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2 19:47:41| 人氣4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克思主義的錯誤﹞之一:談剝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克思錯誤地將勞動者所得被剝削的責任全歸給資本家,因而宣稱「只要勞動階級起來鬥爭,資本主義就要滅亡」,錯認“階級鬥爭”為實現公平社會的方式。

其實他忽略了幾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以至對“剝削”一詞作出狹隘而錯誤的解釋。

一、教育水平、知識技能、無形資本

被剝削者大多數因為缺乏足夠特殊的專業知識技能,無法建立自己不可被其他勞動者取代的優勢地位。因而造成資本主予取予求,而勞動者卻不敢抗拒。馬克思只說這種教育水平、知識技能的不足是資本主的壓榨的結果之一,卻忽略了教育水平、知識技能本身就是一種「無形資本」,因為馬克思所說的資本僅僅只是有形資本,在商品經濟的範疇,而超出此一範疇的無形資本,他就沒有討論。

而資本主一般來說,在教育水平與知識技能上,至少有一項令勞動者難以企及的優勢。這優勢造成了資本主除了有形的金錢資本之外,其實也擁有“無形資本”。無形資本能與有形資本搭配,共同創造出利潤。

而勞動階級的所得,卻僅僅只能賺到有形的微薄薪資,而這部分屬於資本主的“有形成本”。當資本主壓低勞動者的薪資時,勞動者感覺自己被剝削,但勞動者忽略了因為自己並不提供無形資本給資本主,因此資本主在賺取利潤之後,也不願意分享更多的比例給勞動者。

二、勞動者自主意志,與資本階級對勞動階級的貢獻

在英國資本主義被馬克思抨擊的年代。實際上,資本主對勞動者並非只有剝削,而是也有貢獻。亞當‧斯密斯曾經分析資本主對於勞動者有「創造就業」的貢獻。而經濟學家熊‧彼得更從全方位角度分析了資本家對於產業、技術創新、智慧財產方面的貢獻。

假如沒有資本主投資工廠,當時的勞動者大多只能繼續從事利潤極低的農業活動。他們千里迢迢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所為何來?會是為了被資本家剝削而打工嗎?

顯然地,勞動者的“自主意志”是他們決定投身雇主的重要因素。因為繼續留在農村,只會更貧窮,因此他們寧可到城市打工,哪怕只是最微薄的薪資,都比在農村工作賺得多出許多。

當然,在那個年代,資本主投資之後所賺的錢,大多數歸於資本主自己。勞動者只分到很微小的比例。因而被馬克思稱之為剝削。但這個詞彙很有問題。因為若說是剝削,便好像是在說勞動者“本來應有有的財產”被剝奪了。

但既然勞動者決定被雇用之前,或是決定離開雇主之後,財產所得都無法變得更好,又怎能說勞動者具有“本來應有”的財富呢?假如勞動者不依附在資本家底下,還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嗎?既然如此,勞動者又有什麼非反抗不可的理由?

馬克思的說法,彷彿暗示著社會總財富是恆定的,無法成長;也忽略了資本主不僅是在價值分配中具有利益,還因為投資及管理而能創造出原本沒有的額外經濟利益。這些額外經濟利益,包含了產業聚落形成、技術創新改良、智慧財產、商業模式增進、增加就業、提高生產力....等等,勞動者事實上也能分得部份利益,而不全然只是被剝削。

而勞動者是否在“額外利益”上面有所被剝削?這問題必須反過來問,假如沒有資本主,勞動者自己能否創造出等額的額外利益?歷史的發展證明了,假如一個國家完全沒有資本主,國家社會的總體生產力反而是降低而非增加。因此也就否決了馬克思那種「在同一塊餅上分割大小」的錯誤邏輯。而是朝向「把餅作大,創造額外的餅」的興業邏輯。



三、“剝削”現象不僅存於資本主義經濟

以今天的中國為例。有哪個共幹會說外資投資中國是對勞動者的剝削?然而,今天的中國企業家們是否真的就沒有剝削勞動者?

假如我們將“剝削”一詞給予更廣義的解釋,你會發現,“剝削”可以存在於各個領域層面中,而非僅是資本主義所特有,更非僅是經濟現象,而是遍及各個領域。

例如,中共高幹憑藉位高權重,進行貪污腐敗、官商勾結獲取不正當利益,這便可視為是高幹對政府財政、對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一種剝削。這種剝削包含經濟上的有形金錢,也包含非經濟的權位、社會地位、安全保障、教育機會....等等。

又例如,中國企業與地方政府,只知一味搞投資,蓋工廠。而忽略環境保護,造成土地、河川、空氣污染,垃圾滿地、市容混亂、人民生病,而且犧牲下一代生活在乾淨自然環境的權利。透支未來。這也可算是政府與企業對中國山川環境(自然資源)的剝削。也是這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殘酷剝削。

又例如,毛澤東發動文革,只為了捍衛自己的政治權位和立場,卻任由紅衛兵到處打砸搶,破壞文化古蹟、迫害文化人士、宗教人士。這不也是對文化(無形社會資源)的一種剝削?剝削之後的文化利益,卻由他毛澤東思想一尊獨霸所享有。

既然剝削是如此廣泛的人類現象。馬克思單純地將「打倒資本階級」視為解決剝削的手段,便顯得膚淺而幼稚可笑。果不其然,馬克思的理論讓毛澤東打倒了走資派,但是卻替“左傾政客”(包含所有左傾高幹、毛澤東自己)剝削人民的行為,大開方便之門。


四、仇恨式思考,以暴易暴,惡性循環

馬克思犯了仇恨式思考的錯誤。並且他對資本家的仇恨,感染了眾多敵視資本家的知識份子以及勞動階級,於是人類歷史爆發所謂無產階級革命。目標是建立共產主義。認為共產就能解決財富分配不平均的問題。

但人類所有的不平等與剝削現象,顯然比這群熱情的革命傻瓜所理解的,來得複雜許多。他們妄想用暴力鬥爭、戰爭等方式來解決人類的不平等。結果只是犯了「以暴易暴,惡性循環」的錯誤。

美國遭受911恐怖攻擊之後,全國一致贊成要想方法對抗恐怖主義。

然而膚淺的布什等人,挾持一群盲目的民意,誤以為只要攻滅了中東地區最大的獨裁強人薩達姆(海珊),就能瓦解恐怖組織背後的政治支持力量。又誤以為只要強迫將民主精神推銷到中東地區,就能讓中東人喜歡美國,瓦解恐怖主義的市場。於是他們選擇用暴力、戰爭手法來強迫改造伊拉克。

事實證明,中國一句古老格言充滿了智慧:「冤冤相報何時了?」,暴力、戰爭等手法,無助於人類的幸福安康,而只能引起更激烈對立的仇恨,更動盪的社會,製造更多兇狠的敵人。

「階級鬥爭」是標準的仇恨思考之產物。鬥爭不僅無法消除階級,而永遠只能製造階級之間更嚴厲的衝突與對立。就算完全消滅了資產階級又如何?無產階級自己,還不是一樣要為了爭奪財富利益你爭我奪?照樣形成「高幹剝削人民」的二元階級對立。要繼續鬥下去,就只會一直惡性循環,永無休止。

馬克思的一時思考錯誤,卻形成後世幾億中國人集體瘋狂,陷入惡性漩渦。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