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4-18 19:32:14| 人氣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園裡的聲音》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Voices in the park是英國繪本作者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1998年出版的作品。台譯本書名是《當乃平遇上乃萍》(2001),大陸譯本直譯為《公園裡的聲音》(2012)

      在公園裡有四種不同的聲音:專橫炫富的媽媽、害羞的寂寞男孩、失業沮喪的爸爸、溫暖明亮的女孩。他們同時來到公園,卻因為不同的心情而看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致。以秋天的黃葉象徵趾高氣昂的貴婦;以冬天的枯樹象徵失業的男人;以早春的景象象徵孤單寂寞的小男孩;以夏季的生意盎然象徵活潑明朗的小女孩。借著四季的變換,分別傳達了四個主角內心迥然不同的聲音與人生態度。

      安東尼運用超現實主義手法精準地刻劃出人物性格,每個畫面中都安排了許多「超乎尋常」的物件,一邊閱讀一邊尋找那些違反感官經驗的物件是一大樂趣,但那些超現實物件並非憑空安排的,安東尼有其更深的用意,或隱喻人物的性格,或隱喻人物的心理狀況,或隱喻某種價值觀,是一部密度與難度皆高的作品。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不只發現你原先忽略的超現實物件,還有你原先看不到的故事內涵,讀者也須具備相當的背景知識才能享受高層次的閱讀樂趣,大人比小孩更能從中獲益。     

      雖然只有短短32頁,但這本書可探究的內容很多,為了瞭解安東尼安排在畫面中的物件到底隱喻了什麼,筆者曾多次停下來查詢資料,閱讀、猜測、尋思、求證、詮釋,解謎的過程就像福爾摩斯探案,也成為閱讀時的極大樂趣,當你終於豁然開朗而與安東尼心心相印時,內心的喜悅非筆墨所能言說。

      因為同一事件卻有四種不同版本的敘事角度,每個版本裡的缺角可以在不同版本裡找到,因而閱讀就像拼圖遊戲,當你讀完之後,還得用心拼貼,最後在心中形成對整個故事的輪廓,但那也只是在你詮釋下的輪廓,不同的讀者可能拼貼出不同的樣貌,這不禁讓人想起福克納的《憤怒與喧囂》以及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不知安東尼的創作是否源於福克納的啟發?

      閱讀《公園裡的聲音》可以享受到多層次的樂趣:其一,文字敘事的樂趣;其二,尋找超現實物件的樂趣;其三,解謎的樂趣;其四,與作者心心相印的喜悅。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不論深淺,都可以從中受益,沒有發現作者的深義也沒關係,等年齡稍長,見識加廣,就能慢慢領略。

      大陸譯本忠於原著,不論是書名或是文本,都保留了原著的簡潔與精神。台譯本則衍生了過多善意的文字,可能是擔心孩子讀不出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意吧,但說得太多太白便失去原著含蓄委婉的情致。如此大咧咧的讓孩子一眼就看懂的好心,剝奪了讀者文字探索的樂趣,反而無法培養含蓄委婉的情意。其次,兩個孩子都叫乃平/萍(奶瓶諧音),幼小的孩子在閱聽時很容易搞混誰是誰,殊不知作者賦予兩個孩子的名字是別有用意的,經過這番「再創作」,唉,走味了。其三、原著配合不同的人物性格,恰如其分地用了四種不同的字體,大陸譯本注意到這層涵義,也用了四種不同的字體,台譯本從頭到尾只有一種標楷體。翻譯雖是再創作,但如果對原作沒有深入的了解,反而會弄巧成拙。

      來欣賞安東尼自己對本書的解說, Adriamus Ensemble成員一方面演奏,一方面角色扮演說故事,的確是另一種優雅的享受。                             

 

對照一下台譯本

台長: 蘇荷
人氣(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繪本解讀 |
此分類下一篇:《小毛,不可以!》2--結局
此分類上一篇:《小毛,不可以》1--精彩的封面設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