。
又例如,兒子同學的爸媽,不認識以前的她,對待她就像一個病人一樣,這也讓她很不好受。
新的人際關係讓她感到挫折,為了尋找自信,她計畫了今年二月的亞洲行。
她每天積極復健,跟疾病賽跑,有時,挫折卻如影隨行。
王樂恰兩年前照了CT掃描,結果顯示她的假性動脈瘤正在變大,讓她害怕:「我這麼努力活著,結果還是可能死去。」所幸,最後發現那是誤診。
這件事,讓她了解到必須更警覺照顧自己,而且,絕對不能放棄。
她的情緒控制也常出現問題。
有一次,她在教堂聽講道,突然停不住大笑,最後卡畢爾和看護安妮,不得不把她推出教堂。又有一次聽歌劇,她大聲哭泣,看護也只能帶她離場。
她想改善這情況,一天吃三顆藥控制憂鬱情緒,「我想這是免不了的,不過她(現在)開心的時候比不開心的時候多,這個是關鍵。」卡畢爾說。
如今,她仍經常自問:「如果上帝不會治好我?」她還是會感到恐懼,但更多時間,她相信:「祂的國度沒有苦痛、沒有死亡,沒有眼淚,我不會中風,每個我愛的人都會在那裡,我的恐懼會一掃而空。」
修復,不眠不休
上班、旅遊、陪兒子讀書,更鼓起勇氣參加同學會!
「我不變的特質就是不屈不撓。」王樂怡說,「為了復原,我不眠不休。」
持續復健六年,現在的她,拇指能動,能坐,也能稍微站立。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一次,朋友Betty要從她加州的家離開時,她竟然發出一聲緩慢卻非常清晰的「Bye!」
「那是我幾乎三年來,第一次聽到她說話,她的臉上露出驕傲與喜悅,但我猜她更得意的是,把我嚇得驚魂未定吧。」Betty說。
不止身體情況改善,她也努力掙脫心靈牢籠。
相較於許多重症者不願見到以往好友,她參加大學同學會,飛到香港台灣見老同學、老朋友,重新和過去的人際關係接軌。
史丹佛同學會那個週末,改變了她
看護Lala回憶,有天她收到一封信,是史丹佛大學邀請她參加畢業二十週年的同學會,當Lala把內容讀給她聽時,她很快就說不想去。
因為不去,她做了一個同學會網頁,讓大家知道,也許她可以參加下次聚會。
六個月後,有一天,Lala在王樂怡的房間時,她拼出她的最新決定:「我想去參加同學會。」
Lala非常震驚,沒想到她會改變心意,當時距離同學會只剩一週。
那天Lata休假,她自告奮勇同去,因為她知道那對王樂恰多麼有意義。她準備了四盒面紙,猜測王樂怡會看到很多舊識,必須解釋她發生的事,可能會觸動情緒,大哭一場。
王樂恰準備一本相簿,裡面有她、先生、小孩,還有一頁說明她從史丹佛畢業後所做的事。
當她們到達同學會,Lala把相簿交給每個來問候的同學,出乎Lala的預料,王樂恰完全沒哭,她透過Lala跟每個人聊天,大家對待她就像從前那個「宿舍的王樂怡」一般。
「我覺得同學會的那個週末,改變了王樂怡,朝適應她的新生活邁進,這證明了她還是跟以往一樣,還是那個外向的人。」Lala說。
她的外貌也開始改變,最明顯的,是彩色指甲,「指甲,是我靈魂的倒影。」
每隔四個星期左右,美甲師會到她家,一開始,她只要求塗上透明指甲油,腳趾塗上紅色。後來,她的指甲有粉紅色、綠色、橘色和紫色,「我的靈魂被稀奇古怪、樂趣、喜悅所占據,」她要跟晦暗的世界告別。
仿高盛用KP-管理員工
她更用眼皮管理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龐大的基金。
許多人好手好腳做不到的事,她卻用眼皮完成,關鍵在於邏輯力與意志力。她有十五個看護,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她模仿曾任職過的高盛集團的績效考核表,訂下管理看護的KPI表格,每年年終進行績效考核。
她將看護分兩類,能幹型的看護,能夠精準的幫她表達意見,就擔任她的翻譯官、發言人,陪她到公司開會、出席公開場合,幫她收發E-mail。像本刊為求證一張她與希拉蕊的合照,發E-mail到美國給她,三小時後收到她的回覆,一般人的回信速度,都不見得比她快。
溫柔型的看護,則負責調理健康食物、餵食、給藥,協助她料理家務,照顧她也照顧孩子。
提到照顧王樂恰的感想,Lala說:「雖然我只認識癱瘓後的她,但,我發現,她從未讓自己的身體障礙,來阻礙她想要完成的目標。」「雖然她不能說話,但,總是會拼字給我,告訴我哪裡做錯,或是告訴我她要怎麼做。」
她用眼皮陪大兒子讀書。
Betty形容,在週末,Ton Ton很有耐心的一字字將故事念出來給媽媽聽,他看著媽媽的眼睛,等媽媽眨眼認可了,才會翻到下一頁,「那是一個珍貴、親密的時刻。」Betty說。
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入睡前讓孩子在身旁一起讀,藉此教導孩子規範。例如一篇為十歲長子所寫的祈禱文,訂下手機使用規則:
一、不能在手機上玩遊戲。
二、不能玩社群媒體。所有的大學和企業都會查看你的臉書和Instagram,有可能對你不利。
三、不能邊走邊玩手機。
四、可以看YouTube,但必要時我會查看你的搜尋紀錄。
五、照顧好手機,不要弄丟或摔壞。
如果你能遵守這些規定並好好照顧弟弟,我會考慮明年生日為你換一支更好的(手機)。
她教孩子如何用銀行戶頭賺取複利(詳見為子祈禱文),也用眼皮做投資決策。
每週上班一天,參與投資決策
每週一天,她到AA的美國分公司上班,參與公司投資決策,透過看護表達看法。輪流陪她上班的看護有三位,都須簽訂保密契約,以免公司決策外洩。她透過看護回E-mail,內容就像她在說話一樣;她也透過眼皮,跟好友Betty聊遍所有話題,對每件事都有強烈意見,如果與她意見不同,她會眨一個「白眼」回給好友。
「最近兩年,我在樂恰身上看到一個新的改變,」Betty說,她過去總是完美主義,試著取悅每一個人,現在她只關心對她重要的事,她的親人朋友,她不再被別人的期待所困。
「當我想到自己,總是浮現出一個不能說話的癱子,這是當我中風時,醫生下的診斷,但,我知道我的中樞神經並沒有被切斷,我只是肌肉纖維虛弱、神經訊號虛弱,當我想到這點,我學會避免(替自己)下標籤。」
「我不是癱瘓,只是虛弱。」王樂怡這樣定義自己。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啊啊啊……」迄今我忘不掉這個哭泣的聲音。
那天,採訪王樂怡最後,我問她,有沒有話要對爸爸說?她突然激動起來。
她一邊流淚,一邊對著旁邊的看護眨眼,看護代替她說出想對父親說的話:「謝謝您常常飛來(美國)看我,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父親與丈夫,是王樂怡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尤其在她中風之後。
她在香港中風清醒後,由於香港、台北兩地的居住環境,對殘障人士並不友善,王樂怡全家搬到美國居住並接受治療;這六年來,王伯元成了空中飛人:「我都成了華航VIP!」
王樂怡的母親在她十五歲時過世,王伯元「同時是父親,也是母親」,他一手帶大兩個女兒,父女感情很深;尤其王樂怡和爸爸都在創投業界,「我們同時是生活上、生意上的好夥伴,」他的一篇給女兒的信中這樣說。
女兒中風,王伯元如椎心之痛,他透過書信寫著:「也許妳不知道,從妳生病那一天起,幾乎沒有一刻不想到妳。
我向上帝祈禱,希望我能代替你受所有的苦……。我找遍所有專家名醫,希望有治癒的方法,我從未放棄找尋新療法來幫助妳痊癒。」
「你擔心女兒的婚姻關係嗎?」我問。「那是我第一年最擔心的,後來就不擔心這問題了,」他說。
「我最擔心的,是她身體的問題,因為,中風一次的人,很容易中風第二次,第二次中風就很危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即便女兒復原情況不錯,王伯元依然憂心忡忡:「那是復健,那個病因還在啊。」他內心最害怕的,不是女兒的婚姻,而是維繫一切最根本的,生命。但婚姻對於王樂恰,卻是重要支持。她的先生卡畢爾這次陪同回台灣,接受本刊採訪時說:「除了生病第一年,我不覺得她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她生病後,兩人一樣為了孩子吵架,卡畢爾把她當成與過去一樣的妻子,「(我們爭吵)都跟孩子有關,例如她希望他們少看一點電視,還有不能喝可樂,不能吃玉米片。」
我問卡畢爾:「她曾經要你離開她嗎?」他立即回答:「沒有。」
頓了一下,他解釋:「她絕不會說『你可以離開我』,因為這就表示她投降了。因為這是這場戰鬥的一部分。」這是他理解的強悍妻子。王樂恰倒下後,卡畢爾對她說:「我們需要妳活著來照顧孩子,來經營我們的家,妳要好起來。」
回應家人的期待,她奮鬥不懈。她詮釋「勝利」對她的意義:「勝利對我來說,不過是個開始,現在要談怎麼做,而不是結果會如何;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
每天寫一篇》她的為子祈禱文,連理財都教
王樂怡很重視和兩個兒子的溝通、教育,為了讓兒子明白媽媽的期待,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讓孩子在睡前讀。以下節錄片段。
親愛的主,請告訴TT(長子),我們不會在客人面前處罰他,因為這會使他難堪,我們享有同樣的尊重。
如果在客人來訪時甩門,我們會懲罰你。還有,鞋子要放在玄關,如果你不想找不到你的鞋子,就要把鞋放好,否則我會藏起來。
你現在也有銀行帳戶了,要好好利用,因為你可以從帳戶賺到複利。例如,如果在戶頭存進一百美元,一年以後可以拿到一百零三美元。兩年以後,你可以拿到一百零九美元,三年後一百二十七美元。
當你要買需要的東西,應該找尋最便宜的價格,不要浪費。要常常檢查你的利息有多少。奉主的名求,阿們。親愛的主,請告訴Caillou(次子)知道打人是罪惡的。對於打人或戲弄,我會一視同仁不警告就處罰。
我愛你,也正試著讓你加入籃球隊。你和大家都相處融洽,不過應該要像TT一樣,找個跟你一樣大的好朋友。請告訴Caillou,接下來兩個星期,我會因為復健很忙……。我每個月會有兩星期接受Neuro-IFRAH(復健治療)。
記得要把治療當成是(我)去上班,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輪椅丟掉,能夠抱抱你。奉主的名求,阿們。 (整理.賴寧寧)
(105.4.27)曾經看過電影《潛水鐘與蝴蝶》, 靈魂框在身體的牢籠
面對無常的考驗,看王樂怡如何不畏身體的苦難
為兒子、為丈夫、為自己的人生
她說「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眨眼CEO 亞洲私募基金女王
一個受困軀體的靈魂,翻轉厄運的故事
商周10503
她,打造亞洲最大綜合私募基金,資產規模2千多億元,有頂尖學歷、成功事業、銀行家另一半、可愛的兒子……
卻在這樣的人生顛峰,命運對她開了一個殘酷玩笑,她在公司開會時突然昏倒,一瞬間,從天堂跌入地獄。
她癱了,全身只剩下眼皮能動,但,為了家人,她努力不懈;用眼皮跟外界溝通,衝破無助的軀體,她要證明:「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天之驕女,重摔谷底
在香港一次開會中,她突然昏迷,只剩眼皮會眨
這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採訪,是我記者生涯二十多年來,從沒遇過的。
「A、E、I、O、U……」眼前的採訪對象,頸部以下癱瘓,不能言語,只能透過眼皮,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緩慢的拼出英文單字。
病前,打造兩千億規模創投公司
她是王樂怡。
曾經,她是天之驕女,擁有能讓全世界女人羨慕的一切。
她擁有頂尖學歷,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哈佛MBA畢業。
她事業如日中天,曾任職美國高盛集團商業銀行部營運長;十年前,她與兩位好友,在香港創辦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Asia Alternatives(簡稱AA),並擔任總經理。目前AA總資產規模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舊金山、北京、上海都有辦公室。
她的父親是台灣創投教父——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王伯元:她的先生——印度裔卡畢爾.密斯拉(Kabir Misra),是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的左右手,擔任軟銀私募基金的負責人,也是孫正義派駐阿里巴巴董事會的代表。
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也熱愛旅行、美食。「這幾乎是完美的人生,」她的爸爸說:「她教育程度好,嫁的丈夫又好,有小孩、有事業,朋友那 多,大家都喜歡她。」
病後,小兒子沒聽過她說話
但,六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倒下,在香港辦公室開會中,因頸部動脈剝離而昏倒,昏迷三天後,第四天醒來時,頸部以下完全不能動。猶如法國《ELLE》雜誌前總編輯《潛水鐘與蝴蝶》故事翻版,迎接她的,是一個身體的牢籠,一個癱瘓的人生,全世界沒有人會羨慕的慘況。
當時,大兒子四歲、小兒于才出生四個月。六年來,小兒子沒有聽過媽媽的聲音,他常常問管家:「媽媽為什麼不能動?」
她眼睜睜看著兒子長大,卻不能喚他、抱他、親吻他。
「這就是命吧。從那時候最好的狀態,掉到最壞的狀態,」六年後才願意開口談女兒的王伯元,如今回想當年的事,仍然數度說不出話來,「唉,我不想談……。」
但她不甘心沉浸在最壞的狀態,縱使全身只剩眼皮能動,意志卻因此更強大,她用盡全力,要抓回完美人生。她每天復健,做到滿身大汗,重複失敗、疼痛大叫,卻沒放棄。六年過去,如今手指能動,能坐、能稍微站立。
一年前,她回公司上班,每週一天,用眼皮參與公司投資決策;她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定小孩讀書計畫;也指揮十五個兼職看護,定績效考核表。她大膽寫下「快樂清單」,開始旅行,陪孩子去樂高樂園、迪士尼樂園;她也看電影、吃最愛美食,即便得切得細碎,才能吞嚥。
今年二月,她在病後首度重回六年前倒下之地——香港,參加自己創辦的AA總公司成立十週年活動,與上百位好友同事見面,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與其中。此行她也返台參加上百位親友的家族晚宴,並接受本刊獨家訪問。她更花兩年時間,出版英文書籍《Reflections on A Changed Life》(暫譯: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中文章,是她花兩年時間用眼皮寫成的,對於未來,她這樣說:「多數人把(我的)勝利,定義為能行走;但,對我來說,勝利代表的,是快樂。」
「我想像(有一天)能飛到巴黎吃馬卡龍,或是到峇里島游泳。我整個世界大開,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而,她更希望,有一天她能用雙手,緊抱兩個心愛的兒子。
尊嚴,一夕瓦解
「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大腦一樣」
那是王樂怡腦中風前的最後晚餐。
「誰知道我的最後一餐,會是跟這四人一起吃飯?」王樂怡在《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裡,描述出事前那一晚。
那夜,她在香港一家名叫「阿里郎」的韓國餐館,跟兩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吃著韓國烤肉、喝著燒酒,當時她全家住在香港,這在外資圈是很平常的一頓晚餐。
隔天,她在香港辦公室開會時,突然中風昏倒,立即被送往香港知名公立醫院瑪麗醫院急救,昏迷三天後清醒,轉到美國舊金山灣區醫院治療。
她清醒後發現,自己竟然成為意識清楚、不能說話只能躺在床上的癱瘓病人!醫學上稱為「閉鎖症候群」,仿佛一個與外界斷鏈的靈魂,被禁錮在不聽使喚的軀體裡,心靈黑牢讓她痛苦不堪。
那年,她才三十九歲,正攀向高峰。
發病前兩年,她和另外兩位華裔女性成立的AA創投,在金融海嘯期間募到第二支基金,金額高達九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多億元。專門報導私募基金動態的專業期刊《PEI Asia》,將她們列為年度風雲人物之一,「在金融海嘯中,她們創造了話題。」該雜誌這樣描述。
如今,AA管理的資產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十年間成長了十一倍,是亞洲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
她熱愛美食,卻失去咀嚼功能
王樂怡在同學眼裡,是一個聰明、認真又會玩的學生。她在史丹佛大學主修經濟及國際關係,但她卻連高等微積分、物理、量子力學的課都修;她除了英文母語,中學時回台北學了中文,還會說法文、日文。
她熱愛工作,丈夫形容她是「工作狂」,只要忙起來,就會一直不停的工作,「她可以整天都不用上廁所,連休息一分鐘也不願意。」
她熱愛美食、美酒,鵝肝醬、馬卡龍,還曾跑到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當實習生,甘願被主廚大吼,也要窩在廚房學做佳餚。美食主義者,卻一夕問被奪走了咀嚼吞嚥的能力。
「誰會知道,隔天我就變成又啞又四肢癱瘓,只能用眼睛打字的人?」「如果那是你最後一次自己進食,你可曾想過那一餐會是什麼?」她永遠記得那個她能獨立自主決定一切的夜晚。
她昏迷後醒來,人生變調。食衣住行樣樣得靠人協助才能完成,不能說話、不能坐、不能站、不能吞嚥,吃飯得先將食物打成泥,用長長的胃管將一團泥打進胃裡面;洗澡、更換內衣褲、包尿片,任何一件小事,都得依賴看護,才能讓生活繼續。
長達半年時間在醫院復健,她心情跌到谷底,得看心理諮商,吃藥抗憂鬱症;王伯元擔心女兒,每個月赴美國看她,調動大批親友員工,輪流到美國陪伴她,先生卡畢爾也向孫正義請假一年,照顧她和兩個兒子。
中風前,王樂恰將公司、家庭處理得井然有序,「她很聰明,條理分明,」卡畢爾形容她,「她會處理所有的事情,她每件事都會安排好,而我只要人出現在那裡就好了,我什麼事也不用做;而在那(中風)之後,我得負責大部分的事情……。」他回憶全家最低潮的那一年。
她思緒清晰,卻連跟看護抗議都難
沒有尊嚴,讓她深深痛苦。
「人和動物之間,差別究竟在哪裡?」因為,「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有大腦一樣,」她用眼皮眨出這些話。這是閉鎖症候群最難適應的事情,因為他們心智清晰,卻無法表達。
「不要把我當成動物,或是沒有生命的物體,」有時,她想跟看護抗議,但,她有話卻說不出口,無法表達自己的看法,「當你被擦拭時,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和自己原本的身分。」她說。
「出於自私,我真希望我就這麼死了,」在長達一年的低潮期中,她曾有過死亡念頭,但,她連求死都難。
意識清楚,卻無法表達的痛苦,深深折磨著「閉鎖症候群」患者。2012年,一位英國閉鎖症候群患者,向法院請求「安樂死」卻遭駁回。他七年前罹患閉鎖症候群,神志清醒,但脖子以下癱瘓,無法說話,七年來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於是他向高等法院遞狀,要求讓幫他安樂死的醫師,能免除謀殺罪名,但遭法院駁回,他聽到判決後激動大哭,「法律要把我打入沒尊嚴且悲慘的生活煉獄,」他在判決後拒絕進食,一週後因肺炎過世。
這種一心求死的心情,王樂怡也經歷過:「喔,我多希望他們用了heparin(抗血栓劑,防止血栓擴大),也許能減輕傷害,也可能殺了我::任何情況都好過現在這樣。」
在最低潮時,她甚至一度對信仰的基督教產生懷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信仰既給我希望,同時又如此不足,萬能的救世主為什麼不能治癒我?」
母子,失去對話
跟管家競爭小孩的愛,總感覺被撕裂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身為基督徒的王樂怡相信,上帝旨意若能在人間實現,那人間就是天堂。
但,她卻離這天堂很遠。這條通往天堂之路,是由荊棘鋪成的。
孩子是鮮花,也是荊棘,是她的最愛,也是最痛。
原本理所當然的媽媽角色,在生病倒下後,被管家取代。賴瑞(Larry)原本是她的秘書,後來成了她的管家,每天來家裡上班,同時也照顧兩個兒子。
小兒子Caillou跟賴瑞非常好,好到讓身為媽媽的她忌妒,當她看到賴瑞帶著小兒子嘗試新事物時,「我總是感覺被撕裂,因為他會記得的是賴瑞,而不是我,我希望Caillou能經歷一切,但自私的,我希望和他一起經歷的是我。」
「 Larry是我的管家,他是我的聲音、我的手臂、我的腿。我非常感激,卻也忌妒他。他做得越好,越彰顯出我的無能;同時我也把他視為對手,要和他競爭我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她和小兒子一起看動畫電影,但小兒子卻要賴瑞陪,而不要媽媽,「我為孩子們高興,但為自己悲傷,」她用眼皮記錄了內心感受。
兒子總問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小兒子從沒聽過媽媽說話,從沒看過「會動」的媽媽;大兒子Ton Ton對自己四歲前的媽媽記憶很深,很懷念「會動」的媽媽。
照顧王樂恰三年的看護Lala說,隨著兩個孩子長大,他們總會問一些關於媽咪的問題,大兒子會分享和父母住在香港時的快樂回憶,每當醫生、朋友來到家裡,他都毫不遲疑的問每個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一旁的王樂怡,聽到大兒子這樣問,就傷心流淚。
小兒子也常讓她淚崩。他非常外向,什麼都不怕,他會當著媽媽面前問:「為什麼妳要坐輪椅?」「妳什麼時候可以說話?」
他一想到什麼,立刻就問,這些問題讓王樂恰哭泣。但,她還是拼出最好的答案,「她總是和孩子們保證,媽媽非常努力的朝康復邁進,」Lala說,得到媽媽的答案,孩子們才滿意。
兩個兒子也告訴Lala:「我知道我媽媽很努力,我都可以聽到她在復健室裡(因肌肉拉扯)尖叫。」
在妒忌、傷心、盼望交織中,她努力保持理性,盡全力維護跟孩子的感情。孩子們會跟媽媽出去,看電影、逛遊樂園,或簡單的出去走走,他們會坐在媽媽的大腿上,甚至為了輪到誰坐吵起來;他們睡覺前禱告,拜託上帝幫助媽媽康復,他們知道自己很幸運,還能有媽媽在身邊。
但,考驗如利劍隨時射出,不只是親情的刀,還有員工的刀。
看護偷跑事件,也在她家上演
中風後,看護變成她的聲音,最親密的代言人,但,她卻無法控制或挽回他們,例如一次最令她痛苦的「背叛」。Dibya是她住香港時的傭人,認識中風前的她,她認為。Dibya認識她的全部,和別的看護不同,因此非常在意她。
「我的新世界是輪椅出入口、是殘障停車、電梯和私密空間……,他們不了解真正的我,我遠遠超過我的失能。我的情況是讓我能優先停車,僅此而已。」她渴望身邊的人了解真正的她,而Dibya是少數人之一。
但,Dibya卻在一天夜裡偷跑,對她打擊很深。「我感覺我的世界都被摧毀了,其他的照顧者沒有人認識中風前的我,對他們來說,我不過是個啞巴的癱瘓者。」
長期照顧重症患者的壓力,無法用金錢或情感來彌補。這種殘酷的戲碼,已在全球成千上萬的家庭裡上演,儘管王樂恰的經濟條件比別人好太多,還是難以逆轉人性。
曾經,一位照顧她四年的看護,王樂恰讓兒子跟她兒子一起過夜,原以為這位看護最有同理心,但還是不告而別。
「我不過是她可以轉身走開的工作,」她認清,自己必須更堅強:「我只能依賴我自己。」
縱使認清現實,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仍深深籠罩著她。
她的另一半卡畢爾,跟我們分享一件事。他們夫妻都在創投界,兩人的朋友完全重疊,但王樂恰生病後,全家從香港搬到美國加州,卡畢爾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王樂恰卻不認識,當她知道後,大哭十五分鐘以上。
「她說,她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不再相同,出現了差異。」卡畢爾坦言。
又例如,兒子同學的爸媽,不認識以前的她,對待她就像一個病人一樣,這也讓她很不好受。
新的人際關係讓她感到挫折,為了尋找自信,她計畫了今年二月的亞洲行。
她每天積極復健,跟疾病賽跑,有時,挫折卻如影隨行。
王樂恰兩年前照了CT掃描,結果顯示她的假性動脈瘤正在變大,讓她害怕:「我這麼努力活著,結果還是可能死去。」所幸,最後發現那是誤診。
這件事,讓她了解到必須更警覺照顧自己,而且,絕對不能放棄。
她的情緒控制也常出現問題。
有一次,她在教堂聽講道,突然停不住大笑,最後卡畢爾和看護安妮,不得不把她推出教堂。又有一次聽歌劇,她大聲哭泣,看護也只能帶她離場。
她想改善這情況,一天吃三顆藥控制憂鬱情緒,「我想這是免不了的,不過她(現在)開心的時候比不開心的時候多,這個是關鍵。」卡畢爾說。
如今,她仍經常自問:「如果上帝不會治好我?」她還是會感到恐懼,但更多時間,她相信:「祂的國度沒有苦痛、沒有死亡,沒有眼淚,我不會中風,每個我愛的人都會在那裡,我的恐懼會一掃而空。」
修復,不眠不休
上班、旅遊、陪兒子讀書,更鼓起勇氣參加同學會!
「我不變的特質就是不屈不撓。」王樂怡說,「為了復原,我不眠不休。」
持續復健六年,現在的她,拇指能動,能坐,也能稍微站立。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一次,朋友Betty要從她加州的家離開時,她竟然發出一聲緩慢卻非常清晰的「Bye!」
「那是我幾乎三年來,第一次聽到她說話,她的臉上露出驕傲與喜悅,但我猜她更得意的是,把我嚇得驚魂未定吧。」Betty說。
不止身體情況改善,她也努力掙脫心靈牢籠。
相較於許多重症者不願見到以往好友,她參加大學同學會,飛到香港台灣見老同學、老朋友,重新和過去的人際關係接軌。
史丹佛同學會那個週末,改變了她
看護Lala回憶,有天她收到一封信,是史丹佛大學邀請她參加畢業二十週年的同學會,當Lala把內容讀給她聽時,她很快就說不想去。
因為不去,她做了一個同學會網頁,讓大家知道,也許她可以參加下次聚會。
六個月後,有一天,Lala在王樂怡的房間時,她拼出她的最新決定:「我想去參加同學會。」
Lala非常震驚,沒想到她會改變心意,當時距離同學會只剩一週。
那天Lata休假,她自告奮勇同去,因為她知道那對王樂恰多麼有意義。她準備了四盒面紙,猜測王樂怡會看到很多舊識,必須解釋她發生的事,可能會觸動情緒,大哭一場。
王樂恰準備一本相簿,裡面有她、先生、小孩,還有一頁說明她從史丹佛畢業後所做的事。
當她們到達同學會,Lala把相簿交給每個來問候的同學,出乎Lala的預料,王樂恰完全沒哭,她透過Lala跟每個人聊天,大家對待她就像從前那個「宿舍的王樂怡」一般。
「我覺得同學會的那個週末,改變了王樂怡,朝適應她的新生活邁進,這證明了她還是跟以往一樣,還是那個外向的人。」Lala說。
她的外貌也開始改變,最明顯的,是彩色指甲,「指甲,是我靈魂的倒影。」
每隔四個星期左右,美甲師會到她家,一開始,她只要求塗上透明指甲油,腳趾塗上紅色。後來,她的指甲有粉紅色、綠色、橘色和紫色,「我的靈魂被稀奇古怪、樂趣、喜悅所占據,」她要跟晦暗的世界告別。
仿高盛用KP-管理員工
她更用眼皮管理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龐大的基金。
許多人好手好腳做不到的事,她卻用眼皮完成,關鍵在於邏輯力與意志力。她有十五個看護,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她模仿曾任職過的高盛集團的績效考核表,訂下管理看護的KPI表格,每年年終進行績效考核。
她將看護分兩類,能幹型的看護,能夠精準的幫她表達意見,就擔任她的翻譯官、發言人,陪她到公司開會、出席公開場合,幫她收發E-mail。像本刊為求證一張她與希拉蕊的合照,發E-mail到美國給她,三小時後收到她的回覆,一般人的回信速度,都不見得比她快。
溫柔型的看護,則負責調理健康食物、餵食、給藥,協助她料理家務,照顧她也照顧孩子。
提到照顧王樂恰的感想,Lala說:「雖然我只認識癱瘓後的她,但,我發現,她從未讓自己的身體障礙,來阻礙她想要完成的目標。」「雖然她不能說話,但,總是會拼字給我,告訴我哪裡做錯,或是告訴我她要怎麼做。」
她用眼皮陪大兒子讀書。
Betty形容,在週末,Ton Ton很有耐心的一字字將故事念出來給媽媽聽,他看著媽媽的眼睛,等媽媽眨眼認可了,才會翻到下一頁,「那是一個珍貴、親密的時刻。」Betty說。
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入睡前讓孩子在身旁一起讀,藉此教導孩子規範。例如一篇為十歲長子所寫的祈禱文,訂下手機使用規則:
一、不能在手機上玩遊戲。
二、不能玩社群媒體。所有的大學和企業都會查看你的臉書和Instagram,有可能對你不利。
三、不能邊走邊玩手機。
四、可以看YouTube,但必要時我會查看你的搜尋紀錄。
五、照顧好手機,不要弄丟或摔壞。
如果你能遵守這些規定並好好照顧弟弟,我會考慮明年生日為你換一支更好的(手機)。
她教孩子如何用銀行戶頭賺取複利(詳見為子祈禱文),也用眼皮做投資決策。
每週上班一天,參與投資決策
每週一天,她到AA的美國分公司上班,參與公司投資決策,透過看護表達看法。輪流陪她上班的看護有三位,都須簽訂保密契約,以免公司決策外洩。她透過看護回E-mail,內容就像她在說話一樣;她也透過眼皮,跟好友Betty聊遍所有話題,對每件事都有強烈意見,如果與她意見不同,她會眨一個「白眼」回給好友。
「最近兩年,我在樂恰身上看到一個新的改變,」Betty說,她過去總是完美主義,試著取悅每一個人,現在她只關心對她重要的事,她的親人朋友,她不再被別人的期待所困。
「當我想到自己,總是浮現出一個不能說話的癱子,這是當我中風時,醫生下的診斷,但,我知道我的中樞神經並沒有被切斷,我只是肌肉纖維虛弱、神經訊號虛弱,當我想到這點,我學會避免(替自己)下標籤。」
「我不是癱瘓,只是虛弱。」王樂怡這樣定義自己。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啊啊啊……」迄今我忘不掉這個哭泣的聲音。
那天,採訪王樂怡最後,我問她,有沒有話要對爸爸說?她突然激動起來。
她一邊流淚,一邊對著旁邊的看護眨眼,看護代替她說出想對父親說的話:「謝謝您常常飛來(美國)看我,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父親與丈夫,是王樂怡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尤其在她中風之後。
她在香港中風清醒後,由於香港、台北兩地的居住環境,對殘障人士並不友善,王樂怡全家搬到美國居住並接受治療;這六年來,王伯元成了空中飛人:「我都成了華航VIP!」
王樂怡的母親在她十五歲時過世,王伯元「同時是父親,也是母親」,他一手帶大兩個女兒,父女感情很深;尤其王樂怡和爸爸都在創投業界,「我們同時是生活上、生意上的好夥伴,」他的一篇給女兒的信中這樣說。
女兒中風,王伯元如椎心之痛,他透過書信寫著:「也許妳不知道,從妳生病那一天起,幾乎沒有一刻不想到妳。
我向上帝祈禱,希望我能代替你受所有的苦……。我找遍所有專家名醫,希望有治癒的方法,我從未放棄找尋新療法來幫助妳痊癒。」
「你擔心女兒的婚姻關係嗎?」我問。「那是我第一年最擔心的,後來就不擔心這問題了,」他說。
「我最擔心的,是她身體的問題,因為,中風一次的人,很容易中風第二次,第二次中風就很危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即便女兒復原情況不錯,王伯元依然憂心忡忡:「那是復健,那個病因還在啊。」他內心最害怕的,不是女兒的婚姻,而是維繫一切最根本的,生命。但婚姻對於王樂恰,卻是重要支持。她的先生卡畢爾這次陪同回台灣,接受本刊採訪時說:「除了生病第一年,我不覺得她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她生病後,兩人一樣為了孩子吵架,卡畢爾把她當成與過去一樣的妻子,「(我們爭吵)都跟孩子有關,例如她希望他們少看一點電視,還有不能喝可樂,不能吃玉米片。」
我問卡畢爾:「她曾經要你離開她嗎?」他立即回答:「沒有。」
頓了一下,他解釋:「她絕不會說『你可以離開我』,因為這就表示她投降了。因為這是這場戰鬥的一部分。」這是他理解的強悍妻子。王樂恰倒下後,卡畢爾對她說:「我們需要妳活著來照顧孩子,來經營我們的家,妳要好起來。」
回應家人的期待,她奮鬥不懈。她詮釋「勝利」對她的意義:「勝利對我來說,不過是個開始,現在要談怎麼做,而不是結果會如何;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
每天寫一篇》她的為子祈禱文,連理財都教
王樂怡很重視和兩個兒子的溝通、教育,為了讓兒子明白媽媽的期待,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讓孩子在睡前讀。以下節錄片段。
親愛的主,請告訴TT(長子),我們不會在客人面前處罰他,因為這會使他難堪,我們享有同樣的尊重。
如果在客人來訪時甩門,我們會懲罰你。還有,鞋子要放在玄關,如果你不想找不到你的鞋子,就要把鞋放好,否則我會藏起來。
你現在也有銀行帳戶了,要好好利用,因為你可以從帳戶賺到複利。例如,如果在戶頭存進一百美元,一年以後可以拿到一百零三美元。兩年以後,你可以拿到一百零九美元,三年後一百二十七美元。
當你要買需要的東西,應該找尋最便宜的價格,不要浪費。要常常檢查你的利息有多少。奉主的名求,阿們。親愛的主,請告訴Caillou(次子)知道打人是罪惡的。對於打人或戲弄,我會一視同仁不警告就處罰。
我愛你,也正試著讓你加入籃球隊。你和大家都相處融洽,不過應該要像TT一樣,找個跟你一樣大的好朋友。請告訴Caillou,接下來兩個星期,我會因為復健很忙……。我每個月會有兩星期接受Neuro-IFRAH(復健治療)。
記得要把治療當成是(我)去上班,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輪椅丟掉,能夠抱抱你。奉主的名求,阿們。 (整理.賴寧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