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環境的願景
舒適而方便的生活,人人希望;污染充斥的環境,人人抱怨。交通問題,卻卡在這兩個關節上,矛盾衝突不斷上演。
就整個社會來說,人類已經不能沒有汽車。如果沒有汽車,人們就不能用它來載貨,達到大量且遠徒的物流;如果沒有汽車,人們就不能用現代的需求來建屋居住;如果沒有汽車,我們就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遠地通勤或辦事......
但是,汽車也有很多的缺點,除了污染以外,能源的浪費以及空間的佔據是更可怕的;尤其是空間的佔據,不但降低了道路的效率,降低了居住空間的品質(剝奪「人」的空間),還造成社會的不公(路霸的問題、「只有停車場裡面沒有車」的怪現狀),不勝枚舉。今天的台灣寸土寸金,開車背負的外部成本就更是沉痛。
因此,每一個具有良知的現代人,都應該思索,究竟自己能為這樣交通環境做些什麼?而不是只有抱怨!汽車真的需要嗎?機車真的需要嗎?如果不需要,何不力行環保又經濟的「雙贏」方案?
歐美先進國家雖然首先進入工業化,但也首先領略出環境問題的關鍵。到過先進國家旅遊的國人都知道,只要是先進的國家,無不重視單車的價值,視單車為交通救星。早在四十年前,歐洲各國就開始由政府領導,推動社區自行車體系的建構,如今「公共自行車」、自行車專用的車道、自行車路網遍及歐、美、日本各大城市,且仍持續擴展中。
法國政府自一九九八年便明定每年的九月廿二日為「禁車日」,規定當天私家車不得行駛於市區,至今法國境內已有六十六個城市響應,且全歐各國也已經有一百六十多個城市跟進。在禁車日當天,車輛減少了百分之六十,一氧化碳減少了百分之五十。
當台灣的一般民眾仍在不斷要求闢建、拓寬道路的同時,荷蘭政府卻在阿姆斯特丹郊區通往市區的道路,於交通尖峰時期自廢武功,將原本寬大的馬路,無條件的封閉一半的車道,目的很直接︰他們要裁抑大量湧入市區的車輛,任其塞車,自動放棄汽車的使用。我們都知道荷蘭是個民主的國家,其對於交通政策尚且有如此的魄力,這顯示了什麼道理?
這些事情只顯示一個道理:整個世界對於交通環境的危機意識已經抬頭,而這樣的認知也正是一個國家之所以文明的理由。反觀台灣社會長年忽視環境觀念的教化,加上政府缺乏長遠的交通規畫與法令配合,才造成高污染、高耗能、高佔空間的機動車輛,隨著經濟日漸富裕,毫無節制的成長;如今所衍生的環境問題諸如空氣污染、噪音、壅塞、與生活上的不安,已陷入弱肉強食的惡性生態中。
唯有利用自行車取代高人次的短程交通運量,並發展大眾運輸系統配合、逐步削減機動車輛的道路特權,才能撥亂反正。然而當今社會人心尚未開化,大多數民眾仍然依恃既得的特權,使用高污染、空間侵佔性大而不付外部成本的交通方式,僅有少數遠見人士微弱呼籲「綠色運輸」。此時此刻,唯有號召有心民眾凝聚聲勢,才能有效的給予社會啟示。
我有一個朋友在他太太懷孕的時候天天開車載他太太上下班,但是產期一結束,他立刻又回去搭捷運了。就是這種情操在維繫我們的友誼!他沒有像我這麼激進,但是精神是一樣的。
我們姑且不論上面這些由汽車所造成的道德問題。光就實用性來說,你就算送我汽車,我也不會想開!你難道不覺得汽車是一種很「慢」的東西嗎?!我必須先走個幾分鐘到停車場,發動暖車,然後塞上個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再花個十分鐘找一個根本不合法、劃滿黃線甚至紅線的地方停車,然後走到辦公室;這趟整整花了我一個多小時的路,我騎腳踏車可能只要四十分鐘就到了!﹙這是我在敦化北路上班的經驗﹚那我為什麼要開車呢?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更誇張,我天天騎腳踏車上下學,單程只要花十三分鐘!機車雖快,但也要十分鐘跑不掉!因為我不搶那三分鐘,而且這樣會造成我在廣大的台大校園沒有交通工具,所以我不騎機車。至於公車你猜要多久?一個半小時!這都要怪小汽車太多,才造成公車受連累,又加上搭公車的人不多,客運公司不願意經營通直路線的原因!
你不覺得在市區裡面,那些行動遲緩、壅塞的「大鐵殼」很討厭嗎。牠們在路旁進進出出,連轉個彎都慢吞吞,何況很多人技術爛得可以,開起車來很不穩定,又一點禮貌都沒有......。我每天上下班,沒有一天在路上是心情好的,沒有一天不被這些汽車氣得口出三字經。這些大鐵殼就像一堆不定時炸彈,塞滿了我們的居住環境,時時刻刻威脅我們的生活!!
你還覺得你需要開車嗎?你有看過地圖,知道辦公室離你家真正有多遠嗎?你有試過騎單車要花多少時間嗎?如果你都沒有試過,怎麼能斷言騎單車通勤是不可能、不可思議的事呢?台北市有太多的民眾,公、宅都在市區,卻天天開車上班,情願給他塞,毫不知道騎單車其實很快,又可以運動。這是多麼浪費的現象啊!
所以說自用小汽車不但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應該是只有少數特殊需要的人才用得上的東西,只有家住得很偏遠的,或是上班上學地方很遠的﹙要上高速公路的距離,例如在美國有很多社區有這樣的情形﹚,或是行動不便的人、每天都要載大器材上班的人才是真正需要汽車的人。台灣地轄人稠的環境,只適合發展大眾運輸和自行車,尤其將大眾運輸和自行車相互配合的規劃,正是當務之急。至於機車除了像「快遞」這種以交通為業的需要外,較適用於中程且大眾運輸班次不多的運輸。
我們想想看,在正常的情況下,一部自行車騎乘的速率大約是十五至三十公里,因此即使是騎得很慢的民眾,八公里以內的路線最慢半個小時就騎完了。請捫心自問:這會很久嗎?這會很累嗎?在台北,有多少市民的通勤時間是超過半小時的呢?然而根據台北市政府的統計,八十八年台北都會區﹙含北縣到北市上班的﹚的最高通勤旅級,卻只有「零到五公里」!
自行車尤其應該使用在大眾運輸站和家戶之間的接駁,政府應該於車站設立自行車停車場,並配合自行車專用道的區劃。在日本,這項工作十分成功。
台北市政府目前對於這樣的發展方向已經確立,只是進度還不夠理想,原因在於市政府多年來缺乏民間的支持輿論,加上黨派之間、府會之間的較勁、金權利益的衝突層層交疊,才沒有大刀闊斧的實施。像是公車專用道的構想其實早在十幾年就有案子了﹙我認識交通局的人說的﹚,卻直到最近五年才在歷任市長的努力下,一條條艱辛的完成,而公車的棋盤化到現在還在起步的階段。不過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發現這條路是正確的,而且是需要支持的。
我和這樣的環境意識有相當的緣分,雖然我要強調這並不是自己接觸單車多年而有的偏見,但是也確實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使我接觸到較多這方面的資訊,進而投入環境工作。我們是一群寂寞的先知,在我們奔走遊說的過程,常被人們視為異類,就連我的家人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將那種「落伍」的交通方式當作寶貝,情願灰頭土臉的當地一線的砲灰。然而我們也不是完全寂寞,因為台灣近年來隨著各種環境問題的層層交疊,以及文明社會對於休閒運動的需求,自行車的使用趨勢確實有漸漸被遠見人士找回了,只是大家的力量還很分散。如果你也是有良知的人,請不要再將你的理想藏在心中,請大聲的喊出你對自行車、對綠色運輸的支持!
附記︰
大部分民眾對「單車通勤」首先懷疑的一點是「騎單車哪有這麼輕鬆?累死了、灰頭土臉……」等等,其實這是個容易解決的技術問題﹙知道的人卻不多﹚。如果你抓到下列要點,單車騎起來將有革命性的輕快︰
1.一定要騎變速車
輕的檔位可以讓你在每次啟動時輕鬆的加速,這將會減輕了你大部分的體力。
重的檔位可以讓你在加速後飛快的騎乘,這可以縮短你很多騎乘時間。
輕重檔位的靈活運用,可以讓你在擁擠的交通中安全的穿梭自如。
2.將座墊調到正確的高度
正確的座墊高度在踩到最底點時,是能使膝蓋「近乎伸直」的,這樣才能將你的力量完全釋放,而且對膝關節也比較健康。許多初學者覺得這個高度太高,無法在停車時將雙腳踏在地上,其實在停車時的正確的姿勢應該要離座,並將車體傾斜。
3.保持單車機件的順暢
要對於單車勤加保養及調整,傳動、變速系統的生鏽,以及輪圈的偏擺、胎壓不足、煞車不靈敏,都是消耗體力的障礙,這點可以尋求車店的協助與請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