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3 01:48:12| 人氣5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差事小劇場《水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3/7/11(Fri),19:30
地點:差事小劇場
戲碼:《水手》

在寫下我對這齣戲的看法之前,我不得不先抄錄該戲編導姚立群寫在七月號《文化快遞》的兩段文字:
「製作《水手》的發想,企圖從諸多區域研究中,特別是有關政治/經濟的演變,文化/藝術的發展之間互動的觀察,找出一種理解歷史的態度,從而進行表演藝術上的設計,產生混雜文本的興趣,從而延伸到劇場的空間做一嘗試。
基於對現實的思考與未來的幻想,《水手》擬將夢魘當作一種『真實』表現到舞台上;而真實將比『夢魘』恐怖,迴旋反覆著『慾望』與『權力』的拉扯,進而產生暴力。或者說,經過對於現實不斷的類比與扭曲,《水手》的世界,將是一個乍看『不可解』,卻又是一個任何人必然清楚,而未曾面對的世界。」(頁15)
看完戲,我不得不說,我又看到一齣寫的比演的好的戲。
其實,這個表演藝術界(尤其戲劇和舞蹈)長期以來存在的老問題,你可以在演出正式開始之前,不斷地接觸到文采絢麗、高來高去的宣傳文案,然而一看了戲,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回過頭來,甚至質疑文案也呈現出一種虛無的表演性。
事後,和鍾喬在電話裡頭聊了一下這齣戲,知道姚立群在電影資料館待過,後來留日;從這齣戲模糊的輪廓大概可以想像他企圖做一些媒體與影像的批判,並將這樣的批判,與台灣的島國性格、偷窺、偷拍等現象做一連結。奈何他的劇場語彙與表現手法實在貧乏地可以,坐在又小又擠的差事小劇場,忍受了將近八十分鐘,其實還是透過這個演出在思考一些事情。
相異於一九八○年代之前的所謂「文藝青年」,擅用文字做為表達的工具,晚近的文藝青年似乎更喜歡以影像、音樂、裝置、身體、位元等非文字的媒介做為表達的工具,但常常是沒有基本地掌握這些非文字的思維邏輯與敘事方法,稀哩呼嚕就假創作之名,胡亂地舞起了關刀;未來的世代,跨領域的思維與創作肯定會越來越多,不單是美學的觀察者要跟著與時並進,創作者也要多用一點功才行。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