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1.2)我喜歡「精靈工廠」的傳說,沒有夢想因子,很難結出藝術之果
陳立恆是個勇於解決問題的企業家,在我閱讀《玩美法藍瓷》自傳之後,「法藍瓷」不只是品牌,是一個鍾情美學者的蛻變
玩吉他搖滾、頂下並經營艾迪亞,從代工到後來品牌創立,60年成為世界的禮品教父。
因為閱讀讓我進入法藍瓷的故事,記得曾在松山文創欣賞展品,但沒有現在想來那樣感動,因了解而熟悉
現在看到有關法藍瓷的報導,總會停留佇註,看著他揮灑的線條、背後的故事、展現的寓意,也學習美學呈現~
(圖.文摘錄網路)
第一個文創經驗 ─ 艾迪亞
人生的另一座舞台很快就出現在我的眼前,占地不是很寬廣,但舞台上星光四射,照亮了台灣藝能界的一代人,從七○年代直到今天。
1970年,我加入一個半職業的搖滾樂團Southern Breed,竟然在台北駐唱圈闖出了一點名聲,因為需要時常練習,我們便在我母親買在仁愛路四段,位於現今名人巷附近的一幢公寓裡練唱,搖滾樂本身就是比較吵鬧的音種,加上都是脫韁野馬般的小男生,沒多久就吵鬧到左鄰右舍瀕臨崩潰的程度。上門「談判」的是個颯爽的青年男子,就是後來我們暱稱為老樂的樂俊俠,他並不興師問罪,反而告訴我們他蠻欣賞我們的音樂,但吵得他實在沒法專心工作,特地請我們去他餐廳的地下室練唱,那兒隔音很好,吵不到人。既然天底下有這麼美的事,我們當然不會拒絕,而熟稔以後,我們才曉得老樂系出名門,也是個音樂人,難得如此坐花醉月的雅懷,自然不足為怪。
老樂口中的那個餐廳就是艾迪亞,那時候還只是一家普通的西餐廳,因為忠孝東路兩邊在修路,餐廳生意受到影響,一直冷冷清清,我就建議他找駐唱歌手,把氣氛炒熱,也吸引不同客群上門。結果,他立刻就接納了這個好主意,而且不只一次提出邀請Southern Breed在艾迪亞演出。然而我們的時間表早已滿檔,我就陸續牽頭了胡德夫等四個人去艾迪亞唱歌,後來又介紹了我的學妹,當年輔大第一校花胡茵夢進去幫襯,直到一年後,Southern Breed樂團因為團員理念不同而解散,我才有辦法將生活重心轉移到艾迪亞。從此,無心插柳的我,沒想到就種出一片屬於台灣民歌界的春風桃李地,也開出了我三十年文創事業裡,最初的枝繁葉茂。
自此我的夜晚過得比白天還絢麗,白天去輔大上課,晚上向艾迪亞報到,這次我的身分不再是歌手,而是全職的節目經理,這份工作並不似想像中的容易,每天絞盡腦汁地安排節目場次之外,還要隨時扮演各種角色,一有人遲到或是請假,必須臨時上台頂替代唱,服務生中途翹班,也要下場端端盤子,遇到真是有歌手出缺時,還要四處獵人頭,邀請朋友來演出,但對一個原本一心想要成為歌手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視野,我開始發現人生道路也許不是只有一個方向。
道路開始轉向是在我大三那年,某一天,老樂把我找去,告訴我餐廳不賺錢,他和他的合夥人們決定把餐廳結束了,二十一歲的我,縱有千般的不捨,但並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曲終人散的那一天,台上台下是懷著什麼樣的眷戀心情撐到散場,我已經記不得了,但我記得到了關門打烊的時候,台下還有三個女生不肯移駕,那天剛好是林明敏、賴聲川、陳家隆組成的North Country Street Band在演奏,也是依依不捨蹭著不下台。因為我得負責把餐廳鑰匙交到老樂手上,無計可施之下,只好祭出逐客令,而這三位女生無限惋惜的質問我為什麼要關門,我說人家業主要關門,我能怎麼辦?雙方唇槍舌戰了好一陣子,她們開始慫恿我們頂下來自己做,反正樂手、餐廳都是現成的,她們巧舌如簧,說得在場各位包括她們自己三個在內,人人都熱血沸騰,決定一起把艾迪亞頂下來,分工合作、不求報酬地讓它營運下去,少不更事的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正在寫一段歷史,只是懵懵懂懂地認定,這是一個好地方,有我們心愛的音樂,我們不能失去它。
當晚我就去找老樂,跟他說我們打算把艾迪亞頂下來自己做,他非常肯定這群毛頭小子在發羊癲瘋,就說出二十萬他就讓我們頂下這家餐廳,以我當時的身家,把車和吉他賣了也湊不出一半,老樂非常豪邁地叫我在一張紙頭上寫:「I owe you 20萬。」餐廳就算交給我了,這種近乎玩笑的借錢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個提攜後進的好人,卻也暗示了他認為這是個忒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險,搞一陣子肯定會發現玩不下去。老樂的懷疑是正確的,我們當時完全沒有想過盈虧的問題,只是真心希望艾迪亞能繼續為音樂而存在,正因為這樣一個雷打不動的信念,一年之後,我讓艾迪亞成了一家賺錢的餐廳,更成了台北市的娛樂新地標。
我一定要提一下老樂的這一紙借據,這是我第一次向人借錢做生意,也是第一次見識到有時候銀貨兩訖的商業行為,竟可以如此古典浪漫,區區幾個字,代表著一筆我從沒見過的大數目,更代表著一個人的寬厚,以及另一個人的誠信。所以,往後在我做生意的過程中,常常喜歡以口頭的君子協定和我的客戶們打交道,雖然常遭到不解,也吃過暗虧,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不信由人,但以我三十多年的經驗總結,我二十一歲那年學到的寬厚與誠信,一直是我商業往來上最寶貴的資產。
簽下老樂的借據後,賴聲川、林明敏、陳家隆、殷氏兄弟和我正式頂下了艾迪亞,這才知道這種追求藝術,不染聲色、沒有油水的逐夢事業常常是一個錢坑,幸好當年我們已經將輸贏放下,又有豐沛的熱情,不怕輸的毅力,才能驚險挺過創業維艱的一切障礙。當時雖然有了店面,而且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是不支薪的義工,但餐廳的日常開銷還是要現金週轉,例如當時房租就是每月五千台幣,加上水電、食材等支出,都是我們這些窮學生無法負擔的沉重,於是我們幾個又費了一番功夫到處湊錢,找到其他投資人之後,餐廳才得以維持。
文創載體俱在一個「情」字
彼時的艾迪亞就是現代所謂文創產業的原型之一,它的市場性不言可喻,在一個相對單純封閉的時空裡,用音樂舞台的龐大能量,安撫年輕世代的苦悶迷惘,用吟遊詩人的輾轉剖白,表達飲食男女的悲歡聚散,要不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那時我們已經走出搖滾樂的爆破式思考,全心接受起六、七○年代民謠,它的反璞歸真,漸漸影響了其後台灣民謠的創作發展,也某種程度上迎合當時不太富裕的民生條件。只要一把普通的民謠吉他,一副清新真誠的歌喉,就可以讓一名愁紅慘綠的在校學生,搖身變成傾倒眾生的耀眼星辰。所謂「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戲碼,天天都在艾迪亞上演,除了胡德夫、賴聲川、胡茵夢之外,齊豫、童安格、金智娟、馬兆駿、黃仲崑、楊祖珺、吳楚楚、庾澄慶、製作人王治平等等,許多台灣藝能界呼風喚雨的人物,都曾經站在這個舞台上,用青春純粹的熱情與天分,追逐各自的人生大夢。數年之後,當我投入禮品生產的行業,才發現文創產業的載體竟是如此異曲同工,不論禮品還是音樂,講究的俱是一個「情」字,只要是情真意切的創作,無論透過多麼簡單的形式,都可以在施與受的過程中留下雋永的記憶。
我了解我的音樂,但一家音樂餐廳不是有人在台上唱歌就可以開門營業,每天的細瑣轉折,都讓身為在校學生的我疲於奔命,更不用說後來又要服兩年兵役,退役之後,接著進入貿易業,在長期分身乏術的情形下,我慢慢琢磨出一套圓形管理的雛型,就是在艾迪亞之內人人平等,無論是樂手、廚房、還是外場、會計,每個人都是為了艾迪亞的存在而努力,既有義務做好自己的份內職責,也必須隨機應變,互相配合幫助,以達成運營餐廳這個共同的使命,我只負責訂基本原則與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但要求有意見一定要提出,有問題一定要反應。這樣的管理模式出乎意料的奏效,甚至特別適用於組織架構既鬆散又扁平的文創產業,所以我一直將之沿用到後來的事業中,即使今天的法藍瓷,雖然龐大到無法完全圓形的地步,但某種程度上也還依照圓形管理的精神在轉動。
從駐唱歌手、節目經理到餐廳負責人,艾迪亞給了二十出頭的我一個機會,同時在學校裡學習,在工作中成長,在生活裡世故,雖然沒能實現那個鄉下小夥子想要成為職業音樂人的夢想,它開啟了人生另一扇窗,在還沒有文創產業概念的年代,讓我得以窺其堂奧,有了第一手的、結合文創與商業的實戰經驗,更重要的是,艾迪亞歷練了我的膽識,讓我明白原來經驗與資源都是可以慢慢累積的,唯有抓住瞬間機會,承擔起甘受得失的責任,便是成功與失敗的疆界。
精靈的事業
不感興趣於市場比較大的雜貨、皮包等生意,而專注在聖誕裝飾及禮品,我想是某部分是源自於小時候的記憶。每回在主日學裡,背完一段聖經,牧師就會給我一張美麗的卡片以資獎勵,多半是國外各地收集而來的賀卡,用來鼓勵我們這些物質缺乏的小朋友,那一幅幅灑滿金粉、五顏六色的圖畫,上面有著超越我想像的木屋、雪景、聖誕樹以及看不懂的外國文字,不著痕跡地,點亮了我無憂無慮卻略顯蒼白的童年世界,還有對節慶美好的深深嚮往。
所以對於節日,特別是聖誕節,我就是有說不清的情有獨鍾,當我第一次踏進世界上第一家全年供售聖誕裝飾的禮品店Käthe Wohlfahrt,我就更加確定了我的偏好。Käthe Wohlfahrt位於譽為德國中世紀之寶的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一座到處充滿藤蘿與石牆的古老城市,在室內溫暖明亮的映照中,大人小孩歡天喜地在這家節慶氣氛濃厚的店裡走動著,搜刮著各色各樣的聖誕商品,透過他們喜悅的眼神,我似乎可以看到每家每戶壁爐上塞滿禮物的紅綠襪子,以及起居間裡一棵棵繽紛熱鬧的聖誕樹。
我造訪這家店,是因為Käthe Wohlfahrt的第二代掌門人,自喻為現代聖誕老人的Harald Wohlfahrt在台北世貿展看到我的攤位時,很開心的對我說:「我可找到我的精靈工廠了!」他總喜歡說有些事情是巧合(Coincidence),有些事情是緣分(What was meant to be),當然,聖誕老人和精靈的相遇既是巧合,也是緣分,於是我順理成章地成了他在歐洲十幾家店面的供應商,認識他之後,我不由得相信,也許四處分發禮物的聖誕老人,還有忙碌到不可開交的精靈工廠,不一定完全都是虛構出來的傳說。
Harald提醒了我,原來我們就是在做精靈的工作,一個為人們互訴喜悅與祝福的事業。
山寨生意的震撼
我們兩個年紀相仿又都興趣相投,從彼此的的身上,互相學習了許多,那時我剛在美國開了一間全年無休的聖誕裝飾店Grandpine,對零售業求知若渴,正好Käthe Wohlfahrt成了我最好的樣板。Harald雖然是子承父業的二世祖,但天生是一個思想靈活的生意人,因為家學淵源,他挑商品的眼光通常很準確,卻也有德國人實事求是的精神,每次我有新品出爐,他即使很喜愛,總是先訂一兩百個,放在每間店櫃台前一排的小籃子裡,插上一根新品上市的小旗子在旁邊,然後暗中記錄哪一個賣得最好,才會下真正的訂單,對於某些賣得特別快的產品,有可能從一百個的樣品單,突然增加到一萬個不等,每回我都會跟著猜測哪些樣品會受到消費者青睞,無形中,也訓練出針對西歐聖誕市場一些敏銳度。
原本Käthe Wohlfahrt只販售他人設計開發的商品,直到他參觀了海暢以後,被我們自行設計開發的成果給刺激到了,後來他也在公司內部成立設計部門,雖然此舉影響到我手上的生意,但看朋友更上一層樓,我自是樂見其成,想當年我也是受了別人的刺激,才轉而熱衷於設計。大約是海歌第二年的時候,好不容易紐約一家頗具規模的禮品公司Adler欲與我們合作,派來他們重點設計師Margaret到台北公司與我們討論設計案,不料這位小姐在展示間裡看見有她設計的商品,玲瓏剔透的她一眼便知我們竟然有做山寨生意,二話不說,扭頭就回了美國,這筆生意自然就飛了,但丟了訂單事小,對當時年少氣盛的我來說,自尊心被蒙上好一大片烏雲,第一次,「智慧財產權」五個字在心中有了具體的形象,從此發狠在設計領域上下足功夫,才有了後來令Harald驚艷的精靈工廠,以及埋下日後自創品牌的伏筆,想來也要感謝這位Margaret小姐的扭頭一走,驚醒了我這個夢中痴人。
自從Harald建立自己的設計部門之後,他下的訂單逐漸減少,我也將重點轉向美國的禮品市場,不過私底下我們還是細水長流的好朋友,前兩年我抽空到羅騰堡故地重遊,站在Käthe Wohlfahrt依舊熱鬧滾滾的櫥窗前,玻璃倒映著我們兩個老朋友的飛霜鬢角,歷經三十年,雖然不再是彼此的精靈與聖誕老人,卻依舊為節慶的繁華美好而各自努力著,真是一個很巧合的緣分。
忍痛拒絕千呼萬喚來的機會
除了聖誕裝飾,海暢的重心其實是放在禮品市場,禮品業是一個廣義的精靈事業,畢竟聖誕節只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一天,還有三百多個形形色色的節日、紀念日及生日等等特殊日子,天天都需要一個適合的禮物,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心意交流,像美國這麼愛送禮的國家,除了電子產品、玩具及服飾之外,禮品市場的年均規模保守估計達數百億美元,和我合作過的Stahl、Midwest、Alder都是當時美國禮品業大軍中的好手,但比起美國禮品界的龍頭企業Enesco,他們則是小巫見大巫了。在九○年代Enesco的全盛時期,其股價曾經上看每股五十美元,相較2000年微軟(Microsoft)最高股價也不過六十美元之譜,大家應該不難想像當時Enesco是何等意氣風發了。
理所當然地,Enesco是我目標客戶名單的首位,我七九年還在海歌初期的時候,就已經在用雪片一樣的開發信「轟炸」Enesco的總部,但高高在上的Enesco並沒有將名不見經傳的海歌、甚至是後來的海暢放在眼裡,這種好像歌迷寫給偶像的開發信一共寫了七個年頭,我才終於等到了它的回眸一笑。1986年時海暢在業界已經打開知名度,Enesco的執行長也是創辦人,當時有如全球禮品界一哥的Eugene Freedman很慎重的派人來台灣拜訪,表達願意和我們合作之意,不料Enesco在台灣竟然已經有一個經銷商,就是前彰銀董座私人成立的惠台貿易公司,所有Enesco在台的生意都必須透過他們,這種透過第三者的生意模式,讓我覺得很隔膜,既無法完整呈現我們產品的優越性,也不能得到Enesco的即時反饋,所以幾番權衡之下,面對這個千呼萬喚才求來的機會,我還是忍痛拒絕了。
隔年,一向無往不利的Freedman決定親自來台灣會會這個莫名奇妙的Franz,究竟是何方神聖一天到晚寫信給他們,等到真有生意做的時候卻又毅然回絕,結果他一踏進我們的展示間,真可謂是一個欲罷不能,我記得他沒日沒夜地呆在裡面都不想出來,總共挑了四百多件中意的樣品,事後才知道,他回到芝加哥的總部以後,逢人就說海暢這家公司有多麼厲害云云,幾乎變成他那段時間的口頭禪,想當然耳,Freedman的來訪,確認了Enesco和我們直接合作的關係,我也如願以償的成為美國最大的禮品公司的供應商。
我們和Enesco一起開發過最成功的產品線,非Cherished Teddies寶貝熊系列莫屬,甫一推出便獲得了巨大的迴響,從九一年問世迄今,我們售出數以億計的寶貝熊,在寶貝熊最紅火的幾年間,Enesco每年平均交給我們超過六千萬美元的訂單,就單一產品系列而言,在禮品業算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海暢也想當然爾地進階為全球最大的禮品代工廠之一,我特意請人用純金打造一隻專門擺放寶貝熊系列產品的展示間的鑰匙給Freedman,以感謝他為我開啟事業上的一扇新扉,自此,我的精靈事業被推向一個意想不到的新巔峰。
(圖.文摘錄博客來)
《玩美法藍瓷》-陳立恆
20歲,嘗試第一個文創實驗
30歲,卻曾經當過「山大王」
40歲,從陸上貿易做到投資太空
50歲,創立法藍瓷重新出發
60歲,凝聚眾力開創華人文創產業
關於法藍瓷,你也許已經知道很多,也許知道很少,從一張張童年的聖誕卡片,到紐約禮品展上的大獎,創辦人陳立恆一個甲子的沉潛奮鬥,是說也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十年間,法藍瓷跨越了別人數百年的品牌經營,讓世界看到了法藍瓷,但它不只是在這短短十年間才站穩腳跟的。伴隨著法藍瓷的出名,接踵而來許多現身說法的邀約,使得陳立恆慢慢發現兩岸三地的華人,從莘莘學子到社會大眾,不少人都對文創產業抱持理想,對自創品牌滿腹熱情,想要知道品牌應該如何開始,哪些是文創產業的現實面,他們更好奇法藍瓷的來龍去脈,好奇和法藍瓷相關的人事時物。
於是這本書誕生了,陳立恆決定分享他的人生及品牌故事,使之作為文創品牌孕育經驗的載器,拓展出更完整的創業、創意與品牌的面相。他的人生故事在浩瀚書海裡,就像一粒麥子般微小,但如同約翰福音書裡的麥子,落到一個有灌溉的地方,它可以生出千千萬萬顆穗粒,可以抽出另一根企業的芽,或是開出另一朵品牌的花,其力綿延亦其味無窮。
這本書是陳立恆/法藍瓷前半段的人生風景,希望能讓對創業、創意與品牌有興趣的朋友,在品牌盛名的香影綽約裡,看見法藍瓷從代工轉型中走來的堅毅步伐,它的俯仰進退,每一步都戰戰兢兢、腳踏實地。法藍瓷的下一個十年,不會自滿於一個華人文化創意「品牌」,而是放眼在推動華人文化創意「產業」,相信法藍瓷的身先士卒,可以鼓勵其他摩拳擦掌的華人創意家們,有信心一起邁開大步,讓華人品牌在國際舞台上集體發聲,凝聚起一加一大於二的規模效應,攜手傳承、開創下一個千年。
作者簡介:陳立恆
法藍瓷的創辦人,一生與創意結緣,集企業家、設計師的才華於一身。
投身於國際精緻禮品業近三十年,旗下的海暢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禮品代工商之一。有感於代工產業是為人作嫁,不能從中實現傳遞東方美學的理想,於2001年創立法藍瓷(FRANZ)品牌,FRANZ是陳立恆的外文名字,意涵無拘無束,充滿創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是希望藉由FRANZ實現夢想,將理念融入產品的設計風格中;而Logo上的海鷗就是傳遞理念的使者,展翅高飛,遨翔天地,把東方美學傳揚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陳立恆期許法藍瓷成為大自然魅力的傳達者及東方哲思的傳承者,希望大家都能夠透過「瓷器」,東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發明,一起品味「齊物天地美,逍遙仁者心」的東方哲學精華。更有甚者,藉由提升自我的品味來擷取大自然蘊含的美學精華,涵養「逍遙自在,處處關懷」的仁者胸懷與文化底蘊,進而產生「天地無處不靈感」的創意巧思與優雅獨具的個人風格,傳遞愛與美的訊息,共築大同世界,創造豐盈美好的人生。
序 前言 我是法藍瓷
十歲的我,最喜歡牧師用來鼓勵小朋友的聖誕賀卡,上面五彩紛呈的圖案,溫暖了在午後斜陽裡,一段又一段物質貧乏卻精神豐富的童年時光,當時並不知道,我所憧憬的那些聖誕樹、小木屋以及各式各樣的禮物,會是長大以後,為我打下江山事業的基礎。
二十歲的我,左手西洋搖滾,右手德文詩詞,開著汽車、背著吉他,一心想要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卻走進了台灣民歌餐廳的新時代,在艾迪亞的星光燦爛中,記憶了一代人的音樂印象,也成全了我人生第一個文創經驗。
三十歲的我,不再是「音樂人」,而是「貿易人」,永遠相信夢想,卻心甘情願地放下吉他的揹帶,提起裝滿樣品的皮箱,走南闖北拜訪工廠,東奔西跑開發客戶,雖然在創業的路上,跌過幾回不輕不重的跤,但創意結合生意的前景明確,山高水闊之間,我依然載欣載奔。
四十歲的我,幾間工廠像印鈔機一樣日夜運作,投資過從太空到海上的各種產品,企業版圖自歐洲、美國、日本,延伸到剛加入全球經濟市場的蘇聯以及對岸。已經體驗過生死進退的我,不是不滿意這個為人們互訴喜悅與祝福的禮品事業,只是深深相信「賺錢容易,花錢難」,如何善用我的「得」,來造就讓更多人可共享的「德」,著實困惑了年逾不惑的我。
五十歲的我,決定從「瓷」開始,創立法藍瓷,回到陶瓷的故鄉景德鎮設廠,立志成為第一個具有國際地位的華人文化創意品牌,不到一年,法藍瓷在紐約禮品展上一炮而紅,從那一刻起,我們以「瓷」載道,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形上形下,除了天人合一的品牌美學,還有讓必仁者、爭也君子的企業哲學。
六十歲的我,用十年的光陰,追趕中華民族一千年前的冠世風華,終於法藍瓷成為一個「上得了廳堂,報得了名號」的華人品牌,在奔騰迭宕的國際舞台上,可以驕傲地說出「我是法藍瓷」,用自己的名字,走進歐洲秀展、紐約第五大道、巴黎時尚大街、兩岸故宮、法國國家級博物館,甚至是美國白宮與梵蒂岡教廷。
十年間,法藍瓷跨越了別人數百年的品牌經營,世界看到了我們,我們也發現了真正的自己,但我們並不只是在這短短十年間才站穩腳跟,從一張張童年的聖誕卡片,到紐約禮品展上的大獎,一個甲子的沉潛奮鬥,是說也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伴隨著法藍瓷的出名,接踵而來了許多現身說法的邀約,我慢慢發現兩岸三地的華人,從莘莘學子到社會大眾,不少人都對文創產業抱持理想,對自創品牌滿腹熱情,想要知道品牌應該如何開始?哪些是文創產業的現實面?他們更好奇法藍瓷的來龍去脈,好奇和法藍瓷相關的人事時物,雖然我近年來忙到恨不得能有好幾個分身,但只要一得空閒,無論是機關團體、還是政府學校,我極少推卻他們的盛情,因為透過每一次交流,只要能在一個有心人的生活或事業上產生一點啟發與鼓勵,我付出的時間就有了價值。
於是我有了一個擴大分享的大願,希望以書的形式,做為文創品牌孕育經驗的載器,拓展出更完整的創業、創意與品牌的面相。也許我的人生故事在浩瀚書海裡,就像一粒麥子般的微小,但如同約翰福音書裡的麥子,落到一個有灌溉的地方,它可以生出千千萬萬顆穗粒,可以抽出另一根企業的芽,或是開出另一朵品牌的花,其力綿延亦其味無窮,這便是我決定分享我的人生及品牌故事的虔誠初衷。
說穿了,其實做人和做品牌是同一件事,法藍瓷就是我,我就是法藍瓷,物我合一是經營品牌的必要心態,所以當初我選擇以我的德文名字為品牌命名,將它當成如同是自己的人生一樣地詮釋、實踐與超越,它不只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一段發光的故事,它還是一個生命,有盤根錯節的因緣脈絡,有千頭萬緒的糾葛迷離,會成長、有掙扎、需要關懷、也懂得付出,而早在做品牌之前,吞吐了將近五十年的歲月歷練,其中的感恩與反省、成功與失敗、付出與追求,所有的細小環節都是構成今天法藍瓷DNA的去氧核糖核酸。
這本書,就是法藍瓷前半段的人生風景,希望能讓對創業、創意與品牌有興趣的朋友,在品牌盛名的香影綽約裡,看見法藍瓷從代工轉型中走來的堅毅步伐,它的俯仰進退,每一步都戰戰兢兢、腳踏實地。一如英國詩人薩松的不朽詩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在法藍瓷的心中,我們懂得文化創意的精細美好一如薔薇,更有猛虎般的激烈壯懷,為達成一個更遠大的願景而踔厲風發。法藍瓷的下一個十年,不會自滿於一個華人文化創意「品牌」,而是放眼在推動華人文化創意「產業」,相信我們的身先士卒,可以鼓勵其他摩拳擦掌的華人創意家們,有信心一起邁開大步,讓華人品牌在國際舞台上集體發聲,凝聚起一加一大於二的規模效應,攜手傳承、開創下一個千年。
法藍瓷就是我的名字 (本文摘自Part 3第三章紅回台灣的MIT)
從2002年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起,我們成為一個「上得了廳堂,報得了名號」的華人品牌,在風起雲湧的國際舞台上,可以驕傲地說出「我是法藍瓷」,此時世人眼光裡照映出的是我們真摯的模樣,而不是另一個人的名字。
當時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得獎本身,也不是四面八方的道賀,而是我身邊那些一向下代工訂單給我的大客戶們。這些人是我的衣食父母,從他們臉上乍驚乍疑的表情,我感受不到太高昂的情緒,雖然品牌成立之前,我們曾經和大部分的代工客戶們進行過誠意溝通,但代工與品牌的相容度畢竟有限,可以想見的,一個急速抽單的崎嶇未來,將是這個獎項帶給我最具衝擊性的「回饋」之一。接下來的幾年裡,不出所料的,我們確實面臨了極大的抽單壓力,不過抽單是原先就已經預料到的品牌副作用,真正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反而是品牌行銷的資源消耗問題。維持一個品牌的形象、通路、服務等各方面,常常超出了我這個品牌新手的想像,受到法藍瓷的影響,海暢甚至幾度瀕臨集團縮減的危機。
雖然是台灣品牌,法藍瓷(Franz)卻是2001年在美國成立,由於一開始僅在國外市場銷售,便只被稱作Franz,這是大學時代德國神父為我取的德國名字,喻意自由與創意,我想他當年是看到我的嬉皮造型才有感而發。後來我一直很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和我的創意精神很貼近,因為創意正是從自由而來,也吻合法藍瓷想要表達「齊物天地美,逍遙仁者心」的美學意境,所以我決定用我的德文名字做為品牌名稱,一是取其自由創意之意,二是表示我以我全部一切來經營這個品牌的決心,正巧Franz的最後一個發音與陶瓷的瓷同音,後來中文就拍板為法藍瓷,音意兼顧,不可不謂一個美麗的巧合。
法藍瓷既然在台灣研發設計,又以復興中華藝術文化為使命,我們當初也有考慮過要從台灣本土市場先打出知名度,再步入海外市場。但身為一個國際文化創意品牌,如果不能感動國際觀眾,只能在本土找到共鳴,沒有任何意義可言,所以我們的品牌戰略一開始就放眼天下,站在國際市場的制高點進行操作。這對一般自創品牌來說,無疑是一項知易行難的策略,幸好我們在歐美日向來都有通路經驗,二十多年的代工人脈也發揮一定的幫助作用,所以,當法藍瓷在紐約一炮打響之後,到了2003年,我們才同時在國外及台灣市場並行耕耘。
不負眾望,法藍瓷2004年又獲得英國零售商協會(The Guild of Specialist Gift Retailers)頒贈的英國最佳陶瓷禮品獎 (The Best for Ceramic Gift),該年的最佳水晶禮品獎是由施華洛世奇水晶(Swarovski)獲得,於是法藍瓷在台灣的知名度也隨之打開。2005年我們終於獲得了台灣本土的肯定,成為第一個得到國家產品形象獎殊榮(現在稱為台灣精品金質獎)的傳統工藝產業。
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的評鑑詢答,要求在入選的公司或工廠裡面進行,從到場評委的反應中,不難發現台灣精品的取向皆以科技產業為預設對象,選拔的項目以及標準,都不是標榜人文藝術的文化創意產品可以輕易融入的。文化創意產品裡最受重視的「文化」與「美學」之儔的中心價值,硬要被套用到「研發效益」或是「市場導向」這類的思考邏輯上,更是顯得格格不入。幸好其中一名裁判為英國Interbrand品牌顧問公司執行總監安迪‧密力根(Andy Milligan),該公司每年選出的全球最佳品牌(Best Global Brands),是世界上最有權威性的品牌報告,經驗使然,他比較容易了解文創品牌的操作手法,同意法藍瓷在品牌觀與市場力方面,具備其他台灣品牌缺少的突破性,獨排眾議要讓我們出線。由這件事情足資證明,台灣的文創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企業要自立自強之外,政府單位、學術研究以及消費大眾的觀念都需要與時並進。
要能感動人心、引發共鳴 (本文摘自Part 3 第七章這就是美)
文化創意品牌的極致正是在,創造感動人心、引發共鳴的產品,使得產品背負的意義超越產品本身的價值。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個花瓶除了裝飾還可以傳達送禮人心底難以言喻的情衷;一對杯組除了喝茶還可以常在收禮人的案頭訴說往日的感懷。人與人的禮尚往來之間所產生的「感動」正是人間最彌足珍貴的美好,〈長恨歌〉云:「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我們也希望能夠為所有新的產品設計,都賦予一種難以割捨的舊物才擁有的深刻感情,然後從物品傳遞之間,讓美好的感覺時時流動在設計師與收藏家、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
至於如何感動消費者讓他們對我們的產品萌生認同,感受到我們的某組花瓶或是杯盤可以替他們傳遞某種心情,那就是我們「創意具象化」的看家本領。法藍瓷長久以來一直努力地以「研究人性、訴諸理性、創造感性」的態度來服務我們的顧客,並致力於和他們進行心靈與情感上的溝通,希望能夠將所有產品設計都賦予一種令人流連目光的驚艷,以及耳鼓共鳴的感動,就像塞尚說:「不是從感情出發的作品,都不能稱之為藝術。」
如此可以產生驚艷與共鳴的美,通常必須求諸於人文藝術與自然生命,因為唯有人文藝術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地啟發想像(Inspire your imagination)、豐富生活(Enrich your life)、感動心靈(Touch your heart)、傳達情意(Express your feelings),因此法藍瓷的品牌未屆滿十年,就已經成為兩岸工商名流伴手禮的熱門選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及《路透社》報導,連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出席2009年G 20高峰會,都以法藍瓷為國禮送給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而台灣總統馬英九先生,除了在當選總統前,親自到法藍瓷參觀之外,當選後更數次選用法藍瓷贈送給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等邦交國的領導人,法藍瓷之所以能被選為國禮,除了本身的美好,更代表了中華民族淵遠流長的人文藝術情懷。
廣泛地運用大自然方面的題材,是有鑑於在這個科技掛帥的社會裡,現代人在對金錢與效率的過度追求之下,常有「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嚮往。「自然」是世界上所有文化與民族舉世欣賞與認同的價值,突破種族、語言、社會文化的隔閡,使大家都能藉由產品表達的意象來產生恬靜、平和之心,彼此就有了共同的溝通語言。法藍瓷的設計元素向以大自然為師,設計主題圍繞花木蟲魚,佳禽祥獸,希望消費者可從每一件的法藍瓷產品中親近大自然的美麗、友善與趣味,並進而感受生活閒謐放鬆及平靜和諧的滋味。法藍瓷欲藉由大自然的魅力與生命力,向每一個人傳達愛、關懷、分享的訊息。
除了以大自然為主題,法藍瓷也採用「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融合東方人文特有的含蓄雅致與西方新藝術(Art Nouveau)的流線奔放,使得東方人與西方人都能共同在法藍瓷作品中找到熟悉的元素,產生親切認同感;加以成功結合內涵與形式,用「國際語彙」來詮釋純粹情感的創作內容,結合融貫中西的形狀、顏色、質感、故事等呈現,闡述超越語言文化的美感,掌握這樣的原則,再主觀的美感都可以放諸四海皆準了。
另外,法藍瓷強調「五秒鐘原則」,獨創結合立體雕塑、浮雕造型、鮮豔色彩於瓷器之上,塑造了獨一無二的立體瓷器形象與特色,要讓消費者在眾多的商品中,於第一眼注目就被法藍瓷特殊的風格與造型所吸引;也因此,一反時下流行的簡單美,工藝精神的創意成就了法藍瓷的獨特之美。這非關反科技、反工業的社會運動,而是想借一點回歸人本的襟抱,讓那些因為科技過度發展而忘記手感美學的人重新回到生產鏈上,不再只是不知所云地生產與消費,而是擎起刀筆、拿起工具,在繁複精細的工藝精神裡,找到自己的良田廣廈,感受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來得不簡單,都值得人們長久的珍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