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20 03:35:52| 人氣8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何處是兒家?──評台東劇團《移動的太平洋版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團體:台東劇團
作品:《移動的太平洋版塊》
時間:2002年10月17日,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在比較文學界,「主題學」的研究方法裡頭,有一種叫做「套語」(topos)的概念,指的是和主題相關的一連串意象,講白了就是當我們講到秋天,接著像楓葉、白露、西風、蟋蟀、葡萄、秋蟬等等令人心生秋意蕭瑟的意象,就會一一浮現。同樣地,如果提到「故鄉」,你又會想到什麼呢?台東劇團的《移動的太平洋版塊》編導劉梅英,提供了她的套語模式:海洋、原住民歌舞與音樂、離開與返駐。
海對於台東人而言,本來就是生命記憶與身體經驗的組成元素之一,在這齣戲裡我們看到演員隨著音響所釋放出來的海浪澎湃聲,身體也隨之韻律地屈伸,開啟了生命的源頭,同時戲的能量也漸漸勻開。而從四位女演員所說對「夜海之月」以及「隨海蒸發」等論調,海不但是傾訴的對象,也是休戚與共的夥伴。海對於出門在外的遊子而言,更是通過隧道、映入眼簾、第一個迎接自己返鄉的家人。
在這齣戲裡,劉梅英採用流暢的演員調度,以及不同側角的幾個敘事支線──母親與兒子紹平對於「家」與「枷」的糾結、四個女生對於「離鄉」與「返鄉」的不同心情折射、排灣族歌手胡冬華以清亮的喉音歌頌故鄉的種種──就像演員拉扯繩索並將之交纏在一起般,串起一個個海洋之子的後山故事。
「因為曾經離開,才更珍惜!」是這齣戲所表達的主要意念,整個辯證的過程大抵為:成長於海洋滋育的後山,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因為求學、工作或成家、立業,長年在外,返鄉只是短暫的停留,甚至只是假期的一部分;這樣的生活形態讓心靈越來越空虛,終究只能藉由思鄉來一解心中煩憂,欲歸鄉而近鄉情怯的心結也不時浮現;最後,終於還是因為「曾經離開,才更珍惜」,回返故鄉的懷抱。
辯證看似合情合理,但是我卻不太茍同。在文化混血越來越複雜的時代,原鄉在哪裡?我卻仍在這齣戲的底層嗅到一股城鄉差距的簡化式二元對立,戲後的座談會便有觀眾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其次,觀眾應該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劉梅英及該戲演員對台東之美的熱情與理想主義,但其情感的渲染範圍大抵還是限於來自台東的觀眾。什麼是故鄉?故鄉在哪裡?怎樣嗅知故鄉的味道?如何保存對故鄉的記憶?這些深深淺淺的問號,都在台東劇團的《移動的太平洋版塊》化成了一個個複雜糾結的驚歎號!可能也在不少人的心裡留下了問號?

台長: 于善祿
人氣(8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