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九十歲的老人家來說,日子、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阿嬤不特別去看日曆,但總清楚知道啥時是初一、十五,要到廟裡拜拜,祈求合家平安。打太極、種菜、送菜,這些幾乎是她生活的重複曲,她在自己的世界裡安靜快樂。
不過,一年中有幾個特殊的節日,家中女性需要通力合作,包括媳婦、女兒和孫女都要一齊出動,這些阿嬤的大事就是傳統節慶必備的米食,例如:冬至搓湯圓、農曆年的年糕、清明祭祖的草仔粿、端午的粽子、七月半普渡的粽子,準備這些節慶食物讓她有一家之長的感覺。
節令食物的隱喻
節令食物隱然存在一種秩序和暗喻,歲末的湯圓屬於家人團圓的象徵物;清明節的草仔粿是獻給祖先的;七月半普渡用的粽子是關照好兄弟的。不過七月半綁粽子這事,常引來朋友疑惑「你們家怎麼這麼奇怪呀!」我倒是覺得阿嬤好公平,家人、祖先、好兄弟,她都是心意滿滿來關照。
阿嬤製作這些食物時,我一定會在一旁湊熱鬧,從小時候站在旁邊找空檔偷吃餡料,到了高中之後,已是阿嬤必點的小助手。高中大學的寒暑假,同學問起放假時做什麼?我的回答往往是「幫阿嬤做粿綁粽子」,同學不解問「你們家在賣嗎?」其實是我們家丁口眾多,阿嬤都會做好多,叔叔、姑姑或鄰居統統都有。
去年阿嬤因白內障眼睛開刀,醫生特別交待手術後不宜從事要出力或搬重物的活,所以過年用的年糕停做一次,今年的清明和端午還是無法做,阿嬤顯得失落,當七月半要綁綜子時,阿嬤很高興來電宣佈要綁粽子。當下突然覺得,不能親自準備節令食物的阿嬤,可能就像老農因年歲太長無法再耕作的心情。
這幾年自己開始加減幫阿嬤的年歲食物曆拍照紀錄,每次拍照,阿嬤總會說「每次都拍,拍太多了!」往往一手黏答答的,才想起還沒拍照,再趕緊抽出一手按相機,可以跟著九十歲的阿嬤做節令米食真是很大的恩賜。
年糕炊具大改造
歲末的年糕湯圓算是傳統米食中製作手續較簡易的,在這想分享的是阿嬤的年糕炊具。以往炊年糕是在蒸籠內圈繞上一圈竹編的外筐,在竹筐上舖上棉布,棉布上再舖上一層年粿紙(透明的很像玻璃紙),攪拌好的米糊在舀入其中,再將表面整平就可以炊粿了。
舊時年糕是一大籠一大籠,剛炊好的年糕分切較難,年糕主要是拜拜用途,一塊一塊會比較好利用。於是生活智慧王般的阿嬤想到一個有趣的替代方案,她蒐集各式鐵罐,如:奶粉罐、咖啡罐、麥粉罐或小鐵盆等,直徑約20公分,如果罐子太高就剪掉部份,並在瓶身打洞幫助排除水汽。記得第一次看見阿嬤蒸籠裡竟然有各式圓罐子,我們一邊欣賞阿嬤的創意,還一邊讚美阿嬤的年糕有新口味,打趣互問「要來一點西雅圖咖啡口味的年糕嗎?」「不然桂格燕麥口味也不錯?」「還是牛奶口味的呢?」
準備這些食物,阿嬤是慎重的,倒是我們這些小輩像是在玩家家酒,但仔細想想如果我們真學會了這些手藝,絕對是在邊做邊玩的過程中的潛移默化。
餡料飽滿的草仔粿
過了年之後,緊接著就是清明節祭祖的做粿大事。二十幾斤的粿,對年歲已高的阿嬤來說,著實是甜蜜的,不過老人家當然和不動,這時就是媳婦、女兒和孫女出場的時候。在姑姑開的舊式米店裡,一屋子的女人一起做粿,往往覺得那天怎麼來買米的人也特別多,有人看了會說「真好!可以自家做粿」或許一屋子做著米食的女人,自然散發一股吸引力吧!
草仔粿底下襯的是蓮蕉葉,事前阿嬤得去園子找找這野生自然的植物。近幾年這植物不易找,有時候阿嬤也會用香蕉葉代替。
二十幾斤的糯米磨成的粿,要和成一大糰,真不是容易的事。揉和的工作主要就由我和妹妹的擔綱,嬸嬸手巧負責包餡整型,功夫最高超的阿嬤負責在粿上印美美的「粿印」。得把餡飽滿的粿,印得美美,此時手勁的拿捏可是一門功夫,太輕粿印不清楚,蒸熟後粿印就會不見,力道太重時又會爆餡,功力高強的阿嬤總是能夠恰到好處。
完成一桌子的粿,我們總會驚呼「哇~果真數大便是美呀!」一籠好了,就準備下鍋炊粿囉!下鍋後,阿嬤會密切注意牆上的時鐘及蒸籠的水煙狀況,約二十分鐘純手工的草仔粿就起鍋出爐了,取出排放在竹籃裡稍稍放涼,熱氣散去後,粿皮會更加香Q好吃。
完成的草仔粿要一一排放好,可愛的阿嬤要逐一檢視,好像是大閱兵一般,看看今年的粿是不是都長得美美的。
山珍海味的粽子
和年糕、草仔粿相較,包粽子應該是功序最多,卻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米食,家中冷凍庫可能會有不知何時的年糕,但絕對不會有凍到忘記的粽子。
製作鹹粽之前,事前準備功夫可不少,首先粽葉要一葉一葉清洗擦式過,然後再捲成一桶一桶,阿嬤說捲過的粽葉比較好包好整型。接著米粒也要先炒過,朋友會笑說「北粽就是把油飯包在粽葉裡嘛!」此外,還需要拌炒的內餡包括:五香豬肉、香菇、栗子、蘿蔔乾、芋頭塊、蚵乾和鹹蛋黃。「你們家的粽子為什麼要包又黑又硬的蚵乾」,關於包蚵乾這也是朋友很不解的,問阿嬤為什麼要包這味,阿嬤說這樣才有田產家產山珍海味啦!
阿嬤的話很有道理,田裡的蘿蔔和芋頭,山裡的栗子和香菇,還有農舍裡的豬肉和鴨蛋。農業時代,食物的製作絕對是就地取材、自耕自食的呀!
鹼粽也有進化版,小時候的鹼粽沒有加料就是冰涼後沾砂糖吃,後來阿嬤會先燉好紅豆泥,把紅豆泥外圍再均勻包覆米粒,以青竹葉包裹增加粽子的香氣,紅豆鹼粽冰涼吃真是Q軟甜不膩,會讓人忍不住一顆接一顆。二款粽子,鹼粽製作難度較高,本人目前功力只會包鹹粽。每次綁粽子還要比賽看誰包得快,結論是哪天失業了,就去包粽子賣吧!感謝阿嬤還培養我們有一技之長。
可以和長輩一起備食是幸福的,在一起做的當下,許多微妙的關係牽動著並發酵著。阿嬤用她的食物曆傳承了家的味道,古老手藝和常民智慧就是在一年四季的年節食物中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