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森:別讓金融監督 扼殺新創企業
*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14.11.07 03:37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韓森,昨天到亞洲大學演講答覆提問時指出,政府不能為了強化金融市場監督,扼殺新創企業成功的可能,應釋出配套措施扶助。
亞洲大學、經濟日報、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二○一四大師論壇經濟高峰會」,昨天邀請韓森以「不確定時代的抉擇」演講。韓森強調,任何經濟決策或政策制定時,均應考量不確定的因素。
他說,預測經濟現象有局限性的方法,在有限認知基礎下,有時候簡單答案反而是面對複雜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
韓森的夫人蔣人瑞是中研院院士蔣碩傑的女兒。她有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韓森演講結束,蔣人瑞主動說:「我也學經濟,大家有問題可以問我。」學生熱情與她互動。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韓森(左)
、中研院院士蔣碩傑(右)
亞大校長蔡進發、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也與韓森對話,交流明年全球經濟大勢。
亞大學生請教韓森,在學校除了把握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什麼?韓森建議商學院的學生,在大學裡要把統計、數學、寫作的基本能力學好,找出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領域學習,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所成就。
校長蔡進發說,國際大師論壇邁入第五年,已先後聘請十三位諾貝爾學者蒞校講學,讓師生汲取大師寶貴經驗,昨天還有彰女、苗栗高中及高雄市立中正高中等校一百卅位高中生參加,近身向大師學習。
韓森:日歐財政貨幣政策 有隱憂
*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14.11.07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日本、歐洲卻擴大推動QE,面對全球財政與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韓森昨(6)日表示,日、歐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無法取得一致性,將有很大隱憂。
韓森強調,各國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應透過協調取得一致性,遠比政治上的不確定性重要。
「2014大師論壇經濟高峰會」台中場,昨天在亞洲大學登場,韓森應邀以「不確定性的後果」發表專題演講,並與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等人,對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與趨勢」。近期美、日、歐的貨幣政策成為討論焦點。
韓森表示,歐洲與美國、日本的情況不一樣,歐洲雖有貨幣同盟,但各國財政仍各行其道,也就是說,貨幣與財政政策各行其事,如此將使情況複雜化,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他認為,要解決歐洲經濟問題,財政與貨幣政策一定要先協調一致才行。
何志欽同意韓森看法,他表示,在美國,有買公債的選擇權,但歐洲沒有太多選擇,歐洲的QE政策無法像美國發生如此大的效果。另外,每個國家經濟發展型態、面對的問題不一樣,也難以有相同的勞動與產業政策。
何志欽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率先提出貨幣寬鬆政策(QE),過去六年來總計釋出4兆美元,但在財政部與聯準會相互搭配下,美國確實有效克服財政懸崖問題,既降低失業率,也讓市場恢復元氣。
不過,日本大藏省與央行之間的合作,並不像美國如此緊密。
日本勞動市場高齡化問題嚴重,雖說日本GDP有5兆美元規模,但其中2.2兆美元握在企業手中,並未拿出來投資。尤其此次推動QE,大藏省又提高消費稅,政策不同調,有點扯央行後腿的味道。
對於貧富不均問題,韓森表示,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應就全球角度來看,而非從單一國家角度來看。重點是窮人得到什麼,而非富人付出什麼。
韓森提建言:注資新創企業
*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14.11.07
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韓森(Lars Peter Hansen)昨(6)日表示,政府應鼓勵有生產力的投資,尤其應鼓勵銀行或創投公司對新創企業挹注資金,協助他們成長茁壯。
韓森說,政策不確定性,會直接影響民間投資,政府不要動不動就控管金融市場,反而應鼓勵銀行提供融資,正面影響經濟發展、提升就業率;企業需要融資才能繼續營運,提升生產力。
韓森強調,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政府當務之急,應是協助資金流通、銀行融資,不是訂定繁複法條來「扯後腿」,結果阻礙經濟發展。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指出,政府希望銀行協助中小企業及新創企業發展,但這些公司的資本額都很低,風險偏高,政府及銀行該如何評估,並提供必要協助,是大家都想知道的答案。
韓森談研究:學好數學統計
*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14.11.07
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韓森昨(6)日建議大學生,一定要把統計、數學及寫作等知識弄懂,先把基本能力學好,然後找出自己真正喜歡、有興趣的領域認真學習,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所成就。
韓森昨天出席在亞洲大學舉行「2014師論壇經濟高峰會」,接受500多名亞大師生提問。有不少學生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詢問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在學校還要學些什麼才好?
韓森指出,大學生除了本科的專業知識外,在大學裡有關統計、數學及寫作等知識,一定要弄懂,先把基本能力學好,然後找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有興趣的領域認真學習。
另外,韓森表示,不只是國家、全球經濟,人的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黑暗時期;就如同他當初在研究時遇到瓶頸,就感覺是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分不出方向,看不見出口。「保持研究的熱情,才能找到隧道出口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