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6 01:33:03| 人氣8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行車旅遊簡介-88年,出書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行車旅遊的風氣形成已經不是近幾年的事了,但是一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未曾注意到這項活動的好處之多。自行車不但輕巧、經濟、無污染,而且在旅遊中同時能健身,還外加一份浪漫的成就感。自行車旅遊尤其無法被其它交通方式取代的是,那種與大地融合在一起的感覺。
現今社會大眾普遍好逸惡勞,無論生理及心理雙方均十分衰弱,最後只能在不勞而獲的物質及快感中得到滿足。然而另一方面,在自行車逐漸被人們忽視、甚至歧視之餘,也逐漸被遠見人士尋求為精神生活的工具,以及解決多重環境問題的鎖鑰。我們的社會若能普遍接納自行車為旅遊及交通的工具,不但能尋回謙卑踏實社會風氣、增進全民健康與生活情趣,還能一併解決解決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交通瓶頸等等環境問題,可說是一舉數得。
如何開始從事自行車旅遊活動呢?以下乃就筆者的經驗,提出一些入門的建議:

一、硬體上的準備工作
首先當然是每個人都要擁有一台適合自己需要的自行車。事實上什麼樣水準的自行車及零件才是夠格的,完全觀看個人的價值觀,而且不一定是貴的車或零件就一定是適合的甚至不一定是品質好的。然而通常對瞭解甚少的入門者而言,這樣說仍然是一點主意都沒有。筆者只好以個人的經驗與價值觀提供參考:
一部旅遊用的單車最先需要考慮的是適合自己的尺寸,如果騎士跨越車身站立時,上管與下檔的距離太短,則顯示出有安全上的顧慮,而且車身可能也太長了;反之若車身太小,身體無法伸展,一樣對運動不利。另外,女性由於與男性身長比例不同,在比例上,需要選取上管、立管與手把、曲柄均較短的車,以及較寬的座墊。
再來是這部車的等級,這是因為旅行用的單車應該要考慮零件的舒適性、操控性、維修及保養的便捷性、甚至於攸關到安全性以及運動傷害的減輕等等。以下僅是以筆者的經驗及價值標準,認為各部零件等級要求的參考:
車架:宜採用鉻鉬鋼或鋁合金材質以上的等級。
變速系統:十五段以上的定位變速系統(這意味著齒盤必須具有三片以上的鏈輪,它和兩片鏈輪齒盤的差異在於多了一片22到26齒大小的小鏈輪,如果沒有這片小鏈輪,騎士遇到較陡的山路將很難應付。),最好能在二十一段以上(因為目前市場上七片以上鏈輪的飛輪才有可能是卡式飛輪的設計,而卡式飛輪與其相容的零件較有一定的水準,也是零件發展的趨勢)。變速器的本體最好採鋁合金製,變速把採用快火式(Rapid fire plus shifter)或握式(Grip shifter)變把為宜。
剎車系統:剎車拉桿要夠硬,即使用力剎車也不變形才好;煞起來要靈活,側向搖動拉柄所產生的鬆動越小越好,還要有回彈裝置,這樣的拉桿才是好用的,女性由於手指較短,需要選用拉柄較長、並具有拉柄游隙調整螺絲(與夾器游隙調整螺絲不同)的拉桿,以便調近拉桿與把手的距離。夾器宜採懸臂式或V型夾器,剎車力量才夠強,尤其注意必須有彈力微調螺絲的設計。
前後輪及座墊宜採快拆設計。
車手把、剎車拉桿、剎車夾器、座墊桿、曲柄、花鼓、輪圈、快拆柄,以及其它配件如行李架、停車架、水壺架、附把,均以鋁合金製為宜,大齒盤的鏈輪採鋁合金或不鏽鋼製,鋼絲採不鏽鋼製。

二.其它騎乘配備
自行車安全帽:騎乘單車必備,自行車專賣店及一些賣安全帽的地方都有賣。要注意大小是否合頭,而配戴時也必須要將四條帶子調整服貼,鬆緊合度,不易搖晃移位,前端不可翹起。
自行車水壺:用來裝置在車架上,抽取方便,必備。建議使用兩個以上,補充水量較足夠(若是進入人煙較少的山區,則還要加一個保特瓶)。水壺架有附在水壺上一起賣的,也有單賣的。
毛巾:擦汗用。騎乘時可以塞或綁在好拿的地方,或者流汗旺盛者可以披在脖子上,但是兩端務必塞入衣服內。無論何種方式,務必注意不可以讓毛巾任意飄動或有掉落或卡住任何機件的危險。
防曬乳:騎士整天待在陽光下,大部份的人是需要防曬乳的。較容易曬傷的部位有頸部後面、鼻子、手臂、大腿及小腿的後外側(如果不穿長褲的話)。
手套:可用自行車專用手套,或一般工作手套將手指部份剪除。兼具安全與吸震功能。
車燈:預防夜路及隧道使用,兼作手電筒。以使用電池者為宜。另外有尾燈等相關配件可以參考使用。
碼錶:長途旅行必備,用以估量里程進度。由於里程表之規格設定牽涉到輪圈直徑,因此無法設定以致準確性低,又占體積,又增加阻力的機械式碼錶已逐漸被淘汰,宜採電子碼錶。
雨具:單車旅行遇雨的措施很多,有時候在雨小或天熱或衣服容易更換或行程極短的考量下淋淋雨也無可厚非,或是僅上半身稍微避雨,下半身穿著短褲配運動涼鞋任其淋濕。如要真正避雨,必須穿著全套兩截式雨衣加上防雨鞋套,並將褲管束起以免捲入齒盤才可;但是通常這樣做依然避免不了全身濕透,因為運動中身體的蒸散量十分龐大,水氣全凝結在雨衣中。可以考慮穿著自行車專用的透氣雨衣,但價錢不低而且效果依然有限,筆者建議讀者累積一段雨中騎乘經驗後再行評估。
地圖:要挑選精細準確、比例尺大且有等高線(首曲線100公尺以下間格)的地圖來參照,除了出門攜帶之外,經常閱讀才是最重要的。單車旅行經驗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地理常識也要跟著豐富。看多了地圖的人,即使是地圖不在身邊,即使是走到沒有走過的路上,一樣不會迷路,因為他知道地形的走向和相關幹道的分布。
工具:維修調整工具一定要帶,至於要帶哪些工具,則端看個人會用哪些,以及以保養修護的經驗判斷哪些工具較值得攜帶。本文限於篇幅暫略。附帶一提的建議是,入門者可以先準備一些「一般工具」(相對於特殊工具)嘗試,諸如內六角扳手、開口及閉口扳手、螺絲起子、補胎工具組等。不要使用活動扳手,既不方便又容易損傷機件,自行車上各部位的螺絲帽規格都要記下來,修護上才能得心應手。外六角扳手的購買,宜先登記愛車上的零件有哪些需要用到,再以登記的結果歸納出需要購買的規格,目前市面上的外六角扳手大都兩端規格相異,所以可以減少購買的支數(試問:哪些規格可能同時需要兩支配合?則該規格是否需要存在於不同支?)。而內六角扳手除了五金行所賣的單支之外,自行車專賣店也有售組合式內六角工具,十分方便。
行李袋與行李架:多天旅行應該使用之,而不宜使用背包,以免長時間下來增加上半身負擔。市售行李袋通常不防水,應內加一層塑膠袋。外面加勾一兩條鬆緊勾,可以縛雨衣、外套、以及縛在車上沿路風乾的衣物,或其它常拿的東西等等,十分方便。
洗衣用具:三天以上的行程會用到,包含洗衣劑(肥皂或洗衣粉或洗衣乳各有優缺點)、晾衣用的繩索、吹風機(通常衣服擰乾後,夏天於室外或冷氣房內披一晚即可半乾或全乾,半乾的衣服在晴天可以在路上以鬆緊勾縛在行李上自然風乾,但雨天只好找插頭用吹風機吹)。
高度計:山地的旅行,里程幾無意義,真正控制進度的是高程的變化。若總里程確知(通常只有縣道以上公路會知道),而且判斷認為全程坡度變化不大,則可以用里程的比例來推估高程的比例(也就是時間與體力的比例),但若是沒有把握,而且想確切知道自己在地圖上所在的位置,則需要高度計與等高線圖的結合參照。用已知的高度對應等高線圖,加上周圍地形的參考,就可以立刻知道自己的位置。高度計在林道騎乘及其他未知里程的長途山路行程中極為重要。
車服、車鞋等等配備較為專業且昂貴,為選用裝備。

三、初次上路,如何「任我行」?
很多人巴望著縱橫阡陌,卻頻頻詢問他人「哪裡有單車騎乘路線?」。事實上,所謂的「適合單車騎乘路線」,完全是一種主觀的東西。除了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及其它汽車道之外,並沒有人規定哪條路不能騎腳踏車;即便是烏煙瘴氣、汽機車塞滿的市區道路,也有大部份的旅行者不得已必須忍受穿越,甚至每天騎單車上下班。自行車本來就有行駛的權利,如果因為這些因為汽機車造成的不利因素而被剝奪騎乘的權利,那單車族的權益不就更永不得平反了嗎?
大體上要找汽機車少的地方,很簡單,就是往郊外走,無論什麼地方都好;而若要找風景好的地方,如果沒有壯麗的遠山或田野,就只好往高處走。在台灣這種西部平原已經被開發殆盡的環境下,要找到風景好、又沒車子、又近、又平的地方可說是難如登天;尤其是在台北盆地,除非你願意一輩子只騎騎淡水河濱、基隆河濱,否則一定要往山裏走。然而,山路的騎乘難度較高,使多數入門者視為畏途,若沒有享受到樂趣反而把自己嚇壞,那就太可惜了。如何循序漸進,增加體力與經驗呢?
首先,看地圖或參考旅遊手冊,先前往平地的河邊騎騎車,培養騎車的感覺,漸漸和你的愛車成為好朋友之後(也就是掌握了車況,清楚的知道自己那部車的煞車力、抓地力、變速靈活度等等),再於地圖上找一條最近的郊區道路或山路去爬爬看。
變速技巧是單車旅行成敗的關鍵,在剛開始騎車時,就要練習變速的技巧,將它練成習慣性動作:阻力變大就變低速檔(不只是上坡,還包括逆風、路面不平、載重物、以及速度還沒有辦法馬上提昇的情形等等),阻力太小就變高速檔,即使只有些微的變化,也要跟著一格一格的變,來來回回也是正常的。減速(包括看到紅燈、遇到塞車)就變低速檔,啟動後再漸漸隨著加速一段一段變到高速檔。變速器越用越靈活,千萬要善加利用。
正常的情況之下,到了這個階段的朋友,不但體力開始大增,心情上也一定感到十分興奮,恨不得越騎越遠。那麼再過不久,你就可以成為一位「專業」的車友了。
在此附帶一提單車外地旅行的方法:方法很多,較大的單車專賣店有售汽車用的架子可以架住單車(所謂車頂架、車後架等),有汽車的朋友可以使用。還有一種較為普遍使用的用具:車袋,也是專賣店有售,它是一種將單車前後輪拆下(正規的應該是連立管與踏板都拆下)就可以放入的袋子,背著它,可以上各種交通工具,但是有些交通工具如火車,要在乘客少的時候比較好通融。

四、增進各項技能及知識的辦法
從事單車旅行,有哪些技能及知識是要加強的呢?諸如對單車及零件的瞭解、維修保養的技術、地理常識(含單車路線見識的廣博)、騎乘的技術、騎乘的體力、戶外應變的能力甚至領隊能力等等,說起來還真不少。這些能力的培養,依筆者經驗,可以尋下列管道:
1.自己用心摸索是最重要、最有效,也是必要的途徑,大部份的能力根本無從教授,即使是如「修車知識」之類可以教授的內容,若不自行嘗試,成效幾乎為零。就以關於車子的知識及技術來說,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原理只要仔細觀察零件的長相,自行練習拆卸組裝,就可以獨當一面了,少數瓶頸百般思索不出時,請教一下前輩則是一點就通。
2.單車騎乘技術攸關騎乘安全與樂趣(尤以前者為重),技術純熟的騎士自然兩者兼得。單車騎乘技術上可以注意的技巧,有一些也可以條列出來,但是事實上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除了「多騎」外,沒有他法可以增進騎乘技術。
3.旅遊路線的難度宜循序漸進,由近而遠,由低而高,由平順而崎嶇。在體能逐漸增強、所經歷的地點越來越多之後,自然而然就能掌握自己的體能狀況,知道什麼樣的路線需要多少時間完成,進而有能力安排愉快而安全的行程,從中獲得征服的樂趣。
4.參加一至數個單車社團或俱樂部,不但可以獲得前述受指點的機會,增廣見聞如虎添翼,而且有同好互相安排活動,較能持之以恆。社團是一個結交知心朋友的好地方,宜多加利用。目前國內除了遍佈各地的俱樂部外,有一些大專院校的單車社團也歡迎校外人士同行。
(作者為財團法人捷安特體育基金會活動企畫)

台長: 長江
人氣(8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單車是世界的救星 |
此分類下一篇:騎向文明與進步-83年作,90年刪改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交通環境的願景-91年改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