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解讀
原來查爾斯和「野孩子」在一起聊天,所謂「野孩子」也就是衣著不怎麼體面,髒兮兮、甚至沒教養的小孩。貴婦以貌取人,一眼就認定那個孩子是「野孩子」。
「查爾斯,過來,快點兒 !」貴婦看到兒子和野孩子在一起,一定是火上加火,說不定還覺得有失身分,於是用命令的語氣催促兒子。文本中貴婦只對兒子講了兩次話,每一次都是命令的語氣,讀者可以推想這是他們之間的日常互動模式。
「還有維多利亞,乖,請過來。」貴婦對狗多客氣、多有禮貌,她用了「請」字。
兒子在她心中的地位真不如一條狗 !
「回家路上,我們什麼話也沒說。」母子之間一點互動也沒有。這反應出此刻貴婦滿腔怒火,雖然沒有任何責罵,但悶著的火燒得更熾烈,不說話的殺傷力更強,查爾斯一定嚇壞了,不敢吭一聲。此外,剛剛還驚慌失措的大呼小叫,我們會以為畢竟她是關心孩子的,可是現在她對兒子跟陌生的「野孩子」在一起做什麼,聊些什麼,竟然一點也不好奇,不過問,她真的關心兒子嗎?
二、圖畫解讀
上圖,透過貴婦的眼睛,在秋天的林蔭深處,她遠遠的看見查爾斯和那個野孩子面對面正在聊天,查爾斯手上沒有東西;背景的樹是散置的,草地與樹是較暗沉的色彩;兩隻狗狗似乎玩累了,此刻正在草地上休息,是該回家了。但孩子和狗兒真的累了嗎?真的想回家嗎?
我們對照封面,比較一下兩張圖有何不同。
他們在做什麼呢?只是如貴婦所以為的「聊天」而已嗎?
站在小路盡頭,查爾斯手上似乎拿著紅色的東西,他想做什麼呢? 背景的樹組合在一起像一頂王冠,彷彿在為他們加冕,兩隻狗狗仍然在快樂的追逐奔跑,暗示兩個孩子內在的歡樂。
同樣是秋天的紅色林蔭,貴婦眼中的林蔭是暗紅色的,封面的林蔭則是鮮紅色;貴婦眼中的草地與樹是暗沉的黃綠色,封面的草地與樹則是明亮的黃綠色,這是一個散發金色光芒的傍晚。安東尼運用色彩的明暗對比,讓我們讀到兩種不同的心境。境由心生,果真眼見不為憑啊 !
這一頁主角以遠景方式呈現,小而模糊。安東尼這麼安排是存心吊我們胃口,不讓我們看清楚他們在做什麼,而愈是看不清的東西我們就愈想看清它,如此才有臆想的空間。查爾斯趁貴婦閉上眼睛時(權威打盹),偷偷和那個孩子一起在公園裡經歷了什麼呢? 為什麼黃昏如此閃亮耀眼,燦爛輝煌 ? 封面的圖案究竟是誰眼中的黃昏呢? 我們得繼續看下去,才能為封面的疑團找到答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