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7 17:52:27| 人氣3,87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三個小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0年2月7日,週日20:00
地點:澳門 戲劇農莊黑盒劇場
演出: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三個小孩》

編劇:賀世平(改編自廖培珍原創劇本《三個小孩 Three Children》)
導演:賀世平

劇目簡介:三個在鄉下長大的小孩,長大成人後,回到當年他們成長的地方,回憶起童年往事,透過種種的童玩扮演,遊戲中的喜怒哀樂,一幕幕的悲歡離合,牽引出馬來西亞華人對這片國土的認同和迷思,也同時表達出他們對自我價值的不斷追尋......

從兩年前開始,我就特別關注華文戲劇界裡頭的懷舊現象(nostalgia),這其實是當代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面對全球化、均質一化與網際網路所造成的扁平化與虛擬化的同時,所採取的對應策略,方法或有不同,但其最後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為了追尋自我文化的根源與發展,釐清自我身分的認同與定位,確信自我當下存在的價值,並重新整裝待發,繼續勇往直前,面對蜂擁而至的新挑戰。

由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賀世平所執導的《三個小孩》,同樣也是這股懷舊浪潮下所產生的戲劇小品。透過三個小孩扮演與敘述的遊戲形式(storytelling theatre),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呈現出馬來西亞華人的歷史、文化、語言、教育、生涯發展的若干面向,對於大多數即使不是馬來西亞華人的現場觀眾而言,共鳴感仍然是很高的,因為它不只是馬來西亞華人所正面臨的處境,其實是一種跨地域、跨文化、跨族群的普遍現象,差別只在於我們是否意識到這個現象與迷思,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與回應它。

從形式與技巧上,《三個小孩》雖然只有一桌、四椅、三個演員(梁家恩飾男孩、何慧婷飾女孩1、鄧綉金飾女孩2),以及簡單的幾樣隨身道具,比如藤條所代表的馬鞭、幾張為了「語言教學」片段所使用的美食料理照片等,保留了大量的空場,以及演員表演與觀眾想像的空間,這些「空場」、「表演」與「想像」,恰恰是劇場主義(theatricalism)所強調的劇場性(theatricality),劇場是為劇場而存在的。

整齣戲就在三個小孩揮鞭騎馬、往歷史記憶的深處馳騁,邊說邊演,說到哪演到哪的過程當中,將馬來西亞華人早期開發、世代傳承、宗教信仰儀式、文化混雜、生涯發展與言論自由受限、遠離家鄉、見山不是山的意象場景重現出來,最後又揮著馬鞭,騎馬向未來無畏地繼續奔去,something must go on,這個something可以代表很多涵義,包括歷史、文化、生命、傳統、精神、價值等,停下腳步,自我反省,重新定位,並且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這應該是這齣戲或類似這樣的藝術作品,最大的意義。懷舊並不只是沉浸在對於過往的緬詠,這是一種回歸精神家園的暫時休息,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這齣戲不只是片片段段地敘事(episodic narration),在情調上也時而夾雜以抒情的慨嘆,對於遙遠歷史的美好,記憶的消逝,對於當下生存處境的不安,都發出一聲一聲的慨嘆,甚至是對馬來西亞政府種族與文化政策隱潛的抗議,是一齣兼具文化尋根、歷史溯源、現實反思的戲劇小品,完整度相當高,深獲觀眾認同與喜愛。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87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櫻奈
您好,
本人是這所學院的學生,
在友人推薦下看了這精采的演出。
我對戲劇沒研究,亦第一次觀賞戲劇表演,
因此對技術什麼的不了解...

或許是同樣身為馬來西亞華人,
所以對劇中表達的一些事情甚有感觸,
一些內容彷彿在諷刺政府篡改歷史、
抹殺華人先賢之貢獻,看了忍不住一陣難過...
2010-09-01 01:15:09
于善祿
希望櫻奈在喜歡動漫及日本視覺系文化的同時
也能繼續關懷馬華文化
2010-09-01 11:01: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