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0 19:00:00| 人氣6,1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後山探險》,清水斷崖 101-1-7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個又濕又冷的冬天 讓一直十分怕冷的我 有點不知所措 我幾乎從一起床直到睡前 都在煮熱水和喝熱水 卻也讓我留在家裡看書的時間多了
我時常在天色晦暗的清晨 捧著一杯冒著氤氳蒸氣的水 一邊取暖 一邊享受清晨的闃靜 等待天色轉亮再叫孩子們起床

最近讀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後山探險》剛開始 是從旭海回來後 為了尋找歷史中關於南路的蛛絲馬跡
然而這本書 卻也讓我同時閱讀到歷史中的大南澳 英人何恩建立平埔族王國的武裝城堡 以及一行人黯然搭船離去 被大洋吞噬的過程
一年前 我們去南澳行走"大南澳越嶺"以及"蘇花古道跳踴海岸"時 阿德曾經為我講述過的一段歷史
而另一篇 英國的馬卻沙號研究船沿著台灣東海岸北上時 踏查綠島與大清水溪的文章
幾段從太平洋面望見清水斷崖的文字敘述 又為我連綴起一些關於清水斷崖的記憶

我曾經分別在兩年半和一年半前 各留下一段我們前往清水斷崖的文字
一次是從公路旁 下到崖壁之下的礫石海灘 幾乎每次去東部 阿德都會帶兄妹倆在那邊撿拾漂流木 搭蓋一間漂流木小屋
而另一次是清晨搭乘著賞鯨船 從花蓮港前往清水斷崖的外海 那次的旅程 或許比較接近馬卻沙號在海上遇見清水斷崖的時間 光線以及晨霧漸散的景象

這附近的礫石海灘 應該是我們最常停留的一處 阿德會跟孩子們一起撿拾漂流木 搭一間小木屋 從洋面上望去 只是山崖底下薄薄的一層

 

清水斷崖 97-7-12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09128987

洋面上的輕嘆 98-7-16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13415422

馬卻沙號那次的航程 讓船上的一位生物學家推斷 葡萄牙人稱台灣為"福爾摩沙" 想必是從台灣的北端或南端所見
如果他們是從平坦的台灣西海岸 或者從台灣的東岸 絕對不是留下這樣簡短的讚嘆之語....

以下是閱讀之後 自書中摘錄的片段 引述原文的部分 都盡量用藏青色字體標示:

在《後山探險》書中 劉克襄先生翻譯了一篇十九世紀的英國生物地理學家古里馬(Guillemard)在一八八一至一八八二年間
搭乘馬卻沙號(Marchesa) 到亞洲從事自然調查時 撰寫的關於台灣東海岸的文字
古里馬為那次航程 留下著作《馬卻沙號的旅行》(Cruise of the Yacht Marchesa,1888) 以及一條被後來的生物學家稱為"古里馬線"的動物地理線
《後山探險》收錄的篇章 就是當時古里馬走訪台灣史中近乎空白的綠島與清水斷崖留下的記述

古里馬當時引述了《中國海事書》中一小段關於立霧溪太魯閣附近的景象:

"從Chock-e-day起的海岸 直到北方 有難以想像的最險峻最陡峭的山 高達七千尺 幾乎全緊臨著海的邊緣"

他受到這段文字的吸引 想親眼見到這險峻陡峭的山緊鄰的海岸

而他在書中寫下一八八二年六月的清晨 從太平洋面上遇見的清水斷崖的過程:

"我們向北航行 在夜中減低速度 黃昏時 山巒在我們的左舷 被難以穿越的濃厚雲層圍繞 時而朦朧地自霧層出現
我們改變航行 顛簸而緩慢地駛向它們 太陽冉冉升起 高峰耀出深紅色的光芒 山腹 雲層的暗色帷幕仍然懸垂
這顯示...在那峽谷的縫隙 仍有幽暗的東西在後 灌下巨量發暗的蒸氣 橫越巨大懸崖的面容
我們仍未看見太陽露臉 但它已經使前面的暗灰色天空泛起桃紅色光線的斑點 而我們的小船正慵懶地起伏 航向東邊綿長而逐漸擴大的陸地
我們像被咒與攝住般凝視 視線越過墨汁似的海水 有種超越莊嚴的心情 在冷靜的我們之間升起
"

"霧帷愈來愈高 時而隱藏 時而露出山峰 山頂與峽谷 玫瑰色的陽光愈來愈寬闊 刷出淺薄 光亮的雲層面紗 白日已掃除黑夜
最後 山巒清楚而顯著 一群長薄而雪白的雲靜靜地懸浮 滯留在半空 遮住山巒的面貌 在有知的世界中 最高的海崖就在我們眼前揭開面貌 它是壯麗的
"

閱讀著這兩段 可以栩栩感受清晨時分 光線與雲層瞬息萬變的敘述 讓我連結起那次乘著賞鯨船前往清水斷崖的航程
在相近的月份 相仿的日出前後的時間 從波瀾起伏的同一處洋面上 凝視雲靄纏繞 藏青與墨藍色雜織的臨海斷崖...
隨著陽光轉動的角度 溫度的漫流 與雲霧蒸騰的縹緲變化 我們彷彿也可以通過文字與視覺的連結 摸索出那以斷崖之姿直入大海的數千尺高山的質地與肌理

古里馬列舉了加州的優勝美地的懸崖 蘇格蘭東北方 奧克尼 何伊的海崖 馬地拉的海崖 挪威的海岸...


"但這些 在巨大斷崖的福爾摩沙旁邊 都變得渺小不足道"

他甚至做了一項推論

"當然 葡萄牙人勢必從南方或北方觀測到這座島 假如他們首次發現是平坦的西部海岸 絕對不會附加此名
而若他們是從東邊看到 他們不會只給予一個簡短的美麗稱呼而已
"

"我們行經Chock-e-day(太魯閣)的村子...前一天 短而急促的巨風在日落時歇止 只剩微弱的東南風 馬卻沙號起伏穩定
我們保持接近的海岸 山崖愈加顯現其壯觀 巨大的石牆每隔幾里便裂開成為山峽 從河床上陳露的圓石頭尺寸可看出
雨季時 勢必有大量雨水灌注入海
"

古里馬後來在一個峽谷口附近划小船登陸
因為留下了緯度記錄 譯者知道是又名大清水溪(旁有二千四百公尺高的清水山)的和仁良里溪口

古里馬的文字 也留下了他對於台灣東部溪流峽谷的讚嘆:

"山谷異常壯觀 入口由二邊奇異的懸崖拱衛 各約五千尺高 較低的第三座近乎垂直
除了面海的一座 其他山從底部到山頂都密覆著濃鬱的植物 藤類與難以估計的羊齒植物構成奇特的景觀
河床由大而受水磨損的小石英石鋪陳 乾燥 只剩一條清而冰冷的溪水流過...
我們往前時 愈窄而急促 二邊的山以垂直的姿態 排列成數千公尺高的天險 有效地排除任何穿越森林的企圖
繼續深入三四里 走入突然彎曲的山谷 溪床攤開 一處巡迴的水域盆地 更前是一個非常龐具聳立的山景在眼前呈現
遠處溪流的盡頭 溪水從一道狹窄的狹口流出 流到我們眼前似圓形劇場的地方
前一波山群在這兒結束 眼前是更高大的山脊 一座連著一座 混亂而壯觀 一個渾沌地自然地雜陳 呈現泰坦巨神的氣勢 上面有濃密雜亂的熱帶植物胡亂蔓延
"

"奇特, 拱衛, 近乎垂直, 龐巨, 天險, 泰坦巨神的氣勢..."
從古里馬使用的形容詞 我們不難想像他這趟探險旅行的種種震懾 以及令他感動的高度

我不禁聯想現今的東海岸 好幾條河口(如 立霧溪口 大濁水溪口 東澳...)都矗立著醜陋的水泥廠與採石場
不斷將山林開膛破肚 而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時 漫天沙塵的景象...
令生物學家古里馬驚嘆的峽谷與密覆的森林 在島嶼住民的眼中 難道僅剩以不斷開採剝削的經濟價值嗎?

而他們從大清水溪谷折返時 還發現了土著留下的足跡

劉克襄先生也在此文最後提及
其實一八七五年 羅大春率領一千多名士兵與工匠一面開路一面作戰 開通"北路"時 也曾經抵達大清水溪
他引述了羅大春的《台灣海防與開山日記》關於清水斷崖的敘述:


"陳輝煌一軍分哨 營大清水溪... 陳輝煌一旅自九月底進紮大濁水 夜間即有生番埋伏在近伺殺..."
"大濁水 大清水一帶 峭壁插雲 陡趾浸海 怒濤上擊 炫目驚心 軍行束馬捫壁 蹜蹜而過 尤深險絕"

就只留下如此簡短的幾句敘述

雖然古里馬一八八二年的這趟探險之行 遇見的動物很少
他在書中自陳

"從一個自然學家的觀點 這次的探勘顯然是失敗的..."

然而 他所留下的踏查記錄 卻似乎是敘述最詳實的 讓我們得以窺知一百多年前台灣東海岸的實景 以及西方人眼中 我們身處的島嶼 是何等的壯麗與可觀

 

為了引述的完整性 最後放上這幾張翻拍自書中的插圖 以為文字對照:


DSCF8754後山探險_馬卻沙號_清水斷崖.JPG

DSCF8755後山探險_馬卻沙號_沿台灣東海岸北上的旅程.JPG

DSCF8756後山探險_馬卻沙號_探查綠島_清水斷崖_大清水溪.JPG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玉山薄雪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