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2-30 21:03:13| 人氣6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摘之二 (~家庭的流轉與階級的禁錮 & ~廢墟裡的少年-兩萬名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李雪莉、簡永達)
***中產階級思維,看不見脆弱家庭的邊緣少年:
「我們太重升學和分數,教育習慣照顧前三分之二的人,後三分之一的多半被放棄,他們連好好念書的基本權利都無法享有,更遑論生涯規畫,完成夢想。邊緣學生幾乎被放棄。
.... 脆弱家庭的小孩,如果學習不利,又沒有遇見重要的他者拉自己一把,很容易就中輟中離。」 (P40)
「... 社會的中產思維只看得到升學教育常軌裡的少年,但邊緣少年幾乎活在另ㄧ個平行的世界。」 (P41)
***對邊緣少年的困境視而不見,少年政策內外整合失靈:
「面對處在邊緣的少年,我們盤點各項政策,發現整個系統的反應相當過時,而且充斥盲點。
首先,臺灣幾乎是轉過頭去,不去看見邊緣少年的困境。一旦少年或他的家庭被標示成一個充滿麻煩的人,就極易被學校、安置機構退貨。」(P42)
「除了普遍的視而不見,另一個巨大的盲點是,在少年政策上,政府各部門未能勇於任事,而是以補破網的殘補式、充滿形式主義的KPI來解決問題。」(P43)
***社會有責任,讓邊緣少年重新與社會、社群連結,重建信心:
「風險家庭下,父母跌入深淵,少年經歷各種排除、歧視,有些人靠著意至力催到滿檔,把自己從廢墟狀態裡拔出來。「但這絕對是社會的責任,」林萬益不諱言地說,....。」(P48)
「...臺灣社會對於邊緣少年的想像,必須有極大的調整。
因為這群少年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重新與社會和社群連結,他們必須累積能力,看到職涯發展的可能,重建對生命的信心,...,才有機會解除她們如同廢墟的生命狀態。
社會有責任讓這群少年好好活著,看見一絲希望。」(P48-49)
~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 李雪莉、余志偉 & ~後來的土豆呢?-如何協助廢墟少年脫離黑工市場 李雪莉
圖文輯,說的是『廢墟裡的少年』短片中,被迫自立、以代噴農藥的工作養活自己的少年主角-土豆的故事。
「這樣欠缺家庭溫暖與學校社會網絡資源的少年「土豆們」,為數不少,都隱身在我們之中。他們每一天都在與命運搏鬥。」(P52)
「節數工作回到家哩,便孑然一身,朋友是他的寄託,遇到困難,彼此扶持。」(P61)
「太早進入社會,也太過疲憊,已放棄復學的可能。活著,是他每天的功課。」(P65)
「目前形式化的法條和未嫁接的做法,無法解決糾結的童工困境。
就像土豆,以及無數的土豆們,明天能否好好過下去,都是種奢望。
...罰單和法律限制,沒有健保和勞保,有限的工作選擇,狹窄的人際網絡,十五歲就一路自力更生,在那卡卡的人生哩,只有這些小確幸,能讓他暫時忘卻高密度勞動的疲累,和家的破碎。
擺在他眼前的,只有自己。
...家裡甚麼都沒了,沒有大人,甚麼都沒有了,所以只要工作就好了,就這樣普普通通過日子就好了。
一切只能淡淡以對,才能不絕望,也才不渴望地,繼續活著。」(P85-86)

原文出處:『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簡永達 著  衛城出版 2018年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6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三
此分類上一篇: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