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27 10:23:07| 人氣1,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音樂與影像敘事:古典音樂賞析 課程隨筆 106-5-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五月中旬古典音樂賞析課堂的焦點是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老師播放了影片【馬友友的巴哈靈感】。
那是1998年,四十三歲的馬友友嘗試將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影像化,而與六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的合作。他希望知道其他藝術工作者如何結合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進行創作,也可以說,是大學時期主修人類學的馬友友,對於巴哈的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如何結合、如何交互影響與激盪的實驗性觀察和探問。
 
「跳躍舞台」是馬友友與芭蕾編舞家Mark Morris的合作。結合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的第三號C大調組曲,以類似結合敘事訪談和人類學的手法,拍攝的紀錄片。簡單地說,亦是一種影像敘事。
做為一個觀眾或聽眾,我們儘管欣賞著舞蹈與音樂作品,從聆賞過程產生自己的理解,卻對於作品是如何因為被觸發的靈感、如何被創造出來,所知微乎其微。
「跳躍舞台」紀錄片則忠實呈現了創作過程,演奏家與編舞家的對話,記錄了旋律給予編舞家怎樣的啟發/靈感/觸動--旋律中的音階,讓編舞家感覺到一個「跌下階梯的夢境」,於是舞蹈就從這一個夢境般的意象裡開展。
在記錄的過程裡,我們看見演奏家如何詮釋與感受巴哈的音樂,也看見編舞家如何透過肢體動作與舞台空間的設計詮釋及想像巴哈的音樂,演奏家也受到舞者的肢體動作詮釋的影響,重新理解著一些不同的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紀錄片最後,編舞家說,舞蹈是要使人感覺得到音樂,而不是蓋過。馬友友則說,或許所有的作品,都希望達到心靈的完整。
 
「六個姿態」是馬友友與冰上芭蕾舞家Jayne Torvill和 Christopher Dean的合作。馬友友認為,巴哈對於音樂的形式和藝術性的嚴謹,與冰上芭蕾對於形式的注重,具有某種一致性。也因此這樣的合作分外令人期待。
「六個姿態」紀錄片以另一種影像敘事的手法,並未聚焦在創作過程音樂與冰上芭蕾間的交互作用,而是穿插了馬友友在熙攘的街頭演奏起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第六號組曲的畫面,冰上芭蕾舞者以精湛的演出與情感的投入,詮釋根據第六號組曲編成的舞曲,以及有文獻考據的巴哈的自我敘事(演員飾演),結合第六號組曲詮釋巴哈生命史的悲歡起落與創作泉源。隱隱然形成了能夠穿越時空的、有時間縱深的對話;亦是演奏者、冰上芭蕾舞者、與巴哈之間一種對話的可能。

雖然宥限於課堂時間,我們只欣賞了其中這兩支紀錄片,但透過【馬友友的巴哈靈感】,確實為我們延展了欣賞音樂藝術的視野,從過去熟悉的「聽」變得更立體和全面,對於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間的連結和交互作用,能有更多的想像。

延伸閱讀:

http://www.sonymusic.com.tw/album/%E9%A6%AC%E5%8F%8B%E5%8F%8B%E7%9A%84%E5%B7%B4%E5%93%88%E9%9D%88%E6%84%9Fvol3-%E9%A6%AC%E5%8F%8B%E5%8F%8B-yo-yo-ma-svd89322/

《光影人生地》馬友友的巴哈靈感音樂電影(第六部)《六個姿態》

http://reader.roodo.com/musicgarcia/archives/2091697.html

http://www.csghs.tp.edu.tw/~eng/teacher_activities_materials/teaching/teaching_materials.files/handouts/Jasmine_LT/102Yo-Yo%20Ma/Venus.htm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1,1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生活隨記 |
此分類下一篇:窗與鏡 103-6-5
此分類上一篇:轉化與聯結:古典音樂賞析 課程隨筆 106-4-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