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上一次到上海,已經是上個世紀末的事情了。1999年,那時我還在出版社擔任企劃工作,去上海參與版權交易會,由三聯書店主辦,會場在上海圖書大廈。那幾天正值梅雨季節,雨下得特別大,我每天幾乎就是搭計程車來往於下榻的梅龍鎮酒店和福州路的會場之間。我還記得那個時候,上海大劇院剛落成啟用沒多久,我卻因大雨搭車,只能從車窗往外望,一次也沒下去走過,聽說那時單是入場參觀費,都要好幾十塊人民幣,似乎不是一般大陸民眾會去的地方。由於上次待在上海的日程並不多,所以事實上對於上海街景市容的印象也並不深刻。
時隔十五年,第二次造訪上海,主要是和北藝大戲劇學院的學生《萊拉》劇組,參與由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中國戲曲學院所聯合舉辦的「第七屆亞太戲劇院校校長論壇暨戲劇展演」,然而,不知是北藝大楊其文校長太忙,還是因為其政治色彩太綠,或其它原因,並未出席,而是由戲劇學院簡立人院長領軍,並代表出席校長論壇。我由於並未被賦予什麼特殊任務,因此每天的主要行程就是走逛上海、看戲、飯局、開會,緊湊、充實且又愜意,倒是彌補了十五年前上海行的不少遺憾,而且相信很快就會再到上海的。
這次所待日數雖然也不多,5月10日晚間才到,5月15日傍晚離開,十幾所亞太地區的戲劇院校演出作品,我看了八齣,大概佔了一半,而每天晚上在上戲蓮花路校區也都安排了演出,但路途較為偏遠,上戲雖然都有派專車接送,但車程約需一小時,我實在是不想讓自己在上海的時間都被學生演劇佔滿(雖然可以看到許多不同亞太國家及地區的民族風與作品關懷),所以在蓮花校區的每晚演出,我便都缺席了,它們分別是:中國戲曲學院《天顏》、馬來西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他者的反觀》、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戲劇學院《Sh.I.T.──莎士比亞在泰國》、韓國湖西大學《回家:請別忘記我》。另外,由於在我行程之外,而導致沒看到的演出則為:上海戲學劇院《起死》、香港演藝學院《魚玄機的狂野派對》、印度國立戲劇學院《仲兒》、菲律賓棉蘭老國立大學伊利甘理工學院《分娩》。再者,每天早上九點鐘也都安排了導、表演的工作坊,那是我出門走逛上海文化與歷史景點的時段,所以我也都缺席了。總之,這次上海行,在沒有太多壓力的狀況下,其實於公於私,收獲都不少。
接著,就來說說我所看到幾齣戲的一些印象。
5月11日,14:00,新空間,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萊拉》
這是抵達上海之後的隔日所看到的第一個演出,因為是自己團隊的演出,我也不宜球員兼裁判,予以太多評論;其實歷來我對自己所任教的北藝大戲劇系的各型演出,謹守分際,一般都不寫成評論,因為立場尷尬。只能說點戲外之事。英文字幕來不及製作投影,是一大可惜,對於半數左右的非華語觀眾,在戲的內容與對話細節的接收上,可能會造成一些困擾,而且非常現實的是,演後座談一開始沒有英文翻譯,許多非華語觀眾立刻離場;不過還好整體表演的形式風格鮮明強烈,外國觀眾也幾乎都看懂了,在演後座談中,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的院長顧問Aubrey Mellor不但表示很喜歡這個演出,更對原作編劇詹俊傑的創作手法表示莫大的興趣,欣賞其作品中所觸及的當代感。
另外想提的就是新空間部份後台工作人員(一些大叔們)的不專業,總是在暗場換景時大聲交談喧嘩,難道他們沒有配備intercom嗎?非得這麼工作嗎?嚴重干擾演出進行。這種情形先前聽台灣兒童劇界的一位朋友說起,原本還有點不相信,今日得見聽聞,果然誇張不虛傳!這種情形,到了澳洲伍倫貢大學《菲德拉》則更吵雜,幾乎就是前、後台都有戲了。能否改改?或者克制一下,上戲大叔們?
5月11日,16:00,一號形體房,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探討性別暴力之論壇劇場》
這是由李邪(不過她這次沒來上海)所帶領、執導的一齣論壇劇場作品,討論職場環境中的性別暴力壓迫困境,主題不錯,立意頗佳,不過在兩位學生丑客快節奏的操作之下,整個過程趨於遊戲化、表演化,甚至是少數觀演者的個人秀場,有點喪失或扭曲了論壇劇場的初衷。由於這群觀演者都是專業的戲劇院校師生,雖然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但是對於表達意見(甚至帶有高度創意和表演欲)並不畏怯與陌生,現場互動氣氛的確活絡,但是關於議題的討論,並不夠細緻、周延,甚至有點粗枝大葉。相當可惜!如果可以利用這種專業人士聚集的場合,多花點心思在論壇形式的操作技巧介紹與解說,可以在大夥嬉鬧之餘,好好認識論壇劇場。總之,只有熱鬧,沒有門道,可惜!
5月12日,13:15,端鈞劇場,蒙古國立文化藝術大學《母親的靈魂》
這是一齣將時代背景設定在匈奴時期的愛情悲劇,由蒙古的人民作家Lkagvasuren B.編劇,由該校Sugar Sumiya教授所執導。故事描寫Tugan王的兒子Khadach愛上了死對頭的女兒Khunnujin,並與之結婚,但是Tugan卻利用Khadach外出打獵時,命人將Khunnujin溺死,造成後續一連串的悲劇接踵而來,Khadach將自己的眼睛弄瞎,王后準備了毒藥,讓自己和兒子都喝下,結局就是Tugan失去了摯愛的妻兒,痛苦不已。表演時,舞台上的服裝、音樂、舞蹈,充滿了蒙古大漠的草原文化氣息,語言也寫得淒美動人,是個簡單、動聽的浪漫故事。不過,演後座談中,這名老教授導演對於部份觀眾的問題,有點不意回答,或回答得語焉不詳,甚至過於浪漫,讓人有點受不了,不太有誠意。
5月12日,15:30,U1,印尼國立日惹藝術學院《卡索根的女人》
這應該是這次我所看到的戲劇院校演出當中,最喜愛的一個作品,由該校導演老師Koes Yuliadi帶領學生,一起發展出來的。故事描寫一名丈夫Rebul無所事是,回家之後不是看電視,就是想要向辛勤製陶持家的妻子Minthul求歡,妻子對此總是顯得意興闌珊;沒想到丈夫將性幻想投射到他所喜愛的電視舞娘明星,且有一天舞娘真的走出螢光幕,來到他的生活世界,他甚至想娶她為妾,但卻遭到拒絕。同時間,妻子也被舞娘與樂師強拉進螢光幕中的世界,原本他們是想取悅妻子,但妻子仍意興闌珊,不甚投入,只想返回自己原本的生活世界。最後,在各自經歷一段魔幻寫實的奇遇之後,丈夫想向妻子道歉,並試圖再次求歡,但妻子已靜默若如磐石,對丈夫已大失所望,毫無感覺了。
演出中,他們巧妙地運用了手工轉盤製作陶坯、甘美朗音樂、舞蹈、影戲、絲帶等傳統形式和道具,並加入了許多現代表演的想法、創意和節奏,頗具巧思;再加上語言不多,而且演員表演嫻熟到位,有助於來自各地的觀眾很容易就能夠理解這一齣呈現夫妻之間、現實vs幻想、傳統工藝vs現代影視傳媒、慾望vs實際的戲,博得許多觀眾的喜愛和好評,北藝大的學生還在演後座談之後,利用時間,向他們學習一些舞蹈身段、舞步,部份學生更在隔日早上,去參加由Wahid Nurcahyono所帶領、指導的「傳統爪哇表演的帽子戲法」工作坊,態度積極好學。照理說,這次北藝大團隊倘若能跟隨一名導、表演老師,也在這裡開一堂工作坊,與大家交流,就更好了。(應該不能說我佔了這個名額,當初可是學院辦公室懇切向院裡專任老師發出邀請的,誰知道到最後,竟無任何一位導、表演老師隨行。)
5月13日,14:00,新空間,澳洲伍倫貢大學《菲德拉》
這個演出肯定會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愛,一開場就來個熱門搖滾、豔光四射的時尚走秀,藉此讓穿著新潮且帶點SM風格的幾位主要角色登台亮相,而如許的舞美效果則確立了整個演出強烈的視覺統一性,再加上編導Georgina Grisold綜揉了西方經典文本中的菲德拉主題及形象,包括Euripides的Hippolytus、Seneca的Phaedra、Racine的Phedra,甚至是Charles Mees的True Love,以及Sarah Kane的Phedre’s Love等,對於經典文本的改編與重新詮釋,這是我讚佩的方法之一,消化、吸收之後,再像春蠶吐絲一樣,編織出新文本的藝術生命。
5月14日,13:15,端鈞劇場,日本桐朋戲劇音樂學院《安提戈涅》
然而,同樣是處理眾所周知的經典,我就不太喜歡這個演出。他們強烈企圖將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悲劇和當今世局做連結,像是史諾登事件和福島核外洩事件。他們幾乎改變了原劇中角色的性格與關係,如Creon和Ismene之間似有曖昧;Ismene的個性強過Antigone,幾乎已成為本劇主角;Haemon有點過於孺弱,和Creon的父子衝突被大為削弱;Teiresias結局被倒吊,並以大量濃黑墨汁噴灑。以導演Peter Goessner的說法,他們仍保留了原劇本家庭與社會的衝突,但實在已經將原劇改造得面目全非,其實是另外一齣戲了,或許可以考慮取別的劇名,而毋需再攀附著經典之名。整體而言,是我看到的院校演出作品中,最不喜歡的一齣。
5月14日,15:30,U1,伊朗德黑蘭大學藝術學院《圖蘭吉的故事》
這是一齣單人表演作品,透過角色轉換、投影、裝置藝術,呈現了一個中東風味的政治寓言,主題簡明,其實就是權力使人腐化,即使是目不識丁的牧羊人,一旦擁有國王的權勢之後,對於家鄉親朋故舊一律翻臉不認人,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也是一樣,而且同樣走上暴君虐政之路。戲的主題與寓意不錯,值得令人深思;不過,在表演上則有點單調,加上語言不懂,英文字幕單頁塞太多字數,在看字幕和看表演之間,眼球掙扎與視覺疲勞,再加上觀眾頗多,或站或坐,彼此之間,多少都會被前面的觀眾身影擋住,要不斷地找縫隙看;另外,在如此地下一樓的表演空間裡,竟沒開空調,影響了看戲品質,大概是這次看戲看得最辛苦、最難受的一齣。
5月15日,14:00,新空間,韓國綜合藝術大學《紅杏出牆》
雖然為了趕機場專車的發車時間,而導致沒有看完這個演出,但整齣戲的主題、內容和表演形式,大致都已經掌握到。誠如戲名所示,這是一齣關於太太紅杏出牆的畸戀悲劇,原本的故事是由法國作家左拉所寫:Raquin夫人在撫養孤兒Therese長大之後,促使她嫁給自己的兒子Camille,但母子兩人對於Therese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輕蔑、污辱與嘲諷,使得Therese的心思開始轉向Camille的兒時好友Laurent,兩人的愛意衝昏了兩人的理智,聯手將Camille溺斃在塞納河中,但兩人卻每天每時不斷受Camille陰魂的纏擾,兩人彼此指責對方才是真正殺人兇手並相互折磨,到最後實在受不了,瀕臨精神崩潰,兩人於是以自殺作結。尤其是後半段的相互指責,兩名演員Seul Gi Jung(飾Therese)與Jung Hyun Kim(飾Laurent)幾乎是能量全開,彼此高聲斥責、怒罵對方,又間以自怨自艾,其實表現得算是可圈可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