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5 12:18:01| 人氣46,15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走進泰雅千年 99-5-22~2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孩子從四歲半那時 在武陵看過影片"泰雅千年" 就受片中營造隱透的氣氛深深震懾
雖然全片是以泰雅語發音的 想傳達的是較為抽象的祖訓規範 與遷徙傳說
語言的隔閡 顯然並沒有挫折他對於影片意象和場景氛圍的捕捉
離開武陵前 我們又去看了第二次 第三次... 往後只要到雪霸的遊客中心 他就渴望著能再觀看一次"泰雅千年"

當時幼稚園中班有一整個月份在介紹台灣的原住民族 上大班後又有一個認識福爾摩沙單元 認識多采多姿的族群文化佔了絕大部分
從中班那時起 台灣博物館二樓的常設展示 阿德的書架上原民相關的書籍 都成了孩子的最愛
還有每次造訪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時.... 與原住民有關的對話 成為我們旅行中 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而 泰雅千年影片對孩子的吸引力 卻仍是無可替代的
它創造了一個擬古的真實空間 讓千年的傳說習俗 古時的生活全貌 甚至是抽象的Gaga, Sbalay, 與Msgamil....全都鮮活了起來
貫穿全片的祖訓Gaga是什麼? 應該是小咕嚕總是一看再看 不厭其煩地請我們為他翻譯 講述劇情對話的原因

小咕嚕的觀察十分入微 "泰雅千年"主角Buta身上細瑣的小配件 都陸續凝結成了他心中的一個願望 影片人物的談吐動作及表情 也成了他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我甚至忍不住地想 或許小咕嚕的某一個前世 就與泰雅族的先住民 有著很深刻的關連呢?

如果是生活在百年以前 一個對於原住民族群文化極有興趣的人
因為語言溝通的障礙與習俗文化的差異 或許必須冒著生命的危險 深入山林險地 經歷許多曲折的遭遇...
而今 我們有了民族學者 文化工作者 為我們開鑿的窗口 解譯每個族群的語言 歌謠 社會規範 與文化內涵
也有了書籍 博物館 紀錄片拍攝 讓我們得以管窺族群文化的精髓與堂奧
何其幸運?

四月間拿到與比令.亞布與"走過千年"紀錄片同時出版的小書"Yaba的話"
比令.亞布在拍攝"走過千年"紀錄片的過程
一面側拍記錄"泰雅千年"劇情片的拍攝 拍片團隊與三個部落民眾不斷協調折衝的歷程
一面以泰雅族父親(Yaba)的身分 根據過程中許多小事件的反省 為兩個孩子講述及詮釋泰雅族文化的精神是什麼?
涵括神話傳說 傳統信仰 部落生活的經驗與智慧 以及融入現代生活後不變的傳統與共識 及不斷成長和修正的文化有機體....
  
阿德一面閱讀著 一面規劃要造訪在鎮西堡部落協力建造古部落竹屋的拍片現場 並開始為小咕嚕講述故事
他回憶著二十年前 與大學山社的同學行走"司馬庫斯-鴛鴦湖古道" 從竹東搭乘山地計程車 經過秀巒 新光 前往最深山的部落司馬庫斯
當時部落裡的房子還全都是竹屋....
部落的小朋友從國小一年級就要自己走小路下溪谷 上山坡 到溪對岸的新光上學 住校 並且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

阿德的故事 分了好幾次才全部講完 而這只是一次旅行的前奏曲而已


李棟山古戰場

通過節氣小滿 夏日的氣息更濃了
沿著頭前溪支流油羅溪進入尖石鄉 一路上行 翻越大霸西北稜的宇老鞍部 自此進入大漢溪流域 也步入新竹的後山地區
 
我們先造訪一座屬於大霸西北稜分水嶺上的大山 李棟山
小咕嚕曾經在四歲左右的初春 踩著遍地細碎的花瓣 嗅聞空氣中遊蕩的氣味 聆聽林間婉轉的鳴唱 期待著古堡中有王子和公主... 行走過李棟山的山徑
當時小瑀魚還正在學走路

現今六歲的小咕嚕和三歲多的小瑀魚已經各自邁著步伐 跟隨阿德從李棟山莊上行
穿越一片墨綠疊著深綠的原始森林 一路探險嬉遊 一邊學Buta不時握起一束路邊芒草 打草結做記號
聽老師說 小咕嚕是班上第一個學會將縫線打結的小朋友 並且不斷地傳授給其他同學 我突然心有所感地知悉 他是從泰雅千年中Buta結草為記的動作領會的

穿林復穿林 鑽過一片隧道似的西施花純林 只見四月中旬盛開的西施花 剩下零落滿地的皺縮乾枯 我知道 古堡就在前方不遠

 

李棟山頂附近曾經是1911~1913年之間 泰雅族"其那支"群(秀巒)與"馬利可灣"群(玉峰)與日本軍警浴血激戰 死傷慘重的古戰場
古堡建於1912年 至今已近百年歷史 日據時代稱"李棟山隘勇監督所" 設有砲台與指揮所 居高臨下 瞰制三光 秀巒 玉峰等部落
泰雅語稱TAPUNG古堡
東西兩側設有稜堡 寬厚的城牆四壁盡是槍眼(又稱"射口" 共31處)

    
我想像自己是百年前的防守者 站在槍眼前 從內往外窺視 即便有厚實的壁體掩護 仍對牆外神出鬼沒 驍勇善戰的原住民 感到一陣寒慄


近百年後 這裡已成各植物群落從內從外各自擴張領域的地盤 兩株蔓性植物甚且在其中一個槍眼相遇招呼 準備替百年前激戰的兩個世界 握手進行Sbalay(和解)了 我想

小咕嚕和小瑀魚跟著阿德 在古堡裡外打轉 欣然發現著在各個角落聚集 活動的小生命
曾經慘烈的征伐戰事 早已為土地收納包容 被歲月掩蓋 撫平

 

下山路上 一直聽到森林中有綠鳩"嗚~ 啊嗚啊嗚~"的叫聲 帶著點刺激 詭異 後來是在一片開路造成的次生林 看見牠一閃而逝的身影
 
溫泉與溫泉蛙

離開李棟山後下達秀巒 在道路旁薩克亞金溪畔(又名白石溪) 就是幾處天然野溪溫泉的源頭 小咕嚕小瑀魚直奔圈圍在沙地中的溫泉池
  

   小咕嚕在池畔找到一枚水蠆蛻的殼 不久又發現-"咦 溫泉池裡有好多蝌蚪耶!" 繼而觀察到兇猛的水蠆會追逐蝌蚪
定睛一瞧 "石頭上還有好小的青蛙!"
小蛙很迷你 約莫只有兩公分大小 淡褐色至鐵灰色的皮膚 腿部有明顯條紋
好奇的小咕嚕開始合掌掬撈著那些蝌蚪 阿德說著:"能在溫泉裡生活 會不會就是俗稱溫泉蛙的日本樹蛙呢?"
我總以為樹蛙的體色應該是綠色系 當時並不以為意

天黑前在一處溪畔涼亭搭起帳蓬 伴著潺潺的溪水奏鳴聲 阿德開始炊煮晚餐
我們已經習慣不使用營燈 許多許多年了
天色暗到伸手不見五指之後 才捻亮微弱的手電筒燈光 卻依舊引來許多埋伏在深山暗夜裡的夜行性昆蟲 不斷衝撞著我們
恍如雨天行走闃暗密林底下 不斷迎面撲來的雨點

暗夜中 我確實不知道撞上自己的昆蟲 究竟有誰... 我相信 一定有許多是從至少一公里半以外遠的森林飛過來的蛾
就這樣佐著溪水的吟唱 蚊子的群集叮咬 被燈光放得十分龐大的飛撲暗影 以及不幸誤入麵湯裡的幾隻死蛾....用起晚餐
雖然這一餐似乎吃得飽受攪擾 然而 這不也隱喻了附近森林環境的豐饒嗎?

夢境 就和著白面鼯鼠的哨音 斯文豪氏的啁啾 許多蟲翅摩擦的嘶鳴... 在溪水不歇的傳唱主調中 沉浮著....
直到清脆悅耳的溪鳥鳴唱 穿越清晨飽含水氣的潮濕空氣..... 而天色也開始逐漸撚亮.....這是秀巒的晝夜交替

收拾帳篷 移到薩克亞金溪畔溫泉早餐 我還想著昨夜夢境邊緣的奏鳴曲 混雜著許多不熟悉的聲音 究竟是誰?

兩位住在部落的泰雅族伯伯一大早就扛著釣竿到溪畔垂釣
小咕嚕和小瑀魚一面泡溫泉 挖掘沙子 一面好奇打量著原住民伯伯掛在腰間裝魚的藤編魚簍

直到下山一段時間後 某日心血來潮 翻閱一本介紹兩棲類的書籍 仔細比對許多特徵 才恍然大悟
我們在薩克亞金溪畔溫泉裡看到的蝌蚪和小蛙 真是喜愛住在溪流邊的日本樹蛙 牠們只是因應岩石環境改變了體色
牠們體型雖小 叫聲卻十分嘹喨 紮營的那處涼亭夜裡聽見的其中一種聲音 很近似書中對於牠叫聲的文字描述
只是我萬萬沒有想到與牠的相遇是如此平凡 沒有一點高潮迭起的轉折 平凡到 我幾乎渾無所覺地與牠們錯身而過!

Cinsbu

離開秀巒 抵達泰崗不久 天空就開始下起雨 越往深山 雨勢就越是狂放地急促與巨大 彷彿將整盆整桶的水從天上傾瀉潑灑而下
大雨中路過新光 進入鎮西堡 深山間的部落道路又窄又陡 穿梭於墾地 果園與荒地間 每戶人家都相隔了很遠的一段距離
 
過去因為爬山和參與調查 來過鎮西堡幾次 然而遇上叉路時 卻感到陌生和一陣茫然....
曾經住過的阿道的家 究竟在何處呢?
"泰雅千年"的拍片現場 該往哪一個叉路呢? 我們頓時覺得失去了方向

剛好星期日早上是教會做禮拜的時間 我們就往鎮西堡教會去碰碰運氣 向一位長髮長髯 和藹的部落老人問了路

開車越稜 上到叉路 在陡坡來回進退了幾次 又覺得迷失在雨和霧中了
於是冒昧地跟著一位剛從耕地工作回來 趕著要去參加禮拜的先生 再問了路
 
等待的時候 望著大雨將山間的雲 壓抑成貼著坡面的霧
經過的每戶人家 都有一個裝置著圓弧形防鼠版的穀倉 吸引我的目光

終於在一處三叉路口 阿德下車撐傘 順著芒草夾道的其中一條前去
看見下方平台矗立著一座芒草蓋頂的瞭望台 確定是為拍攝泰雅千年時搭建的舊部落建築

於是 我們在雨中抱起小瑀魚 牽著小咕嚕的手 走進泰雅千年
走向那處瞭望台 造訪Buta的家屋 與穀倉

推開木門進入Buta的家 黑暗中一股木頭浸泡在潮濕中的氣息 瞬間撲鼻而來
小咕嚕適應黑暗之後 仔細地檢視著屋子裡的四壁陳設 地面與橫樑
他沒有說話 我卻感覺得到一點失望的氣氛 於是問他: 怎麼啦?
小咕嚕說: Buta的家呢? 就這樣喔? 我以為會看到Buta和他的家人 部落的人
還有 屋子裡的東西呢?

如果讀完"走過千年"一書 就知道拍片團隊曾經允諾過 拍片完成這裡應該成為繼續發揮傳承功能的部落教室 然而事與願違 傳統屋就這樣隨著時間荒棄 就連孩子都無法接受它的冷清

傳統家屋室內的地面 以大約四分之一的屋高 低於屋外的地平面 有防風 避寒的功能 沒有隔間的家屋 四角各有一張竹床 已經積滿灰塵
壁上有一處木製的置物架 好幾支用樹枝削成的掛鉤以繩索自屋樑懸下 卻全都空蕩蕩的

小咕嚕反覆檢視著屋樑 他以為 當Buta找到建立新部落的地點 通知族人
舊部落長老帶著眾人離開舊部落進行遷徙(Msgamil)前 在家屋橫樑刺上的那支向祖靈宣誓遷徙決心 但家族兄弟情義依舊的長矛 應該還在的

屋子外頭的屋簷下 有一處堆滿了柴薪的地方 一個影片中見過的木臼
屋內地面上 三個石頭圍砌成一座三石灶 就是Buta和族人一面烤火 一面談話的地方
火堆旁 可以是一個家庭一同用餐 取暖的地點 可以是一個重要的集會處 也可以是長輩為孩子們講述故事與家族傳統的地方



下雨的深山 空氣十分潮濕 待久了開始覺得有點寒冷
如果這時候有泰雅族的朋友在 一定會邀我們一起在火堆旁烤火的

孩子們的興趣 漸漸轉移到家屋外左側的穀倉 爬上小木梯 把玩著穀倉門上的木製門栓
而穀倉中 竟也不是孩子想像的放有許多小米穗 只剩下一些現代的農具

小咕嚕和小瑀魚最開心的應該是爬上瞭望台了
瞭望台的樓梯僅是一根圓滾滾的 砍了砍痕的樹幹 一根只綁在左側的長竹竿 當作扶手
走在上面爬到高處的暴露感著實有點重 不過一點點冒險的感覺 還是讓孩子們覺得新鮮而有趣

我們在瞭望台上面待了很久
霧從山坳處升起 一下子 對面的森林都不見了
正扼腕著 收起相機 霧又不知何時 讓誰給收服了去

瞭望台面對的一片綠色屏風似的聳峙山巒 就是我們曾參與調查的檜木林 孕育懷璧之處
我眨眨眼睛 根據顏色 很快指認出檜木林的所在 回想上回站在這裡 是調查結束後 望著霧降鎮西堡 將山林掩蓋而去 轉眼已經是七年前了

小咕嚕在Buta的家門前 研究著一個捕鼠籠
小瑀魚蹲在地上 採折著昭和草的花朵 而幾株大霸尖山酢漿草 就在她的腳邊
在這裡 大霸尖山酢漿草是如此尋常 讓我回想起更多年以前 沿途都是大霸尖山酢漿草的大霸北稜之行 就是從墨綠色的Cinsbu這裡 返回人間

 

而"泰雅千年"呢? 我終於明白 我們只是置身於"泰雅千年"的拍攝現場
那則移植自遠古的傳說故事 少了Buta與族人的存在 沒有人為我們闡釋Gaga與Msgamil.... 彷彿又返回 隱遁入那遠古的時空了....

下山後閱讀比令.亞布的書"Yaba的話" 其中讓我收穫最多 也感觸最深的是
Gaga雖然是祖先的訓示 倫理規範 戒律與規矩 卻是隨著不同社群 不同的部落 不同的家族 而有各自的解讀和細部的差異

Gaga不是文字書寫下來的死板法規與條例 而是會隨著人群的互動 隨著時間演進 社會與生活型態變化 不斷成長與呼吸的文化內涵

從書中 比令.亞布寫給一對兒女的一封封家書 傳遞著Gaga傳承 在結合現代生活元素中的形變以及實踐
也讓我們初窺泰雅族語言之美 與獨特的敘事方式
泰雅語言中的一個字詞 往往可以包含著多重意涵 並且帶有象徵與隱喻的另一層意義
比如說 "編織"可以指婦女織布 男人以竹或藤編揹籃器物 還有較抽象的:"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由祖靈編織的"
而"紋面" 可以說是把Gaga紋在臉上 是族群識別 也可說是臉上的族譜 女人的紋面就是通往祖靈(菱形紋是祖靈之眼)的一道彩虹

比令.亞布敘述著童年跟著祖父生活 祖父給予許多超乎年齡的鍛鍊 讓他往後面臨生活中的艱困時 有更強韌的毅力面對
也期許孩子能承襲祖先的堅毅 勇敢 順應自然的生活智慧

讀完這本書 讓我回溯著 我們和小咕嚕一起認識不同族群文化的進程
從器物 服飾 佩件 圖騰....這些具體的 片段的 外在的...
到影片與書 試圖捕捉抽象的 活在人群當中的"精神"與"傳統" 將之定格與顯影
也讓我對於"泰雅千年"影片 有了更深層的領會

文化是什麼 傳統是什麼?
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思索的問題

而我 又該怎麼描述這次的旅行呢........?

期待下一次 我們的旅行 將有機會開展到另外的一個深度和面向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46,15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山行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穿夏越春,水墨、大雪山 99-6-17
此分類上一篇:原汁.原味 之ㄧ 太魯閣 同禮古道 99-1-1

比令
謝謝你這麼認真 的把書看完
我是比令
若有時間
可以聊聊
2010-08-18 01:35:16
版主回應
比令 您好!

很訝異您來留言!

前段時間我和阿德讀完您的書
還逐頁逐頁地 說故事給六歲的小咕嚕聽
他非常喜愛聽泰雅族的習俗傳說和故事

那次的鎮西堡之行 也是伴隨閱讀而生的行腳

我們所知的並不多
但很高興知道了您的部落格
我們的困惑將有機會可以得到解答
2010-08-18 12:15:40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23:19: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